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莫紀彭

鎖定
莫紀彭,字宇非,又名俠仁,廣東東莞人。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與胡漢民等組織南方支部。1911年3月29日參加廣州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時,在香山縣策動新軍起義響應。民國建立後,與劉師復等創立“心社”,提倡世界大同。抗日戰爭爆發後,赴重慶任中國國民黨黨史史料編籌委員會編修。抗日戰爭勝利後,回廣州重建粵東女子職業學校並創立靄文中學。後去台灣。1972年7月27日病逝。著有《中國國民黨黨史》、《秀園詩稿》《觀音山血戰記》《黃花血戰》《革命史稿》等。 [1] 
中文名
莫紀彭
別    名
莫俠仁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逝世日期
1972年
畢業院校
東莞師範學堂
主要成就
參加黃花崗起義
出生地
廣東東莞

莫紀彭生平經歷

莫紀彭革命生涯

莫紀彭,字宇非,曾用名莫俠仁,高埗鎮高埗村三坊人。資產階級民主鬥爭的志士、報人、中國國民黨黨史纂修者。清光緒二十九年( 1903),莫紀彭考入東莞初級師範學堂讀書。在校期間,結識李文甫林直勉黃俠毅,成為莫逆生死之交。1908年,他在莞城秘密創辦《東莞旬刊》以鼓吹革命,倡導民族主義。當時的廣東作為辛亥革命的主要策源地,採用多種形式宣傳革命,革命志士認識到戲劇能起到“灌輸文明”、“開通民智”的作用。1908年,他們在石龍成立“醒天夢劇社”,專門演出東莞歷史劇目。劇團先後在莞城、石龍、厚街、虎門、太平等多個地方表演,演出新編的東莞歷史劇《熊飛起義》、《張家玉會師》、《袁崇煥督師》,旨在宣傳民族主義,鼓舞人們救國。1909年,他們應邀前往香港排演劇目,被當時為中國同盟會元老的馮自由嘉許。於是,莫紀彭等四人應邀至中國日報社會見馮自由,在其指引下加入中國同盟會,之後又介紹醒天夢劇員,東莞同鄉十餘人聯袂加盟中國同盟會,赫然增強了同盟會南方支部的聲勢。
莫紀彭曾參與過反清鬥爭中許多重要起義。其中1910年的廣州新軍起義,是一次反清武裝起義,也是莫紀彭第一次參加起義。1909年七八月間,中國同盟會南方支部就開始醖釀發動起義,倪映典為領導者,從事新軍的發動工作,莫紀彭負責聯合新軍的接洽工作,於庚戌農曆元宵節前後發動起義。此期間,莫紀彭回鄉,將鄉下高埗村早年抵押過的田地,再押了三百元,作起義的補貼。怎料還未到起義之日,廣州出現意外情勢,新軍士兵與警署爆發矛盾,羣情激憤,已做好起義準備,倪映典決定立即起義。最終,血戰兩日兩夜,倪映典在戰鬥中犧牲,餘下的部隊仍堅持戰鬥至深夜,後因“子彈罄竭,無法抵禦”,終至潰散。莫紀彭退回香港,向南方支部報告,處理後事。
1911年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黃花崗之役,莫紀彭擔任先鋒隊第三隊隊長,親率隊員攻打兩廣總督衙門,佔領觀音山陣地,巷戰達旦。事後,黃興在致南洋諸同志的函中雲:“莫君蓋文而能武者……攻督署後,戰於龍王廟一帶,指揮悉中機宜,卒以士卒相繼陷敵,僅以身免。”莫紀彭的另一光輝戰績是香山起義。1911年9月,莫紀彭帶領澳門中國同盟會會員,乘月夜入駐香山縣,舉行起義,一舉攻克石岐,並將各路起義軍統一改編為“香軍”。莫紀彭出任參謀長,誓師北上,於11月9日抵達廣州,成為最早進入廣州市的義軍。胡漢民先生晚年撰文認為香軍堪稱首義,值得大書銘記。

莫紀彭功成身退

民國建立後,屢立功勳的莫紀彭選擇了功成身退,不接受勳獎,辭榮返樸,下帷讀書。他與劉師復等在廣州創辦“心社”,提倡世界大同,從此不仕,在學術上再立旌旗。他積極推廣《民聲》雜誌,向全國傳播其思想,學界多稱其為國內第一個無政府主義社團。1915年3月劉師復積勞病逝,《民聲》勉力維持一段時間後,次年告休。1921年莫紀彭繼續擔當編輯,恢復《民聲》的出版,但由於勢單力孤,風潮已過,也只一共出了三期,《民聲》即從此絕唱,心社也從此解散。
隨後,莫紀彭在程璧光海軍總長麾下任海軍秘書,及任省長公署秘書等職。陳炯明叛變,莫紀彭非之,後去香港創辦《大同報》並任主筆。抗戰時期,他轉赴重慶,任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編募委員會編修。
莫紀彭對教育也顧有建樹。莫紀彭的妻子李靄文,長安鎮烏沙村李屋人,留日學生,與葉挺妻李秀文是堂姐妹。她抗戰前曾在廣州創立廣東女子職業學堂,抗戰時被毀。李靄文也在抗戰前夕病逝。抗戰勝利後,莫紀彭重建廣東女子職業學校,並以妻子的名字在廣州創辦靄文中學,該校後來演變為廣州市第十四中學。
莫紀彭還多才多藝,擅長草書,筆力純熟,還善於詩作,著有一卷《秀園詩集》,還負責纂修中國國民黨黨史。新中國成立前夕,莫紀彭去了台灣。入台後,莫氏著有五十萬字的《革命史稿》。1972年,莫紀彭病逝於台灣省。 [2] 
參考資料
  • 1.    劉國銘主編.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 下.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1903
  • 2.    張鐵文.東莞歷史文化專輯 東莞風情錄.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5年:23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