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港新城

(四川樂山臨港新城)

鎖定
樂山臨港新城東臨岷江,西靠樂宜高速公路,北接樂山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南連樂宜高速公路五通橋連接線,規劃區面積2892.48公頃。未來將形成樂山市“產、港、城”互動發展新區 港口人居創業示範區、新興產業聚集地。 [1] 
臨港新城範圍包括高新區片區、安谷片區、樂山港港區、冠英片區、牛華片區、竹根片區和楊柳片區。規劃居住人口約 32.3 萬。本次規劃以進港大道作為交通發展軸線,以樂山港、航空港作為兩翼依託,行成了“一軸、兩港、三區”的城市結構。
中文名
臨港新城
外文名
lingang new city
位    置
四川省樂山市
面    積
2892.48公頃
規劃人口
32.3 萬

臨港新城概況

臨港新城(政府規劃為城市副中心),作為樂山未來發展的關鍵詞,匯聚6大支柱產業,是成渝經濟的重要樞紐,聯接成都、川西、乃至西北各省市區域的南向物流運輸,政府巨資投入、精心規劃,以國際
臨港新城 臨港新城
化標準打造臨港新城,發展臨港經濟,將實現城市新格局與優勢產業發展相匹配,讓樂山第二城的繁榮指日可待,臨港經濟必將成為四川經濟地理新“版圖”。
十二五期間,樂宜高速、進港大道建成通車,成貴鐵路、國道213省道104線五通橋城區過境公路加快建設,集水陸空為一體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初步形成。這座被文人譽為“遠方之家”的小城,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我區以順其自然為最高價值準則,以反映演繹鹽業文明為最佳價值追求,以“顯山露水”為最佳表現方式,以樂山港綜合交通樞紐中心和樂山“雙百”城市建設為最有效平台,以城市快速幹道為紐帶,突出樞紐港、產業港、城市港、智能港功能,優化城市佈局,擴大城市規模,完善城市功能。
一座傳承歷史、面向未來的臨港新城承載着32萬人民的期待。一艘駛向現代文明的“臨港號”正迎頭乘風、破浪前行。十三五期間,我區將按照“依港興城、港城聯動”的思路,主動融入樂山“雙百”大城市建設,統籌臨港新城建設、竹根灘舊城改造和五通橋古鎮打造,推動產城融合發展,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不斷提升城市形象,建設以山、水、樹、橋、城、港、航、產業為一體的山水園林城市。 [2] 

臨港新城開發歷程

發展臨港經濟的傳統模式,是以“工業”、“貿易”來定位。但打破區劃格局,實現港、產、城一體化,就需要全新定位。從臨港工業到臨港產業,一字之差,內涵卻得到極大提升。工業強是基礎,但未來對產業的科學規劃和佈局決定着港城的未來。“‘十二五’期間,商務部門將從人口、產業、分區來規劃佈局商業圈,未來將建設樂山高新區商圈、港口物流形態商圈等。樂山要建成大城市,臨港新城是樂山發展的新空間,也是樂山“兩化”互動最具亮點的示範區,不能僅是進行簡單的港口貿易,而是要形成一個全新的商業中心。2010年12月,樂山臨港新城經濟發展總體規劃通過評審,提出“西部臨港技術產業新城”的總體定位,聚集信息和物聯網、新能源、新材料、綜合物流、商業休閒等6大支柱產業,突破“工業港+貿易港”,打造“產業港+商業港”。到2020年,實現1000億元經濟規模,形成20萬居住人口的規模,建成70平方公里臨港新城,囊括五通橋區冠英鎮、楊柳鎮,高新區所在的安谷鎮等。 [3] 

臨港新城規劃佈局

根據《規劃》,臨港新城規劃的功能定位為,兩化互動的示範窗口、產城一體的實踐區域,集高新技術產業、高端商貿、居住為一體的城市新區。是集高新產業、新技術、科研、居住、綜合交通樞紐為一體的多功能的城市新區。根據《規劃》,臨港新城片區規劃居住用地 1383.13 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 19.81%,可容納居住人口 32.3 萬人。規劃形成以竹根鎮、楊柳鎮、牛華鎮、車子鎮、冠英鎮和楊家場為核心的配套居住區。規劃幼兒園共 26 所;規劃社區服務設施共 10 處(含社區服務中心、社區衞生站、社區文化中心及社
臨港新城 臨港新城
區養老設施);規劃中小學共 27所,其中小學 17 所、中學 10 所;規劃獨立農貿市場 17 處;規劃 16 處社會停車場庫用地,規劃社會公共停車場庫總用地約 19.85公頃。
景觀打造方面,《規劃》中提到,該片區內景觀結構採用“點—線—面”相結合的手段控制,點為規劃區內主要景觀節點,包括廣場、公園綠地等。線為片區內主要道路景觀以及岷江、大渡河、湧澌江等沿線的濱水自然景觀帶。面為位於規劃區內的各組團景觀區。《規劃》中還提到,該區域慢性交通規劃結合大渡河-岷江的沿江河風光帶、城市內的河道水網、旅遊景區、城市道路綠化和西側城市生態區等綠地空間,形成了以岷江中心帶,貫穿整個區域的慢行系統。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