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葉祥松

鎖定
葉祥松,男,1957年10月生,教授(二級)、經濟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獲聘廣州學者卓越特聘教授領軍人才崗位,廣州市傑出專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兼任世界經濟發展學會副會長,中國人的發展經濟學會副會長、廣東省經濟學會副會長、廣東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宏觀經濟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全國《資本論》研究會常務理事,曾任廣東財經大學學術委員會主席。20多年來,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省部級科研項目12項,其中,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廳局級課題10餘項。在80餘種刊物上發表論文180篇,其中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等30餘種權威刊物和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15篇,有40多篇學術論文先後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中心全文複印或摘要。獲教育部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廣東省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7項。公開出版學術著作6部、主編教材12部。主要研究領域:產業經濟學、農村經濟學、產權制度與企業改革,在產業經濟、產權制度與國有企業改革研究在全國有一定影響。
中文名
葉祥松
出生地
湖北省赤壁市
出生日期
1957年10月
畢業院校
中南財經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專業方向
產權制度與國有企業改革等
職    務
廣州大學經濟與統計學院院長
學術代表作
《政治經濟學》
主要成就
3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4次被廣東財經大學評為先進科研工作者

葉祥松學習經歷

葉祥松 葉祥松
1997年3月考入華南師範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攻讀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師從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湯在新教授,2000年6月獲得博士學位;1987年9月——1990年6月在廣西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讀碩士研究生,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79年9月——1983年7月在中南財經大學經濟學系讀政治經濟學專業,獲學學士學位。 [1] 

葉祥松工作經歷

1983年7月——1987年9月在湖北省中共咸寧地委黨校任教,1987年破格晉升為講師。
1990年7月——1995年11月在武漢工業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任教,1994年破格晉升為經濟學副教授.
1995年11月——2012年7月在廣東財經大學任教,1997年被廣東省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破格晉升為經濟學教授,2001年被西北大學遴選為政治經濟學和世界經濟專業博士生導師,先後擔任廣東財經大學經貿學院副院長、民營經濟研究所所長、廣東財經大學經貿學院院長,廣東財經大學學術委員會主席。
2012年7月——2017年12月在廣州大學經濟與統計學院任院長。
2017年12月至今在廣州大學經濟與統計學院任教。 [1] 

葉祥松主持課題

(1)2014年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經費80萬元)——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農產品市場體系研究。
(2)2015年主持廣東省委宣傳部理論粵軍重大項目(經費10萬元)——廣東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調研。
(3)2016年主持廣東省委宣傳部理論粵軍重大項目(經費10萬元)——深入貫徹理解新的發展觀念。
(4)2017年主持廣東省委宣傳部理論粵軍重大項目(經費10萬元)——廣東高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研究。
(5)2007年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經費9萬元)——農村機構改革與農村經濟組織創新。
(6)2000年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經費8萬元)——轉軌經濟彙總我國國有公司產權關係和治理結構研究。
(7)2011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經費9萬元)——基於契約鏈視角的我國現代農業經濟組織與治理研究。
(8)2006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社會主義新農村經濟組織形式—“農聯模式”的理論框架與運行機制研究
(9)1998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九五”規劃重點課題——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和營運機制研究 [1] 

葉祥松撰寫專著

(1)《新型農村經濟組織:農聯模式》,三聯書店出版社,2014年出版,獨著。
(2)《國有公司產權關係和治理結構》,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年7月。獨著。
(3)《東南亞華人經濟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5月,專著(第一作者)。
(4)《現代企業前沿問題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獨著。
(5)《中國經濟熱點問題研究》,西北大學出版社,2007年出版,獨著。
(6)《國有企業改革—探索、借鑑、啓示》,中國商業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獨著。
(7)《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年出版,主編。
(8)《宏觀經濟學》,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主編。
(9)《微觀經濟學》,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主編。
(10)《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陝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主編。
(11)《政治經濟學》,中山大學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主編。
(12)《政治經濟學》,蘭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主編。
(13)《政治經濟學》,武漢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主編。
(14)《實用政務大辭典》,湖北辭書出版社,1993年10月,副主編,撰寫10萬字。
(15)《土地有償使用理論與實務》,中國商業出版社,1993年11月,副主編,撰寫4.5萬字。 [1] 

