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良莠不齊

鎖定
良莠不齊,漢語成語,拼音是liáng yǒu bù qí ,意思是指好的壞的混雜在一起。 [2]  出自清·紀昀閲微草堂筆記》卷十。
中文名
良莠不齊
外文名
grain or chaff [4] 
the good and the bad are intermingled [4] 
sheep and goats [4] 
there are bad as well as good people in the group [4] 
there are weeds among seedlings [4]  展開
外文名
grain or chaff [4] 
the good and the bad are intermingled [4] 
sheep and goats [4] 
there are bad as well as good people in the group [4] 
there are weeds among seedlings [4] 
thread and thrum [4]  收起
拼    音
liáng yǒu bù qí
近義詞
混淆視聽混淆是非魚龍混雜
反義詞
涇渭分明
注    音
ㄌㄧㄤˊ ㄧㄡˇ ㄅㄨˋ ㄑㄧˊ
釋    義
指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莠,狗尾草。比喻壞人。 [4] 

良莠不齊釋義

指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莠,狗尾草。比喻壞人。 [4] 

良莠不齊例句

清 紀昀 《閲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亦如人類之內良莠不齊,人不諱人之惡,狐何諱狐之惡乎?” [3] 
《鏡花緣》第六八回:“此時臣國西宮之患雖除,無如族人甚眾,良莠不齊,每每心懷異志,禍起蕭牆。” [4] 
《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無如眾生賢愚不等,也就如五穀良莠不齊,見國家承平日久,法令從寬,人心就未免有些靜極思動。” [5] 
太平天國 洪秀全《整頓屬員詔》:“兼之人品良莠不齊,誠恐因逸生事。” [2] 
鄭觀應盛世危言·訓俗》:“至於海外貿易工作之商民,不下數千百萬,五方雜處,良莠不齊。” [4] 
《官場現形記》第五六回:“且説彼時捐例大開,各省侯補人員十分擁擠,其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2] 

良莠不齊成語解釋

莠:狗尾草,很像穀子,常混在禾苗中。好的壞的混雜在一起。 [2] 

良莠不齊成語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用於書面語

良莠不齊成語典故

明朝時期,田藝蘅《留青札記》中記載:元朝時稱人以郎、官、秀為等第,“秀”是最高級別,“郎”是最下的,至明朝時稱鄙人為“不郎不秀”,是指不高不下。良莠不齊就是不郎不秀,稱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人。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