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葉浩生

鎖定
葉浩生,男,廣州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在美國北依阿華大學、加拿大卡爾加里等大學擔任高級訪問學者。歷任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心理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心理學會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專業委員會主任,第9、10屆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2005-2013),《心理學報》副主編(2005-2013)、《心理學探新》副主編(2000 -今)、國際理論心理學協會中國執委(2009-2013)。現任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廣州市心理學會理事長。 [1] 
主要研究方向為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重點項目《身體運動與心理發展》,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社科基金項目3項和省部級重大課題3項,發表論文200餘篇,出版教材和專著10餘部。獲得省哲社優秀成果一等獎2 項,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廣州市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 [4]  2015被評為“南粵優秀教師”,2008和2011年兩次獲得“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稱號, 2016年“廣東高校最具人氣資深教授”、“廣州市最美教師”等稱號。從事的研究方向為具身認知的理論與實證研究。 [2] 
中文名
葉浩生
外文名
YeHaoSheng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畢業院校
南京師範大學
職    業
教師
出生地
江蘇徐州
代表作品
《心理學史》
《心理學通史》
《西方心理學理論與流派》 《具身認知--原理與應用》 [1] 
學    位
博士

葉浩生個人經歷

1991年在著名心理學家高覺敷先生的指導下獲博士學位,之後曾多次出國進修。1995年1月至1996年7月在美國北依阿華大學心理學系師從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吉爾根教授、2001年6月至12月在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心理學系理論心理學研究中心從事高級訪問研究。2006年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學擔任高級研究者。之後在擔任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心理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心理學會副理事長,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專業委員會主任。《心理學報》副主編、《心理學探新》副主編。 [3]  2010調入廣州大學教育學院,主要從事“具身認知”(embodied cognition)的研究;探討將“身體塑造心智”的具身理念應用於教育與教學,確立“具身學習”的方式與機制。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具身認知的心理機制及其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等國家級課題。代表性著作有:《具身認知--原理與應用》等。 [1] 
主持國家自科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及省級重大課題6項,其他省級以上科研教學項目近10項。排名第一獲得全國教育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5項(含2項一等獎)。教學方面,主持過《心理學史》國家精品課程,主編三部心理學史國家規劃教材。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市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
1970-1980 徐州市利國鐵礦、夾訶煤礦工人
1980-1984 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學校教育專業本科生
1984-1987 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基礎心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1988-1991 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基礎心理學專業博士研究生
1987-至今 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教師。
1993年 基礎心理學副教授
1997年 基礎心理學教授
1998年 基礎心理學博士生導師
2000年 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學科帶頭人。
2010年,為廣州大學聘請的教授。
2011年,為廣州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葉浩生研究方向

葉浩生教授一直從事着理論心理學和西方心理學史的研究,發表了《理論心理學辨析》、《實證主義的衰落與理論心理學的復興》、《論心理學的“範式”與“範疇”》和《西方心理學發展中的若干傾向之我見》、《西方心理學中兩種文化的分裂與整合》等系列學術論文80餘篇。在心理學的一級權威期刊《心理學報》上,發表有關西方心理學史的系列研究論文10篇,主編和撰寫了《西方心理學的歷史與體系》、《現代西方心理學流派》、《心理學理論精粹》、《西方心理學理論與流派》、《西方心理學研究新進展》等著作9部,副主編《心理學通史》等著作2部6本。上述成果中,《西方心理學的歷史與體系》2000年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心理學通史》(副主編,排名第二)2002年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論文《試析現代西方心理學的文化轉向》2006年獲得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優秀成果二等獎,其它多項成果也獲得省級和省教委的獎勵。 [3] 

葉浩生科研獲獎

2006年,論文《試析現代西方心理學的文化轉向》獲得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1 年,著作《心理學通史》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二.
1999年,著作《西方心理學歷史與體系》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一.

