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亞洲黑熊

鎖定
亞洲黑熊(學名:Ursus thibetanus)共有7個亞種。雌性體長110-150釐米,雄性體長120-189釐米;尾長小於12釐米;肩高70-100釐米。雌性體重40-140千克,雄性體重60-200千克。 [1]  體毛黑亮而長,下頦白色,胸部有一塊"V"字形白斑。頭圓,耳大,眼小,吻短而尖,鼻端裸露,足墊厚實,前後足具5趾,爪尖鋭不能伸縮。身體粗壯。棲息于山地森林,一般在夜晚活動,白天在樹洞或巖洞中睡覺 [3]  ,善爬樹,游泳;能直立行走。視覺差,嗅覺、聽覺靈敏;食性較雜,以植物葉、芽、果實、種子為食,有時也吃昆蟲、鳥卵和小型獸類。北方的黑熊有冬眠習性,整個冬季蟄伏洞中,不吃不動,處於半睡眠狀態,至翌年3~4月份出洞活動。夏季交配,懷孕期7個月,每胎1~3仔。分佈於歐亞大陸的東部、中國台灣、日本等地的森林地帶。
中文名
亞洲黑熊
外文名
Himalayan Black Bear
別    名
黑熊
月熊
月牙熊
狗熊
黑瞎子
拉丁學名
Ursus thibetan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食肉目
亞    目
裂腳亞目
熊科
亞    科
熊亞科
熊屬
亞洲黑熊
亞    種
7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G. Baron Cuvier, 1823
總    科
犬形總科
保護級別
易危(VU) IUCN標準、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亞洲黑熊形態特徵

亞洲黑熊
亞洲黑熊(30張)
雌性體長110-150釐米,雄性體長120-189釐米;尾長小於12釐米;肩高70-100釐米。雌性體重40-140千克,雄性體重60-200千克。 [1]  身體粗壯,頭部寬圓,吻較短。鼻端裸露;眼小;耳長約10至12釐米,除胸部有一明顯的倒人字形白色或黃色斑,全身被著富有光澤的漆黑色毛;鼻面部棕褐色或赭色。頰後及頸部兩側的毛甚長,形成兩個半圓形毛叢,胸部毛最短;前足腕墊發達,與掌墊相連;前後肢趾。肩部較平,臀部稍大於肩部。尾很短,約長7至8釐米。四肢粗健,前後肢都具五趾,爪彎曲呈角黑色,前足爪長於後足爪。前後足均肥厚,前足的腕墊寬大,與掌墊相連,掌墊與趾墊間有棕黑色、灰黑色短毛;後足蹠墊寬大肥厚,蹠墊與趾墊間也有棕黑色、灰黑色的短毛。 [2] 
體毛黑色而富有光澤。因東、西部地域差異,毛的長度有些區別。東部的黑熊毛較短,背毛長4至5釐米,頸側毛長6至10釐米;西南部的黑熊毛較長,背毛長4至6釐米,頸側毛長6至14釐米。黑熊胸部的毛較短,一般都未超過4釐米。毛皮一年脱換一次,舊毛的脱落和新毛的長出,為連續而緩慢的過程。一些黑熊的毛皮沒有絨毛,一些黑熊毛皮進入冬季時有絨毛。 [2] 
東、西部的黑熊的毛色均為富有光澤的漆黑色。其中鼻部毛呈黑褐色、棕褐色;眉額處常有稀疏白毛。胸部由白色、淡黃色、赭色短毛形成“V”字形或“U”字形,部分黑熊胸斑較小,且多呈黃色和赭色。背部毛基灰黑,毛尖深黑,絨毛也呈灰黑色。幼體毛色黑褐,頭部顏色稍淡,呈棕褐沾灰黑,四肢毛色較深,胸部的白斑極為明顯。 [3] 
黑熊的頭骨略呈長圓形,與棕熊相比,前短後長。吻部較短,鼻骨長度約等於頭骨在第一上臼齒前的橫寬;眼眶前緣至中央門齒齒槽前緣的距離小於左右眶後突之間的距離,額骨平緩,中央不下陷。頂骨較寬;即使老齡個體也達不到頂骨的三分之一處;乳狀突很發達,致使頭骨後部顯得寬大。顴弓較弱。齶骨延伸到後臼齒的後面。鼓室扁平。下頜骨短,最後下臼齒位於眼窩前緣的後邊。 [4] 

亞洲黑熊棲息環境

黑熊是一種森林性動物,活動範圍廣泛,棲息地的選擇除了受到食物資源豐富度的影響之外,人為干擾更是關鍵因素,包括道路密度、距離村落遠近、遊憩壓力等。亞洲黑熊從低海拔600米的熱帶雨林到亞熱帶的常綠闊葉林,亞熱帶乾旱河谷灌叢;温帶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以及海拔4000米左右的山地寒温帶暗針葉林,都有棲息。有垂直遷徙的習慣,夏季棲息在高山,入冬前從高地逐漸轉移到海拔較低處,甚至到乾旱河谷灌叢地區。 [3]  [5] 

