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荔枝村

(廣東省茂名高州市南塘鎮下轄村)

鎖定
荔枝村,是高州市南塘鎮大塘篤村委會的一個自然村,位於207國道旁及283省道起點處,距離高州市城區約13公里,荔枝村現有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800多人,土地面積8.6平方公里,農田面積1500多畝。
荔枝村生態環境良好自然風光十分優美,農田寬闊,呈太極圖形繞村環抱;村莊左右兩側環山相擁,風景秀麗;南塘河穿境而過,河岸青竹綠道成萌。並於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組建有粵劇團、雜技團、武術團。是一個極具嶺南特色的村落。
2011年5月27日晚上,高州市南塘鎮荔枝村小學舉辦出一台頗具規模“六一”的文藝晚會,展示了這所享譽四鄉八里的鄉村小學“小校園,大舞台”的獨特魅力。
中文名
荔枝村
外文名
Litchi Village
所屬地區
廣東省茂名高州市南塘鎮
面    積
8.6 km²
下轄地區
荔一隊、荔二隊、梁屋隊、六坡隊、石二隊、荔枝園隊、盧屋隊等
電話區號
0668
郵政編碼
525256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人口數量
1800多人
著名景點
荔枝村大王廟
蒸酒嶺遺址
火車站
高州火車站
車牌代碼
粵K
方    言
粵語

荔枝村行政區劃

荔枝村是南塘鎮一個相對較大的自然村,人口有1800多人,下轄荔一隊、荔二隊、梁屋隊、六坡隊、石二隊、荔枝園隊、盧屋隊、中坡隊八個隊。

荔枝村地理環境

荔枝村位置境域

南塘鎮大塘篤荔枝村位於南塘鎮的東南面,境內有207國道和283省道經過,交通便利,環境優雅。

荔枝村氣候特徵

高州市南塘鎮大塘篤荔枝村位於熱帶和亞熱帶的過渡帶,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日照年平均1945.3小時,太陽年總輻射量109385.2卡平方釐米。年平均氣温為22.8℃,最高温度為37.6℃,最低温度零下1.5℃。1月平均氣温為15.1℃,7月平均氣温為28.4℃,年温差明顯,為13.3℃左右。年積温約8176℃,無霜期361天。 [1] 

荔枝村人口民族

南塘鎮大塘篤村委會荔枝村主要是漢族人,少數民族是近來工作、結婚從外地遷來的。漢族人屬於廣府民系,方言為粵語高陽片語系,通用粵語。

荔枝村經濟建設

荔枝村農作物
荔枝村農作物(6張)
荔枝村是廣東省茂名市高州市南塘鎮大塘篤村委會下屬的一條自然村,經濟作物有香蕉、荔枝、龍眼、甘蔗、黃皮等,屬於農作物多元化的村莊。
尤其是香蕉,高州市南塘鎮是我市聞名遐邇的香蕉種植基地,荔枝村也大力推廣種植良種香蕉,促進農民增收,大部分村的羣眾都因種植香蕉蓋起了小洋樓,走上了致富之路。 [2] 

荔枝村交通

省道:283省道

荔枝村教育

荔枝村小學
南塘鎮荔枝村小學坐落於南塘鎮大壙篤村委會荔枝村,該校創辦30多年來為社會培養了各色各樣的人才,其中高州市公安局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廣東省優秀人民警察盧勇生先生便是該校畢業的。
2011年5月27日晚上,高州市南塘鎮荔枝村小學舉辦出一台頗具規模“六一”的文藝晚會,記者與1000多名羣眾一起,欣賞到了這場精彩紛呈的兒童節目表演,從中領略到了這所享譽四鄉八里的鄉村小學“小校園,大舞台”的獨特魅力。 [3] 