葉浩生教學獲獎

2007年,主編的《心理學通史》被評為國家精品教材
2007年,《心理學史》被評為“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
2006年,主持的《心理學史》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2005年,主編的《心理學通史》被評為“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
2005年,《西方心理學理論與流派》被評為“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

葉浩生主要論文

葉浩生(2009): 社會建構論與心理學理論研究的未來 心理學報5期
葉浩生(2009): 超越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走向釋義學的心理學,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期,136-141頁
葉浩生、宋曉東(2008):閲讀潘菽,心理學報, 6期,757-758頁
葉浩生(2008):心理學的歷史編纂學:後現代主義的挑戰,心理學報, 5期,626-632頁
葉浩生(2008): 人本主義心理學:後現代主義的挑戰,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4期,55-60頁
葉浩生(2008):社會建構論及其心理學的方法論藴含,社會科學, 12期,111-117頁
葉浩生(2008):量化研究與質化研究:對立及其超越,自然辯證法研究, 9期,7-11頁
葉浩生、楊文登(2008):責任的二重性及責任意識的培養——基於心理學的視野,
心理學探新, 3期,9-13頁
葉浩生(2008):責任意識與責任心理研究:時代呼喚的主題,心理學探新, 3期,3頁
葉浩生(2008):當代西方心理學的釋義學轉向,國外社會科學, 6期,7-11頁
葉浩生(2008):教育心理學:後現代主義的挑戰,教育研究, 6期,52-58頁
葉浩生(2008):科學心理學、常識心理學與質化研究,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 4期,
85-91頁
葉浩生、王繼瑛(2008):質化研究:心理學研究方法的範式革命,心理科學, 4期,
794-799頁
葉浩生、陳欣(2008):. 從理性到情緒:社會兩難研究述評,心理研究, 1期,8-13頁
Ye Haosheng (2008): Historiography of psychology:Challenges of postmodernis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Volume 43, Issue 3/4, 2008 (SSCI)
葉浩生(2007):後經驗主義時代的理論心理學,心理學報, 1期,184-190頁
葉浩生(2007): 客觀主義與建構主義:對立及其超越,自然辯證法研究, 9期,75-79頁
葉浩生、宋曉東(2007): 潘菽心理學思想的後經驗主義藴含,心理學探新, 2期,3-7頁
葉浩生(2007): 心理治療領域的本質論與社會建構論,心理科學, 3期,737-740頁
葉浩生(2007): 釋義學與心理學的方法論變革,社會科學, 3期,110-117頁
葉浩生(2007): 社會建構論視野中的心理科學,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 1期,
62-67頁
葉浩生(2007): 有關心理學史教學中幾個問題的思考,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1期,132-136頁
葉浩生(2006):有關進化心理學侷限性的理論思考,心理學報, 5期,84-790頁
葉浩生(2006): 社會建構論與諮詢和臨牀心理學,國外社會科學, 6期,47-53頁
葉浩生(2006): 庫恩範式論在心理學中的反響與應用,自然辯證法研究, 9期,31-35頁
葉浩生(2006): 關於心理學歷史編纂學的方法與原則,心理學探新, 3期,3-6頁
葉浩生(2006): 當代心理學的困惑與爭論,社會科學, 6期,177-183頁
葉浩生(2006): 有關西方心理學中生物學化思潮的質疑與思考,心理科學, 3期,
520-525頁
葉浩生(2006): 為什麼要學習和研究心理學史,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 ,1期,
21-24頁
葉浩生(2005): 《解讀中國人的人格》讀後,心理學探新,4期,78-79頁
葉浩生(2005):進化心理學思維方式的變革及其意義,心理科學進展, 6期,145-153頁
葉浩生、賈林祥(2005):心理學史教學與歷史思維的培養,心理學探新,1期,3-6頁
葉浩生(2004):西方心理學中的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及其超越,心理學報,2期,
212-218頁
葉浩生(2004):多元文化論與跨文化心理學的發展,心理科學進展,1期,144-151頁
葉浩生(2004):社會建構論與西方心理學的後現代轉向,華東師大學報教科版,1期,
43-48頁
葉浩生(2004):女性心理學的進化與後現代女性心理學的產生,心理與行為研究,2期,405-410頁
葉浩生(2004):有關社會心理學的基本問題的理論思考,教育研究與實驗,2期,
46-50頁
葉浩生(2004):文化模式及其對心理與行為的影響,心理科學,5期,1032-1036頁
晉升教授以來的代表性論文:
葉浩生 (1997):論西方心理學發展中的幾個對立傾向,心理學報,3期,318-325頁
葉浩生(1998):西方心理學發展中的若干傾向之我見,心理學報,2期,204-210頁
葉浩生(1999):西方心理學中兩種文化的分裂及其整合,心理學報,3期,349-356頁
葉浩生(2001):試析現代西方心理學的文化轉向,心理學報,3期,270-275頁