葉祥松獲得獎勵

(1) 《當代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互動——基於國際產業轉移的視角》(論文、獨立)獲教育部第七屆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
(2)《當代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互動——基於國際產業轉移的視角》(論文、獨立)獲廣東省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
(3)《製造業機構優化的技術進步路徑選擇——基於動態面板的經驗分析》(論文、第二)獲廣東省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
(4)《農村機構改革與農村經濟組織創新——“農聯模式”及其運行機制研究》(項目),被評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優秀等級
(5)《現代企業前沿問題研究》(著作、獨立)獲陝西省第八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6)《發達農村地區社會保障問題》(論文、獨立)獲1988—1990年度中國民政與社會福利學會優秀論文獎。
(7)《國有企業創新的八大難題》(論文、獨立)獲廣東省第六次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
(8)《社會主義新農村經濟組織形式新探——“農聯模式”及其運行機制》(論文),獲佛山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9)《農村剩餘勞動轉移及其對策》獲廣東省勞動廳優秀論文二等獎。 [1] 
(10)榮獲廣州市2021年“最美退役軍人”稱號。 [2] 

葉祥松發表論文

(核心期刊以上)
(均為第一作者或獨立作者)
1.當代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互動——基於國際產業轉移的視角,《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第9期。(A1類期刊)
2.宏觀經濟、金融穩定與產業發展——金融穩定與產業發展論壇綜述,《經濟研究》2010年第3期。(A1類期刊)
3.德國國有企業管理體制及其啓示,《管理世界》1996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工業經濟》1996年第8期全文複印。(A2類期刊)
4.我國環境規制下的規制效率與全要素生產率研究:1999-2008,《財貿經濟》2011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生態環境與資源》2011年第6期全文複印(A2類期刊)
5.國有企業制度創新的八大難題,《經濟學動態》1995年第9期。人大複印資料《工業經濟》1995年第10期全文複印。(B1類期刊)
6.戴維·卡德與艾倫·克魯格對經驗微觀經濟學的貢獻,《經濟學動態》2015年第5期。(B1類期刊)
7.完善我國獨立董事制度的理性思考,《經濟學動態》2003年第5期。(B1類期刊)
8.網絡組織研究的最新進展,《經濟學動態》2006年第6期。(B1類期刊)
9.企業社會責任研究述評,《經濟學動態》2007年第5期。(B1類期刊)
10.國際金融危機與我國金融體制改革與完善,《經濟學動態》2010年第9期。(B1類期刊)
11.美國國有企業管理體制及其啓示,《世界經濟與政治》1996年第7期,人大複印資料《工業經濟》1996年第9期全文複印。(B2類期刊)
12.論美國貨幣市場構成及其特點,《世界經濟與政治》1997年第3期。(B2類期刊)
13.關於國有企業改革中的兩個基本問題—兼評國有企業改革中若干不同認識,《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1998年第1期。(B2類期刊)
14.現代企業制度形成的歷史考察,《經濟評論》1996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工業企業管理》1996年第3期索引。(B2類期刊)
15.上市公司國有資本股權結構和主體問題,《經濟管理》2001年第1期。(B2類期刊)
16.中外公司治理結構的比較分析,《經濟學家》2003年第1期。(B2類期刊)
17.按生產要素分配的依據,《經濟學家》,2004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2004年第6期全文複印(B2類期刊)
18.勞動價值理論中的幾個重大理論問題,《經濟評論》2004年第5期。(B2類期刊)
19.深化改革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途徑,《經濟學家》2006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2006年第6期全文轉載。(B2類期刊)
20.幾個重大所有制關係的梳理與重構——兼論“和諧所有制”理論體系的構建,《經濟評論》2006年第2期。人大複印《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2006年第5期全文轉載。(B2類期刊)
21.旅遊集團異質羣體的激勵約束機制研究——以陝西旅遊集團為例,《旅遊學刊》2006年第8期。(B2類期刊)
22.社會主義新農村經濟組織形式新探——“農聯模式”及其運行機制,《經濟學家》2008年第1期。(B2類期刊)
23.推進獨立董事制度,完善法人制理結構,《求是》2002年第12期。(B2類期刊)
24.顯性契約還是隱性契約——公司和農户締約屬性的影響因子分析,《學術研究》2015年第5期。(B2類期刊)
25.從馬克思的虛擬資本理論到現代虛擬經濟,《學術研究》2013年第6期。(B2類期刊)
26.新加坡國有企業管理體制及其啓示,《學術研究》1996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工業經濟》1996年第8期全文複印。(B2類期刊)
27.意大利國有企業管理體制及其啓示,《學術研究》1997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工業經濟》1997年第6期全文複印。(B2類期刊)
28.解決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問題的幾點想法,《廣西大學學報》1995年第5期。(南大核心)
29.發達農村地區建立社會保障的兩個問題,《廣西大學學報》1990年第6期。(南大核心)