荔枝村文化習俗

荔枝村傳統節日

年晚
年晚,又叫除夕,是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俗稱“年三十晚”。縣內百姓為了過好年晚,從十二月二十三日起,家家户户進行立體清潔,居屋檐前上新土;二十八日起,户户舂粉做籺、蒸糖籠糕等,三十日貼春聯、門神、利是錢,各家供奉諸神也換上新紅紙神位。以豬肉、雞、魚作祭品,謂之“三牲”,遍拜祖先、土地神等。外出的人都回家“團年”,聚集廳堂,吃豐盛的“團年飯”。年晚,長輩賞錢給晚輩,叫“壓歲錢”(俗稱“利是”)。晚上,家家户户門前懸花燈,廳堂、房間、畜舍通夜點燈,以示光彩光彩,膽肝照人。
春節
荔枝村過年特色——做籺
荔枝村過年特色——做籺(3張)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叫“春節”,又稱“新年”,舊稱“元旦”,俗稱“年初一”。舊俗春節活動從農曆十二月最後一天(年晚)開始,至元宵後完燈才結束。舊俗初一日零時(有的擇定時辰)以甜湯圓拜奉天神,鳴放鞭炮祛除“鶴神”,向流年吉利方向“迎喜神”。是日,閤家穿新裝,見面拱手作揖,説“恭喜發財”一類話,長輩需給小孩見面錢,俗稱“利是”。親友之間互相團拜,稱“拜年”。這天,禁止殺牲,不準動刀、針、剪,多數人吃素,俗説“年初一吃齋,一日頂一年”。人們吃年前準備好的飯菜,以慶年年有餘。
初二日(有的地方初四)早上設“三牲”拜祖先及諸神,謂之“開年”。從這天起,各家做糯米籺或將年晚做好的糯米葉籺、煎堆、年糕等盛於竹盒、竹筐,並備有豬肉、雞肉等訪親朋戚友。
初三為窮日,亦叫“赤口日”,早晨掃地並箕帚棄於門外,謂之“送窮”。
初七是“人日”,以生菜包炒飯或炒粉皮吃,謂之“吃生”。
初八“穀旦”,清早挑“禾花水”,以龍眼葉澆水於谷棚或谷缸。
初九“兵日”,忌探親訪友。是晚,人多外出到別人菜園“偷青”,種菜人為使菜園莊稼免遭踐踏,事先用禾草把葱(聰明之意),蒜(合想合算之意)、芹菜(勤力生財之意)各兩株紮成一小束(聰明勤力能生財,必須合想合算,以示祝福),置於菜園邊顯眼地方,待來“偷青”人自取。
初八或初十日,添了男丁之家,到土地廟或祠堂內掛燈。
正窮晚
農曆正月末一日,俗稱“正窮晚”。這天,民間户户飲艾茶、插艾花、吃艾籺(用採田艾作的籺,稱“艾籺”,又稱“正窮籺”)。相傳吃“正窮籺”,可以去毛除積暖胃,有益身體健康。此乃古時送窮之遺風,今飲艾茶、插艾花之俗已經淡化,但吃“艾籺”之習尚流行。
年例
年例是高州地區乃至粵西民間過年最隆重的一個節日,在農村素有“年例大過春節”的説法,也是茂名地區最具特色的一個節日。
光緒《高州縣誌·風俗》有載:“自十二月到是月(農曆二月)鄉人儺,沿門逐鬼,唱土歌,謂之年例。”據瞭解,明、清時年例已記入粵西的地方誌,民國初年至解放初期比較盛行,後來曾一度中斷。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着改革開放和經濟飛速發展,年例逐漸恢復。
粵西年例的習俗如下:
1.做年例
對主人家而言,年例是個“做”字。一次年例一般可以分為“起年例”,“正年例”和“年例尾”。“起年例”有 “遊神”活動,家家户户準備“三牲”拜神和“擺醮”,一般要拜土地廟和灶君。“正年例”則要從一大早就開始準備宴請的菜餚原料,搭起灶台,有的人家從中午就一直吃到晚上,迎來送往,熱鬧非凡。到了第三天“年例尾”的早上,火燒紙船,菩薩回廟,年例也就此結束。
2.食年例
由於年例的時間是錯開的,所以吃了這個村子的年例,又到另一個村子吃年例,我到你家吃年例,你到我家吃年例,人人蔘與,便成了以吃喝為主的“年例”活動。年例日家家户户廣延賓客,早晚不停地宴請親朋好友,賓客們隨到隨吃。所有血親姻親表親、親朋好友、同事同學,朋友的朋友、同學的同學、認識的人和不認識的都歡迎,主人家會竭盡所能的讓客人吃得高興吃得盡興。
3.看年例
晚上有各種表演給菩薩的節目,各種民間藝術表演竭盡所能都是為了表演給神看的,以討得神的歡喜,以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粵劇和被稱為“鬼仔戲”的木偶戲是年例的必備節目和亮點之一。年例前後,村民每家每户湊錢邀請劇團來演出,演出時間短則三兩天,長則一個多星期。近年來,隨着時代的不斷髮展,除了傳統的節目外,電影、戲劇、音樂會、體育比賽、猜謎活動等健康向上的形式日漸成為人們的新選擇。 [4] 
端午節
高州市內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或端陽節,是民間傳統節日之一。古俗民間於農歷五月初一開始,懸掛藥艾、菖蒲於門楣上。民諺:“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又用小黃紙寫對聯曰:“艾葉如旗謂百福;菖蒲如劍斬千邪。”貼於門旁;此日,飲荔枝酒或艾茅根酒。婦女以幹艾葉、茴香、桂枝等藏於色包內,謂之香囊(香包),給孩兒佩戴,有些孩子還拿了艾葉、戴上菖蒲,額頭上用雄黃酒寫了“王”字,以祈保健辟邪。初五日,家家户户雞殺鴨、吃糯米粽子、豆腐、豆芽。高城、鄉間羣眾興洗龍舟水、老人給小孩藥洗。高城多舉行龍舟競渡(扒龍船)或游泳活動,這項習俗歷久不衰。 [5] 