葉浩生(2002):有關心理學分裂與整合問題的再思考,心理學報,4期,431-436頁
葉浩生(2004):西方心理學中的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及其超越,心理學報,2期,
葉浩生(2006): 有關進化心理學侷限性的理論思考,心理學報, 5期,84-790頁
葉浩生(2007): 後經驗主義時代的理論心理學,心理學報, 1期,184-190頁
葉浩生(2008):心理學的歷史編纂學:後現代主義的挑戰,心理學報, 5期,626-632頁
葉浩生 (2009): 社會建構論與心理學理論研究的未來 心理學報 5期 632-636頁
葉浩生(2008):教育心理學:後現代主義的挑戰,教育研究, 6期,52-58頁
Ye Haosheng (2008): Historiography of psychology:Challenges of postmodernis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Volume 43, Issue 3/4, 2008 (SSCI)
著作目錄
葉浩生(主編,2009): 心理學史,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葉浩生(主編,2009): 中外心理學比較思想史(第三卷),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況志華、葉浩生 (2008) 責任心理學,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葉浩生(主編,2007): 心理學新進展叢書(共11本),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葉浩生(主編,2007): 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名著26種,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葉浩生(主編,2006): 心理學通史,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葉浩生(翻譯,2006): 現代心理學史,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
葉浩生(主編,2005): 心理學史,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覺敷,葉浩生(主編,2005): 西方教育心理學發展史(第2版),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葉浩生(2004): 西方心理學理論與流派,廣州: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葉浩生(主編,2003): 西方心理學研究新進展,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葉浩生(翻譯,2003): 人類與動物心理學講義,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
葉浩生(主編,2007): 心理學理論精粹,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葉浩生(1994): 班圖拉之觀察學習理論與實踐,香港: 天馬圖書有限公司
葉浩生(主編,2000): 老驥奮蹄:心理學一代宗師高覺敷,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葉浩生(主編,1998): 西方心理學的歷史與體系,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覺敷,葉浩生(主編,1996): 西方教育心理學發展史,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葉浩生(主編,1994): 現代西方心理學流派,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
獨立或作為第一作者的論文
葉浩生 西方心理學中的質化研究思潮[j]. 新華文摘2010(2)
葉浩生 認知心理學: 困境與轉向[j]. 華東師大學報教科版2010(1)
葉浩生. 責任內涵的跨文化比較及其整合[J].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
葉浩生. 超越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走向釋義學的心理學[J].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
葉浩生. 積極心理學助你尋找幸福感[J]. 博覽羣書,2009(10).
葉浩生. 社會建構論與心理學理論的未來發展[J]. 心理學報,2009(6).
葉浩生. 人本主義心理學:後現代主義的挑戰[J].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4).
葉浩生. 社會建構論及其心理學的方法論藴含[J]. 社會科學,2008(12).
葉浩生. 量化研究與質化研究:對立及其超越[J]. 自然辯證法研究,2008(9).
葉浩生. 當代西方心理學的釋義學轉向[J]. 國外社會科學,2008(5).
葉浩生. 責任意識與責任心理研究:時代呼喚的主題[J]. 心理學探新,2008(3).
葉浩生,楊文登. 責任的二重性及責任意識的培養——基於心理學的視野[J]. 心理學探新,2008(3).
葉浩生. 科學心理學、常識心理學與質化研究[J].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
葉浩生,王繼瑛. 質化研究:心理學研究方法的範式革命[J]. 心理科學,2008(4).
