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夏諸神

鎖定
《華夏諸神》是1990年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書田
中文名
《華夏諸神》
作    者
馬書田
出版時間
1990年
出版社
燕山出版社
頁    數
569 頁
ISBN
9787540201807
裝    幀
平裝

華夏諸神內容簡介

華夏諸神 華夏諸神
本書分門別類地介紹了中國各宗教和民間神祇的起源、演變。
華夏文明:“華夏”,本為古代中原民族的自稱,亦作“諸夏”。“華”字來源於“花”字,意思為“榮”(繁華、繁榮),“夏”指“中國(中原)之人”,放在一起為偏正詞組。隨着歷史的發展,“華夏”逐漸演變為並列詞組,成為各民族全體華人的統稱。華夏文明一般認為從五千年前的炎黃時代開始,一直延續到今天,但近時期某些學者根據最新考古發現提出,文明的源頭,可以再上推兩千年。 [1] 

華夏諸神圖書目錄

再版前言
關於神的雜感(序一)
讀《華夏諸神》(序二)
《華夏諸神》讀後
前言
道教諸神
一、三清
二、太上老君
三、四御
四、玉皇大帝
五、后土
六、王母娘娘(西王母)
七、鬥姆
八、太白金星
九、南鬥
十、魁星
……
民間俗神
二、福神
三、祿星
四、壽星(南極仙翁)
五、喜神
六、財神
七、利市仙官
八、五路神
九、萬回哥哥和合二仙(寒山 拾得)
十、子孫娘娘
……
佛教諸神
一、如來佛
二、三世佛(一)
三、彌勒佛 布袋和尚
四、三世佛(二)
五、東方三聖
六、四大菩薩
七、文殊
八、普賢
九、觀世音
十、善財童子
……
華夏諸神誕辰一覽表
(一)道教諸神誕辰及紀念日一覽
(二)民間俗神誕辰一覽
(三)佛教諸神誕辰及紀念日一覽
部分參考書目
後記

華夏諸神作者簡介

馬書田 ,北京市人。中央民族大學客座教授。中國宗教學會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民俗學會、中國神話學會會員。現就職於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總社。中國神祗文化和民間信仰研究方面,有多部著作問世。1990年所著《華夏諸神》是國內最早出版的研究中國神文化的專著之一,在社會中產生了一定影響,1991年在北京圖書評比中獲獎。1992年所著《全像中國三百神》獲優秀圖書一等獎。以上二書曾列入暢銷書。主要著作還有《中國佛菩薩羅漢大典》、《中國神文化百科全書》等。全部著作總計500萬字。被譯成德文、法文、日文、英文等,介紹到西方。本人業績被載入《世界名人錄》。

