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興安區

鎖定
興安區,隸屬於黑龍江省鶴崗市,位於鶴崗市西南部,北部與東山區蔬園鄉毗鄰,南與新華農場新華鎮接壤,西部與青石山交界,東至與南山區相連。介於東經129°40′—130°57′,北緯47°4′—47°6′之間,東西最大橫距11千米,南北最大縱距20千米,總面積260平方千米。 [1]  [18]  。截至2022年10月,興安區下轄6個街道,1個鎮 [22]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興安區常住人口為99013人。 [17] 
興安區名來自“興安台”地名。1960年12月正式成立興安區 [2]  ,是一個以煤炭為主,多種經營並舉的新型城區。區內有興安、峻德礦兩大國有煤礦和16個區屬煤礦。境內擁有國家AAA級風景區——將軍石山莊。 [23] 
2021年,興安區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3.6%。 [19] 
中文名
興安區
外文名
Xing'an District
行政區劃代碼
230405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黑龍江省鶴崗市
地理位置
鶴崗市西南部
面    積
260 km²
下轄地區
6個街道、1個鎮
政府駐地
興安路街道興東路6號
電話區號
0468
郵政編碼
154102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99013 人(2020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將軍石山莊
車牌代碼
黑H
地區生產總值
12.9 億元(2016年)

興安區歷史沿革

興安區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人類在境內從事生產勞動和繁衍生息,原稱興安台第四公所,俗稱興安台,又稱“台地”(意美麗富饒,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
興安區有史料記載是明代崇禎十四年(1641年)秋,努爾哈赤遠征薩哈連部,途徑興安區境內。
興安區社區樓 興安區社區樓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出版《康熙皇輿全覽圖》上,標註鶴崗地區富兒見河(今阿凌達河)。
民國五年(1916年),在興安區峻德附近出現峻德荒村屯。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置了“興安開發事務所”,地址在峻德屯北部興安台中心區域。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鶴崗日偽滿炭開始開發興安台礦山。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寇投降,政府決定把興安台建設成為標準礦。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設立興安台坑建制。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成立興安台煤礦。
1952年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的鶴崗煤礦興安台豎井建設工程破土動工。
1954年,設立興安台街道,隸屬鶴崗市管轄。
1955年更名為興安街道。
1956年7月,興安台豎井移交生產,人口迅速增加。
1958年11月4日,鶴崗市委決定成立以興安街道、新建鄉(今紅旗鄉)、興安煤礦為一體的興安經濟區。
1960年12月,正式成立興安區。
1961年09月25日,中共鶴崗市委決定興安煤礦從興安經濟區分離出去,原興安經濟區撤消,建立興安分社。
1963年01月,經中共鶴崗市委批准新建鄉(今紅旗鄉)和興安分社合署辦公,撤消興安分社,建立興安台區。
1966年06月,成立以軍代表為主的紅旗礦區核心小組,對紅旗礦(興安礦)和興安區實行全面領導。
1969年09月,興安區改名為紅旗區。
1971年01月,經鶴崗市革命委員會批准成立紅旗礦區革命委員會,紅旗礦區革命委員會全面負責紅旗礦和紅旗區的工作。
1972年07月,經鶴崗市革命委員會決定成立後勤處負責紅旗區的全面工作。經鶴崗市革命委員會批准成立紅旗區革命委員會,至此紅旗礦和紅旗區第二次分開辦公。
1977年07月24日,中共鶴崗市委決定成立興安礦區革命委員會,同時成立興安礦區“五七”工作委員會,負責紅旗區工作(紅旗區、興安礦實行第三次合署辦公)。
1978年11月09日,經中共鶴崗市委決定成立紅旗區革命委員會。興安礦紅旗區第三次分開辦公。
1980年05月,經黑龍江人民政府批准,紅旗區改稱興安區至今。
2011年07月,將原東山區紅旗鄉撤鄉變鎮整建制劃歸興安區。 [2] 