葉浩生,宋曉東. 閲讀潘菽[J]. 心理學報,2008(6).
葉浩生. 教育心理學:後現代主義的挑戰[J]. 教育研究,2008(6).
葉浩生. 心理學的歷史編纂學:後現代主義的挑戰[J]. 心理學報,2008(5).
葉浩生,陳欣. 從理性到情緒:社會兩難研究述評[J]. 心理研究,2008(1).
葉浩生. 客觀主義與建構主義:對立及其超越[J]. 自然辯證法研究,2007(9).
葉浩生,宋曉東. 潘菽心理學思想的後經驗主義藴含[J]. 心理學探新,2007(2).
葉浩生. 心理治療領域的本質論與社會建構論[J]. 心理科學,2007(3).
葉浩生. 社會建構論視野中的心理科學[J].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1).
葉浩生. 釋義學與心理學的方法論變革[J]. 社會科學,2007(3).
葉浩生. 後經驗主義時代的理論心理學[J]. 心理學報,2007(1).
葉浩生. 有關心理學史教學中幾個問題的思考[J]. 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
葉浩生. 社會建構論與諮詢和臨牀心理學[J]. 國外社會科學,2006(6).
葉浩生. 有關進化心理學侷限性的理論思考[J]. 心理學報,2006(5).
葉浩生. 庫恩範式論在心理學中的反響與應用[J]. 自然辯證法研究,2006(9).
葉浩生. 關於心理學歷史編纂學的方法與原則[J]. 心理學探新,2006(3).
葉浩生. 當代心理學的困惑與爭論[J]. 社會科學,2006(6).
葉浩生. 有關西方心理學中生物學化思潮的質疑與思考[J]. 心理科學,2006(3).
葉浩生. 為什麼要學習和研究心理學史[J]. 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1).
葉浩生. 《解讀中國人的人格》讀後[J]. 心理學探新,2005(4).
葉浩生. 進化心理學思維方式的變革及其意義[J]. 心理科學進展,2005(6).
葉浩生,賈林祥. 心理學史教學與歷史性思維的培養[J]. 心理學探新,2005(1).
葉浩生. 文化模式及其對心理與行為的影響[J]. 心理科學,2004(5).
葉浩生. 後現代心理學概觀[J]. 南通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2).
葉浩生. 女性心理學的進化與後現代女性心理學的產生[J]. 心理與行為研究,2004(2).
葉浩生. 有關社會心理學幾個基本問題的理論思考[J]. 教育研究與實驗,2004(2).
葉浩生. 西方心理學中的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及其超越[J]. 心理學報,2004(2).
葉浩生. 社會建構論與西方心理學的後現代取向[J].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1).
葉浩生. 多元文化論與跨文化心理學的發展[J]. 心理科學進展,2004(1).
葉浩生. 試析後現代心理學影響下的心理治療與諮詢[J]. 心理科學,2003(4).
葉浩生. 論理論心理學的概念、性質與作用[J]. 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3(3).
葉浩生. 大力促進心理學的理論研究[J]. 心理學探新,2003(2).
葉浩生. 第二次認知革命與社會建構論的產生[J]. 心理科學進展,2003(1).
葉浩生. 論心理學的分裂與整合[J].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6).
葉浩生. 有關西方心理學分裂與整合問題的再思考[J]. 心理學報,2002(4).
葉浩生. 關於“自我”的社會建構論學説及其啓示[J]. 心理學探新,2002(3).
葉浩生. 現代心理學的困境與出路[J]. 國外社會科學,2002(4).
葉浩生. 西方心理學的分裂與整合主義的困境[J].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
葉浩生. 西方心理學中多元文化論運動的意義與問題[J]. 山東師大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5).
葉浩生. 關於西方心理學中的多元文化論思潮[J]. 心理科學,2001(6).
葉浩生. 試析現代西方心理學的文化轉向[J]. 心理學報,2001(3).
葉浩生,郭愛妹. 西方女權心理學評介[J]. 心理學動態,2001(3).
葉浩生. 理論心理學的界定與釐正[J]. 南通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2).
