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菩薩蠻·寶函鈿雀金鸂鶒

鎖定
《菩薩蠻·寶函鈿雀金鸂鶒》是唐代文學家温庭筠的詞作。此詞上片寫人妝飾之美與登臨所見春山之美,結句回憶驛橋送別;下片接寫別後,抒發了春歸人不歸的隱痛,自傷苦憶之情。全詞由物到景,由景到情,自今憶昔,又由昔至今,看似散亂不連,實則脈絡暗通,婉轉綿密,情韻悠然,表現出温詞在藝術上的顯著特色。
作品名稱
《菩薩蠻·寶函鈿雀金鸂鶒》
作    者
温庭筠
創作年代
晚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題    材
閨情詞

菩薩蠻·寶函鈿雀金鸂鶒作品原文

菩薩蠻
寶函鈿雀金鸂鶒,沉香閣上吳山碧。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
畫樓音信斷,芳草江南岸。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 [1] 

菩薩蠻·寶函鈿雀金鸂鶒註釋譯文

菩薩蠻·寶函鈿雀金鸂鶒作品註釋

①菩薩蠻: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薩篁”、“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等。上下片各四句,均為兩仄韻,兩平韻。
②寶函:一説指枕函,即枕套;一説指梳妝盒。此處似以梳妝盒解更優。鈿(diàn)雀:有雀鳥裝飾的釵。金鸂(xī)鶒(chì):亦指釵上所飾。
③沉香閣:沉香木製的樓閣。吳山:一説泛指吳地之山;一説為屏風上所繪的吳地山川風景。
④驛橋:驛站附近的橋。
⑤畫樓:即雕樑畫棟之樓,也是對樓的美稱。
⑥鸞(luán)鏡:背上鐫刻有鸞鳳圖案的鏡子。花枝:女子對鏡照見自己所簪戴的花。此處借指這位女子。(浦江清)“枝”與“知”諧音。

菩薩蠻·寶函鈿雀金鸂鶒白話譯文

華麗的香枕上裝飾着漂亮的鈿雀和金鸂鵣,在這個春天的早晨,女子已經起牀梳妝一新。她來到了沉香樓閣上正看見遠處隱隱的吳地青山,如絲的楊柳枝條又泛起青色,在春風中嫋嫋飄蕩,而驛橋上已經開始飄起了絲絲濛濛的細雨。
在畫樓上看見那江南岸邊春草萋萋,女子暗歎心中的那個人竟一去未歸,音訊全無,每天陪伴自己的只有手中的鸞鏡和枝上的花朵,但她那滿腹的心事又有誰知道呢? [2] 

菩薩蠻·寶函鈿雀金鸂鶒創作背景

此詞約作於唐大中(公元847年—公元860年)年間。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四載:“宣宗愛唱《菩薩蠻》詞。令狐相國(綯)假其(温庭筠)新撰密進之,戒令勿泄,而遽言於人,由是疏之。”温亦有言曰:“中書堂內坐將軍。”譏相國無學也。《樂府紀聞》記載此事雲:“令狐綯假温庭筠手撰二十闋以進。”據此,《菩薩蠻》諸闋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綯進獻唐宣宗之作。其時當在大中後期(公元850年—公元859年),正值温庭筠屢試不第之時。 [3] 

