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港新城

(鹹嘉臨港新城)

鎖定
臨港新城,坐落於湖北咸寧西北方向的鹹安、嘉魚、赤壁三地交界處,規劃建設面積65平方公里,西臨長江,北抵江夏,東至京珠,南接武漢城市圈外環高速。西涼湖、斧頭湖環抱左右,擁江面湖,山水相連。臨港新城,在咸寧聚力打造鄂南強市之際,依託長江經濟帶、武漢新港的宏偉建設,搭上了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的發展快車,正扮演着興市、強省、富民的重要角色。
中文名
臨港新城
外文名
lingang new city
面    積
65 km²
位    置
湖北省咸寧西北方向
開發時間
2010年

臨港新城臨港概況

2010年1月2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武漢新城空間發展規劃》、《武漢新港集疏運網絡規劃》、《武漢新港產業發展規劃》的批覆(鄂政函[2010]33號文),武漢新港空間發展格局正式定位於:“一區、二港、五城、十二園”,其中,“五城”為陽邏、花山-北湖、葛華、黃州、鹹嘉臨港新城。
臨港新城 臨港新城
臨港新城,坐落於咸寧西北方向的鹹安、嘉魚、赤壁三地交界處,規劃建設面積65平方公里,西臨長江,北抵江夏,東至京珠,南接武漢城市圈外環高速。西涼湖、斧頭湖環抱左右,擁江面湖,山水相連。新城秉承港區、園區、社區三區聯動、港城共榮的發展理念,漸次形成了濱江臨港、垂江發展的“T”型結構形態。這裏,“一軸兩帶,平行互通;三心引領,產城共融;組團發展,宜遊宜居”:以鹹嘉發展大道為主要發展軸,向東發展現代低碳產業園,向西發展行政、商住和旅遊區,沿江發展港口物流區。
臨港新城承東啓西,通達南北,坐擁武漢、長沙、南昌“中三角”城市圈的圓心,雄踞咸寧、岳陽、九江“小三角”經濟圈的支點,是新城區位的最佳寫照。北距武漢60公里,西臨咸寧主城區30公里。無論是已建成的3個3000噸級長江深水碼頭及港區,京港澳高速,武嘉一級公路和鹹潘公路,還是規劃建設的咸寧長江大橋、城市圈南外環高速、武深高速、沿江鐵路和武漢江南機場,都擁簇她當之無愧的成為中部地區,水陸空三位一體的交通樞紐。新城高舉“生態環保、宜居宜業”大旗,大力發展低碳綠色產業。以現代物流、裝備製造、新能源及環保材料為戰略型產業,以電子工業、創意產業、生物製藥為潛力產業,以森林造紙、農產品加工、紡織服裝為基礎性產業,以商貿服務、金融、房地產為配套產業,以養生旅遊、體育活動、文化體驗、田園遊賞、大型購物五大主題旅遊度假為朝陽產業,合力鑄造中部地區的產業高地、投資窪地。 [1] 

臨港新城臨港規劃

臨港新城 臨港新城
按照港城一體、產城一體的指導思想,我們規劃了四個功能區:一是西涼湖國際旅遊度假區。西涼湖是湖北省第五大湖,水質優良,我們以湖泊生態為依託,按五星級標準打造華中地區以商務會展、體育競技、養生養老、宜居樂活、農業體驗、濕地觀光、生態保育為特色的休閒旅遊度假勝地。規劃佈局一心六島,一心即中國心,六島即愛情島、健康島、田園島、智慧島、活力島和自然島。
二是行政商住區。總面積30平方公里,集行政服務、總部經濟、商務辦公、酒店公寓、商業MALL、餐飲購物、文化娛樂、旅遊服務等功能於一體。包括四大重點板塊:總部基地、辦公中心、商務中心和濱湖文化區。
三是低碳產業園區。位於美麗的斧頭湖畔,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所有引進的產業都是新型、環保、綠色、節能型產業,而不是傳統工業。重點佈局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和生物醫藥產業。
四是臨港物流園區。利用長江3.2公里宜港深水岸線,規劃建設3000至5000噸級泊位30個,通過這個碼頭我們建一個15平方公里的臨港物流區,含港區、物流及配套產業區、生活配套區、工業區等板塊。 [2] 

臨港新城產業配套

臨港新城域內的潘家灣港口,重新升級改造,規劃順岸佈置3000噸級-5000噸級通用泊位30個,碼頭長3030米,通過能力將達900萬噸。上游對接重慶及長株潭城市羣,下臨武漢及中三角城市羣。隨着現代航運物流、臨港產業的一體開發,新城儼然成為咸寧“通江達海”的快速通道。
臨港承東啓西,通達南北,坐擁武漢、長沙、南昌“中三角”城市圈的圓心,雄踞咸寧、岳陽、九江“小三角”經濟圈的支點,是新城區位的最佳寫照。北距武漢60公里,西臨咸寧主城區30公里。無論是已建成的3個3000噸級長江深水碼頭及港區,京港澳高速,武嘉一級公路和鹹潘公路,還是規劃建設的咸寧長江大橋、城市圈南外環高速、武深高速、沿江鐵路和武漢江南機場,都擁簇她當之無愧的成為中部地區,水陸空三位一體的交通樞紐。 [1] 
宜港岸線長度:
9700米,2020年建設泊位58個(其中客運泊位4個)
疏港交通:
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國道、武赤公路、赤壁至蒲圻公路、京廣鐵路線、規劃鹹安-嘉魚鐵路線等。
重點建設項目:
嘉魚港口建設、物流園區、葛洲壩水泥廠等。
重要基礎設施保障:
供水:擴建嘉魚水廠;
污水處理:新建嘉魚污水處理廠;
供電:擴容220千伏茶庵嶺變電所和110千伏魚嶽變電所;
通信:由嘉魚電信公司引入通信光纜來滿足園區通信需求。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