葉浩生. 女權心理學及其對西方主流心理學的挑戰[J].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6).
葉浩生. 試論社會心理學的自然科學觀及其轉變[J]. 自然辯證法通訊,2000(4).
葉浩生. 再論心理學的分裂與整合[J]. 心理學探新,2000(2).
葉浩生. 世紀之交的西方心理學[J]. 深圳教育學院學報(綜合版),2000(2).
葉浩生. 心理學:世紀之交的困惑與爭論[J]. 教育研究與實驗,2000(2).
葉浩生. 論現代心理學的三個轉向[J]. 江海學刊,1999(3).
葉浩生. 試論現象學的特徵及其對心理學中人文主義的影響[J]. 心理學探新,1999(2).
葉浩生. 理論心理學辨析[J]. 心理科學,1999(6).
葉浩生. 西方心理學中兩種文化的分裂及其整合[J]. 心理學報,1999(3).
葉浩生. 思維方式的轉變與心理學的整合[J].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1).
葉浩生. 試論現代心理學的三個轉向[J].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9(1).
葉浩生. 試論心理學的分裂與整合[J]. 自然辯證法通訊,1998(4).
葉浩生. 西方心理學發展中的若干傾向之我見[J]. 心理學報,1998(2).
葉浩生. 實證主義的衰落與理論心理學的復興[J].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1).
葉浩生. 對西方心理學發展的幾點看法[J]. 心理學動態,1997(4).
葉浩生. 心理學的分裂與心理學的統一[J]. 心理科學,1997(5).
葉浩生. 論西方心理學發展中的幾種對立傾向[J]. 心理學報,1997(3).
葉浩生. 論心理學的“範式”與“範疇”[J].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2).
葉浩生. 21世紀教育心理學的十大研究方向[J]. 教育研究與實驗,1997(1).
葉浩生. 論班圖拉觀察學習理論的特徵及其歷史地位[J]. 心理學報,1994(2).
葉浩生. 高覺敷教授的生平及其學術貢獻[J]. 心理學探新,1993(1).
葉浩生. 高覺敷對心理學史研究的貢獻[J].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3).
葉浩生. 論班圖拉觀察學習理論的歷史意義[J]. 心理科學,1992(4).
葉浩生. 行為主義的演變與新的新行為主義[J]. 心理學動態,1992(2).
葉浩生. 論班圖拉的觀察學習理論的方法論特徵[J].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1).
葉浩生. 班圖拉觀察學習理論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J]. 心理學探新,1991(4).
葉浩生. 觀察學習的概念與應用[J]. 應用心理學,1991(2).
葉浩生. 存在主義心理學的理論及其特徵[J].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1).
葉浩生. 從精神分析到存在分析——析羅洛·梅的人格圖像理論[J].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2).
葉浩生. 還歷史的本來面目:馮特新探[J]. 心理學探新,1989(2).
葉浩生. 存在分析述評[J]. 心理學探新,1988(2).
葉浩生. 羅洛·梅論焦慮[J]. 心理學動態,1988(1).
葉浩生. 羅洛·梅和他的存在主義心理學[J]. 心理學探新,1987(3).
葉浩生. 衝突·焦慮·防禦——弗洛伊德的動力心理學[J]. 教育研究與實驗,1987(1).
作為第二作者的論文
楊文登,葉浩生. 美國臨牀心理學培養模式的演進及展望[J]. 心理科學進展,2010(4).
楊文登,葉浩生. 循證心理治療:心理治療發展的新方向[J]. 心理科學,2010(2).
楊文登,葉浩生. 循證醫學倫理模式及其缺陷[J]. 倫理學研究,2010(1).
李明,葉浩生. 責任心的多元內涵與結構及其理論整合[J]. 心理發展與教育,2009(3).
陳欣,葉浩生. 行為博弈視野下信任研究的回顧[J]. 心理科學,2009(3).
楊文登,葉浩生. 荊其誠的國際心理學思想與實踐[J]. 心理學報,2009(9).
王繼瑛,楊文登,葉浩生. 大學生網絡遊戲成癮及其質化研究[J]. 心理學探新,2009(6).
