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蒂裏奇米爾峯

鎖定
蒂裏奇米爾峯海拔7690米,終年冰雪覆蓋,是世界著名雪峯,在巴基斯坦吉德拉爾以北55千米,鄰近阿富汗邊界。興都庫什山脈為印度河與中亞阿姆河的分水嶺,長約1,600千米,寬約320千米。興都庫什山脈在東面中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交界點附近直抵帕米爾山脈後走向西南,穿越巴基斯坦進入阿富汗境內,而在阿富汗西部逐漸化為低矮的山嶺。
中文名
蒂裏奇米爾峯
地理位置
巴基斯坦吉德拉爾以北55千米
海    拔
7690 m

蒂裏奇米爾峯自然資源

蒂裏奇米爾峯植物

興都庫什山脈冬季降雪豐富,夏季由於季風而間歇降雨,因而森林覆蓋許多南坡。在巴基斯坦的吉爾吉特縣和吉德拉爾縣最北部的山中,低坡降水量稀少;所以森林植被限於偶見的檜和樺木。大片的雪松和青松覆蓋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境內興都庫什山脈東部和中部的支脈。在西興都庫什山脈,森林幾乎絕跡,以人工種植的楊、柳和俄羅斯橄欖樹一類缺乏價值的樹木為主。其他在可以灌溉的山區沃洲種植的樹木包括法國梧桐及桑樹、棗與胡桃一類具有經濟價值的樹種。草甸斷斷續續,取決於向陽還是背陰,在積雪的山坡上可見到有價值的牧場;這些牧場在夏季偶有當地或季節性遷移放牧人口耕耘。斯瓦特縣和迪爾縣的河谷以及吉德拉爾的部分地方適於種稻。

蒂裏奇米爾峯動物

在整個興都庫什山脈都找得到適應性強的野生動物物種。西伯利亞高地山羊和捻角山羊這兩種野山羊越過高巖,而馬可·波羅綿羊和東方盤羊(另一種野綿羊)偶見於高地草原。黑熊棕熊依然存在偏僻的山谷,而吉德拉爾野生動物保護區是珍稀的雪豹的一個領地。山脈豐富的鳥類包括禿鷲和雕。北坡的河流中有著豐富的褐鱒。人類的掠奪已使整個蒂裏奇米爾峯野生動物的種類和分佈減少,儘管在無人區創建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努力已獲得肯定。高地山羊在祭禮中的重要性,從異教徒和穆斯林的宗教場所高地山羊角陳列中可顯而易見。這一祭禮的遺蹟依然存在於畜牧業中,按照風俗,只有男性才可以給山羊擠奶。

蒂裏奇米爾峯地理環境

蒂裏奇米爾峯
蒂裏奇米爾峯(19張)
在巴基斯坦吉德拉爾以北55千米,鄰近阿富汗邊界。蒂裏奇米爾峯海拔7690米,為整個興都庫什山脈的最高峯。興都庫什山脈中段從多拉山口到哈瓦克山口(3,548米),在阿富汗境內,稍低於東段,有幾個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峯。西段山脈逐漸降低。主脈有二,一為巴巴山,作東西走向,主峯沙赫富拉迪山海拔5,143米。另一支為哈扎拉加特山,主峯馬扎爾山海拔3,788米。蒂裏奇米爾峯系中亞大分水嶺之一,為從東向西橫貫亞洲大陸的浩茫高山帶的組成部分。廣泛地界定,其是一長約800千米(500英里)、寬約241千米(150英里)的山系,從東北走向西南,將北面的阿姆河(AumDarya)、古奧克蘇斯河(OxusRiver)河谷與南面的印度河河谷分開。興都庫什山脈在東面中國、巴基斯坦阿富汗交界點附近直抵帕米爾山脈後走向西南,穿越巴基斯坦進入阿富汗境內,而在阿富汗西部逐漸化為低矮的山嶺。最高峯是蒂裏奇米爾峯(TirichMir),崛起於巴基斯坦-阿富汗邊界,高達7,690米(25,230英尺)。公元前1500年左右,來自中亞的入侵者正是通過該山脈之重要山口將自己的印-歐語帶入南亞的。歷史上,這些山口具有巨大軍事意義,為諸如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蒙古人成吉思汗和帖木兒這樣的征服者及後兩者的後裔蒙兀兒開國皇帝巴伯爾提供了前往印度北部平原的通道。在英國人統治印度期間,印度政府非常關注這些山口和通往南方的有關天險開伯爾山口的安全。該山脈很少構成主要強國之間的疆界,但卻常常成為中間緩衝地帶。
儘管科納爾河與吉爾吉特河河谷之間的卡蘭巴山口,長4,343米可視為邊界,該山脈之東部界限卻由於當地地形複雜而難以確定。由於其在阿富汗境內不再高竣且呈扇形散為較小的山脈,西部的界限也未確定。然而,地質學家們認為,該山脈西延至伊朗邊界。該山脈可畫分為3個主要部分︰東興都庫什山脈,從東部的卡蘭巴山口向離蒂裏奇米爾山不遠的多拉山口(DorahPass),高4,554米(14,940英尺)延伸;中興都庫什山脈,繼而延伸到喀布爾西北的希巴爾山口(ShebarPass),高2,987米(9,800英尺);及西興都庫什山脈,亦名巴巴(Baba)山,高度逐漸下降至克爾穆(Kermu)山口。
蒂裏奇米爾峯地區的最東段在卡蘭巴山口與巴羅吉爾山(BaroghilPass;高3,804米(12,480英尺))之間,山勢並不十分高峻,有些山往往呈圓穹狀。進而往西,主要山嶺陡然升高,一直到巴巴坦吉峯,山勢變得嵯峨崎嶇,然後在約161千米(100英里)的範圍內集中了整個地區的最高山峯——約24座海拔超過7,010米的高峯。北面為環繞阿富汗烏爾岡德峯(Urgand,高7,039米(23,094英尺))的首簇高峯,進而往南是薩拉格拉拉山(Saraghrara,高7,349米(24,111英尺))。另一列雄偉的大山包括蘭加爾峯(Langar,高7,060米(23,162英尺))、薩查爾峯(Shachaur,高7,116米(23,346英尺))、烏德雷姆祖姆峯(UdremZom,高7,125米〔23,376英尺〕)與納迪爾沙峯(NadirShahZhara,高7,125米(23,376英尺)),走向興都庫什山脈的3座巨大山峯諾沙克峯(Noshaq,高7,485米(24,557英尺))、伊斯托羅納爾峯(IstoroNal,高7,389米(24,242英尺))和蒂裏奇米爾峯。蒂裏奇米爾峯的多數主要冰川——其中有科特加茲(Kotgaz)、尼羅吉(Niroghi)、阿特拉克(Atrak)和蒂裏奇——在這一帶的山谷之中。
多拉山口到希巴爾山口之間的興都庫什山脈中段,將阿富汗北部的巴達赫尚(Badakhshan)與南部喀布爾(Kabul)河上游左近的努里斯坦和庫希斯坦、科希斯坦。這些傳統地區分隔開來。從一些有利位置看,這一地區高峯集中,造成一個連綿的山峯構成的地平線景觀,這一現象被稱為“高峯平原”。最高峯比東部的高峯要低一些,包括科-依-班達科爾峯、科-依-蒙迪峯和米爾薩米爾峯。
西部地區的山脈呈扇形緩緩向阿富汗靠近伊朗邊界的赫拉特城散開,降低為較為次要的丘陵。這一地區的交通較發達,因為諸如希巴爾山口一類的山口早已道路縱橫交錯。
開伯爾山口曾為重要戰略通道,因為其不經蒂裏奇米爾峯,而是穿越斯平加爾,從而為喀布爾河谷和旁遮普平原之間提供了一條較為暢通的路線;這一山口在被北面一個更易通過的山口取代後就失去其原有的重要性。

