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董狐筆

鎖定
春秋魯宣公之二年,即公元前607年。晉靈公欲殺趙盾,盾奔齊,其從子趙穿乃攻靈公於桃園弒之,趙盾猶未出境,聞之而返,亦不討趙穿弒君之罪,太史董狐言曰:“趙盾弒其君”以示於朝,趙盾曰“非我也,穿也”董狐曰:“子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討賊,非子弒君而何?”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董狐之直言,敢犯危難與齊太史無異。
春秋時期,羣雄爭霸。晉國的國君晉靈公剛即位,由於年齡太小,不能料理朝政,於是讓趙盾士會荀林父三人輔佐。
所處時代
春秋
本    名
董狐筆
性    格
堅持真理
性    別

董狐筆基本介紹

董狐筆現代比喻

董狐筆”現在用來比喻用作直書不諱。出自《左傳·宣公二年》。

董狐筆情況介紹

靈公年長即位後,昏庸無道,殘暴荒淫。作為相國的趙盾,一心想靈公恢復霸業,多次勸阻晉靈公晉國着想。晉靈公卻派大力士前去刺殺趙盾。當這位大力士來到趙盾的府上時,看到趙盾在家裏等候上朝,雖沒有到上朝的時間但是穿戴得仍非常整齊。這位大力士認為趙盾是位忠臣,不願幹違背良心的事情;他自殺身亡。晉靈公仍然不醒悟,又派人邀請趙盾來飲酒,暗地裏派兵士埋伏在四周,讓他們見機行事,準備殺死趙盾。這個事被趙盾的衞士提彌明發現後,保護趙盾安全脱離險境。趙盾和他的兒子趙朔被迫逃往國外,在逃跑的途中正巧遇見晉靈公的姐夫趙穿。趙穿聽後非常生氣,他前去找晉靈公評理,然而晉靈公不但不聽,反而對趙穿惡聲惡語。萬般無奈之下,趙穿只好命令衞士一擁而上殺死了晉靈公,趙盾聽到這件事後,返回晉國,把晉靈公的叔叔擁立為王,這就是晉成公

董狐筆董狐為人

董狐筆堅持真理

趙盾登上相位後,想知道史官對這件事的評價,於是就把太史令董狐找來,詢問他有關情況。董狐把大事記錄給趙盾讓他親自去看。趙盾看到上面寫着“秋七月,趙盾弒其君”,並且得知這件事在朝廷上已經做了公佈,於是質問董狐道:“誰都知道,先君不是我殺的,你們這些史官司怎麼讓我承擔罪名呢?”董狐回答道:“你身居相位,曾經逃亡而沒有走出國境,回來後又不懲辦兇手。這不是你的責任,又是誰的責任呢?”趙盾聽後嘆息説:“《詩經》上都説‘因為懷戀君主,所以給自己帶來憂傷’。大概説的就是我這樣的人吧!”

董狐筆孔子評價

孔子評論這件事時説,董狐沒有錯,他是一位好史官,據法直書而不加隱諱;趙盾也沒有錯,他是一位賢明的大臣,為了法度而蒙受惡語,真是可惜啊!如果趙盾逃跑出了國境,就可以免除弒君之名了。
杜甫在《寫懷》一詩中提到董狐筆:“禍首燧人氏,厲階董狐筆。”
宋代文天祥的《正氣歌》裏就有這個典故:“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