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茂林迭嶂圖

鎖定
《茂林迭嶂圖》是北宋李成的名作,體現了北宋山水畫風貌的典型氣息。今藏於遼寧博物館。
《茂林遠岫圖》近景輕舟泊渡、行人車馬往來其間;遠景宮殿密佈,塔影隱現,知去城郭未遠。飛泉水口,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描繪夏日山水景色,峯巒疊翠,遠山奇峯崛立,空濛清曠;近處輕舟泊渡,行人車馬往來;中景山谷間,殿閣林立,伽藍塔影隱沒其中,整幅作品呈現了一派寓鬧於靜的景境。就繪畫技法論,刻畫細膩,神形有致;畫面構圖「三遠」的並用,構景主次疏密的安排等等,無不透露出北宋山水畫風貌的典型氣息。
中文名
茂林迭嶂圖
作    者
李成
文物類別
中國古畫
年    代
北宋

茂林迭嶂圖文物簡介

名稱:茂林遠岫圖
署年:癸巳(1833)
文物收藏類型:私人收藏
文物現藏:遼寧省博物館藏
材質: 絹本
書畫類型:水墨
規格: 縱45.4釐米 橫141.8釐米。
款識:鶴生仁兄素不作畫,偶然落筆超脱,自成家法,蓋得之於天分者多也。畫無常師,法無定格。惟與造物相參,自能得天機活潑之妙。餘幼愛塗抹,恨為鈍根所累,不能脱古人窠臼,深以為愧。今勉擬此幀,自當有以教我也。道光癸巳長至後二日,理齋弟陳鼎。

茂林迭嶂圖內容賞析

此畫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場面開闊,氣勢恢弘。遠處,雄壯巍峨的山峯拔地而起,昂然屹立,顯示出頂天立地的豪邁與莊嚴。近景處,小橋流水、泊岸輕舟,以及往來不斷的行人車馬,營造出的卻是一派輕柔舒緩的場景。與遠山相互襯托,剛柔相濟,使畫面既和諧又生動。更有樓台塔寺、流泉飛瀑點綴於溪畔崖間,叢林蒼翠,連綿不斷,使得整幅作品春光滿目、鬱鬱葱葱,令觀者心情舒暢。  李成的山水畫雖然具有荊浩、關仝作品中十分鮮明的奇峯突兀、氣勢雄偉的特點,但他表現更多的還是山東的平原地理風貌。李成用筆清勁平和,形成了“氣象蕭疏”的獨特韻味。纖細而不蓐弱,勁力內藴,如綿裹鐵。他用墨謹慎小心、平緩細緻。描繪崖石往往是在用瘦勁的線條勾勒之後,再以清晰細勁的小線條慢慢皴寫,層層遞進。尤其是對淡墨的應用更是細膩持重,清逸傳神。米芾曾在《畫史》中説:“李成淡墨如蒙霧中,石如雲動。”作品中的山峯以淡墨皴擦,確實有靈動朦朧之感。
李成的藝術對後世的山水畫畫家影響很大,把李成畫派推向一個新階段的畫家是宋神宗時期畫院的名家郭熙。此畫歷經南宋賈似道、元代鮮于樞、明項元汴等名流收藏,後入清宮內府,上有百多方收藏印跡。

茂林迭嶂圖作者簡介

李成,字鹹熙。生卒年不詳。是唐皇室後裔。五代時流寓四方,後定居於營丘(在今山東),放意於詩酒書畫之間。尤以畫著於世,當時人稱為「古今第一」。是圖因這幅作品上沒有作者署款,歷來的收藏者均依據畫卷後部拖尾紙上南宋向冰、元倪瓚、明初張天駿三跋而定在李成名下。

茂林迭嶂圖作者風格

李成的作品用色不多,顏色清雅淳厚,恬靜莊重,有一種雍容典雅的韻味,沒有絲毫的火氣與造作。北宋畫家王詵曾經將李成的繪畫與范寬做過比較,認為李成的畫“墨潤而筆淨,煙嵐輕動,如對面千里,秀氣可掬。”的確,與范寬相比,李成的作品更顯文氣,這與他廣博的才幹與豐厚的學識修養大有關聯,作品中的“書卷氣”很重,此特點在這幅《茂林遠岫圖卷》中表現得更為明顯。李成的繪畫風格對後世影響很大,心摹手追、承其衣缽者不乏其人。黃賓虹先生曾説:“李成畫山水澤藪,平遠險易——有惜墨如金之妙。平遠寒林,前所未有,其氣韻瀟灑,煙林清曠,雖王維李思訓不能過之。凡稱山水者,必以成為古今第一。”(《鑑古名畫論略》)這不是言過其實的褒獎,而是恰如其分的評價。
作品爭議
因為李成的名望太高,在當時就有大量的展品。由於這幅《茂林遠岫圖卷》沒有款識,後代的收藏者也都是根據畫卷後部南宋向冰、元代倪瓚以及明初張天駿三人的題跋,而將其作者定為李成。明、清時期的張醜、吳升等曾認定題跋為後人補配,懷疑作品不是李成真跡。當代鑑定家對這件作品的作者歸屬問題也存在着諸多推論。其實,欣賞一件古代的書畫作品,首先着重看的是它的藝術質量與筆墨精神,真偽問題應在其後。這如同王羲之的《蘭亭序》,只要品位高,即便是摹本又有何妨?  明清時期張醜、吳升等懷疑此卷的畫與跋為補配關係。是否是李成手筆疑問很大。當代鑑定家對這件作品的歸屬亦存在諸多差異,如謝稚柳先生認為畫風與傳世燕文貴作品的風格極為接近,從而認定它是燕氏手筆;楊仁愷先生則從畫面上漫漶不清的收藏印鑑中考識出南宋賈似道的收藏印,從而推定畫與跋的統一關係,並對李成畫風的文獻記錄作了綜合考證,由此認定畫是李成或其嫡傳學生的手筆;傳熹年先生則堅持畫與跋系明人合配成卷的觀點,但他肯定畫為宋畫,跋亦可信,畫幅的天地裁割痕跡便是明人做手腳留下的破綻。綜合他們的意見,結合元明清諸家的見解,即使無法肯定畫作的確切作者,但就繪畫的本身風格,作為北宋時期一件精彩佚名作品已得到了學者們的共識。

茂林迭嶂圖典籍出處

有關《李成茂林遠岫圖》的文獻著錄最早見於元倪瓚《清閟目錄》。而與此卷有關的明清諸家著錄分別見於:
張醜《清河書畫舫》、《書畫見聞表》,吳升《大觀錄》,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安岐《墨緣匯觀》,李調元《諸家藏畫簿》以及《石渠寶笈初編》等多種,可資參考。基本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