30.社會主義必須實行市場經濟,《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專輯。(南大核心)
31.國有大中型企業股份制改革的目標模式,《江漢論壇》1994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工業企業管理》1994年第6期索引。(南大核心)
32.論我國發達農村地區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條件,《江漢論壇》1994年第11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1995年第3期索引。(南大核心)
33.改革以來我國經濟週期波動的系統分析,《中南財經大學學報》1994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國民經濟管理》1995年第1期全文複印。(南大核心)
34.解決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問題的若干對策,《江漢論壇》1995年第7期。人大複印資料《農業經濟》1995年第11期索引。(南大核心)
35.海外華人經濟國際化趨勢及其原因,《當代亞太》1996年第1期。(南大核心)
36.海外華人和華人經濟,《當代亞太》1996年第2期。(南大核心)
37.論粵港經濟運行機制的銜接,《當代亞太》1996年第3期。(南大核心)
38.關於國有資產產權交易中的三個糊塗認識,《福建論壇》1996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工業企業管理》1996年第5期索引。(南大核心)
39.韓國國有企業管理體制及其啓示,《當代亞太》1996年第4期,載《東北亞論壇》1996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工業經濟》1996年第10期全文複印。(南大核心)
40.英國國有企業管理體制及其啓示,《國有資產管理》1996年第8期,人大複印資料《工業企業管理》1996年第11期全文複印。(南大核心)
41.巴西國有企業管理體制及其啓示,《河北學刊》1996年第4期,載《財經科學》1996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工業經濟》1996年第6期全文複印。(南大核心)
42.日本國有企業管理體制及其啓示,《當代財經》1996年4期,人大複印資料《工業經濟》1996年第7期索引。(南大核心)
43.西歐各國國有企業私有化對我國國有經濟調整的啓示,《當代亞太》1999年第11期。(南大核心)
44.海外華人經濟國際化趨勢及其原因,《當代亞太》1997年第1期。(南大核心)
45.現代企業制度呼喚現代企業家,《江漢論壇》1997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工業經濟》1997年第8期索引。(南大核心)
46.關於國有企業託管的幾個問題,《學術界》1998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工業企業管理》1998年第10期索引。(南大核心)
47.國有企業託管中的誤區,《財經科學》1998年第4期。(南大核心)
48.我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演變及改革的目標模式,《國有資產研究》1999年第4期。(南大核心)
49.馬克思的經濟均衡和非均衡理論是宏觀調控的理論基礎,《中州學刊》1999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1999年第10期全文複印。(南大核心)
50.試論對小平經濟理論體系,《開放時代》2000年第2期。(南大核心)
51.對上市公司國有資本股權結構和主體問題的探討,《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南大核心)
52.論馬克思的產權理論,《經濟經緯》2000年第4期。(曾載於《社會科學家》2000年第4期。)(南大核心)
53.論我國國有獨資公司的治理結構,《寧夏社會科學》2000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2001年第7期全文複印(南大核心)
54.國外農業組織理論的新發展及其應用,《甘肅社會科學》2015年第5期。(南大核心)
55.論控制內部人控制,《青海社會科學》2000年第5期。(南大核心)
56.不同國家公司治理結構及其比較,《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南大核心)
57.兩種不同國有公司治理模式及其評析,《中南財經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南大核心)
58.論我國國有獨資公司的治理結構,《廣西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工業經濟》2001年第7期全文複印。(南大核心)
59.論我國國有公司治理模式,《開放時代》2001年第2期。(南大核心)
60.論國有公司產權關係問題,《桂海論從》2001年第5期。(南大核心)
61.西方經濟學的產權理論,《當代亞太》2001年第7期。(南大核心)
62.略論東南亞華人經濟,《當代亞太》2001年第8期。(南大核心)
63.西部大開發之邏輯演進,《貴州社會科學》2001年第4期。(南大核心)
64.要素投入與創新支撐:廣東製造業增長路徑的實證分析,《南方經濟》2013年第6期。(南大核心)
65.2011年廣東經濟學會年會暨嶺南經濟論壇綜述,《南方經濟》2012年第2期。(南大核心)
66.關於國有公司的國有資產所有權主體問題,《南方經濟》2001年第4期;《吉林省經濟管理班幹部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2001年第5期全文複印。(南大核心)
67.規範公司治理結構與治理行為初探,《現代財經》2001年第2期。(南大核心)
68.關於現代公司治理結構的兩個基本問題,《北京大學學報》2001年第4期。(南大核心)
69.當前我國國有企業實施股票期權的八大難題,《中州學刊》2002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工業企業管理》2002年第10期全文複印。(南大核心)
70.兩種不同國有資產管理和營運模式比較分析,《現代財經》2002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2002年第10期全文複印。(南大核心)
71.論現代公司的產權關係,《上海經濟》2002年04期增刊。(南大核心)
