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葉狀莖

鎖定
葉狀莖是一種變態莖。 [1]  有些植物一部分莖或枝變為綠色扁平狀或針葉狀,代替葉進行光合作用,而真正的葉則完全退化或不發達,成為膜質鱗片狀、線狀或刺狀,如竹節蓼天門冬仙人掌等。 [2] 
這種莖的變態是植物體在乾旱環境條件下,長期適應的結果。 [1] 
中文名
葉狀莖
外文名
leafy stem
別    名
葉狀枝
科    屬
地上的變態莖之一
代表物種
仙人掌、竹節蓼、天門冬
主要作用
長期適應環境的結果,利於執行不同的功能

葉狀莖釋義

葉狀莖系地上莖的變態。莖扁化成葉狀,綠色,具有葉的作用,如曇花、仙人掌、台灣相思等。 [3] 

葉狀莖代表物種

曇花Epiphyllumoxypetalum(DC.) Haw.
曇花 曇花
附生肉質灌木,高2-6米,老莖圓柱狀,木質化。分枝多數,葉狀側扁,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15-100釐米,寬5-12釐米,先端長漸尖至急尖,或圓形,邊緣波狀或具深圓齒,基部急尖、短漸尖或漸狹成柄狀,深綠色,無毛,中肋粗大,寬2-6毫米,於兩面突起,老株分枝產生氣根;小窠排列於齒間凹陷處,小形,無刺,初具少數綿毛,後裸露。花單生於枝側的小窠,漏斗狀,於夜間開放,芳香,長25-30釐米,直徑10-12釐米;花托綠色,略具角,被三角形短鱗片;花托筒長13-18釐米,基部直徑4-9毫米,多少彎曲,疏生長3-10毫米的披針形鱗片,鱗腋小窠通常無毛;萼狀花被片綠白色、淡琥珀色色或帶紅暈,線形至倒披針形,長8-10釐米,寬3-4毫米,先端漸尖,邊緣全緣,通常反曲;瓣狀花被片白色,倒卵狀披針形至倒卵形,長7-10釐米,寬3-4.5釐米,先端急尖至圓形,有時具芒尖,邊緣全緣或齧蝕狀;雄蕊多數,排成兩列;花絲白色,長2.5-5釐米;花葯淡黃色,長3-3.5毫米;花柱白色,長20-22釐米,直徑3-4毫米;柱頭15-20,狹線形,長16-18毫米,先端長漸尖,開展,黃白色。漿果長球形,具縱稜脊,無毛,紫紅色。種子多數,卵狀腎形,亮黑色,具皺紋,無毛。 [4] 
原產墨西哥、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蘇里南和哥斯達黎加,世界各地區廣泛栽培;我國各省區常見栽培,根據1936年的標本採集記錄(王啓無77842),該種在雲南南部(景洪,大猛龍)逸生,生長地海拔1000-1200米。 [4] 
本種為著名的觀賞花卉。 [4] 
仙人掌Opuntiastricta(Haw.) Haw. var.dillenii(Ker-Gawl.) Benson
仙人掌 仙人掌
叢生肉質灌木,高(1-)1.5-3米。上部分枝寬倒卵形、倒卵狀橢圓形或近圓形,長10-35(-40)釐米,寬7.5-20(-25)釐米,厚達1.2-2釐米,先端圓形,邊緣通常不規則波狀,基部楔形或漸狹,綠色至藍綠色,無毛;小窠疏生,直徑0.2-0.9釐米,明顯突出,成長後刺常增粗並增多,每小窠具(1-) 3-10 (-20)根刺,密生短綿毛和倒刺剛毛;刺黃色,有淡褐色橫紋,粗鑽形,多少開展並內彎,基部扁,堅硬,長1.2-4(-6)釐米,寬1-1.5毫米;倒刺剛毛暗褐色,長2-5毫米,直立,多少宿存;短綿毛灰色,短於倒刺剛毛,宿存。葉鑽形,長4-6毫米,綠色,早落。花輻狀,直徑5-6.5釐米;花托倒卵形,長3.3-3.5釐米,直徑1.7-2.2釐米,頂端截形並凹陷,基部漸狹,綠色,疏生突出的小窠,小窠具短綿毛、倒刺剛毛和鑽形刺;萼狀花被片寬倒卵形至狹倒卵形,長10-25毫米,寬6-12毫米,先端急尖或圓形,具小尖頭,黃色,具綠色中肋;瓣狀花被片倒卵形或匙狀倒卵形,長25-30毫米,寬12-23毫米,先端圓形、截形或微凹,邊緣全緣或淺齧蝕狀;花絲淡黃色,長9-11毫米;花葯長約1.5毫米,黃色;花柱長11-18毫米,直徑1.5-2毫米,淡黃色;柱頭5,長4.5-5毫米,黃白色。漿果倒卵球形,頂端凹陷,基部多少狹縮成柄狀,長4-6釐米,直徑2.5-4釐米,表面平滑無毛,紫紅色,每側具5-10個突起的小窠,小窠具短綿毛、倒刺剛毛和鑽形刺。種子多數,扁圓形,長4-6毫米,寬4-4.5毫米,厚約2毫米,邊緣稍不規則,無毛,淡黃褐色。花期6-10(-12)月。 [5] 
原產墨西哥東海岸、美國南部及東南部沿海地區、西印度羣島、百慕大羣島和南美洲北部;在加那利羣島、印度和澳大利亞東部逸生;我國於明末引種,南方沿海地區常見栽培,在廣東、廣西南部和海南沿海地區逸為野生。 [5] 
通常栽作圍籬。 [5] 