華夏諸神人物介紹

華夏諸神
●華夏文明:“華夏”,本為古代中原民族的自稱,亦作“諸夏”。“華”字來源於“花”字,意思為“榮”(繁華、繁榮),“夏”指“中國(中原)之人”,放在一起為偏正詞組。隨着歷史的發展,“華夏”逐漸演變為並列詞組,成為各民族全體華人的統稱。華夏文明一般認為從五千年前的炎黃時代開始,一直延續到今天,但近時期某些學者根據最新考古發現提出,文明的源頭,可以再上推兩千年。
●黃帝:傳説中中國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從夏朝開始,歷代君王均將本姓氏的緣起附會到他身上。一般認為,在西元前二十六、二十七世紀左右,他通過阪泉、涿鹿二戰,統一了黃河中下游地區各部族,其統治世系,一直延續了四個世紀,到帝舜的時代。但某些學者認為,“黃”為五行學説中央的象徵,黃帝的説法純屬五行學説產生(春秋戰國)後的附會説法。
●炎帝:又稱赤帝,傳説和黃帝共為中國中原各族的祖先。據稱他在阪泉被黃帝擊敗後,兩個部族從此合併,故此今天的中國人自稱為“炎黃子孫”。某些學者認為,所謂炎帝才是真正中原地區的原住民,而黃帝則來自於北方草原。
●青帝:按照神話中五方上帝的説法,青帝為太皋氏,統治東方。經過對考古發現的分析研究,部分學者認為,他存在的時間較炎帝、黃帝均早,活動區域大約在黃河下游,今山東半島附近。
●白帝:古史傳説,青帝太皋的部屬少昊西遷,成為西方上帝,崇尚白色,稱白帝。所謂西方,指中原西部,今陝西省附近。如果此説屬實,那麼後來源起於此的商族和周族,都可能是白帝而非黃帝的後裔。
●玄帝:神話傳説中五方上帝之一,比起其它四帝來,説法緣起最晚,最為無稽。很可能是五行學説盛起後,為湊數而新“造”的稱號。
阪泉之戰:傳説中黃帝和炎帝之間的戰爭,但其過程,無論史籍中還是神話傳説中均語焉不詳,甚至於它發生在涿鹿大戰之前還是之後,也無人能夠確定。只知道這是黃帝奪取中原霸權的重要戰爭,以炎帝敗北而結告終。
《華夏諸神》圖冊
涿鹿之戰:傳説中的一次上古大戰爭。古史有多種説法,或曰黃帝、炎帝之戰,或曰黃帝、蚩尤之戰,以後一説流傳較廣,也較可信。據説戰況極為慘烈,“血流漂杵”,最後黃帝得天降玄女傳授兵法,才得以擒斬蚩尤(一説收降了蚩尤)。這被認為是黃帝奪得中原霸權的關鍵性勝利。但有趣的是,在苗、彝等民族中,卻有蚩尤戰敗黃帝的傳説。
●軒轅:軒轅氏,姬姓,又號有熊氏,即黃帝。因為被認為是中國人的祖先,所以上古許多發明創造都被歸於他的名下,如舟車、音律、算術等,養蠶、文字、醫學等也被認為是他的家人或臣子發明的。
●后土:土神,是黃帝的輔佐。在《楚辭》中還提到,他是“幽冥之都”的統治者,可以説是中國最早的地獄之主宰。
●應龍:就字面上解釋,應該是有翼的神龍。神話中稱其為黃帝手下大將,曾參加過涿鹿之戰,英勇頑強。在戰敗蚩尤後,據説他到南方長江流域居住,因此南方多雨。
●方相:傳説中非常醜陋的神靈,古代驅除瘟疫或送葬,往往雕其木像作為開道。另一説,是黃帝醜妃嫫母的氏族名稱。
●神荼:傳説“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而守護鬼門並統轄羣鬼的,就是神荼、鬱壘二神。後世因此以桃木雕二神像立於門前,以驅邪避鬼,成為最早的門神。
●鬱壘:傳説來源同上“神荼”,為最早的門神。當然,後世的門神變成了秦叔寶和尉遲敬德。
●神農:神農氏,姜姓,又號烈山氏或曰厲山氏,即炎帝。據説是中國農業和醫藥學的創始人,神農嘗百草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户曉。不過也有學者認為,被稱為中國人先祖的炎帝,和據傳形狀似牛的神農,並非一人。
