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芙蓉

(唐代温庭筠詩作)

鎖定
《芙蓉》是唐代文學家温庭筠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詩歌詠濃豔而又淒冷的晚秋池荷,並以荷喻己,寄託自己懷才而不為世用的身世遭遇。全詩以簡練而精緻的語言,生動形象地描繪了芙蓉花的美麗和詩人對美人的讚頌,使用對比和象徵的手法,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詩意深邃,平仄和諧,虛實相間,意境優美。
作品名稱
芙蓉
出    處
全唐詩
作    者
温庭筠
創作年代
晚唐
作品體裁
五言律詩
字    數
40

芙蓉作品原文

芙蓉
刺莖澹盪碧,花片參差紅。
吳歌秋水冷,湘廟夜雲空
濃豔香露裏,美人清鏡中
南樓未歸客,一夕練塘東 [1] 

芙蓉註釋譯文

芙蓉詞句註釋

⑴芙蓉:荷花的別名。
⑵刺莖:帶刺的莖。澹盪:盪漾。
⑶吳歌:吳聲歌曲中多有詠唱荷花之作。
⑷湘廟:即湘妃廟。湘妃指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均嫁給舜。後舜南巡時死於路上,二女聞訊痛哭前往,眼淚灑在竹子上形成無數斑點,後世斑竹因此而得名。二女痛哭過後投身與湘江,自溺而死。後人為紀念她們而立廟。
⑸濃豔:指荷花。
⑹美人:喻指荷花。清鏡:指澄靜的荷塘水。
⑺南樓:為思念故人未歸之典。典出謝靈運南樓中望所遲客》詩云:“登樓為誰思,臨江遲來客。與我別所期,期在三五(即十五日)夕。圓景早已滿,佳人殊未適(來)。”未歸客:作者自稱。
⑻練塘:地名,即練湖,在江蘇丹陽縣西北。 [2] 

芙蓉白話譯文

長有小刺的花莖隨着水波盪漾而擺動,呈現着一片碧綠色,花瓣多姿,紅色參差交錯。
夜晚的吳歌陣陣傳來,秋水一片清冷,湘廟在夜空中的雲彩下,空空蕩蕩。
芙蓉馨香濃郁,飄散四處,花映入水裏,倒影婆娑,姿態更顯優美,香氣也像溶於水中。
在練塘東這裏竟然整整地消磨了一個晚上,不覺得時光過得如此之快!

芙蓉創作背景

詩人詠物,表現為對物的審美觀照,乃是心靈與物象溝通的產物。因而詠物之作既要曲盡物象妙處,又不可拘泥於物象,即所謂“不即不離”。這裏關鍵在於捕捉物我感通的契合點。大中十四年(860),温庭筠在襄陽任巡官,不久失意東歸。途時,病交侵,修愁殊甚,面對那濃豔而又淒冷的晚秋池詩人似乎從對象中看到了自己,遂發為吟詠。 [2] 

芙蓉作品鑑賞

此詩一、二句點題,因物賦形,寫出芙蓉自然狀態。“澹盪碧”,從水波動態中寫出水色,復從水的映照中寫出芙蓉之色:“參差紅”,詩人起筆就抓住了物我感通的契合點:冷豔。依着這感情指向,三、四句從物象跳開,馳騁想象,着力渲染空冷的氣氛。“吳歌”即吳地民歌,被採入樂府,稱吳聲歌曲,其中有《採蓮曲》之目,生動活潑。“湘廟”,相傳娥皇、女英從舜投湘水死後,人們在湘江畔立廟祭祀。湘江一帶多芙蓉,晚唐詩人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詩中即有“秋風萬里芙蓉國”之句。作者身居荊楚,觸物聯想,以“吳歌”“湘廟”,構成悽豔空冷的境界,以與自己的心緒相對應。這裏環境與心境融為一體,空靈婉曲,意藴豐富。
五、六句宕回芙蓉,但與前兩句寫芙蓉的自然形態不同,以作者的自我感覺渲染對象的冷豔。“濃豔”回照次句的紅”,寫豔麗的芙蓉籠罩在被香氣薰染的晚露裏,這不分明也是濃妝豔抹的佳人之寫照嗎?所以下句依勢將暗喻明朗化,“美人清鏡中”,用美人臨鏡比芙蓉照水。前句語出柳宗元《詠芙蓉詩》“薄彩寒露裏”,作者易為“濃豔香露裏”,卻不只在酷好側豔,而是使“濃豔”與“空冷”兩種境界形成強烈反差以突出感覺。
温庭筠才華豔發,尤擅文辭。經常當筵屬對,語驚四座,有“温八叉”之譽。但屢試不中,更以生性疏放,受盡白眼,而今又貧病交逼,身世遭際歷歷心頭,“濃豔香露”“美人清鏡”,美蓉在空冷寂寥中的孤芳自賞,顧影自憐,正與詩人絕才驚豔,不為時用的心境相感通。因此,在以美人喻芙蓉中又暗含着自喻,構成多重意象,旨意遙深。末兩句點出觀物主體。“南樓”位於江陵東南,唐張九齡曾登樓賦詩。依詩意作者羈江陵當客於此,整整一個傍晚詩人在澄淨如練的荷塘邊徘徊。詩在這種清寂孤冷的情境中收筆,眷眷深情,盡在不言之中。
一、二句正寫芙蓉,是實筆;三、四句宕開,用虛境渲染;五、六句即物喻人,打通身世,突出感覺,又是實中有虛;末兩句揭出觀物主體,暗示了物我感通的關係。全詩設色濃麗而情調淒涼,形成冷豔的藝術風格。 [2] 

芙蓉作者簡介

温庭筠像 温庭筠像
温庭筠,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温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並稱“温韋”。現存詩三百多首,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温飛卿集箋註》等。 [3]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77
  • 2.    王鍾陵.唐詩鑑賞.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22:540-542
  • 3.    周揚 等.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第Ⅱ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