亞洲黑熊生活習性

亞洲黑熊冬眠

亞洲黑熊是典型的林棲動物,北方的黑熊有冬眠習性,並在大樹的樹洞、巖洞和地洞、圓木或石下、河堤邊、暗溝和淺窪地建立巢穴。秋天會大量進食,以準備冬眠會吃大量食物將脂肪儲存起來,整個冬季蟄伏洞中,不吃不動,處於半睡眠狀態,冬眠後會自動降低體温、心率,以節省身體的新陳代謝。至翌年三、四月份出洞。 [3] 

亞洲黑熊習性

亞洲黑熊的嗅覺和聽覺很靈敏,順風可聞到半公里以外的氣味,能聽到300步以外的腳步聲。但視覺差,故有“黑瞎子”之稱。亞洲黑熊可以像人類一樣直立行走,也能像人一樣坐着,但行動謹慎又緩慢,很少攻擊人類。一般在夜晚活動,白天在樹洞或巖洞中睡覺。其善於攀爬,可以上到很高的樹上去取果子和蜂蜜;並善游泳。 [3] 

亞洲黑熊食物

亞洲黑熊是標準的雜食性動物,而且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所吃的食物類別繁雜,包括各種植物的芽、葉、莖、根、果實,以及菇類、蝦、蟹、魚類、無脊椎動物、鳥類、齧齒類動物和腐肉;也會挖掘蟻窩和蜂巢。雖然肉類在其飲食中只佔非常小的部分,但亞洲黑熊被認為比美洲黑熊更多食肉。 [2] 
因為許多天然食物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動,黑熊的主食也常會有季節性變化的現象。春季時,黑熊多以新鮮多汁的嫩草、樹木的幼芽及嫩葉為主食。夏季,則以各種富含碳水化合物營養份的果實和漿果例如懸鈎子、山枇杷、獼猴桃、及各種樟科的果實,螞蟻、蜜蜂等昆蟲為食。秋、冬季節時,黑熊則以脂肪含量豐富的堅果為主食,例如山胡桃、殼鬥科的橡實。 [3] 

亞洲黑熊分佈範圍

亞洲黑熊世界分佈

亞洲黑熊分佈圖 亞洲黑熊分佈圖
分佈於阿富汗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中國、印度、伊朗、日本、韓國、朝鮮、老撾、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俄羅斯、泰國和越南。 [6] 

亞洲黑熊中國分佈

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陝西、甘肅、青海、西藏、四川、雲南、貴州、廣西、湖北、湖南、廣東、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內蒙古。 [7] 

亞洲黑熊繁殖方式

黑熊母子在嬉戲 黑熊母子在嬉戲
黑熊基本為獨居動物,只有交配的時候才會雌雄相會,並可能在一起尋找食物。不同地區的黑熊交配季節也有所不同,生活在俄羅斯的黑熊在每年的6~7月份交配, 而它們的幼仔通常在12月至翌年的3月間出生;生活在巴基斯坦的黑熊通常在10月份才會交配,幼仔一般在次年的2月前後降生。 [3] 
受精卵在植入雌性子宮後不發育,有延遲着牀的現象,到雌熊在冬眠期間才開始成長,經歷十週的快速發育。在自然界帶仔的雌熊隔年生殖一次。幼熊通常會在1或2月出生,新生熊仔很小,體重約500克左右,1個月後方睜開眼,雙胞胎很常見,也有1或3仔者。幼熊出生時看不清東西,在春天暖和後,黑熊開始離開巢穴,幼熊也充滿活力,好奇並喜歡玩耍。當它們媽媽感覺到危險,它就會叫那些幼熊爬上樹上。通常在第一年的6至8個月斷奶,並在首個冬天和熊媽媽一起生活。而第二年冬天它們已獨立生活。幼熊的生存完全是依靠熊媽媽教它們覓食的技能,怎樣尋找食物和棲身的洞穴,如何尋找庇護來保暖和避開危險。在繁殖季節,雌熊通常會帶着小熊避開公熊,以免對小熊造成傷害。 [2] 

亞洲黑熊亞種分化

亞洲黑熊(7亞種)

中文名稱
拉丁學名
1.
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
2.
Ursus thibetanus gedrosianus
3.
Ursus thibetanus japonicus
4.
Ursus thibetanus laniger
5.
Ursus thibetanus mupinensis
6.
Ursus thibetanus thibetanus
7.
Ursus thibetanus ussuricus
[8] 

