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董世明

(荷蘭温州同鄉會會長)

鎖定
董世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移民荷蘭,旅居荷蘭20多年,同時經營着餐館和貿易公司,曾任荷蘭中廚協會會長,現任荷蘭温州同鄉會會長、全荷華人社團聯合會副主席.
中文名
董世明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性    別
職    務
博士生導師

董世明簡介

董世明,在廣州大學社科部工作,任社科部主任。兼任全國台灣研 究會理事、廣東省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常務理事
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還獲得全國寶鋼優秀教師獎、廣州市優秀教師獎。
多年來,主要從事中國革命史、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國共關係與台灣問題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在《中共黨史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出版學術著作8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項目等各類項目共6項。
一些研究成果被《新華文獻》、《全國高校文科學報文摘》和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轉載;有2項研究成果獲省政府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一項獲三等獎,還有一些成果獲得其他類型的獎勵。
2005年1月11日,荷蘭國家電視台第一台於晚上8點荷蘭新聞黃金時段播放了關於董世明經營的藍天酒樓進行企業改革的報道。
一時間,藍天酒樓東西合璧的、新穎、高水準的中餐烹飪及服務的演示,在荷蘭各界引起巨大反響,讓全荷華人為之振奮、鼓舞。藍天酒樓和藍天酒樓董事長董世明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董世明移民荷蘭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正值而立之年的董世明為繼承家產移民荷蘭,出國前他在家鄉瑞安的工廠從事機械加工、設備管理十多年。較之其他輾轉萍泊西歐的第三代華人,董世明要幸運得多,因為在荷蘭有爺爺的餐館為他遮風擋雨。
但是,他沒有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而是敏鋭地意識到專業知識的重要性,一頭扎進了由荷蘭皇家中國飲食業公會(下稱:中飲會)舉辦的中國名菜培訓班,潛心鑽研川、粵、浙、魯等中國名菜烹飪,並學習餐館酒樓管理等專業課程,考取了荷蘭中餐大廚CHEFKOK文憑。
同時,他還研讀了酒水經營必修課,以荷、中文並舉考取荷蘭酒水營業執照。之後,他再到餐館打工,並擔任主廚6年,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董世明開餐館

1986年,董世明在與荷蘭電訊中心城Hilversum相鄰的Naarden市商業旺區開設了一間中型餐館,這就是
董世明 董世明
“藍天酒樓”。董世明決心從自己的餐館開始創新中餐館經營方式,他大膽地將當時荷蘭中餐館一般採用的230個菜式精選簡化為60多個,並在食譜中增添川、浙、魯等帶有甜酸辣味的正宗中國菜。針對荷蘭人大多早晨、中午吃麪包薯條加飲料等快餐,晚飯才進熱食的習慣,他在同行中率先大幅度調整營業時間,改為下午5點鐘才開門,這樣既可節省開銷,又可使員工有充分時間備料、午休、研習新菜。這些舉措收效甚佳,引來同業紛紛效仿。
不久前,推廣“美酒配佳餚”這一漂亮勝仗,也是董世明的傑作。據調查,荷蘭中餐館的葡萄酒銷售額只佔營業額的8%左右,做荷蘭餐的餐館卻佔31%,而葡萄酒的利潤比普通餐高出三倍!於是,董世明禮聘荷蘭著名法國葡萄酒代理商上門教授侍應生,還送侍應生到飲食學校酒水專業班培訓,並聘請在中飲會擔當設計、任教“酒餚搭配”新式中餐課程四大廚師之一的賢婿鄭琦執掌酒樓業務。果然,藍天酒樓食客雲集,鄭琦的拿手佳餚“紅酒羊排”,“白葡萄酒餸紅燒魚”更成為酒樓招牌菜。

董世明慈善事業

董世明在中國也投資了多個項目,涉及汽車製造、房地產開發、高科技等領域。董世明説:金錢,不是我的目的,我畢生追求的是良知與社會價值。對事業,他拼搏、開拓、創新;對社會,他樂於助人、熱心公益。
在荷蘭,他和十幾位熱心人士創辦了阿姆斯特丹華人國語學校,並一直擔任校董會主席。他每年捐贈當地紅十字會、荷蘭瑞安教育基金會;在中國,他資助“希望工程”10個貧困兒童上學,為賑災、為家鄉敬老院等慷慨解囊,尤其是給家鄉築路,一次就捐了30萬元人民幣。

董世明論文

他撰寫的論文《如何擺脱荷蘭中餐館所面困境問題的探討》1999年發表在《歐洲時報》上,在荷蘭僑界引起廣泛討論。

董世明成就榮譽

他1987年便加入了剛剛成立的荷蘭中廚協會,並於1991年任秘書長,1997年任副會長,1999至2003年連任兩屆會長,與中廚協會一起成長,追逐理想。荷蘭中廚協會一直以維護和樹立華人餐飲業形象、推廣中餐烹飪技藝為己任,在他任內,曾舉辦多屆東方廚藝培訓班,畢業學員多達數百人;
曾多次和同業聯合舉辦全荷華人以及全歐華人中式烹飪大賽;
曾於1998年組團參加大連首屆“世界華人烹飪技藝表演賽”,獲團體金獎;
曾於2000年協助荷蘭政府創辦屬歐洲首家的中餐烹飪學校。同時,中廚協會還多次組團回國進行廚藝考察、技術交流,先後與温州的五馬美食林集團,北京的全聚德集團,廣州的總工會、東方賓館、大同酒家,杭州的樓外樓大菜館,以及北京、大連、温州的廚藝學校建立了良好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