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菩薩蠻·數間茅屋閒臨水

鎖定
《菩薩蠻·數間茅屋閒臨水》是北宋詩人王安石所寫的一首詞。該詞上闋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環境與身份,及對花事依舊、人事已非的感慨;下闋作者自問自答,顯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塵拔俗的耿直人格。這首旨在一“閒”字,表現了作者遠離仕宦喧囂的閒情逸趣。作者用前人的詩句創造出自己心中的意境,為自己表情達意服務,並通過自己的精心組合安排,使之渾然無跡,如同己作。
作品名稱
菩薩蠻·數間茅屋閒臨水
作    者
王安石
創作年代
北宋
出    處
王文公文集
作品體裁

菩薩蠻·數間茅屋閒臨水作品原文

菩薩蠻1
數間茅屋閒2臨水,窄衫短帽3垂楊裏。花是去年紅,吹開一夜風。
梢梢4新月56,午醉醒來晚。何物最關情7,黃鸝三兩聲。 [1] 

菩薩蠻·數間茅屋閒臨水註釋譯文

菩薩蠻·數間茅屋閒臨水詞句註釋

1.菩薩蠻:本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花溪碧”“晚雲烘日”等。雙調小令,以五七言組成,四十四字。
2.閒:悠閒,閒適。
3.窄袖短帽:指便裝衣帽。
4.梢梢:樹梢。
5.新月:農曆月初形狀如鈎的月亮。
6.偃(yǎn):息卧。
7.關情:使人動情;關,牽動,動心。 [2]  [3] 

菩薩蠻·數間茅屋閒臨水白話譯文

幾間茅草屋悠閒地面臨着水面,我穿着窄小的衣衫戴着短小的帽子徜徉在那垂楊的樹叢裏邊。要説花朵還是去年開得最鮮紅,那可是一夜之間春風把它吹開了,它怎能不紅豔豔。
可是今夜的新月在那樹梢上仰卧着,我中午喝酒一喝也就醉倒了,直到醒來便是這夜晚。什麼東西最關係到人的感情,想去想來還是那深藏在那樹叢裏面的黃鸝鳥叫喚的兩三聲。 [2] 

菩薩蠻·數間茅屋閒臨水創作背景

宋黃庭堅《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小序記曰:“王荊公新築草堂於半山,引八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壘石作橋,為集句雲。”按黃庭堅與王安石同時而年輩稍晚,所記當有據,可信。由此可知該詞作於詞人晚年罷相後隱居江寧(今南京)鐘山半山園時。 [4] 

菩薩蠻·數間茅屋閒臨水作品鑑賞

菩薩蠻·數間茅屋閒臨水文學賞析

該詞是一首集句詞,即全用前人詩句雜綴成詞。作者用前人的詩句創造出自己心中的意境,為自己表情達意服務,並通過自己的精心組合安排,使之渾然無跡,如同己作。
上闋“數間茅屋閒臨水,窄衫短帽垂楊裏”開首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環境與身份。往昔重樓飛檐、雕欄畫棟的官宦居處換成了築籬為牆,結草作舍的水邊茅屋;如今窄衫短帽的閒人裝束取代了過去的冠帶蟒服。作者從九重宸闕的丹墀前來到了水邊橋畔的垂楊裏。對於這種遭際的變化,王安石採取一種安然自適的態度。一個“閒”字渲染出淡泊寧靜的生活環境。也點出了作者擺脱宦海遠離風塵的村野情趣。兩句閒雅從容,雖然是從前人詩句中摘錄而成,但指事類情,貼切自然,不啻如出己口。接着兩句是寫景:“花是去年紅,吹開一夜風。”一夕春風來,吹開萬紫千紅,風光正似去年。但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參照唐人的原句“發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不難覺得作者也包含着與前人相同的感慨。但是,作為一個曾經勵志改革的政治家,他對花事依舊、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僅僅是時光流逝、老之將至的嘆息,更包含着他壯志末酬的憂愁。
下闋“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作者醉灑晝寢,再不必隨班上朝參預政事,生活是如此閒逸,但是,酒醒夢迴,陪伴他的並不是清風明月,而是風吹雲走、月翳半規的昏沉夜色。如果將“新月偃”這一富於象徵的景象聯繫當時新法廢除,新派落職,宋哲宗年幼不能理事,太皇人後高氏聽政起用舊黨的政治局而,認為作者用比興的手法寓示對國家政局的關懷,恐怕也不是郢書燕説。但是,自己下野的身份,茅舍卜居的環境畢竟是遠離了政治中心,他此時的所志所適,也惟有閒逸而已,因此最後二句自然地歸結到閒情上:“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作者自問自答,寫得含蓄而餘韻悠長。王安石寄情黃鸝,不僅要表現在鳥語花香中的閒情逸趣,更是顯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塵拔俗的耿直人格。
但是,這首詞最值得稱道的是集詩句為詞這一藝術形式。這是王安石的發明。唐人豐富的詩歌遺產,成了王安石現成的詞句,除了第三句取自唐人殷益的《看牡丹》外,其餘亦多出自唐詩,第一句用的是劉禹錫《送曹璩歸越中舊隱詩》:“數間茅屋閒臨水,一盞秋燈夜讀書。”第五句的出處是韓愈的《南溪始泛》:“點點暮雨飄,梢梢新月偃。”第六句來自方械的詩(失題):“午醉醒來晚,無人夢自驚。”如此信手拈來,隨意驅策,使之協律人樂,變詩為詞,確實體現了作者學富才高的創作功力。 [1]  [5-6] 

菩薩蠻·數間茅屋閒臨水名家點評

河南省文學院院長孫廣舉:“全詞清新自然,毫無雕琢痕跡,而這些詞句實是從劉禹錫、殷益、韓愈等唐人的詩中摘取出來重新組合的,充分顯示了詞人的學富才高。”(《經典唐宋詞一百首》) [7] 

菩薩蠻·數間茅屋閒臨水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封為舒國公,後又改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臨川鹽阜嶺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臨川先生文集》等。 [8] 
參考資料
  • 1.    馬文作編.唐詩宋詞元曲鑑賞: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09:第185頁
  • 2.    楊國孚等編著.韻譯歷代經典詩詞歌賦曲: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11.12:第299頁
  • 3.    管士光選注.宋詞精選:大象出版社,2012.06:第35頁
  • 4.    馬興榮,吳熊和,曹濟平主編.中國詞學大辭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10:第606頁
  • 5.    範曉燕著.宋詞三百首賞譯: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10:第101頁
  • 6.    宋詞鑑賞,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12,第186頁
  • 7.    孫蓀主編 曹增渝副主編.經典唐宋詞100首 (第2版):海燕出版社,2006年01月第2版:第85頁
  • 8.    童一秋編著.中國十大文豪 王安石: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01:第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