蒂裏奇米爾峯水系

蒂裏奇米爾峯像是由兩條平行的鏈條組成的,北面較低的一條具分水嶺的作用,南面較高的一條擁有主要山峯。水系在北側較為簡單,但在南側卻極為複雜,河谷沿兩個相對方向—東北至西南及大體由東往西延伸。大多數河流,如潘傑謝爾河、阿林加爾河、科納爾河與潘傑科拉河,沿東北至西南方向流動,但在它們匯入喀布爾河後,卻被猝然轉向沿東西軸線流動。雅爾空河與吉札爾河河谷也取同一東西方向。然而,印度河在迂迴降至低緩平原過程中,卻在兩個不同方向之間來回搖擺。科納爾河夏季最高徑流量可為冬季最低量的60倍。

蒂裏奇米爾峯氣候

由於興都庫什山脈將亞洲的一個主要氣候帶與另一主要氣候帶分隔開來,這一山脈的氣候顯示出巨大的差異。斯瓦特科希斯坦山實際上是在帶雨的季風區內,蒂裏奇米爾峯的大部,以及興都拉傑,聳立在亞洲季風區的最西邊界。然而蒂裏奇米爾峯和西興都庫什山脈卻與地中海氣候帶交界。於是,從東南向西北及西面,氣候從夏季(7~9月)多雨或多雪與冬季乾燥轉變為夏季炎熱乾燥與冬季(12~5月初)寒冷多雨或多雪。在這些相對氣候間還有差異發生,常常形成當地的鮮明對比。

蒂裏奇米爾峯人文情況

長而苦難的歷史,以及片段的地誌,已經勾勒出這一地區種族單位交織的畫圖。瓦罕地區低地與桑利奇及安佐曼谷地的高處,全都在蒂裏奇米爾峯脈的西北坡,稀疏地居住著所謂帕米爾塔吉克人,他們大多為伊斯瑪儀派穆斯林。其他塔吉克人、烏茲別克人和一些哈札拉人(Hazara,源於中亞的講波斯語的民族)生活在該山脈中部和西部的谷地。吉爾吉斯遊牧民原先佔據高山草原,但在20世紀1980年代阿富汗戰爭期間遷往東土耳其。除了努里斯坦,普什圖人可見於主要城鎮、喀布爾和蒂裏奇米爾峯以南的許多縣裏。從阿富汗西部小山直到北方高山牧場,皆有普什圖遊牧民分佈。在蒂裏奇米爾峯的東南(巴基斯坦)側,大多數人是科希斯坦人,從喀什米爾到喀布爾,這一種族集團都表現了一種明顯的文化上的統一。 飼料、木材和是蒂裏奇米爾峯中利用最多的資源。人類定居區出現在土地可以灌溉的地方。牲畜的大規模季節性遷徙充分利用了遙遠山區的牧場。每年都有成千上萬來自巴達赫尚高山牧場的綿羊和山羊,被驅趕著穿越安佐曼山口,送到喀布爾的諸多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