●祝融:上古傳説中的火神,被認為是炎帝的助手和繼承人,手持秤桿,管理夏天。據説他曾與水神共工爭位,雙方大戰數月,共工敗後怒觸不周山,引發天崩地裂之災。也有一説,與共工爭戰的是北方天帝顓頊。
●蚩尤:因曾與黃帝在涿鹿交戰,故被歷代看作兇惡之神。傳説他銅頭鐵額,力大無比,又發明金屬兵器,所以也被尊為“兵神”。某些學者認為商周青銅器上的饕餮紋,即蚩尤的形象。
●共工:上古傳説中的水神,曾與火神祝融(一説為顓頊)爭戰,失敗後怒觸天柱不周山,導致天崩地裂。在中國人傳統觀念上,是黑暗、兇暴之神。
《華夏諸神》圖冊
●風伯:風神,後世傳説名為飛廉。另一説為上古有呼風奇術的部族,曾幫助蚩尤在涿鹿與黃帝大戰,與雨師一起招來大風雨,後被黃帝之女旱魃擊敗。
●雨師:雨神,後世傳説名為屏翳。另一説為上古有喚雨奇術的部族,曾幫助蚩尤在涿鹿與黃帝大戰,與風伯一起招來大風雨,後被黃帝之女旱魃擊敗。
●顓頊:北方天帝,一説是黃帝的後裔,後代替黃帝成為中央上帝。他曾派重、黎二神“絕地天通”(隔絕天地的通路),從此人天遠隔,神與下界的距離越來越遠。
●禺強:又名禺京、玄冥,是北方天神,輔佐顓頊,手持秤錘,掌管冬天。據説他是海神,“魚面手足”,或説他是風神,“人面鳥身”,這樣雙重神格,也許就是《莊子。逍遙遊》中“鯤化為鵬”的寓言之所本。
●刑天:或作邢天、形天。據説他與炎帝(或曰黃帝、顓頊)爭鬥,被砍去(刑)首級(天),遂“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幹(盾)戚(斧)以舞”,依舊奮戰不休。陶淵明有“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的詩句。
●夸父:神話中的巨人族,據説曾“與日逐走”,故有“夸父追日”的典故出現。在涿鹿大戰中幫助蚩尤,戰後四散。《山海經》中則記載夸父又名舉父,是一種善擲山石的猿猴,因此部分學者認為,它是崇拜猴神的古氏族名稱。
●太皋:東方青帝,一説即人類(中國遠古神話中)的始祖伏羲氏。傳説為漁獵、畜牧的發明者,和八卦的創制者。
●句芒:木神,是東方青帝太皋的輔佐官,手持圓規,掌管春天。據説他“鳥身人面,乘兩龍”,又是司命之神。
●少昊:西方白帝,據説名摯,號金天氏,原來在東方海外建國,以鳥名為百官之名,後來遷徙到了西方。
●羲和:中國古代神話傳説中的太陽神,一説即為伏羲。據説他每天駕着六條螭龍(無角的龍)牽引的飛車,從東到西橫過整個天宇,給世界帶來光明。不過史學家偏向於認為,羲和是指上古觀察日象的官職或氏族之名。
●常儀:月神,一説為上古觀察月象的官職或氏族,一説為帝嚳的妃子,善於佔月。因為上古“儀”、“娥”二字同音,所以某些學者認為,後世傳説中奔月的嫦娥,其原型就是常儀。
●蓐收:金神,是西方白帝少昊的叔叔(一説為少昊子)和輔佐官,手持曲尺,掌管秋天。據説太陽西落後滿天的紅霞,就是蓐收。
●葛天:葛天氏為三皇時代的部族,《呂氏春秋》上有“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的記載。
●渾沌:最早的説法,是黃帝一個不成材的兒子,而《莊子。應帝王》中則稱其為上古天帝,相貌混沌,沒有七竅,後來倏、忽二神為他開竅,七竅開而渾沌死。按倏忽即時間,大有時光流傳,混沌開闢,世界形成的哲學含義。
●華胥:據説為虛幻中的神仙國,其民無嗜無慾、無病無痛、不懼水火。又一説,伏羲之母即為華胥氏之女,履雷神的足跡而感生伏羲。
●肅慎:《山海經》中記載的北方部族,郭璞註解説“去遼東三千餘里,穴居,無衣,衣豬皮,冬以膏塗體,厚數分,用卻風寒”,聽上去彷彿愛斯基摩人。
