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良(拼音:liáng)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9]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文構形説法多種,尚無定論。一種説法認為“良”像屋有廊廡之形,本義指回廊、走廊,是“廊”的初文。“良”基本義指善良、賢良,也表示美好、良好。“良”字虛化後又引申為程度深、特別、確實等義。 [17] 
中文名
拼    音
liáng
部    首
丶、艮 [13] 
五    筆
YVEI(86);YVI(98) [2] 
倉    頡
LAV [2] 
鄭    碼
SXO [2] 
筆    順
點、橫折、橫、橫、豎提、撇、捺
字    級
一級(編號:0884) [9] 
平水韻
下平聲·七陽 [3] 
筆畫數
1+6,6+1(部首+部首外)
注音字母
ㄌㄧㄤˊ
統一碼
826F [2] 
國標碼
C1BC
四角碼
3073₂
異體字
𡆨、𡰩、𣌣、𥭣、𣌩、𥭷
造字法
象形字(存疑)
字形結構
獨體結構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1]
“良”字在甲骨文中寫作圖1、2、3等形,西周金文(圖4、5)比甲骨文增了作為紋飾的幾橫畫,基本形狀未變。春秋戰國時期,下部構件音化為聲旁“亡”,秦漢文字的規範寫法是上為“ㄇ”,中為“日”,下為“亡”。或將上端的“ㄇ”與中間的“日”相連,《説文解字》小篆(圖16)就是這類構造,楷書寫作“良”,構形為“艮”字上加一點。 [1] 
關於“良”字甲骨文所模擬的形象説法很多,尚無定論。林義光《文源》據金文,認為良像量(liàng,古代用來測定容積的器具)的正面形象,“當即量之古文”。黃約齋《字源》曰:“良是糧本字,指出門帶的乾糧,故作長囊裹米的形象。”唐蘭《釋良》認為“良”模擬古代的“豆(一種盛食物的器物)”高鴻縉《中國字例》:“細玩甲文,殆象風箱留實之器。谷之輕惡者隨風吹去,其重而良好者墜入此器折轉而存留,故託以寄良好之意。” [15]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認為“良”字“象穴居之兩側有孔或台階上出之形,當為廊之本字。”中間的“囗”表示穴居,兩端是孔道,好似走廊 [16]  。何金松認為“良”的古字形像人頭,上像頭髮,中像頭,下像長鬚。《説文解字》所載古文“圖12”正與“首”的篆文相似。 [15] 
《説文解字》説:“良,善也。”“良”在古漢語中的基本意義是表示善良、好,和現代漢語的基本意義大致相同。例如《詩經·小雅·角弓》説:“民之無良,相怨一方。”“良”作善良講。而屈原《九歌·東皇太一》中説:“吉日兮良辰,穆將愉兮上皇。”是説吉利日子好時光,恭敬地祭祀上帝使其快樂。“良”作美好講。“良”核心意義是“好”“善”,因此引申出更多相關意義。例如對兵器、人的描述可以使用“良”:“良才”“良器”“良民”“良家婦女”等,分別指優秀能幹的人、精良的兵器、安分守己的老百姓和從清白人家或者家教好的家庭出來的女性。此外,“良”在古代還是對自己丈夫的一種稱呼,古樂府《讀曲歌》寫道:“白帽郎,是儂良。”其中的“良”即丈夫。
人們常常會説“良知”,這裏的“良”表示與生俱來的意思。這是從“良”的基本意義“好、善”引申而來的,人們往往認為與生俱來的東西是沒有經過社會污染的東西,因此很好,於是就用“良”來形容它。“良”還常常用作程度副詞,表示“很”的意思,例如“良久”即很久的意思。 [17]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liáng
形容詞
美好;優秀
good;fine;
nice;excellent
《易·歸妹卦》:“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知音》:“良書盈篋,妙鑑乃訂。”
唐·韓愈《歐陽生哀辭》:“友朋親視兮藥物甚良,飲食孔時兮所欲無妨。”
良好;良心;優良;善良;良藥苦口良師益友
和悦;和睦
amiable
《詩經·小雅·角弓》:“民之無良,相怨一方。”
《論語·學而》:“夫子温、良、恭、儉、讓以得之。”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治家者,欲一家之慶;治國者,欲一國之良。”

副詞
表示程度較深,相當於“很”“甚”
truly;very
《漢書·馮唐傳》:“上既聞廉頗、李牧為人,良説。”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公子道:‘仁兄所見良是。’”
良久;用心良苦
表示肯定,相當於“確實” “果然”
certainly
《史記·趙世家》:“諸將皆以為趙氏孤兒良已死,皆喜。”
《後漢書·景丹傳》:“邯鄲將帥數言我發漁陽、上谷兵,吾卿應言然,何意二郡良為吾來!”