葉狀莖主要作用

莖在形態結構上產生了一些變態,是長期適應環境的結果,利於執行不同的功能。 [2] 

葉狀莖地上莖簡述

莖與根一樣,為適應環境,也常發生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的特化,形成各種變態莖。根據莖的生長習性,分為地上莖(aerial stem)的變態和地下莖(subterraneous stem)的變態。可從其着生的位置及其具有莖的典型特徵等加以鑑別。 [6] 
1.葉狀莖(leafy stem)或葉狀枝(leafy shoot)
莖變為綠色的扁平狀或針葉狀,莖上的葉小而不明顯,多為鱗片狀、線狀或刺狀。如仙人掌、竹節蓼、天門冬等。 [6] 
2.刺狀莖(枝刺或棘刺,shoot thorn)
莖變為刺狀。山楂、酸橙等的刺狀莖不分枝;皂莢、枸橘等的刺狀莖有分枝。根據刺狀莖生於葉狀莖的特徵,可與葉刺相區別。月季、花椒莖上的皮刺是由表皮細胞突起形成,無固定的生長位置,易脱落,可與枝刺相區別。 [6] 
3.鈎狀莖(hook-like stem)
莖的一部分(常為側枝)變為鈎狀,粗短、堅硬不分枝。如鈎藤 [6] 
4.莖卷鬚(stem dendril)
莖的一部分(常為側枝)變為卷鬚狀,柔軟捲曲。如栝樓、絲瓜等葫蘆科植物。葡萄的頂芽變成莖卷鬚,腋芽代替頂芽繼續發育,使莖成為合軸式生長,而莖卷鬚被擠到葉柄對側。 [6] 
5.小塊莖(tubercle)和小鱗莖(bulblet)
有些植物的腋芽、葉柄上的不定芽可變態形成塊狀物,稱小塊莖。如山藥零餘子半夏珠芽。有些植物在葉腋或花序處由腋芽或花芽形成有鱗片覆蓋的塊狀物,如卷丹腋芽形成的小鱗莖,洋葱、大蒜花序中花芽形成的小鱗莖。小塊莖和小鱗莖均有繁殖作用。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