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腹腔鏡腸粘連鬆解術

鎖定
腸粘連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腸管與腸管之間,腸管與腹膜之間,腸管與指導腹腔內臟器之間發生的不正常粘附。
中文名
腹腔鏡腸粘連鬆解術
病    因
損傷、炎症等
診斷模式
氣腹CT影像直接檢查等
手術適應症
輕中度的腹脹等

腹腔鏡腸粘連鬆解術病因

腹腔鏡腸粘連鬆解術損傷

(a)手術
空氣污染
漿膜層受損
術後滲血滲液
沖洗不淨
遺留異物
充血水腫
血性滲出物

腹腔鏡腸粘連鬆解術炎症

(a)細菌
(b)結核

腹腔鏡腸粘連鬆解術其它

(a)腫瘤浸潤性增長
(e)化學藥物(通過輸卵管外流)
(f)先天

腹腔鏡腸粘連鬆解術診斷模式

(1)腹痛和腸梗阻反覆發作是腸粘連的主要判定依據
牽扯扭曲成角——不同程度的狹窄——內容物運動阻力加大——機械性腸梗阻
(2)內臟運動受限影像間接反映
影像實時觀察腹內臟器與腹壁或腹內臟器相互間的移動度,就可以間接反映腹內粘連的存在。超聲檢查,核磁共振。
(3)氣腹CT影像直接檢查
氣腹使腹壁向前膨起,將內臟器壓向後腹壁,與切口的粘連拉伸展開。可以直觀顯示腸粘連的存在影像。內臟型的粘連不適用。
(4)腹腔鏡檢視
不明原因慢性腹痛的最後診斷方式。直觀可靠,等同或優於開腹探查,可視作診斷的金標準。
腸粘連的檢查方法
腹部CT掃描通過梗阻擴張腸管和正常腸管的口徑相接的“拐點”,提示腸壁外存在粘連索帶對腸腔的壓迫,或在X線、超聲波等影像協助診斷監測下,觀察腹內臟器與腹壁或腹內臟器相互間的移動度,均可間接反映腹內粘連的存在。在麻醉狀況下進行開腹手術或是腹腔鏡手術時,直接觀察腹腔內粘連組織,能看見腸粘連的真實狀況,對腹壁與腹腔內組織臟器間的膜狀或索帶狀粘連可同時進行腸粘連的鬆解治療。 [1] 

腹腔鏡腸粘連鬆解術基本原則

自迴盲瓣鬆解小腸
避免過多操作擴張和糟脆的小腸
Trocar放置根據三角原則
用剪刀鬆解
雙極電凝粗的含血管的粘連帶
如粘連多發廣泛中轉開腹
最好的指徵是站連帶或腸袢與疤痕組織的粘連
套管的放置,沒有把握時需要開放腹膜放置

腹腔鏡腸粘連鬆解術術前準備

(1)改善全身情況。
(2)輸血、備血。
(3)放置胃腸減壓管。
(4)抗生素。

腹腔鏡腸粘連鬆解術手術適應症

(1)急性腸梗阻保守治療24—48小時不緩解。
(2)既往有腹腔和盆腔手術史。
(3)輕中度的腹脹。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習慣的改變和環境污染的加重,結直腸癌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該病的早期表現多為排便習慣改變、粘液血便、不明原因的腹痛、貧血、消瘦等,有這些臨牀表現的患者應儘早去醫院行腸鏡檢查,以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2] 

腹腔鏡腸粘連鬆解術手術禁忌症

(1)不可逆的休克狀態
(2)重度的腹脹(減少操作空間)
(3)小腸壞死或穿孔
(4)有限的腹腔鏡手術經驗

腹腔鏡腸粘連鬆解術利弊分析

粘連性腸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見疾患之一,分為先天性及後天性兩種。利用腹腔鏡技術可為粘連性腸梗阻患者行腹腔鏡探查和粘連鬆解。
腹腔鏡腸粘連鬆解術具有微創、探查範圍廣、診斷正確及可同時進行治療的特點,腹腔鏡腸粘連鬆解術與傳統的開腹腸粘連鬆解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微創,無須行大切口探查,切口疼痛輕,病人活動時間早,腸功能恢復時間早,可縮短住院時間;避免了開腹手術對腸管翻動、牽拉等機械各物理刺激;降低開腹手術中可能進入腹腔的異物污染,從而減少粘連的復發。
(2)探查範圍廣,可對腹腔進行全面探查,作出準確的診斷各定位。
(3)可降低術後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的危險性,同時可避免切口疝的發生。
腹腔鏡腸粘連鬆解術的侷限性:
(1)由高度腹脹等各種原因引起的腸梗阻宜開腹手術治療。
(2)腹腔鏡只能觀察臟器的表面,不能觸摸臟器內部,必要時要結合腹腔鏡超聲探頭檢查,以免造成漏診。
(3)對腸管廣泛緻密粘連的腸梗阻、絞窄性腸梗阻等病變,尤其是在腸管極度擴張時更是如此,亦宜在探查以後中轉開腹處理相關病變。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