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花貢鎮

鎖定
花貢鎮,隸屬於貴州省晴隆縣。位於晴隆縣城北部,是重要的交通樞紐。鄉鎮府駐地距縣城約60多公里。東與六枝特區的牂牁鎮隔河相望,北與中營鎮連壤,西連普安縣龍吟鎮。
土地面積141多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450餘畝,水田5350多畝,旱地4100多畝,森林覆蓋率為34%。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鎮。
中文名
花貢鎮
行政區劃代碼
522324105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地理位置
貴州省晴隆縣
下轄地區
3居6村
著名景點
花貢鎮
普常山.美麗鄉村
田園美景
車牌代碼
黔E

花貢鎮建制沿革

1965年8月,始設花貢鄉,隸屬中營區,1984年改設花貢鎮,隸屬中營區,1992年撤區並鄉建鎮,將河塘鄉與花貢鎮合併建花貢鎮,駐花貢。
2016年1月29日,撤銷大田鄉建制,將原大田鄉新寨村、民族村劃歸花貢鎮管轄。 [5] 

花貢鎮行政區劃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522324105004 121 花貢社區居民委員會
522324105005 121 河塘社區居民委員會
522324105006 220 母灑社區居民委員會
522324105201 220 都田村民委員會
522324105205 220 白勝村民委員會
522324105206 220 坪山村民委員會
522324105208 220 竹塘村民委員會
522324105209 220 新寨村民委員會
522324105210 220 民族村民委員會 [4] 

花貢鎮地理環境

花貢鎮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具有山高、谷深、坡陡等特點。海拔高差1200米。氣候屬於高寒中温河谷氣候。花貢鎮位於晴隆縣北部,距縣城60公里,是晴隆縣北部五鄉鎮的中心。東與六枝特區毛口鄉隔光照湖相望,南抵大田鄉,西連普安縣龍吟鎮、白沙鄉,北與中營鎮接壤。全鎮國土面積141.6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674.9畝,(其中:水田11192.1畝,地15482.8畝)。

花貢鎮自然資源

該鎮礦產資源豐富,有鉛、鋅、銅、煤等。其中鉛、鋅分佈於丁頭山和雙鳳山。其中以玉米稻穀為主,麥類、薯類次之。經濟作物烤煙茶葉為主。花貢鎮自然環境相對較好,木材資源豐富有松木、香木等較為名貴的木材。
花貢鎮土地肥沃,草地面積大,草場資源豐富,適合畜牧養殖。該鎮是一個典型的老、少、邊、窮的農業鄉鎮。雖然資源豐富,但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產業結構單一,不合理。農民科學文化水平低,整體生活水平比較低。
花貢鎮多山多雨,土質疏鬆,常發生山體滑坡現象,堵塞交通,給該鎮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花貢鎮人口民族

全鎮共有9個村,127個村民小組。主體民族是苗族、布依族、漢族,苗族和布依族人口占全鎮人口的96%以上,是典型的少數民族鄉鎮。居住着布依、苗、彝族少數民族。農户2910餘户,1.32萬人,