楊文登,葉浩生. 心理學中的生物決定論探析[J]. 自然辯證法通訊,2009(1).
況志華,葉浩生. 基於心理學視野的責任過程與結構研究[J]. 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
周寧,葉浩生. 心理學的兩種話語形態:“合理性”與“合情性”[J].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李虹,葉浩生,趙守盈. 乳腺癌患者術後應對方式及焦慮抑鬱情緒調查[J]. 中國心理衞生雜誌,2009(3).
李虹,葉浩生. 傳統心理治療的困境與釋義學對心理治療的影響[J]. 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9(1).
李虹,趙守盈,葉浩生. 癌症患者滿意度測評:層面理論的應用[J]. 應用心理學,2008(3).
楊文登,葉浩生. 循證心理治療述評與展望[J]. 中國循證醫學雜誌,2008(11).
任亞輝,葉浩生. 組織諮詢心理學的三種取向及其比較研究[J]. 心理科學,2008(6).
況志華,葉浩生. 論責任拒絕現象的形成機制及其預防[J]. 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
宋曉東,葉浩生. 本土心理學與多元文化論——在人類心理學理論前景中的相遇[J]. 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
張秀琴,葉浩生. 本土心理學評析[J]. 心理學探新,2008(1).
陳芮,葉浩生. 經濟學與心理學實驗的差異及其借鑑意義[J]. 心理科學,2008(2).
宋曉東,葉浩生. 本土心理學與多元文化論——“去文化”範式的多元文化論心理學[J]. 天中學刊,2008(1).
馮天荃,葉浩生,劉國雄. 中學聾生對道德和非道德規則的認知[J]. 中國特殊教育,2008(4).
楊文登,葉浩生. 論心理學中的還原論[J]. 心理學探新,2008(2).
況志華,葉浩生. 大學生對網癮和作弊的責任推斷與應對策略[J]. 應用心理學,2008(1).
鄭榮雙,葉浩生. 中國心理學原創性的缺失及應對策略[J]. 心理科學,2007(2).
蔣京川,葉浩生. 心理學的視角:關於智力本質的當代思考[J]. 自然辯證法通訊,2007(2).
徐玉玲,葉浩生. 責任心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 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7(3).
蔣京川,葉浩生. 為智慧而教:美國教育的未來選擇[J]. 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3).
楊莉萍,葉浩生. 心理學史的雙重意義[J]. 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4).
徐玉玲,葉浩生. 關於“女性話語”的傳統建構與現代反思[J]. 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4).
楊莉萍,葉浩生. 心理史學的發展對心理學史教學與研究的啓示[J]. 心理學探新,2007(3).
陳欣,葉浩生. 兩難中合作行為研究的回顧和展望[J]. 心理科學進展,2007(5).
宋曉東,葉浩生. 基於本土文化的世界心理學[J]. 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7(5).
宋曉東,葉浩生. 心理學研究的中國化道路:理論整合的視角[J]. 社會科學,2007(11).
陳欣,蔣豔菊,葉浩生. 大學生媒體影響、體重指數和身體自尊的關係[J]. 應用心理學,2007(2).
蔣京川,葉浩生. 國外有關斯騰伯格智力理論的論爭及其思考[J]. 教育研究與實驗,2007(2).
況志華,葉浩生. 西方學界關於責任起源的三種構想及其比較[J]. 教育研究與實驗,2007(4).
蔣京川,葉浩生. 智力是什麼?——智力觀的回溯與前瞻[J]. 國外社會科學,2006(2).
蔣京川,葉浩生. 論後現代心理學的定位與理論存疑[J].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
彭彥琴,葉浩生. 人格:中國傳統審美心理學的解讀[J]. 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1).
範兆蘭,葉浩生. 動態評估:對傳統智力測驗的挑戰和超越[J].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
任俊,葉浩生. 當代積極心理學運動存在的幾個問題[J]. 心理科學進展,2006(5).
任俊,葉浩生. 論文薈萃 論人文傾向在主流心理學中的發展[A]. 謝地坤.[C].: 哲學研究雜誌社,2006:251-252.