●犬戎:又名犬封,來源於巨犬與女配而產子的神話(此巨犬名為盤瓠,據説是開天闢地的盤古之原形)。歷史上的犬戎,出現在周朝,曾攻入鎬京,殺死周幽王,滅亡了西周。
●塗山:據專家考證,塗山即會稽山,則塗山氏即生活於長江下游的古氏族。傳説大禹治水到了塗山附近,見到一隻九尾狐狸,以為吉祥,遂娶塗山氏之女,後來生下了夏朝第一位君主——夏啓。
●九苗:又名九毛,是居住在南方的古老氏族,曾幫助蚩尤與黃帝對抗,戰敗後被放逐,但一直到堯、舜、禹的時代,仍舊不時揭起反抗的大旗。有可能是今天苗族的祖先。
●九黎:居住在南方的古老氏族,曾與九苗一起幫助蚩尤與黃帝對抗,戰敗後被放逐。一説九黎就是九苗。
《華夏諸神》圖冊
●西王母:西方的古部族名或説古神名,據説她“蓬髮戴勝、豹尾虎齒”。上古傳説中有後羿向西王母請求不死藥,和周穆王駕八駿拜訪西王母等故事。後世被道教借為東王公的配偶,稱作“王母娘娘”。
●猰貐:神話傳説中西方的惡獸,一説人面蛇身,一説“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後被后羿殺死。
●鑿齒:或説為人,或説為獸,總之其齒如鑿,長五六尺,手持戈盾。後被后羿殺死於壽華之野。
●封豨:即巨大的野豬,據説英雄后羿曾殺死封豨,並蒸其肉以祭祀上帝。
●九嬰:九個頭的怪蛇或怪獸,能噴水吐火,危害人間,後來被英雄后羿射殺於兇水之上。
●大風:害人的巨鳥,因為風為鳳、鵬的古字,因此可能是大鳳凰、大鵬雕或者大孔雀,後被英雄后羿以尾帶繩索的箭(弋),射死在青邱之澤。
●巴蛇:巴地的巨蛇,相傳它能夠吞下大象,三年後才吐出象骨,吃了可以治各種內臟疾病。后羿殺巴蛇於洞庭,積其骨為陵,據説就是地名巴陵的由來。
●夔:其狀如牛,龍頭、一足,據説鳴聲如雷,黃帝剝其皮蒙鼓,聲聞五百里,士氣大振,遂敗蚩尤。但史書上卻記載他是堯舜時候的樂官。
●視肉:狀若牛肝,有兩目,據説其肉食之不盡,“食一片復一片”,真是奇獸。
●當康:象小豬但有獠牙的異獸,據説叫聲就是“當康、當康”,見則天下大穰(豐收)。
●飛黃:又名乘黃,“狀如狐,背上有角,壽千歲”,能飛,是一種吉祥之獸,後世“飛黃騰達”的成語,就來源於它。
●肥遺:怪蛇,一説“六足四翼”,一説“一首兩身,見則其國大旱”,某些學者認為,商周青銅器上的饕餮紋,其實就是一首兩身的肥遺。
●蛉蛉:如牛而有虎文的怪獸,叫聲“欽欽”(或説為“吟吟”),見則天下大水。
●魑魅:人面獸身,四足,和魍魎一樣,都是喜歡學人叫來迷惑人的山精,據説曾被蚩尤馴服了來迷惑黃帝部隊。
●魍魎:也作罔兩,“狀如三歲小兒,赤黑色,赤目長耳”,是喜歡學人叫來迷惑人的山精,據説曾被蚩尤馴服了來迷惑黃帝部隊。
●蜮:對於這種東西,古書上記載得很莫明其妙,説它“短狐也,似鱉,含沙射人,中之則病死”。還有記載説,它射中了人的影子,人一樣會得病。“含沙射影”的成語就是這樣來的。
●玄蜂:巨大的黑色毒蜂,古籍上記載説它“腹大如壺”。
雄虺:虺就是蛇,雄虺是九頭巨蛇,喜好吞人,為害一方。有人認為,它就是製造水災,被大禹殺死的共工之臣相柳。
●蜚:《山海經》上記載,蜚“其狀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行水則竭,行草則死,見則天下大疫”。
●畢方:一種怪鳥,“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見則其邑必受火災。似乎就是民間俗稱的“火老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