花貢鎮歷史文化

花貢鎮 花貢鎮
鎮境內的花貢農場歷經半個世紀搬遷至安順。2006年,長流、中營、大田等地數千庫區移民,環境移民搬遷至納壩、五里牌,竹塘一帶,新興的兩個移民新村,成為山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花貢鎮歷史以來為滇黔要道,至今在花貢鎮都田仍有明清時期都司府的遺址。清末,白旗軍攻打郎岱,曾經佔居都司府,作為布軍之地。明清時期的古驛道,由安順之郎岱,過打鐵關,毛口、進入縣境西陵渡河塘、五里碑、都田、母灑,翻過老鷹巖經十八崗出縣境,長約60公里。古驛道一路山高水長,峯迴路轉,九曲十環,風光十分秀麗。至今保存較完好的有五里牌至花貢(簡稱五花驛道)一段約2公里,母灑至老鷹巖至十八崗約1公里。至今在花貢街邊,仍有指路碑。“五花驛道”寬約五尺,石塊鋪砌,遇彎就曲,系古匠人精心鋪就,其中一段由於年代久遠被荒草淹沒,另一段至今仍有人馬行走,石塊上凸現深深的蹄印,彷彿“得得”的馬蹄聲就在耳邊響起,顯示了當年這條古驛道歷經風雨和金戈鐵馬的洗禮,承載着那段凝重深厚的人文歷史。
花貢地名充滿人文烙印。古時候,花貢原名叫花納,即花市與納壩之間的山樑。花納出了一個美女叫菊花,稱為阿花,出了個才子叫貢生,稱為阿貢。兩人自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貢生到京城參加會試,貢生走後杳無音訊,在老王衝山上有一個姓鄭的山大王的王子,一面限一個月貢生不回來,就要強娶阿花上山做壓寨夫人,否則,揚言要殺得花納雞犬不留;一面派人到河塘驛站渡口邊堵截阿貢,令他有來無回。為了花納相鄰父老的生死,阿花被迫答應,一個月限期很快到了,阿花望穿秋水,感覺有不祥之兆,她聽説派去傳信的人被人殺死在河塘,便連夜朝河塘逃跑,準備尋找貢生。在月黑風高的晚上無意間巧遇過河的阿貢,鄭大王的大公子連夜派兵追來,把阿花與阿貢堵在河塘渡口,阿貢與阿花兩人發誓:“生前不能同牀睡,死後也要共枕眠。”接着對天跪拜,並祝禱上天保佑花納父老鄉親平安,然後雙雙跳江殉情。駐紮在都田的都司聽説阿花與阿貢的事蹟後,深受感動,便連夜派兵剷平了老王衝。花納鄉民為感謝阿花阿貢巾幗鬚眉之義舉,在花貢為兩人建祠堂供奉,鄉鄰青年男女為表示忠貞的愛情,紛紛到祠堂獻花,後人便將花納改為花貢至今。
建國後,花貢鎮發生了巨大變化,建場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花貢農場,對花貢鎮人文歷史產生深遠影響。七十年代,花貢紅碎茶被譽為茶之絕品而流芳百世。本世紀初,花貢鎮被定為黔西南州各屆州長的黨建和扶貧工作聯繫點後,花貢鎮村民享受到黨的陽光和雨露,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一年上一個台階。

花貢鎮文化旅遊

花貢鎮有着豐富的旅遊資源,位於東部的光照湖,風光秀麗、景色宜人,是旅遊、休閒、度假的好去處,西部普常山、美麗鄉村、田園美景。花貢鎮正積極爭取上級的大力支持,着力打造光照湖生態旅遊觀光園區。白勝的蠻子洞、普納山的古戰場、滇黔交通古驛道等等都是未開發的處女地,希望有識之士到我鎮投資開發。我們深信,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社會各界的參與下,花貢一定會成為晴隆北部的經濟強鎮。

花貢鎮經濟概況

境內有普安鉛礦丁頭山車間、安順勞教所花貢留守處及縣林業局垂管的九重箐林場。晴雨公路和普安至六枝公路穿鎮而過,形成東西、南北十字交通骨架,交通極為便利。花貢鎮所轄區內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其中,水力資源、林地資源、草地資源等最為優勢。
2012年,糧食總產量8000噸,財政收入實現60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200元。現今花貢鎮正在大力發展烤煙種植,努力實施退耕還草項目,促進花貢鎮進一步發展。
花貢鎮的土特產主要有:花貢綠茶。花貢綠茶一直是享譽省內外的一個茶葉品牌。花貢綠茶採用上等茶青精工細作,加工而成,以香濃、味醇、形美、耐沖泡深受消費者的歡迎。近些年來,花貢鎮抓住全縣建設萬畝茶葉大縣的產業機遇,高度重視對花貢綠茶品牌的發展和延續,充分調動羣眾的積極性,大力發展優良品種茶葉的種植,積極招商引資,引進技術先進的茶葉加工企業,力爭把花貢綠茶這一品牌優化、發展、壯大。白勝白辣椒。白勝白辣椒是以當地農户種植的優質辣椒為原料,經精挑細選後,採取煮、曬等工藝製成。白辣椒經油炸後,辣味適中、香脆可口,是難得的下酒菜。白辣椒與雞肉一道燉食,雞肉味醇、湯鮮,是當地一道獨具特色的農家菜餚,也是當地羣眾對來訪貴客的最高禮遇。白勝村紅毛豬肉肉質鮮嫩、細膩、味美、無腥味。特別是用紅毛豬肉熏製成的紅毛豬臘肉,色澤鮮美、香味宜人、口感良好,成為花貢鎮一大特產。
花貢鎮是一個以少數民族為主的鄉鎮,苗族、布依族佔總人口的96﹪,有着濃郁的民族風情,這兒的人們淳樸、善良、熱情、好客,自古就有着吹蘆笙、對山歌的優良習慣。每年農曆六月六,布依族羣眾都會開展神聖的祭祀穀神活動,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三,苗族羣眾都會舉行跳花活動,以傳統的活動來慶祝新一年的開始。 [1-2] 

花貢鎮榮譽稱號

2020年7月,被全國愛衞會命名為“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