亞洲黑熊種羣現狀

亞洲黑熊熊市貿易

世界上共有8種熊受人類獵殺的威脅,其中7種受到熊膽貿易的威脅。熊的毛皮、膽囊、熊掌以及其它身體部位,被銷售給中醫和野味食物市場。熊膽的需求,曾促成了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境內養熊業的快速發展。當時大批野外的黑熊特別是幼仔被捕捉和販賣到熊場,而且由於飼養條件和技術的限制,不少黑熊在引流手術感染和飼養過程中病死,形成對熊類資源的一次浩劫。這種現象在所有有熊的國家裏普遍存在,導致熊類總量驟減。 [7] 
每年,全世界有七千多隻亞洲黑熊在四百多個熊場上受着殘酷的折磨。它們被關在小得無法翻身的鐵籠裏,被人們用極不衞生的原始方法向體內植入導管,每天取膽汁入藥,它們腹部的傷口永不縫合。大部分的熊自小就被關進了牢籠,有的一關就是13年, 身心俱殘。由於手術技術低劣,加上常年關禁,熊場上的熊最多隻能活它們正常壽命的1/3。 [9] 
中醫記載,熊膽主治肝火導致的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實際已有54種之多的草藥可以達到同樣療效,而且價格更加便宜。事實上,活熊取膽非但沒有減少對野生熊的獵殺,因為熊場上許多熊仍是從野外捕捉而來,它反而刺激了野生熊膽及膽汁的市場。 [9] 
據統計,截至2009年12月,中國大陸地區31個省(市、區)中,有19個沒有活熊取膽養殖場的存在。根據國家林業局1993年的規定,在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協調下,除上海外的18個省級林業部門於12月上旬陸續頒佈了政府文件,宣佈其轄區內沒有活熊取膽的養殖場,其野生動物保護部門不再批准建立活熊取膽養殖場的申請,並承諾嚴肅查處其轄區內可能存在的非法養殖場。 [6] 

亞洲黑熊種羣數量

在中國,據估計黑龍江、吉林和遼寧境內有1000~1500頭;喜馬拉雅亞種數量很少,有待進一步調查;四川黑熊分佈較廣,數量也多,估計四川盆地周圍及川北山地、甘南及秦巴山區、雲貴高原、廣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廣東、安徽以及浙江各省區野生種羣約在8200~12500頭;西藏黑熊(指名亞種)在西藏分佈面積較大,包括滇西山區,向北延伸至到青海南部玉樹地區,估計種羣數量2500~3500頭;台灣黑熊數量已很少;海南島上的熊已多年不見蹤跡,恐已絕跡。因此,中國黑熊的野生種羣估計為12000~18000頭,最高估計也不過2萬頭。 [6] 

亞洲黑熊瀕危原因

最有利的保護措施,是將黑熊的熊產品的需求大幅度減少,從而降低狩獵和貿易。根據國際和國家法律保護物種,但這些法律往往沒有得到實施。自1979年以來,該物種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亞種巴基斯坦黑熊(Ursus thibetanus gedrosianus),生活在巴基斯坦和伊朗南部俾路支地區乾旱荊棘林,被列為極度瀕危,在199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和巴基斯坦被國家列為極度瀕危。當局提出了一個保護區,以協助恢復這個非常小而孤立的物種。 [6] 
狩獵黑熊只在日本和俄羅斯是合法的。俄羅斯法律允許每年可以獵殺75~100頭熊,而估計非法獵殺每年約500頭熊。日本平均每年也被獵殺約500頭黑熊,自20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由於狩獵的興趣減少,這種獵殺的數量一直在緩慢下降。然而,每年仍有1000~2000頭被獵殺,有時多達4000頭。獵殺黑熊的方法包括使用槍、陷阱和圈套。 [6] 

亞洲黑熊保護措施

在大多數國家,黑熊被列為受保護的物種。例如,在中國該野生動物被列入二級保護動物,在印度被野生動物保護法列入附表一。在韓國,被指定為國家古蹟(第329號)內的文化財產保護法,也作為一個瀕危野生動物。在日本,這個物種被列在瀕危野生動植物貿易需可證的法律採取保護,然而,在整個東南亞地區,熊膽和熊掌的獵取仍然被豁免。這一物種(除緬甸外)在每一個國家,都被列為“一般保護”。這意味着,它們隨時可能被殺死。在阿富汗,亞洲黑熊被列為受保護的物種,這一物種在該國境內所有狩獵和貿易都被政府禁止。 [6] 
2022年4月14日,陝西西安。太平峪西山國有林區漫溝粱的紅外相機成功拍攝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亞洲黑熊影像。 [10] 

亞洲黑熊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 [6]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Ⅰ級保護動物。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