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華北軍政大學

鎖定
1948年,隨着解放戰爭進入戰略反攻階段,我軍迫切需要大批精鋭軍政幹部充實部隊。考慮到此前石家莊的解放使晉察冀、晉冀魯豫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華北地區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1948年4月,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以晉察冀軍區為主,合併晉冀魯豫軍區成立華北軍區,同時決定將晉察冀軍區的軍政幹部學校、步兵學校,晉冀魯豫軍區的軍政大學、陸軍中學、青年教導團合併,組建為華北軍政大學。6月11日,華北軍政大學在石家莊南新城正式宣佈成立。7月1日,學校舉行慶祝“七一”暨華北軍政大學開學典禮,校長兼政治委員葉劍英着重指出,華北軍政大學的創辦,標誌着人民軍隊正規化建設開始進入一個新階段。此後,華北軍政大學緊跟“軍隊向前進”的戰略步伐,遵照“理論聯繫實際,直接為戰爭服務”的辦學要求,堅持教學相長,提倡教學民主,教學活動呈現生機勃勃的大好局面。 [2] 
中文名
華北軍政大學
創辦時間
1948年5月23日
創辦人
蕭克
葉劍英
屬    性
軍政

華北軍政大學成立背景

1948年4月,隨着全國規模的戰略反攻的開始,需要為華北各戰場乃至全國培養大批高中級指揮人才。為此,中央軍委決定,在石家莊成立華北軍政大學。 [3] 

華北軍政大學領導機制

學校的最高領導為校黨委,校黨委領導採取集體領導分工負責制。葉劍英負總責兼管教育,蕭克為副校長兼管行政,朱良才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管黨政。為了加強黨委的工作,在黨委分工方面,決定分別組成教育小組、行政小組和黨政小組。校黨委在討論和決定全校的教育、黨政、行政諸問題以前,先由各小組自行討論,有了充分準備然後向校黨委提出。這是實行中央號召必須開有準備的會,兩個多月經驗,證明這樣做,解決問題迅速和周全。校黨委之下直接管理各大隊的黨委和支委,也採用集體領導分工負責制。大體上隊長管業務,政委(政指)管黨政,副隊長管行政,各種分工的聯繫經過定期的彙報,比如校黨委每個禮拜六彙報,彙報中各部門報告一週的工作,同時提出要求校黨委解決的問題,校黨委則於下禮拜一常委會上提出解決。 [4] 

華北軍政大學辦學過程

1948年5月23日,葉劍英趕赴石家莊華北軍大校部所在地,擔任校長兼政委,華北軍區副司令員蕭克兼任副校長,朱良才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6月11日,這所源於抗大二分校,後由晉察冀軍區的軍政幹部學校、步兵學校和晉冀魯豫軍區的軍政大學、陸軍中學、青年教導團合併組成的華北軍政大學在石家莊正式成立,開始了新的歷史征程。
學校建校之初,幾乎沒有現成的教材,導致一些教員授課也無從下手,為了解決教學的“教材荒”,葉劍英要求全校幹部教員本着對學員負責、對教學使命負責的態度想辦法。在經過大討論後,他首先結合了一部分幹部的意見,收集國內外軍校的基本軍事教材,結合華北軍政大學的教學目的組織重新編寫。在編寫戰術教材的過程中,學校教育部又抽調一部分教員奔赴解放前線戰場,觀摩實戰,將實際作戰經驗補充到教材中去,就這樣,全校很快有計劃地編譯了30多種軍事教材和20餘種政治教材,為全校統一教學內容打下了基礎。
建校之初,華北軍政大學就將毛主席提出的戰略方針“軍隊向前進,加強紀律性,由游擊戰過渡到正規戰”作為教育方針。依據戰爭形勢的變化,華北軍政大學的戰術教學側重於攻堅戰、山地戰、水網稻田戰、河川戰訓練;技術教學則側重於炮、工、摩托等專業訓練,該校僅第一期招生計劃,就要培養團級幹部500人,營級幹部1000人,炮兵、工兵、參謀、摩托專業和政工幹部各500至600人,總計招收學員近5000人。然而此時的華北軍政大學,全校能上課的教員僅有36人,缺額達75%。與此同時,朱德總司令對華北軍政大學教員隊伍的建設十分重視,他明確指示學校要培養500名軍事教員,為辦好軍大,也為將來辦好陸軍大學做準備。
面對如此巨大的師資缺口,葉劍英校長聯想到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列寧利用舊軍官作教員來創辦陸軍大學的例子,果斷提出了“搬師請賢”的想法,即從敵人陣營中起義、投誠和被我軍俘虜過來的人中,吸收有真才實學者來校任教。
一石激起千層浪,葉劍英校長的這一決定,很快在全校教員和學員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常敗將軍教常勝將軍,是給自己抹黑!”聽到部分學員不理解的言論後,葉劍英將此事提到校黨委會上進行專題討論。當時,住在軍政大學的朱德總司令,也和葉劍英一起給大家做思想工作,就這樣,經過多方努力,二三百名收編過來的國民黨各級軍官陸續來到石家莊,步入華北軍政大學的校門,這些舊軍官過去分別就讀於武備學堂、陸軍大學、保定軍校,其中少數還有留洋學習經歷,具有一定的軍事理論水平和技術專長。
當時,來校任教的部分舊軍官也心存疑慮,擔心得不到信任。為了打消這些顧慮,蕭克、朱良才等校領導多次給他們做報告,並且有針對性地與個別人談心,此外,學校還依據教學能力,將全校教員分為初、中、上、高四個級別,分別享受排、連、營、團以上幹部待遇,各級都有伙食補貼和教員優待,這樣一來,廣大舊軍官的立場和態度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經過葉劍英等校領導的耐心教育,“搬師請賢”而來的舊軍官們,為軍政大學服務、為革命服務的意識不斷提高,從而也為華北軍政大學的建設作出了更多貢獻。
華北軍政大學在石家莊成立後,北平、天津的敵人在極度恐慌的同時,更是將這所培養我軍正面戰場骨幹軍事人才的學校視為“眼中釘”。1948年8月的一天,軍政大學校部駐地上空突然傳來敵機的陣陣轟鳴聲,片刻,十多架B-24轟炸機開始在校部駐地及周邊上空進行俯衝投彈。20分鐘後,為轟炸機護航的18架美製野馬式戰機又俯衝下來,對校區進行機槍掃射,一些來不及躲避的同志在連續的轟炸和掃射中不幸遇難。
在這次轟炸中,還有三枚1000磅的炸彈落地後沒有爆炸,一枚砸倒了警衞班的後牆,壓死了全班11名同志,一枚落到了蕭克副校長住的院子裏,而另一枚落到了葉劍英校長的院門前。這三枚沒有爆炸的啞彈,事後被軍事教員帶領學員拆解,用於教學。
在當時的情況下,因人民空軍力量有限,無法取得制空權,軍政大學的教員和學員們只能被動防禦,但是來自空中的威脅並沒有影響學員們的學習熱情。 [1] 

華北軍政大學歷史意義

至1950年9月改名為華北陸軍軍官學校時,華北軍政大學在辦學兩年多的時間裏,向華北和全國戰場輸送了初、中、高級指揮員和兵種骨幹46000餘名;培養軍事、政治、文化教員1000餘名,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新中國的國防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