名詞
善良的人;賢良的人

《尚書·君陳》:“進厥良,以率其或不良。”
《左傳·僖公七年》:“鄭有叔詹、堵叔、師叔三良為政,未可間也。”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哀弔》:“昔三良殉秦,百夫莫贖。”
忠良;除暴安良
古代婦女對丈夫的稱呼
《儀禮·士昏禮》:“御衽於奧,媵衽良席在東,皆有枕北止。” 鄭玄注:“婦人稱夫曰良。”
《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三·讀曲歌之三十》:“白帽郎,是儂良,不知烏帽郎是誰?”
(Liáng)姓氏用字


動詞
認為好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齊人立敬仲之曾孫酀,良敬仲也。”
宋·蘇舜欽《杜誼孝子傳》:“其父剛狷,獨不良於誼。”

能夠
can
《左傳·昭公十八年》:“民震動,國幾亡,吾身泯焉,弗良及也。”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精華》:“功未良成而志已滿矣。”

liǎng
-
【方良】也作“魍魎”。傳説中的山精鬼怪名
《周禮·夏官·方相氏》:“(方相氏)大喪,先柩,及墓,入壙。以戈擊四隅,驅方良。”
làng
-
同“埌”。墳墓
《莊子·列禦寇》:“使而子為墨者,予也。闔胡嘗視其良,既為秋柏之實矣。” 陸德明釋文:“良或作‘埌’,音浪,冢也。”
(參考資料:《現代漢語詞典》 [4]  《漢語大字典》 [5]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五】【畗部】呂張切(liáng)
善也。從畗省,亡聲。
𡆨,古文良。
𡰩,亦古文良。
𥭣,亦古文良。
【註釋】徐鍇注:“良,甚也。故從畗。” [10] 

説文解字注

“善也。從畗省,亾聲”注:呂張切,十部。
“𡆨,古文良” 注:《玉篇》不錄。
“𥭣,亦古文良” 注:《玉篇》作𥭣。 [11] 

廣韻

呂張切,平陽來 ‖ 良聲陽部(liáng)
良,賢也。善也。首也。長也。又姓。《左傳》鄭大夫良霄,鄭穆公之子子良之後。呂張切。十八。 [12] 

康熙字典

【未集下】【艮部】 良;部外筆畫:1
古文:𡰩、𥭣、𡆨。
《廣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並音梁。《説文》:善也。《廣韻》:賢也。《釋名》:良,量也。量力而動,不敢越限也。《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又《太甲》:一人元良,萬邦以貞。注:元,大。良,善也。
又《論語》:夫子温良恭儉讓以得之。朱注:良,易直也。
又《爾雅·釋詁》:良,首也。
又《博雅》:良,長也。
又《正韻》:器工曰良。《禮·月令》:陶器必良。《周禮·天官·王府》:掌凡良貨賄之藏。又《內府》:掌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又《春官·巾車》:凡良車散車不在等者,其用無常。注:作之有功有沽。疏:精作為功則曰良。麤作為沽,則曰散也。
又《博雅》:良,牢,𩋆也。
又深也。《後漢·祭遵傳》:良夜乃罷。注:良,猶深也。
又良人,夫也。《儀禮·士昏禮》:御衽於奧,媵衽良席在東。注:婦人稱夫曰良。《孟子》: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
又夫稱婦亦曰良人。《詩·唐風》:今夕何夕,見此良人。《毛傳》:良人,美室也。◎按朱注云:良人,夫稱也。與毛傳異。
又良久,頗久也。《列子·仲尼篇》:公子牟默然良久,告退。《正韻》:或以為良久,少久也。一曰良,略也。聲輕,故轉略為良。
又病癒曰良愈。
又能也。《左傳·昭十八年》:弗良及也。疏:正義曰:良是語詞。服虔雲:弗良及者,不能及也。良,能也。
又《左傳·莊十六年》:良月。注:十月也。
又《禮·少儀》:僕者右帶劒,負良綏,申之面。注:良綏,君綏也。
又《莊子·危言篇》:嘗視其良。注:墓也。
又《諡法》:温良好善曰良。
又姓。鄭大夫良霄,漢長秋良賀。
又王良,星名。
又大良造,秦官名。
又地名。《左傳·昭十三年》:秋,晉侯會吳子於良。注:下邳有良城縣。
又山名。《山海經》:良餘之山,其上多谷柞,無石。
又草名。《博雅》:黃良,大黃也。
又彊良,獸名。見《山海經》。
又吉良,良馬名。見《唐書·兵志》。
又《古今注》:螢火,一名丹良。
又《韻會》:裏養切,音兩。《周禮·夏官·方相氏》:以戈擊四隅,毆方良。注:方良,罔兩也。《釋文》方言:罔良,音兩。
又《正字通》:音亮。《古詩》:良無盤石固。李白《宴桃李園序》:良有以也。 [6]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2]