興安區行政區劃

興安區區劃沿革

2016年,興安區下轄6個街道:興安路街道、興建路街道、興長路街道、峻德路街道、河東街道、光宇街道,1個鎮:紅旗鎮,21個社區。
紅旗鎮位於鶴崗市南部,距市區10千米。下轄6個行政村(4個城中村,2個近郊村),19個自然屯,2個非建制場。總面積225平方千米。
興安路街道成立於1966年10月(簡稱一辦),位於興安區中心地段,東部與河東路接壤,北部與興建路、興長路比鄰,南部是峻德路,西部是紅旗鎮,轄區面積1.6平方千米。
興建路街道成立於1969年4月,原名北戰區(簡稱二辦)。1981年以興建路命名改稱為興建路街道。興建路街道位於興安區北部,東至鶴立河東壩,西至興建路磚廠,北與紅旗鄉北部新村接壤,南至興安台轉盤道。轄區面積為4平方千米。
河東路街道成立於1971年(簡稱三辦,後改為五辦)位於興安區東南部,東小鶴立河下游東岸。屬丘陵地帶。距興安區中心2.5千米,南起老峻德,北至小富力,西鄰小鶴立河,東至紅旗鄉林場。
峻德路成立於1980年11月(簡稱四辦)。
興長路街道成立於1986年5月。是由興建路街道劃割9個居民委成立的(簡稱五辦,後改為三辦)。興長路街道位於興安區的東北部,為興安區的黃金地帶,北部和西部與紅旗鄉接壤,南部與興安路比鄰,東北是興建路街道,轄區面積1.4平方千米。
光宇街道原系東山區光宇街道,始建於2008年9月,2011年7月劃歸興安區。轄區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 [5] 

興安區區劃現狀

截至2022年10月,興安區下轄6個街道,1個鎮 [22]  。興安區人民政府駐興東路6號。 [3]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230405001000
興安路街道
230405002000
興建路街道
230405003000
興長路街道
230405004000
峻德路街道
230405005000
河東路街道
230405006000
光宇街道
230405100000
紅旗鎮

興安區地理環境

興安區位置境域

興安區隸屬於黑龍江省鶴崗市,位於鶴崗市西南部,北部與東山區蔬園鄉毗鄰,南與新華農場、新華鎮接壤,西部與青石山交界,東至與南山區相連。介於東經129°40′—130°57′,北緯47°4′—47°6′之間,東西最大橫距11千米,南北最大縱距20千米,總面積260平方千米。政府所在地距市中心16千米,南距佳木斯機場70千米,北距名山國際口岸90千米。 [1]  [6] 

興安區地形地貌

興安區地勢東西長,南北窄,地型呈長方形,東西較高,中間較窪。是三江平原向小興安嶺山地過渡的明顯上升地段。 [19] 

興安區氣候特徵

興安區屬寒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受極地大陸氣團和季風的影響,四季明顯,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温熱多雨。年平均氣温在2.8℃,年積温2250℃,無霜期152天,年平均降水量在640毫米,年平均氣温差4.5℃,全年日照時間2518.7小時,年平均風速2—5米每秒。 [19] 

興安區水系水文

興安區主要河流有大、小鶴立河和阿凌達河。其中,大小鶴立河自北向南縱貫全境,為影響區域最大的兩條河流。 [19] 

興安區自然資源

興安區水資源

興安區地表徑流總量1.1億立方米,其中大小鶴河自北向南縱貴全境,為影響區域最大兩條河流。由於地下水採空增大,水資源顯逐年減少勢。周邊有鶴立河、淸源湖、松鶴、阿凌達和元寶山5座水庫,總庫容8000萬立方米。 [19] 

興安區土地資源

興安區有耕地面積4.5萬畝,林地面積18.07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13%。 [19] 

興安區生物資源

興安區動植物資源主要有黃芪刺五加蕨菜桔梗狐狸野雞野鴨百餘種。 [19] 

