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艾葉精油

鎖定
理氣血,逐寒濕;温經,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瀉轉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胎動不安,癰瘍,疥癬。
中文名
艾葉精油
外文名
rgy Wormwood Leaf
別    名
拉 丁 名
Folium Artemisiae Argyi

目錄

艾葉精油簡介

艾葉 艾葉
【草藥名】:艾葉 ài yè
【別名】艾、冰台、艾蒿、醫草、灸草、蘄艾黃草、家艾、甜艾、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蓮頭、阿及艾、陳艾、灰草、大艾葉、杜艾葉、萎蒿、陳艾,白艾。
【英 文 名】rgy Wormwood Leaf
【拉 丁 名】Folium Artemisiae Argyi [1] 

艾葉精油功效

①《別錄》:"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闢風寒,使人有子。"
②陶弘景:"搗葉以灸百病,亦止傷血。汁又殺蛔蟲。苦酒煎葉療癬。"
③《藥性論》:"止崩血,安胎止腹痛。止赤白痢及五藏痔瀉血。""長服止冷痢。又心腹惡氣,取葉搗汁飲。"
④《唐本草》:"主下血,衄血,膿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⑤《食療本草》:"金瘡,崩中,霍亂,止胎漏。"
⑥《日華子本草》:"止霍亂轉筋,治心痛,鼻洪,並帶下。"
⑦《珍珠囊》:"温胃。"
⑧《履巉巖本草》:"治咽喉閉痛熱壅,飲食有妨者,搗汁灌漱。"
⑨《王好古》:"治帶脈為病,腹脹滿,腰溶溶如坐水中。"
⑩《綱目》:"温中,逐冷,除濕。"
⑾《本草正》:"闢風寒涅,瘴瘧。"
⑿《本草再新》:"調經開鬱,理氣行血。治產後驚風,小兒臍瘡。"

艾葉精油用法

內服:煎湯,1~3錢;入丸、散或搗汁。外用:搗絨作炷或製成艾條燻灸,搗敷、煎水燻洗或炒熱温熨。

艾葉精油禁忌

陰虛血熱者慎用。
①《綱目》:"苦酒、香附為之使。"
②《本草備要》:"血熱為病者禁用。"
③《本經逢原》:"陰虛火旺,血燥生熱,及宿有失血病者為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