荔枝村文娛活動

粵劇
高州市屬粵語地區,羣眾向來喜歡觀粵劇,因其演出陣容大,音樂、唱腔、表演程式豐富多彩,故又稱為“大戲”。民國時期高城已出現“祝康年”、“日月星”等大戲班,並湧現出“老天壽”等一批粵劇名演員。
新中國成立後50年代初期,縣組建有工商業餘粵劇團。1954年1月,又組建為鑑江粵劇團。50年代後期,改建為高州粵劇團。鄉鎮也先後組建了豐林、石鼓、南塘、東岸、鎮江業餘粵劇團。
木偶戲
木偶戲也稱“傀戲”、“傀仔戲”,是一種羣眾喜聞樂見的民間戲曲藝術。幾百年來,高州木偶戲廣泛流傳於高州的村村寨寨。它具有演員少、裝備少、戲金少和易運輸、易接待、易解決場地等特點,利於深入農村和邊遠地區演出,因而長期受到農村羣眾的歡迎和喜愛。每當農閒節假、良辰喜慶、村民便樂於捐資,請來木偶戲班唱上三五天或半個月,因此,羣眾給木偶戲以“兩竿青竹歌前者,方丈舞台育後人”的美譽。舊時農村文化娛樂活動缺少,木偶戲備受羣眾歡迎。
高州木偶戲已於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 
採茶戲
採茶戲於明、清時期很盛行,主要流行於縣境與廣西、化州接壤的石板、荷花、大井、南塘、東岸、潭頭、頓梭等西北地區。每逢農閒節令,喜慶良辰,鄉民捐資籌款邀請採茶戲藝人到村中演出,是羣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娛活動

荔枝村風景名勝

荔枝村文化景點

荔枝村大王廟
荔枝村大王廟
荔枝村大王廟(16張)
荔枝村大王廟坐落於高州市南塘鎮大塘篤村委會荔枝村,歷史悠久,可追溯到明清年間,後因文化浩劫,始建廟時間已失考,二建廟時間為一九八五年,建造磚木結構,當中保留着嶺南村落荔枝村廣大村民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智慧的結晶。二零一五年十二月,大王廟重建,主體共三進,分前殿、中殿、正殿。磚木結構、紅牆黃瓦,斗拱飛檐,裝飾華麗,運用彩繪、堆塑、雕刻等藝術形式,表現出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風貌。二零一七年正月十九日,大王廟竣工落成。
大王廟的左邊是一個大舞台,用作村民日常的文體活動及年例時表演大舞會。右邊是一條100多米長的文化長廊,裏面記錄有《弟子規》、《新二十四孝》、《三字經》等中華傳統文化以及一些時事新聞、村規文史等資料,以供村民及前來大王廟參拜、旅遊觀光時閲讀。
荔枝村大王廟是南塘鎮佔地面積最大,氣勢最宏偉,每年前來參拜、旅遊觀光人數最多的村屬寺廟,門前車水馬龍,廟內香火鼎盛,展現了社會一片欣欣向榮,政通人和,繁華昌盛的美好現象。

荔枝村文物勝蹟

蒸酒嶺遺址
蒸酒嶺遺址位於南塘鎮荔枝村小學南部,屬東漢聚落遺址。遺址長200米,寬50米,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厚20釐米。主要器形有直身平底罐、夾砂粗陶罐和水波紋陶罐等。 [7] 

荔枝村知名人物

盧勇生
盧勇生,高州市南塘鎮大壙篤管理區荔枝村人,現為高州市公安局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曾獲過三等功一次,並被評為廣東省優秀派出所所長、“茂名市首屆優秀青年衞士”、“廣東省優秀人民警察”等榮譽稱號。 [8] 
盧廣
盧廣,男,漢族,1987年8月生,廣東省高州市南塘鎮大壙篤管理區荔枝村人,書法家、學者,實習研究員,助理講師。現為廣州華南商貿職業學院學生處助理、書法協會顧問。中國書法藝術教育學會會員,廣東省硬筆書法協會會員,廣東省青年志願者,廣州市青年作家協會會員、天河分會理事,廣博書畫社社長。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