興安區礦藏資源

①煤炭:興安礦、峻德礦主要開採煤種有主焦煤、1/3焦煤和工業氣煤,發熱量平均5500千卡/千克,灰分25%,全硫小於0.2%,是少有的高熱值、低灰、低硫優質煤炭,兩大國有煤礦探明儲量9500萬噸,地方煤礦儲量2135萬噸;建國以來至2014年,累計為國家生產原煤2.1億噸。煤礦開採期間,平均年產量達到600萬噸,峻德礦2010年最高產量達到350萬噸,曾是東北第一產煤大礦。
②其它礦產:河砂、山砂、花崗岩、陶粒巖、低温粘土等,陶粒巖是生產高級隔音及保温產品的主要的原材料。 [19] 

興安區人口

2016年,興安區共有居民61009户,人口16.6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58458人,佔全區總人口的95%;農業人口8313人,佔全區總人口的5%。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興安區常住人口為99013人。 [17] 

興安區政治

王洪江:區委副書記、政府黨組書記、政府區長
劉芳敏:區委常委、政府黨組副書記、政府副區長
袁鋭:區委常委、政府副區長、區政府黨組成員
劉洪巖:政府副區長
張彥輝:政府副區長
於洋:政府副區長
高雲龍:政府副區長
張元鋼:政府副區長 [21] 
牛傳金:政府黨組成員、興安公安分局局長 [20] 
(截至2022年9月)

興安區經濟

興安區綜述

2016年,興安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2.9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8.5%,是2011年的94.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7億元,增長12%,是2011年的30.9%;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1.48億元、公共財政收入完成5247萬元,分別增長76.8%和69.1%,是2011年的67.5%和59.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34億元,增長15%,是2011年的30.5%。累計清償政府存量債務5800餘萬元。三產結構比由5:72:23調整為8:68:24。 [4] 

興安區第一產業

2016年,興安區第一產業總產值1.032億元。高產高效品種面積佔90%以上,機械播種達到4.1萬畝,建設千畝示範區2個,年均糧食產量達到5000萬斤。發展棚室蔬菜、粘玉米、食用菌、葡萄等特色種植業,粘玉米種植面積達4000畝,建成蔬菜示範基地4個;發展特色養殖,專業養殖户達240户,其中養殖大户10户。 [4] 

興安區第二產業

興安區
興安區(4張)
2014年,興安區共推進省市重點項目14個,其中續建項目3個,新開工項目11個,總投資16.04億元。其中,非煤項目12個,佔項目總數的86%。14個項目中,投資億元以上項目3個、3000萬元以上項目2個、1000萬元以上項目9個。其中總投資14.83億元的中鐵石墨深加工項目,是興安區與央企第一次合作,開創了與央企合作的先河。 [7-8] 
2016年,興安區第二產業總產值8.772億元。實施新、續建千萬元以上重點項目69個,總投資62.3億元,其中投資億元以上項目9個、非煤項目51個、已投產項目53個。 [4] 

興安區第三產業

2016年,興安區第三產業總產值3.09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2015年下降3.7%,外貿進出口12.4萬美元,下降94.7%。 [9] 

興安區交通運輸

鶴伊公路、哈肇公路、鶴大公路三條國、省道路經過興安區境內。 [10] 

興安區社會事業

興安區教育事業

截至2014年,興安區區域內有中學5所,在校生4440人,教職工307人;小學11所,在校生9972人,教職工480人。區屬2所小學進入市級標準化學校行列。小學入學率均達到100%,幼兒園入學率均達到87.9%。 [11] 
2016年,興安區小學入學率、鞏固率均達到100%,轄區學校獲“全國百強特色學校”“全國學校文化創新校”和“省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優秀組織學校”等榮譽40餘項。 [4] 
2020年5月19日,興安區入選2019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12] 

興安區文化事業

截至2015年,鶴崗市興安區,經營網吧12家,歌舞廳16家,培訓類藝校6所,枱球廳3家,電腦學校2所,文化活動室27間,書店2家,文化用品商店6家共計74户。 [13] 
2016年,興安區鎮文化站及農村文化活動室實現全覆蓋,紅旗鎮文化站獲“省優秀鄉鎮綜合文化站”稱號;組織開展各類演出400餘場,創作文藝作品1400餘件,獲省市榮譽100餘項;爭取100餘萬元的文化設備,充實到基層文化場所;轄區新安裝健身路徑12套,新建大陸南小區多功能體育場。 [4] 

