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臭李子

鎖定
臭李子為鼠李科植物達烏里鼠李的果實。又名稠李子,老烏眼,烏眼。過去曾將《本經》所載鼠李考證為本品,然根據植物分佈,《本經》等諸家本草所載鼠李並非本種,當為鼠李科植物凍綠 Rhamnus utilis Decne.中藥材。為達烏里鼠李實果實。採收和儲藏:8-9月果實成熟時採收,鮮用或微火烘乾。分佈於內蒙古大興安嶺東北及河北、山西。幹品性味苦、甘、涼,有消毒,有清熱解毒,瀉下殺毒及多種消炎功能。可內服,外敷。
別    名
老鴰眼
老烏眼
中文學名
臭李子
拉丁學名
Rhamnus davurica Pall.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鼠李科
鼠李
分佈區域
分佈於東北及河北、山西、湖北、四川。

臭李子基本信息

科屬:薔薇科稠李屬
原產地:我國東北、華北及山東、河南
花期:4-5月
果期:5-10月
繁殖:播種、扦插

臭李子簡介

落葉喬木,株高達15米。葉片橢圓形、長圓形或長圓倒卵形,先端鋭尖或突尖,基部圓形或寬模形,邊緣有不規則鋭鋸齒,有時混有重鋸齒。總狀花序具有多花,花瓣白色。核果 [1] 

臭李子形態特徵

達烏里鼠李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0m。小枝粗壯,近對生,褐色或紅褐色,頂端常有大的芽,而不形成刺,或於分叉處具短針刺。葉對生於長枝上,或叢生於短枝上;葉柄長1.5-4cm;葉片紙質,卵圓形或橢圓形,長4-13cm,寬2-6cm,先端突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細鋸齒,齒端常有紅色腺體,上面無毛,亮綠色,下面沿脈被白色疏柔毛,淡綠色,側脈4-6對,網脈明顯。
花單性,雌雄異株,黃綠色;雌花1-3個生於葉腋或數個至20個簇生於短枝端,有退化雄蕊;花萼4裂,裂片狹卵形,鋭尖;子房球形,2-3室;花柱2-3淺裂或半裂;雄花的雄蕊4,並有不育的雌蕊。
臭李子
臭李子(5張)
核果球形,熟時黑色,直徑5-7mm,基部有宿存萼筒。果梗長1-1.2cm。種子卵圓形,黃褐色,背側有狹縱溝。花期5-6月,果期7-10月。

臭李子分佈範圍

臭李子
臭李子(3張)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800m以下的山坡林下,灌叢或林緣和溝邊陰濕處。
資源分佈:分佈於東北及河北、山西。

臭李子主要價值

臭李子
臭李子(5張)
清熱解毒;瀉下殺蟲;止咳祛痰。主瘡癰瘰癧疥癬;齲齒;口瘡;牙痛;腹脹便秘;咳嗽痰喘;水腫脹滿;支氣管炎;肺氣腫 [2]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g;或研末;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漱口。
【注意】
鮮生品慎服。內服不可過量。
1、《中國藥用植物圖鑑》:本品新鮮時含有蒽酚,有催吐作用,必須貯藏1年以上,或加温處理後可供藥用。
2、《河北中草藥》:有致吐之弊,故少作內服。需用時煎煮1小時後方可服用。
【摘錄】《中華本草》

臭李子化學成份

相關圖片
相關圖片(2張)
果實含大黃素(emodin),大黃酚(chryso-phanol),另含山柰酚(kaempferol)。
【性味】苦;甘;涼;有小毒

臭李子食用方法

1、摘下清洗可以直接食用。不過有點苦澀;
2、也可摘下放入冰箱中冷凍,冷凍後使用食用不會有苦澀 ,食用會很甜。

臭李子應用

花序長而下垂,花白如雪,繁密,為優良的早春觀花樹種,適合做風景樹種或行道樹;為優良的蜜源植物;種仁含油,葉片可入藥 [1] 
參考資料
  • 1.    徐曄春編著,經典觀賞花卉圖鑑,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2,第300頁
  • 2.    南京中醫藥大學編著,中藥大辭典 (下冊) (第2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03月第2版,第26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