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

鎖定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作。全詩二十七句,分四段,前三段各六句,最後一段九句。第一段敍端復筵宴,第二段則當筵有感,第三段乃臻簡薛華,第四段結醉歌之意。全詩就筵會及薛華醉歌,寫出自己對現實的憂慮和懷才不遇的不平情緒。該詩格局整嚴,脈絡流貫,不特律體為然,即歌行佈置,各有條理。
作品名稱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
出    處
全唐詩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體裁
七言古詩
字    數
189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作品原文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
文章有神交有道,端復得之名譽早。
愛客滿堂盡豪翰,開筵上日思芳草
安得健步移遠梅,亂插繁花向晴昊
千里猶殘舊冰雪,百壺且試開懷抱
垂老惡聞戰鼓悲,急觴為緩憂心搗
少年努力縱談笑,看我形容已枯槁。
坐中薛華善醉歌,歌辭自作風格老。
近來海內為長句,汝與山東李白好
何劉沈謝力未工,才兼鮑照愁絕倒
諸生頗盡新知樂,萬事終傷不自保。
氣酣日落西風來,願吹野水添金盃
如澠之酒常快意,亦知窮愁安在哉。
忽憶雨時秋井塌,古人白骨生青苔,如何不飲令心哀。 [5]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註釋譯文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詞句註釋

⑴蘇端:後來曾任比部郎中,史籍上對他的評論不好,稱他為“儉人”(不正之人), 後來他由於誣陷楊綰,被貶為巴州員外司馬。杜甫在這首詩和另一首詩中對他頗為稱揚。薛復:人名,無可考。薛華:杜甫把他的歌行與李白的詩並稱,但並無詩作傳世。薛華當時一同參加宴會,詩題中日“簡薛華”,可能是宴後作此詩寄贈。 [4] 
⑵“文章”句:這句詩是對蘇端、薛復的讚揚。他們有兩個優點:一是“文章有神”,一是“交友有道”。 [4] 
⑶上日:指一月一日。《書·舜典》:“正月上日,受終於文祖。”傳:“上日,朔日也。”“朔日”為初一。也有人説“上日”是指正月上旬之吉日,非專指初一日。 [4] 
⑷“安得”句:席上插有梅花,當是從遠處採來,所以説“安得健步移遠梅”。這並非希望之辭。 [4] 
⑸晴昊:即睛天。 [4] 
⑹開懷抱:即開懷、心胸舒暢的意思。 [4] 
⑺“急觴”句:《詩·小雅·小弁》:“我心憂傷,怒焉如搗。”現代漢語中仍保存着“憂心如搗”這一用語。 [4] 
⑻長句:指七言歌行。 [4] 
⑼山東李白:《舊唐書》謂李白父曾為任城尉。李白年輕時曾住在山東多年,故唐時人們常稱他“山東李白”。元稹所作《杜工部墓誌》中提到李白時也稱“山東李白”。 [4] 
⑽“何劉”句:南朝的何遜劉孝綽沈約謝脁都以詩文著名,但他們俱長五言,而不善於七言歌行。 [4] 
⑾鮑照:南朝宋文學家,鮑照寫過一些擬樂府的七言詩,如《行路難》等,李白受到過他的影響。《晉書.衞階傳》:“琅邪王澄有高名,少所推服,每聞珍言,輒嘆息絕倒。”絕倒:謂傾倒之極,意思是十分佩服。 [4] 
⑿“諸生”句:《楚辭·九歌·少司命》:“樂莫樂兮新相知。” [4] 
⒀“願吹”句:《仇注》:“見風吹水動,便想添杯作酒,總是欲多飲以寬懷耳。” [4] 
⒁如澠(shéng)之酒:《左傳·昭十三年》:“有酒如澠。”澠,澠水,出自齊國(今山東省臨淄縣一帶),水名,此形容酒多。 [4]  [6] 
⒂“忽憶”句:《仇注》:“ 張鋌雲:井是貴者之墓,猶今言金井也。楚人皆謂楚王墳為井上。”也有些注家認為“井”就是一般水井,由於井塌,而見井下白骨,譯詩從張鋌説。現代考古學把古代豎式葬的墓穴稱為“井”,正與張鋌之説合。 [4]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白話譯文

詩文寫得精彩、生動,交友講究旨趣高,這樣的好名聲,蘇端、薛復早就得到。
滿堂心愛的客人都是傑出英豪,正月初一的酒筵上想起芬芳的花草。
哪來這麼好的腳力從遠處把梅花移來,繁花插得亂紛紛對着晴空照耀。
千里原野上,去年的冰雪還殘留未消,試試吧,喝上一百壺酒來敞開懷抱!
我已將衰老,厭惡悲涼的戰鼓聲,一杯緊接一杯痛飲,想緩解憂心如搗。
年輕人該趁着青春努力,盡情談笑,請看看我的容顏,如今已經枯槁。
座上的薛華擅長作醉歌,歌詞獨創,表現出成熟的技巧。
這幾年全國詩人作的歌行,要數你和山東李白作的好。
前代的何劉沈謝功力都不夠,才能比鮑照加倍,怕也要對你們羨慕、傾倒。
你們讓我飽嘗到交新朋友的快樂,天下萬事,不能保全自己最煩惱。
豪情滿懷,面對着落日和西風,盼望把野外的河水也吹來,添注入我的金盃中。
要是美酒像澠水那樣源源不絕,使我們永遠快活,還管他世上有什麼貧困愁苦存在!
忽然想起秋雨時有座古墓崩塌,死者的白骨上長滿青苔,怎能不喝酒,讓心裏感到悲哀? [4]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創作背景

