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自由生活阿米巴

鎖定
自由生活阿米巴引起的感染包括以福勒爾-耐格里(Naegleriafowleri)原蟲為主要病原的原發性阿米巴性腦膜腦炎(primaryamebicmebubgo-encepha-litis)、棘阿米巴原蟲(Acanthamoeba)所引起的肉芽腫性阿米巴腦炎(Granulomatousamebicencephalitis)和角膜炎(keratitis)三種形式
中文名
自由生活阿米巴
引起的感染
福勒爾-耐格里
相    關
原發性阿米巴性腦膜腦炎
形    式
三種形式
【概述】
自由生活阿米巴在土壤、水、空氣中到處存在。供水系統中有軍團菌存在時有利於它們的存活,尤其是福勒爾-耐格里原蟲。過去認為對人無害,但自1965年澳大利亞報告首例原發性阿米巴性腦膜腦炎以來,歐美非洲等地相繼已報道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近200例及阿米巴性角膜炎250餘例,表明某些蟲株有致病作用。
福勒爾-耐格里原蟲特別多見於天然温泉、淡水或微鹹水中,原蟲可呈滋養體、鞭毛蟲形態或包囊形態。滋養體呈蝓狀,約22×27μm大小,主要以細菌為食,需氧代謝,喜温暖,45℃温度時仍能生長良好。37℃以下或營養不良時轉變成鞭毛蟲形態,21℃時仍具活力。其包囊直徑約9μm,單層壁,中央有核。流行病學觀察表明亞臨牀感染常見。患者多因在温暖的污染的水中游泳或嬉水而感染。在乾旱的非洲,多風的季節中可吸入包囊而發病。阿米巴原蟲經破損的鼻粘膜,穿入粘膜下神經叢和篩板而達中樞神經系統,引起化膿性、出血壞死性腦炎,在腦組織和腦脊液中皆可找到大量滋養體。本病好發於夏季,易侵犯兒童和青年人。潛伏期約2~15天。呈暴發性或亞急性臨牀經過。起病急,突發頭痛、低熱,可有咽痛或鼻炎,部分有嗅覺減退,顳葉症狀。繼之劇烈、持續的頭痛,發熱加重,伴嘔吐、頸強,常在第3天出現神志不清,昏迷。後期可出現局部定位體徵。外周白細胞計數大多增高,中性粒細胞核左移。腦脊液呈血性或膿血性,伴劇烈的中性粒細胞性反應,白細胞數可達2萬/mm3以上,以中性粒細胞為主,蛋白質增高(120~650mg%)、糖降低(4~55mg%),氯化物稍低(625~720mg%)。塗片及培養無細菌,但塗片中可找到滋養體,直徑10~20μm,含有顆粒、原質偽足。標本冷卻後滋養體即失去活動力難以辨認。阿米巴易在加有大腸桿菌的培養基中生長,但因培養結果落後於疾病的發展,故對診斷價值不大。
棘阿米巴原蟲無鞭毛蟲狀態,它的滋養體10~40μm大小,有小而薄的偽足,故名棘阿米巴。單個核,核仁居中。包囊12~16μm大小,壁呈雙層,較厚,易於漂浮。需氧代謝,25~35℃時生長最佳。可在多種隱形眼鏡清潔液中存活。棘阿米巴原蟲易侵犯年老或免疫缺損的宿主,引起肉芽腫性阿米巴腦炎。冬季多見,引起的病變較為良性,發展較慢。病人常無游泳史,病原可能先引起皮膚、副鼻竇或肺等處的局部感染,後經血源播散至中樞神經系統,引起精神異常,抽搐、偏癱、視力障礙等局灶性損害。病理上呈亞急性或慢性肉芽腫性感染,腦脊液中單核細胞增多,皮膚結節或潰瘍活檢可找到病原。顱CT顯示皮層或皮層下密度降低伴梗塞。部份病例可自然恢復,預後大多不良,在AIDS患者中病情進展尤為迅速。[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
在健康人中,常因使用隱形眼鏡(尤其是游泳時佩帶接目鏡)而引起眼部感染,如虹膜炎、角膜炎等。早期以流淚、異物感為主要症狀,基質浸潤斑、上皮細胞受累的樹枝狀病損而無明顯角膜潰瘍形成為特徵。晚期以角膜環狀浸潤為特徵。角膜搔刮物或活檢病理檢查或培養可找到阿米巴原蟲
本病在國內僅見個別報道,但應引起重視。早期診斷,及時採用二性黴素B或酮康唑對原發性阿米巴性腦膜腦炎有時有效,劑量與用法同隱球菌性腦膜炎。四環素、利福平、磺胺嘧啶也有一定效果。一般抗阿米巴藥無效。肉芽腫性阿米巴腦炎可試用雙脒類衍生物如丙烷脒、戊烷脒等。眼部感染時需局部清創,1%硝基咪康唑、0.1%乙羧基巴龍黴素眼藥水或丙烷脒局部應用3~4周。
本病預防在於加強衞生宣教和公共泳池管理。推薦用苯甲烴胺防腐的鹽水和含硫柳汞及EDTA的溶液清洗和保存隱形眼鏡。游泳時不應佩帶隱形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