菩薩蠻·寶函鈿雀金鸂鶒作品鑑賞

菩薩蠻·寶函鈿雀金鸂鶒文學賞析

《花間集》收温庭筠的《菩薩蠻》詞十四首,都是寫女子相思離別之情,這是其中的第十首。
這首詞起句寫人妝飾之美。“寶函鈿雀金鸂鶒”,可以想象一幅美人晨妝圖:一位女子春晨妝梳,打開妝盒,手拈金釵。映入眼簾的是一對鏤金的紫鴛鴦。次句寫人登臨所見春山之美。“沉香閣上吳山碧”,亦“泰日凝妝上翠樓”之起法。登上自家的香閣,伊憑欄遠望。江南的綠水青山,十分可愛。“楊柳”兩句承上,寫春水之美,彷彿畫境。曉來登高騁望,觸目春山春水,視線難收,於是再放眼一望——“楊柳又如絲”,一個“又”字,透露了女子內心的躍動,能傳驚歎之神,且見相別之久,相憶之深。這個“又”字,還使得下一句“驛橋春雨時”,這個本非眼前之景,也能勾粘得緊密無間。這兩句寫柳絲撥動女子心絃,使她想起那個春雨瀟瀟的日子,曾經和情人在驛外橋邊折柳送別,依依惜別的情景如在眼前,而此時離人不知在何處。這就利用時空的交替,創造出耐人尋味的意境,這是温詞凝鍊、深密的典型筆法。
上片的結句回憶驛橋送別,下片接寫別後,“畫樓音信斷”,説明人去無蹤消息斷。“芳草江南岸”,抒發了春歸人不歸的隱痛,但見芳草年年綠,一江春水向東流,回想人卻難似,年華易老,芳魂消耗,悲自難禁。末兩句,自傷苦憶之情,無人得知。“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意謂每日對鸞鏡梳妝,頭上插着花枝,此中情意又有誰知呢?也可解為由於心中對遠遊人的相思情無人理解,只有眼前的妝鏡和花枝算是知音。“枝”與“知”是諧音雙關。而“鸞鏡”一詞則出典於範泰《鸞鳥詩序》:“罽賓王獲綵鸞鳥,欲其鳴而不能致。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後鳴,可懸鏡以映之。’王從其言,鸞睹影悲鳴,哀響中宵,一奮而絕。”以後,人們就稱鏡子為“鸞鏡”。鸞見同類影像而悲鳴,哀響中宵,一奮而絕,寓有綿綿相思之意。“鸞鏡與花枝”,以花枝喻人。美豔如花之人,而獨處悽寂,可見其幽怨之深。“此情誰得知”,千迴百轉,憂思洋溢。這個結句是全詞感情分量最重的一句,也是全詞的高潮。 [4] 
這首詞由物到景,由景到情,自今憶昔,又由昔至今,看似散亂不連,實則脈絡暗通,婉轉綿密,情韻悠然,這些正是温詞在藝術表現上的一個顯著特色。 [4] 

菩薩蠻·寶函鈿雀金鸂鶒名家點評

明代文學家湯顯祖:“沉香”、“芳草”句,皆詩中畫。(湯顯祖評本《花間集》)
清人陳廷焯評曰:只一“又”字,多少眼淚,音節悽緩(《雲韶集》)。
近代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浦江清:上言鈿雀,下言金鴻鷓,實只一物,蓋“鈿雀”但説金釵之上有鳥飾者,至“金鴻鸛”方特説此鳥飾為一對鴛鴦也。(《詞的講解》) [5] 

菩薩蠻·寶函鈿雀金鸂鶒作者簡介

温庭筠(812?—870?),唐末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温彥博裔孫。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生活放浪,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因薄其有才無行得罪宰相令狐綯,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公元859年(大中十三年),出為隋縣尉。徐商鎮襄陽,召為巡官,常與段成式、韋蟾等唱和。後來,歸江東,任方城尉。公元866年(鹹通七年),徐商知政事,用為國子助教,主持秋試,憫擢寒士。竟流落而終。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温李”。温庭筠精通音律。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僅少數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映。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然題材狹窄,多寫婦女離愁別恨之作,簡潔含蓄、情深意遠,但傷之於柔弱穠豔。在詞史上,温庭筠與韋莊齊名,並稱“温韋”。存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温飛卿集箋註》等。 [6]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2167
  • 2.    房開江,崔黎民.花間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
  • 3.    聶安福導讀.温庭筠詞集 韋莊詞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1
  • 4.    趙其鈞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48-49
  • 5.    聶安福導讀.温庭筠詞集 韋莊詞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26-28
  • 6.    周揚 等.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第Ⅱ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