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南抗日根據地

鎖定
華南抗日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在1938年到1945年間領導華南人民創建的為反抗日本佔領軍的統治而建立的根據地。主要由東江、瓊崖兩根據地組成。自1938年至1944年春,兩根據地軍民抗擊着日軍1個師零1個旅,廣東偽綏靖軍5個師及海南島全部偽軍,與日偽軍作戰數千次,成為堅持華南敵後抗日的唯一力量。 [1] 
中文名
華南抗日根據地
組    成
東江、瓊崖兩根據地
領導(東江)
曾生王作堯
領導(瓊崖)
馮白駒
作    用
抗擊日本侵略

華南抗日根據地簡介

1938年10月,日軍侵入華南,佔領廣州。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張文彬、軍委書記林平(尹林平)]旋即開展救亡運動,建立抗日武裝。至1939年1月,在東江地區的東莞、惠陽、寶安等地建立了惠寶人民抗日遊擊總隊和東寶惠邊人民抗日遊擊大隊,後合併改編為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以後改稱廣東人民抗日遊擊總隊)。至1940年底,創建了東莞縣大嶺山和寶安縣陽台山抗日根據地。1943年秋,根據地擴大到惠陽、東莞、寶安三縣的大部地區。12月,廣東人民抗日遊擊總隊擴編成立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後,又開闢了以博羅縣羅浮山為中心的江北抗日根據地,使東江兩岸的根據地連成一片,並先後成立了博羅、海豐縣民主政府,東寶、惠東行政督導處及路東行政委員會五個縣級民主政權,面積1.5萬多平方千米,人口450萬。1939年2月,日軍侵入海南島。中共瓊崖特委領導的由瓊崖紅軍游擊隊改編的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衞團第14區獨立隊(後擴編為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衞團第14區獨立總隊)奮起抗戰,至1943年初,先後創建了瓊文、美合、六芹山等抗日根據地,成立了以馮白駒為主席的瓊崖東北區抗日民主政府。1944年秋,廣東省瓊崖抗日遊擊隊獨立總隊改編為廣東省瓊崖抗日遊擊隊獨立縱隊後,組成挺進支隊進入五指山區,於1945年7月又創建了白沙抗日根據地,建立了文昌、瓊山、澄邁、臨高、儋縣、白沙六個縣和昌(江)感(恩)、瓊(東)定(安)、樂(會)萬(寧)、陵(水)保(亭)、崖(縣)樂(東)五個聯縣民主政權,根據地面積佔全島1/2以上,人口100萬以上。此外,珠江縱隊、韓江縱隊、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廣東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以及挺進粵北的東江縱隊一部,也分別在珠江三角洲的五桂山、潮汕的大南山、粵中的皂幕山、雷州半島的遂(溪)廉(江)邊區和粵北的英(德)佛(岡)新(豐)翁(源)始(興)地區開闢了抗日根據地。至抗日戰爭勝利時,華南抗日根據地和游擊區總面積4萬平方千米,人口600萬,武裝部隊發展到2.8萬餘人,民兵發展到5萬餘人。 [2] 

華南抗日根據地背景介紹

抗戰初期,廣東國民黨政府執行蔣介石片面抗戰路線,致正面戰場不斷失敗,國土大片淪喪。日寇於1938年10月佔領了惠州、廣州。隨後又佔領南海、番禺、順德、從化、三水、花縣、瓊崖、潮汕、防城、欽廉和香港等地。 [3] 

華南抗日根據地創建

行軍途中 行軍途中
1938年10月,日軍侵佔廣州後,中國共產黨廣東省委員會派曾生王作堯等到惠陽東莞、寶安地區組建抗日遊擊隊,在東江下游和廣州—九龍鐵路兩側日軍佔領區開展游擊戰,後發展為東江縱隊,先後成立了東寶行政督導處、路東行政委員會、惠東行政督導處和博羅縣人民政府等抗日民主政權,建立了東江抗日民主根據地。1939年,建立起以淡水為中心的抗日民主政權。
1939年2月,日軍侵入海南島,馮白駒等領導原在當地的紅軍游擊隊和當地人民,組成瓊崖抗日自衞團獨立隊(後改稱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瓊崖縱隊),在海南島的東北部開展游擊戰爭,開闢了瓊崖根據地。1941年建立了瓊崖東北區抗日民主政府。 [4] 
1941年7月,南番中順中心縣委派謝立全、梁奇達對建立五桂山抗日根據地的可行性進行實地調查。五桂山臨近珠江口西岸,有四萬多人口,羣眾基礎好,縱橫三四十公里,面積 100多平方公里決定開闢五桂山抗日根據地 [7-8] 