72.國有企業實施股票期權的幾個基本問題,《廣東社會科學》2002年3期。《新華文摘》2009年第5期索引。(南大核心)
73.論我國上市公司的制度性缺陷,《求是學刊》2002年4期。人大複印資料《金融與保險》2002年第9期、《工業企業管理》2002年第12期全文複印。(南大核心)
74.內部人控制和公司治理結構的失效,《西北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2002年第11期全文複印。(南大核心)
75.推進獨立董事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合著,第一作者)《求是》2002年第16期。(南大核心)
76.日本公司治理結構的演變,《當代亞太》2002年第4期。(南大核心)
77.獨立董事制度的問題研究,(合著,第一作者)《中國經濟問題》2003年第1期。(南大核心)
78.對設立獨立董事制度幾個基本問題的認識,《西北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南大核心)
79.從價值理論到價格論的演變,《山東社會科學》2005年5期。(南大核心)
80.勞動價值論中的幾個重大理論問題,《寧夏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理論經濟學》2004年8期全文複印。(南大核心)
81.農村改革與發展的新模式初探——“農聯”模式化的改革道路,《農村經濟》2006年第1期。(南大核心)
82.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路徑探析——“農聯”模式的集體化之路,《當代經濟研究》2006年第2期。(南大核心)
83.國有公司治理結構存在問題研究綜述,《廣東社會科學》2006年第1期。(南大核心)
84.我國“三農”問題形成原因的系統分析,《廣東社會科學》2008年第6期。(南大核心)
85.基於經濟學視角對我國社會不和諧現象的分析,《經濟問題》2008年第2期。(南大核心)
86.我國現階段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主要表現及原因分析,《山東社會科學》2007年第10期。(南大核心)
87.農村集體經濟的性質與內涵研究,《經濟問題》2008年第7期。(南大核心)
88.不確定性與我國農業多層次風險防範體系的建立,《貴州社會科學》2008年第10期。(南大核心)
89.我國農村經濟組織的發展與創新研究,《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南大核心)。《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0年第7期摘要。
90.我國農村機構改革存在問題及改革策略研究,《經濟問題》2010年第1期。(南大核心)
91.威廉姆森對企業理論的貢獻與未來發展方向,《河南社會科學》2010年第3期。(南大核心)
92.評“社會勞動價值論”,《山東社會科學》2006年第10期。(南大核心)
93.在發達農村地區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兩個問題,《廣西大學學報》,1990年04期。(南大核心)
94.農業中的三維契約及治理機制研究,《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農業經濟問題》2014年第11期全文複印。
95.關於規範公司治理結構和治理行為的幾個問題,《嶺南學刊》2001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工業企業管理》2001年第8期全文複印。
96.關於國有公司國有資產所有權主體問題,《吉林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1年第01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2001年第5期全文複印。
97.泛珠三角製造業結構轉型的特點及演進趨勢,《廣東商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工業經濟》2007年第3期全文複印。
98.我國跨國經營的步驟與組織機構的探討,《對外經貿實務》1995年第6期。(北大核心)
99.關於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和經營範圍問題,《雲南財貿學院學報》1997年第2期。(北大核心)
100. 科技進步、市場經濟、第三產業,《廣東商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北大核心)
101. 國有公司新老三會關係論,《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01年第1期。(北大核心)
102. 關於國有獨資公司法人財產權問題,《學術探索》2002年第3期。(北大核心)
103. 獨立董事的涵義、職責、角色定位的探討,《雲南財貿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北大核心)
104. 國有股減持的理論研究綜述,《生產力研究》2003年第1期。(北大核心)
105. 評“新勞動價值論一元論”,《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北大核心)
106. 應如何繁榮和發展我國理論經濟學——與許興亞教授商榷《探索與爭鳴》2005年第5期。(北大核心)
107. 建立獨立董事制度必需解決的幾個問題,《雲南財貿學院學報》(經濟管理版),2003年第1期。(北大核心)
108. 我國紡織業如何應對企業社會責任運動,《商業時代》2007年第5期。(北大核心)
109. 談企業社會責任理論在我國的發展,《商業時代》2007年第7期。(北大核心)
110. 改進SA8000認證體系與市場秩序之我見,《商業時代》2007年第12期。(北大核心)
111. 廣東民營企業內部治理機制的構建和完善,《特區經濟》2007年第12期。(北大核心)
112. 構建和諧社會研究綜述,《改革與戰略》2008年第4期。(北大核心)
113. 廣東民營企業產權制度的變遷,《廣東商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北大核心)
114. 論新農村建設與解決“三農”問題的關係,《特區經濟》2008年第4期。(北大核心)
115. 我的學術研究之路——近20年學術研究綜述,《生產力研究》2008年第4期。(北大核心)
116. 廣佛同城化的博弈分析,《廣東商學院學報》2011年第2期。(北大核心)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