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草玉梅

(毛茛科銀蓮花屬植物)

鎖定
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 Buch.-Ham. ex DC.)是毛茛科銀蓮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根狀莖,葉基生,有長柄,掌狀分裂,花葶直立;聚傘花序,有花;萼片藍色或紫色,偶爾白色,苞片形成總苞,與基生葉相似,花瓣不存在。花絲絲形子房有1顆下垂的胚珠瘦果卵球形。6月至7月開花。
分佈於四川西部、甘肅西南部、青海東南部和南部、西藏東部和南部。生海拔3200-4600米間山地草坡或疏林中。在四川西北部,用展毛銀蓮花的瘦果治牲畜疥癬。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草玉梅
拉丁學名
Anemone rivularis Buch.-Ham. ex DC. [7] 
別    名
虎掌草、白花舌頭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毛茛目
毛茛科
銀蓮花屬
草玉梅
命名者及年代
Buch.-Ham.,1818

草玉梅形態特徵

草玉梅
草玉梅(12張)
多年生草本, [2]  植株高(10-)15-65釐米。根狀莖木質,垂直或稍斜,粗0.8-1.4釐米。 [8] 
基生葉3-5,有長柄;葉片腎狀五角形,長(1.6-)2.5-7.5釐米,寬(2-)4.5-14釐米,三全裂,中全裂片寬菱形或菱狀卵形,有時寬卵形,寬(0.7)2.2-7釐米,三深裂,深裂片上部有少數小裂片和牙齒,側全裂片不等二深裂,兩面都有糙伏毛;葉柄長(3-)5-22釐米,有白色柔毛,基部有短鞘。
花葶1(-3),直立;聚傘花序長(4-)10-30釐米,(1-)2-3回分枝;苞片3(-4),有柄,近等大,長(2.2-)3.2-9釐米,似基生葉,寬菱形,三裂近基部,一回裂片多少細裂,柄扁平,膜質,長0.7-1.5釐米,寬4-6毫米;花直徑(1.3-)2-3釐米;萼片(6-)7-8(-10),白色,倒卵形或橢圓狀倒卵形,長(0.6-)0.9-1.4釐米,寬(3.5-)5-10毫米,外面有疏柔毛,頂端密被短柔毛;雄蕊長約為萼片之半,花葯橢圓形,花絲絲形;心皮30-60,無毛,子房狹長圓形,有拳卷的花柱。
瘦果狹卵球形,稍扁,長7-8毫米,宿存花柱鈎狀彎曲。5月至8月開花。 [3] 

草玉梅栽培技術

草玉梅催芽

草玉梅 草玉梅
為促進銀蓮花種球生根萌芽,進行低温處理,温度為1℃–3℃,時間3~5周。種球從冷庫中取出後,擺放在15~18℃温度下進行催芽,8~10d後可萌芽整齊。種球萌芽後芽點粗壯,根系豐富,無病斑,根芽無腐爛,芽體無病變。 [4] 

草玉梅定植

種球生根、萌芽1~2cm時開始定植,定植時必須保證土壤濕潤,種植深度以發芽部位能適當蓋土為宜,株行距為30cm×30cm,澆透水。定植後忌移栽,否則生長不良或死亡。 [4] 

草玉梅田間管理

定植初期,採用80%的遮蔭網進行遮蔭,並適時澆水,10月中下旬氣温較低時栽種,可不用遮陽網。苗期土壤不宜太濕,以防爛根;植株長有5~6片真葉時可進行第一次施肥。保持通風,加強光照,日温15~23℃,夜温5~10℃。適當補充20:10:20的少量複合肥;在銀蓮花植株的營養生長中期,需要補充大量的鈣肥和鉀肥,每畝每次追施硝態氮肥10~12kg,鈣肥8~10kg;常澆水,2~4天一次保持土壤濕潤但不能積水;冬季注意保温防止霜凍,保持棚內每天的通風換氣。為保證切花產量和質量均衡,現蕾初期應開始控制花枝數量,銀蓮花從12月到翌年4月大量產花。適時清除田間雜草和帶病枝葉,剪除劣質花莖,及時噴藥防止病蟲害,切花采收期光照過強可採用遮蔭網,保障切花品質。 [4] 

草玉梅主要價值

草玉梅 草玉梅
根狀莖和葉供藥用,治喉炎、扁桃腺炎、肝炎、痢疾、跌打損傷等症。全草可作土農藥(廣西西部)。 [3] 
【性味歸經】苦,涼。
【功能主治】解毒止痢,舒筋活血。用於痢疾,瘡癤癰毒,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1~3錢。外用適量。
該植物含植物所含的黃酮類成分有杭菌、杭病毒活性,對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炎和扁桃體炎有較好的療效。對於開發天然來源的抗炎藥具有良好的前景。藥理研究證明了金蓮花的上述作用,從中分離出來的牡荊昔還有抗癌、降壓、抗炎和解痙作用。植物的傳統藥用部位是花,但花的產量低,如果將莖葉一起應用,可以擴大藥用資源。研究表明:金蓮花莖葉的化學成分與花基本相同,只是總黃酮含量稍低;而且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志賀桿菌及大腸桿菌等多種細菌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5] 
本種開花繁茂,花潔白,且易栽培,國內植物園有少量引種,園林中適合林緣、假山石旁或草地邊片植。 [9] 

草玉梅病蟲防治

病蟲害防治在栽種前需要進行土壤消毒殺蟲;篩選健康的種球,進行嚴格的消毒,調控株行距保障種植地具備良好的通風,配備完善的灌溉設施,可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 [4] 

草玉梅主要變種

小花草玉梅 小花草玉梅
小花草玉梅(變種)
該種與草玉梅的區別:苞片的深裂片通常不分裂,披針形至披針狀線形;花較小,直徑11.8釐米;萼片5(-6),狹橢圓形或倒卵狀狹橢圓形,長6-9毫米,寬2.5-4毫米。植株常粗壯,高42-125釐米。
分佈於中國四川西北部(理縣以北,海拔約2200米)和北部(城口,約2500米)、青海東部、新疆(特克斯,1200米)、甘肅南部(3000米)和中部(六盤山,約1600米)、寧夏、陝西(1600-2700米)、河南(林縣)、山西(1500-2100米)、河北西部和北部(900-1900米)、內蒙古南部(大青山、烏拉山)、遼寧西部(寧城)。生山地林邊或草坡上。模式標本採自青海大通一帶。

草玉梅產地生境

草玉梅 草玉梅
在我國分佈於西藏南部及東部(海拔2700-4900米)、雲南(1600-4004米)、廣西西部、貴州(850-1300米)、湖北西南部(1400米)、四川(1200-3000米)、甘肅西南部、青海東南部(2600-3700米)。生山地草坡、小溪邊或湖邊。在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斯里蘭卡也有分佈。 [3]  適應性強,喜光、耐蔭,對土壤要求不高,中性至微酸性均可。生長適温16~25℃。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