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文甫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鎖定
李文甫(1891—1911),廣東東莞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同盟會會員。自幼讀書,後受進步思想影響,時列強侵華,滿清腐敗,李文甫乃與莫紀彭林直勉黃俠毅等秘密組織革命活動團體,到各地宣傳民主革命,提出“內爭國權,外御強敵”。1911年4月27日(農曆3月29日)參加黃花崗起義,李文甫率敢死隊隨黃興攻打廣州總督衙門,轉戰至飛來廟、北較場等地,在與清兵激戰中不幸負傷被俘。次日,壯烈犧牲,年僅20歲。 [1-3] 
中文名
李文甫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91年
逝世日期
1911年4月28日
主要成就
參加黃花崗起義
出生地
廣東東莞

李文甫人物生平

李文甫頭照 李文甫頭照
李文甫(1890~1911),字熾,號夷丘,廣東東莞縣菉蘭鄉李屋村(今屬博羅縣)人。青少年時,面對清廷腐敗,民族危難之情形,深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乃與莫紀彭、林直勉、董俠毅等秘密組織革命活動小組,到各地宣傳反清革命。不久,在莞城創辦《東莞旬刊》,組織醒天夢劇社,又在莞城、石龍、廣州等地演出《熊飛起義》、《張家玉會師》等歷史劇,啓發、教育廣大羣眾。後由莫紀彭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春,離家赴香港,拜會汪精衞、胡漢民等同盟會骨幹,並與胡漢民等組織同盟會南方支部,活動於香港、廣州等地。1909年,任香港《中國日報》協理、經理及《時事畫報》筆政,宣傳革命。1910年(宣統二年)2月,由港返穗,參加廣州新軍起義。失敗後潛回香港,從事革命活動。翌年4月27日廣州起義爆發,李文甫帶領敢死隊員率先衝入兩廣總督衙門。衝至門口時,與署衙值勤衞隊遭遇,殺其管帶金振邦,清兵狼狽逃竄。李文甫率部衝進二堂,見許多同盟會員先後中彈犧牲,他更加奮勇殺敵。在黃興率部佔據東、西轅門後,隨黃興、朱執信等衝往大堂,見敵人已全部逃遁,又隨黃興等退回二堂。此時,埋伏在此的清水師提督李準的衞隊突然殺出,起義軍且戰且退。李文甫率50多名敢死隊員殿後,隨黃興殺出東轅門,突圍而出,轉戰飛來廟、北較場等地。在激戰中足部中彈負傷,仍堅持指揮,隻身掩護同志後撤,直至彈盡被俘。面對嚴刑烤打,李文甫堅貞不屈。翌日,被押赴刑場行刑。在敵人屠刀下,高呼:“大丈夫能為推翻韃虜而死,死而無憾!”説完高唱《滿江紅》,慷慨就義。後合葬於黃花崗 [4] 

李文甫社會評價

烈士陵園 烈士陵園
中華民國成立後,廣州建有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烈士名中有李文甫;石龍中山公園建有李文甫紀念亭,碑記當時為廣東省省長胡漢民所撰。公元2003年10月重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