書寫提示

“良”字書寫演示圖 “良”字書寫演示圖
首點在豎中線左側;㇕(橫折)的豎段在豎中線右側;第四筆橫在橫中線;㇙(豎提)的提尖抵豎中線。撇筆從橫中線撇至豎中線,捺與撇在豎中線相接,捺腳超出上部。 [13] 

書法欣賞

[7]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聲調
韻目
聲母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下平十陽
開口呼
次濁
呂張切
ljɑŋ
集韻
平聲
下平十陽
開口呼
次濁
呂張切
liɑŋ
上聲
三十六養
開口呼
次濁
裏養切
liɑŋ
禮部韻略

平聲




龍張切

增韻

平聲




龍張切


上聲




良獎切

中原音韻

陽平
江陽


次濁

liaŋ
中州音韻

平聲
江陽




離張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七陽


次濁
龍張切
liaŋ

上聲
十七養


次濁
良獎切
liaŋ
分韻撮要

陽平
第七張掌帳着





(參考資料:漢典 [8]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l
i̯aŋ
先秦
王力系統
l
ǐaŋ
先秦
董同龢系統
l
jaŋ
先秦
周法高系統
l
iaŋ
先秦
李方桂系統
l
jang
西漢



東漢





jang


ja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陽唐

jɑŋ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陽唐

jɑŋ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陽唐

jɑŋ
隋唐
高本漢系統

l
i̯aŋ
隋唐
王力系統

l
ǐaŋ
隋唐
董同龢系統

l
jɑŋ
隋唐
周法高系統

l
iɑŋ
隋唐
李方桂系統

l
jang
隋唐
陳新雄系統
l
ǐɑŋ
(參考資料:漢典 [8]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liaŋ
35
陽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liaŋ
42
陽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liaŋ
24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niaŋ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niaŋ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liɑ̃
55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liaŋ
34
陽平

晉語
太原
liɒ̃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liaŋ
24
陽平

吳語
温州
li
31
陽平

湘語
長沙
lian
13
陽平

湘語
雙峯
liɒŋ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liɔŋ
24
陽平

客家話
梅縣
liɔŋ
11
陽平

粵語
廣州
lœŋ
21
陽平

粵語
陽江
liɛŋ
43
陽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liɔŋ
24
陽平
文讀
nĩũ
24
陽平
白讀
閩語(閩南片)
潮州
liaŋ
55
陽平

閩語(閩東片)
福州
luɔŋ
52
陽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liɔŋ
21
上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4]  、漢典 [8] 
參考資料
  • 1.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479
  • 2.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26]
  • 3.    七陽  .搜韻[引用日期2018-05-05]
  •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813
  • 5.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 漢語大字典 第2版[M]. 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 2010.04:3379-3380
  • 6.    康熙字典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05]
  • 7.    “良”的書法字形  .漢典[引用日期2018-05-14]
  • 8.    “良”字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18-05-14]
  • 9.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4-02-29]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720
  • 11.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2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804
  • 12.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171
  • 1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206
  • 14.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318
  • 15.    何金松著.漢字形義考源[M].武漢:武漢出版社,1996.01:99-104
  • 16.    徐中舒著.甲骨文字典[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4.01:608-609
  • 17.    鄭春蘭編著.精彩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6:300-30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