李炳全,葉浩生. 意義心理學:僭越二元論的新的積極探索[J]. 社會科學,2005(7).
麻彥坤,葉浩生. “維果茨基現象”分析:基於西方心理學發展的思考[J]. 社會科學,2005(10).
任俊,葉浩生. 積極人格:人格心理學研究的新取向[J].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4).
況志華,葉浩生. 當代西方心理學的三種新取向及其比較[J]. 心理學報,2005(5).
尤娜,葉浩生. 敍事心理治療的後現代視角[J]. 心理學探新,2005(3).
任俊,葉浩生. 西方積極心理學運動是一場心理學革命嗎?[J]. 心理科學進展,2005(6).
蔣京川,葉浩生. 後現代心理治療及其倫理問題思考[J]. 心理學探新,2005(4).
任俊,葉浩生. 論人文傾向在主流心理學中的發展[J]. 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1).
李炳全,葉浩生. 主流心理學的困境與文化心理學的興起——文化心理學能否成為心理學的新主流?[J]. 國外社會科學,2005(1).
範兆蘭,葉浩生. 勞丹的研究傳統理論對心理學研究的啓示[J]. 心理科學,2005(2).
楊莉萍,葉浩生. 從本質主義到社會建構主義的人格觀[J]. 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3).
郭愛妹,葉浩生. 當代西方女性主義心理學研究[J]. 南通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1).
李炳全,葉浩生. 文化心理學的基本內涵辨析[J]. 心理科學,2004(1).
鄭發祥,葉浩生. 文化與心理——研究維果茨基文化歷史理論的現代意義[J]. 心理學探新,2004(1).
麻彥坤,葉浩生. 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思想的當代發展[J]. 心理發展與教育,2004(2).
陳芮,葉浩生. 來自經濟學的啓示:關於心理學科的一些思考[J]. 心理學探新,2004(2).
任俊,葉浩生. 積極:當代心理學研究的價值核心[J].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4).
麻彥坤,葉浩生. 差異與互補:皮亞傑與維果茨基認知發展觀比較的新思考[J]. 心理科學,2004(6).
任俊,葉浩生. 論積極社會科學的價值意義[J]. 社會科學,2004(11).
任俊,葉浩生. 積極心理治療思想概要[J]. 心理科學,2004(3).
楊莉萍,葉浩生. 後現代社會建構主義心理學初探[J].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5).
嚴由偉,葉浩生. 論數學心理觀的科學基礎[J].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
嚴由偉,葉浩生. 數學心理觀:21世紀心理本質觀的新解讀[J]. 心理科學,2003(2).
楊莉萍,葉浩生. 社會建構主義心理學對二元世界的“僭越”[J]. 心理科學,2003(3).
鄭發祥,葉浩生. 當前俄羅斯維果茨基心理學思想研究的現狀[J]. 心理科學進展,2003(6).
楊莉萍,葉浩生. 範式論與心理學中兩種文化的對立[J]. 心理科學,2002(1).
丁道羣,葉浩生. 人格:從本質論到社會建構論[J]. 心理科學,2002(5).
郭愛妹,葉浩生. 試論西方女性主義心理學的方法論藴涵[J]. 自然辯證法通訊,2002(5).
嚴由偉,葉浩生. 數學心理觀:心理科學的新思維新觀念[J]. 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5).
劉玉娟,葉浩生. 多元文化的心理諮詢與治療理論芻議[J]. 心理學探新,2002(2).
郭愛妹,葉浩生. 西方父權制文化與女性主義心理學[J]. 婦女研究論叢,2001(6).
賈林祥,葉浩生. 心理學本土化研究若干問題之思考[J].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3).
嚴由偉,葉浩生. 論數學心理觀的歷史性和必然性[J]. 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6).
嚴由偉,葉浩生. 論西方理論心理學復興的歷史必然性[J]. 無錫輕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4).
J.Brozek,嚴文蕃,葉浩生,申荷永. 八十年代初中國心理學的歷史編纂學工作[J]. 心理學動態,1987(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