這是在安史之亂開始後的第一個新年即天寶十五載(756年)正月初一日寫的一首詩。這一天,杜甫參加了蘇端、薛復舉行的宴會,席上還有一位薛華,他是擅長寫歌行的詩人。當時戰亂初起,唐王朝的統治地位還未根本動搖,叛軍的行動仍較為遲緩。因而詩中提到的戰亂仍只是一個陰影,人們在筵席上談的還是友誼、詩歌的技巧、人生的短暫無常等等。然而戰亂畢竟開始了,它暗暗地影響着人們的情緒,使人們不能不為明天而憂慮。因此不論這新年宴會怎樣如往常一樣熱鬧,但憂傷的氣氛一直籠罩着人們的心。 [4]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作品鑑賞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整體賞析

全詩二十七句,分四段,前三段,各六句,末段九句收。首段敍端復筵宴。上三該主賓,下三點時景。有神有道,言兩人契合非偶。次段則當筵有感。春帶餘寒,固當借酒舒懷。生逢世亂,又當藉酒寬憂。少易成老,不如縱酒歡笑。作三層寫意。三段乃臻簡薛華。計東曰:長句,謂七言歌行,太白所最擅場者。太白長句,其源出於鮑照,故言何劉沈謝,但能五言,於七言則力有未工,必若鮑照七言樂府,如《行路難》之類,方為絕妙耳。公嘗以“俊逸鮑參軍”稱太白詩,正稱其長句也。末段結醉歌之意。新知樂,謂主賓相得。不自保,謂亂離可憂。氣酣四句,承新知樂,忽憶三句,承不自保。此處憂樂,與前悲笑相應。遠注:白骨青苔,人生不免,亦可以自遣矣。 [1] 
全詩就筵會及薛華醉歌,寫出自己對現實的憂慮和懷才不遇的不平情緒。把薛華與李白並稱,稱讚李白“長句”,説“何劉沈謝力未工,才兼鮑照愁絕倒",這與他譽李白詩“俊逸鮑參軍"相一致,表現出對朋友詩才的傾心仰慕。 [6]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名家點評

明·高棅《唐詩品彙》:劉雲:第能此起,不患辭窮(首二句下)。劉雲:此老歌行之妙,有不自知其所至者(“近來海內”二句下)。 [2] 
明·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梅鼎祚曰:悲壯可喜。周珽曰:成局在手,穿插頓挫,色色匠心。其點睛處,尤有鱗甲飛動之勢。唐陳彝曰:“急觴為緩憂心搗”七字練前語,極散緩矣;至“氣酣日落”數句,才振作。唐孟莊曰:杜不虛贊,恨薛華歌不傳。尾七字,振起一篇。 [2]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詩須出自性情。今佳辰勝友,會集一堂,豈非快事?而“開懷抱”即接以“戰鼓悲”,“樂新知”即接以“不自保”,才是自家做詩。 [2] 
明末清初·毛先舒《詩辯坻》:子美“文章有神交有道”,雖曰深老,且起有勢,卻是露句;宋人宗此等失足耳。滔滔一韻,未見精工。至“氣酣日落”以後,浮氣乃盡,真力始見耳。 [2] 
清·黃周星《唐詩快》:可謂老氣橫九州。衝門而出,遂成名句(首句下)。健甚(“近來海內”二句下)。 [2] 
清·何焯《義門讀書記》:唐初七言歌行,多用齊梁舊體,至公等乃專法鮑明遠《行路難》,極於遒壯,故詩中專以“長句”為言也(“近來海內”句下)。 [2] 
清·仇兆鰲《杜詩詳註》:杜詩格局整嚴,脈絡流貫,不特律體為然,即歌行佈置,各有條理,如此篇首提端、復,是主;再提薛華,是賓;又拈少年諸生,則兼及一時座客;其雲悲笑憂樂,腰尾又互相照應。熟此可悟作法矣。 [2] 
清·吳喬《圍爐詩話》:子美如《蘇端薛復篇》言飲酒者不多,而“氣酣日落西風來,願吹野水添金盃”,宛似太白語。
清·愛新覺羅·弘曆敕編《唐宋詩醇》:詞氣樸老,脈絡井然,末幅縱筆排宕,單句徑注,亦別有神味。 [2] 
清·施補華《峴傭説詩》:“文章有神交有道”七字,總提有力,以下便揮灑日如;“氣酣日落”一段與贈鄭虔“春夜沈沈”後半同一筆墨,所謂氣足神王處也。 [2] 
清·浦起龍《讀杜心解》:“坐中”以下,另表“薛華”,次座客也。而“諸生”句隨手總束端、復,“萬事”句隨手蹴起醉懷,使筆正似梨花槍矣。看他將三人分作兩處,日身夾入中間,而末段之醉懷,正伏根於夾入一段內,既變化,復細密。 [2] 
清·方東樹《昭昧詹言》:起敍端、復開筵,是點題。起句妙,先起稜。“安得”三句插入。“百壺”以下敍飲,入薛華,亦是點題。“氣酣”以下,總收起稜,神氣俱變。 [2]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作者簡介

杜甫像 杜甫像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天寶三載(744年),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峯,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3] 
參考資料
  • 1.    仇兆鰲注.杜詩詳註[M].北京:中華書局,2012:316-318
  • 2.    陳伯海.唐詩匯評(上)[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948-949
  • 3.    張志凌,尤楊,騰紫欣.大學語文[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17.03:99
  • 4.    孫潛.杜詩全譯 1[M].北京:東方出版中心,2021.04:246-248
  • 5.    (清)乾隆御定;喬繼堂整理.唐宋詩醇 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20.06:188-189
  • 6.    鄧元煊.歷代名人詠李白[M].成都: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2.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