華南抗日根據地發展

華南抗日根據地東江抗日根據地

東江縱隊 東江縱隊
東江抗日根據地,地處珠江江口、廣(州)九(龍)鐵路兩側,包括東莞、惠陽、寶安、增城、博羅等縣。這裏面向大海,背靠廣州,是日軍進攻廣州、侵犯華南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1938年10月12日,日軍在廣東惠陽大亞灣登陸,惠陽、廣州淪陷。國民黨軍隊潰逃,華南廣大國土被日本侵略軍佔領。中共中央立即指示廣東省委,在東江日佔區後方開拓游擊區。12月2日,惠(陽)寶(安)人民抗日遊擊總隊成立,曾生任總隊長。1939年1月,東(莞)寶(安)惠(陽)邊人民抗日遊擊大隊成立,王作堯任大隊長。這兩支抗日武裝分別在惠陽縣和寶安縣建立了抗日遊擊根據地,初步打開了東江敵後抗日遊擊戰爭的新局面。1939年底,兩支部隊發展到近700人。1940年9月,部隊整編為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和第五大隊,由東江特委書記尹林平兼任兩個大隊的政治委員。 [5]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25日香港淪陷。當時,中國一大批文化界和愛國民主人士被困在香港,情況十分危急。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周恩來分別電示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主任廖承志,迅速將這批人士搶救出來,經澳門、廣州灣或東江轉入大後方。接到指示後,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立即派出武工隊員、交通員進入港九地區。從1942年1月開始,經過6個多月的緊張工作,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將茅盾、鄒韜奮、戈寶權等文化界精英和民主人士及其家屬共800餘人搶救出來,安全送回大後方。此外,還搶救了國民黨官員和家眷等10餘人,國際友人近百人。這一秘密大營救,在國內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於擴大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抗日武裝在各界人民和海外的影響,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5] 
1942年1月,廣東軍政委員會成立,尹林平任書記。同時成立廣東人民抗日遊擊總隊,梁鴻鈞任總隊長,尹林平任政治委員,曾生、王作堯任副總隊長。並將部隊進行改編,成立主力大隊、第三大隊、惠陽大隊、寶安大隊和港九大隊。1942年是東江抗日根據地最艱苦的一年。日、偽、頑軍對根據地進行了多次大規模進攻,使活動在陽台山的主力大隊受到嚴重損失。年底,廣東軍政委員會在九龍西貢烏膠藤村召開幹部會議,傳達周恩來關於要針鋒相對地展開鬥爭的指示,決定堅決反擊頑軍進攻,對日偽採取積極的作戰行動。從1943年1至11月,廣東人民抗日遊擊總隊共作戰70餘次,斃傷俘日、偽軍1000餘人,部隊發展到4000多人,恢復和發展了惠、東、寶抗日根據地。 [5] 
1943年12月2日,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成立,曾生任司令員,尹林平任政治委員,下轄第二、第三、第五、惠陽、寶安、港九、護航7個大隊。東江縱隊成立後,積極擴大游擊區,壯大武裝力量,部隊得到迅速發展。1945年初,根據廣東省臨委和軍政委員會聯席會議精神,東江縱隊派部隊北上,開闢了博羅羅浮山為中心的江北根據地。5月,廣東臨委和東江縱隊領導機關及直屬隊進入羅浮山抗日根據地。 [5] 
開闢、擴大根據地的同時,各地抗日民主政權也相繼成立。至1945年六七月,東寶、惠東行政督導處,路東行政委員會和博羅、海豐縣民主政府成立。到抗戰後期,東江抗日根據地共建立了5個縣級抗日民主政權,根據地和游擊區人口達400萬以上。 [5] 