興安區衞生事業

2016年,興安區有國有大型醫院2個,個體醫療機構13個。區人民醫院是市一級甲等醫院。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全面實施;新農合參保率達99%,累計報銷1400餘萬元;全額兑現計生獎扶、特扶和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400餘萬元。 [4] 

興安區基礎建設

2016年,興安區爭取危房泥草房改造、小鶴河護堤工程、水庫移民配套建設等項目資金5000餘萬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改造泥草房、危房292户,紅旗鎮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城鎮”。各村飲水安全覆蓋率、村衞生室和文化室設置率均達100%,電話、寬帶全部通村。建成興東、濱河南、大陸南等5處棚改小區,10285居民實現搬遷安置。累計籌資1.5億元完成興安路、興東路、興建路等43條主次幹道和3座橋樑的重建、擴建工程;義務植樹39.3萬株,建設小區綠地、廣場45塊;新裝更換路燈159盞,全區主幹道全部實現亮化;裸土治理4.5萬平方米,鋪設人行道板1.35萬平方米,更換路邊石4.5千米。引進專業物業管理企業,成立“棄管樓”業主委員會,實行底線保潔,“棄管樓”管理達標率90%以上。新建5個千米以上省級標準化社區服務中心,先後榮獲“國家綜合減災示範社區”等榮譽20餘項。 [4] 

興安區社會保障

2016年,興安區實施產業、醫療、教育等幫扶措施,精準扶貧11户22人。組織創業、再就業技能培訓7468人、職業介紹8871人次,新增就業11094人,接收龍煤集團分流人員180人,城鎮失業率控制在4.1%;為354名下崗人員辦理小額擔保貸款,發放靈活就業補貼3077萬元。低保實施動態管理、應保盡保,累計發放保障金2億元,為困難羣體解決廉租房1370套;發放各類救助、救濟資金2000餘萬元;為農民工、職工追回拖欠工資692萬元。 [4] 

興安區風景名勝

將軍石山莊 將軍石山莊
將軍石山莊
將軍石山莊是國家AAA級風景區,始建於1974年。
文革時是知青點。1986年改建並起名為將軍石山莊。位於鶴崗市南郊21千米處,地處小興安嶺南麓,與佳木斯、伊春交界,景色旖麗,是鶴崗市唯一一處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傳説的旅遊景點。 [14] 
松鶴西湖滑雪狩獵場
松鶴西湖滑雪狩獵位於鶴崗西郊松鶴西湖公園的篤斯山,山上有兩條長800米的雪道和一個小動物狩獵場,山下湖中有冰上旅遊項目,包括:滑冰、冰滑梯、冰上保齡球、狗拉雪撬等,是冬季溜冰滑雪的樂園。 [14] 

興安區地方特產

鶴崗煤雕
煤雕取材於煤炭和煤精,經過數道合成工藝製作而成。煤精質地堅硬,結構細膩,比煤黑而亮,是稍輕於煤的特殊材料。由於它橫豎紋理明顯,成了雕刻工藝的極佳原料。
鄢德明原是黑龍江鶴崗市的下崗工人,在使用當地大塊煤取暖時,發現一種稱作“煤精”的煤塊與常見的不同,便嘗試煤雕。經過幾年的揣摩和外地拜師學藝,雕刻水平突飛猛進,他的作品既包含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也富有現代文化氣息;小到案頭擺件,大到兩米多高的“關公”和上百公斤的“白菜”,黑龍江省已將煤雕藝術品作為特殊文化產品加以推薦。 [15] 
煤雕藝術品加工在黑龍江省屬於首創,填補了全省煤雕行業空白,與其他文化產業相比較,煤雕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市場前景廣闊。 [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