華南抗日根據地瓊崖抗日根據地

1938年12月初,長期戰鬥在海南島的瓊崖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衞團第十四區獨立隊。馮白駒、馬白山分任正副大隊長,下轄三個中隊,隊員300多人。1939年2月10日,日軍數千人在海口一線登陸,國民黨軍撤退,海口、榆林淪陷。是日,獨立隊派一中隊在敵東進必經之地潭口設伏,戰鬥從早晨持續到黃昏。潭口阻擊戰,揭開了瓊崖抗戰的序幕。
1939年5月,獨立隊擴編為瓊崖人民抗日自衞團獨立總隊,隊伍擴大到千人,總隊長馮白駒。總隊在瓊山、文昌、定安一帶開展游擊戰爭,瓊(山)文(昌)抗日遊擊根據地逐步建立。8月,總隊改稱廣東省瓊崖抗日遊擊隊獨立第一總隊,總隊長仍為馮白駒。1939年10月21日,總隊三大隊和國民黨儋縣3個遊擊中隊,以及那大鎮周圍8個鄉2000多名地方武裝,由馬白山任總指揮,圍攻駐瓊西那大鎮的日、偽軍,6日攻克那大。這次戰鬥,擊斃日軍指揮官1名,斃傷日軍多名,俘偽軍中隊長以下官兵80餘名。至年底,瓊崖總隊先後對日作戰70餘次,擊斃日軍800餘人,繳獲大批軍用物資。
1939年12月,中共瓊崖特委召開第八次擴大會議,會議提出積極創建遊擊根據地的任務。1940年中共中央也多次對瓊崖工作做出指示,要求瓊崖立足自力更生,積極開展游擊戰爭,發展和擴大根據地,特別提出要重視對華僑和少數民族的統一戰線工作。 [6] 
按照開闢新的根據地的指示,1940年2月,獨立總隊在澄邁、臨高、瓊山三縣交界處的美合地區建立新的抗日根據地。到1940年底,獨立總隊發展到2500餘人,活動遍及瓊山、文昌、澄邁、臨高等11個縣,建立了瓊(山)文(昌)平原根據地、美合山區根據地和六連嶺等小塊遊擊根據地。在1941年5月展開的對日作戰中,三次襲擊偽軍據點,斃敵30餘人,拔除了設在瓊文腹地的日軍美德據點,鞏固了瓊(山)文(昌)根據地。 [6] 
在開展軍事鬥爭的同時,瓊崖特委積極開展根據地民主政權的建設工作。1940年10月海南成立了第一個抗日民主政權——文昌縣抗日民主政府。1941年5月後,先後建立了瓊山、瓊東等縣級政權。11月10日,瓊崖東北區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馮白駒任主席。抗日民主政府不僅團結島內傾向抗日的各民族、各階層人士,還積極主動地爭取海外愛國僑胞的支持和援助,感召他們為抗戰服務,或從政參軍,從而建立起更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942年5月底日軍對根據地進行全面掃蕩,分割“蠶食”反覆“清剿”。國民黨頑固派也不斷製造摩擦,海南抗戰進入困難階段。總隊靈活運用游擊戰,充分依靠包括黎、苗少數民族、僑胞在內的人民力量,抗擊日軍5個警備隊6000餘人和偽軍5000人的野蠻殘酷進攻。正如馮白駒事後回憶所説,“不是山藏人,而是人藏人”。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將日本侵略者陷入瓊崖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 [6] 
1943年1月,總結了敵人大規模長時間的掃蕩特點,瓊崖特委及獨立總隊作出了“堅持內線,挺進外線”的決策。第1支隊向西挺進,在儒萬山建立了抗日根據地。第2支隊第1大隊和瓊山基幹大隊擴大瓊東南抗日根據地。後又轉戰數月,逐漸恢復了瓊(山)文(昌)抗日根據地,開闢了萬寧、陵水和保亭廣大游擊區,創建並鞏固了綠現山、儒萬山抗日根據地,將各抗日遊擊根據地連成一片。
1944年初,瓊崖特委成立黎苗民族工作委員會,3月,成立黎族人民抗日後備隊,領導白沙黎族人民鬥爭。1944年秋瓊崖總隊改稱廣東省瓊崖抗日遊擊隊獨立縱隊(簡稱瓊崖縱隊),馮白駒任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