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腹部CT

鎖定
進行腹部CT檢查的目的是為了解腹腔臟器有無感染性疾病,如:炎症、結核、膿腫等;有無佔位,如良、惡性腫瘤,轉移性腫瘤等;有無畸形、結石、梗阻、穿孔、積液等。
名    稱
腹部CT
所屬分類
計算機體層攝影CT檢查

腹部CT正常值

正常CT表現  CT圖像為腹部某一橫斷圖像,須根據各臟器的解剖部位進行掃描。  (1) 肝臟  CT可顯示肝臟輪廓、大小、密度和內部結構。正常肝臟密度均勻,CT值為40-70H,比脾臟高。不同層面上,所顯示的肝臟各葉、段的大小、形狀有所不同。如肝門以層,可顯示“H”形低密度帶狀影。右縱裂為膽囊窩,左縱裂為肝鐮狀韌帶,中間為肝門,內含肝動脈、門靜脈和肝管。左縱裂左側為左葉,右縱裂右側為右葉,兩裂之間肝門前方為方葉,肝門後方為尾葉。  (2) 膽囊和膽道  膽囊位於膽囊窩內,橫徑大小為4cm,囊內含膽汗,其密度低於鄰近肝組織,為5-30H,形狀呈卵圓形、圓形,邊界清楚。正常肝內,外膽管不顯影,當擴張時才顯示。擴張的膽管表現為以肝門向肝內延伸的樹枝狀低密度影。   腹部橫斷層面圖象   腹部橫斷層面圖象  (3) 胰腺  CT可顯示胰腺的輪廓、密度、形狀和大小。正常胰腺密度均勻,CT值為40-50H,略低於周圍臟器。胰腺形似一卧蠶狀,分為頭、體和尾三部分。前後徑:頭部3cm,體部2.5cm、尾部2cm。  (4) 脾臟  呈新月狀。脾臟密度均勻,CT值低於肝臟,與胰腺近似。大小、長度不超過5個肋單元(一肋單元等於一個肋間或肋骨斷面)。  (5) 腎臟及腎上腺  腎位於脊柱兩側,在不同層面上可呈橢圓形、馬蹄形,馬蹄形開口指向內前方,為腎盞腎盂低密度所致。腎實質密度均勻。腎上腺在腎上極呈“人”字形或三角形。  (6) 大血管  腹主動脈位於脊柱左前方,呈圓形或類圓形,其兩側與膈相連。下腔靜脈位於脊柱右前方,扁圓形。門靜脈位於尾狀葉的前方。

腹部CT臨牀意義

異常結果:
一、肝臟疾病
(1) 肝硬化  肝實質破壞後,引起不同程度的脂肪浸潤、纖維組織增生和再生結節出現。 CT表現: ① 大小:早期廣泛脂肪變致肝增大,晚期肝縮小,肝左右葉大小比例失調,肝門和縱裂增寬。 ② 外形:結節突出使肝外緣凸凹不平,也使原為凹陷的內側緣隆突。 ③ 密度:脂肪變時減低。侷限性減低,有時難以同原發或繼發癌病灶鑑別。 ④ 脾腫大是肝硬化重要的間接徵象,但並非所有肝硬化均發生脾腫大。門脈高壓時可見脾門附近出現粗大、迂曲血管影像。 ⑤ 腹水徵:肝與腹壁間距離增大,出現水樣密度帶狀影。
(2) 脂肪肝  大多數脂肪浸潤廣泛而均勻,少數為侷限性,CT表現為肝密度減低,低於脾臟,嚴重者CT值為負值,因而使肝內血管顯示為樹枝狀較高密度影。
(3) 肝腫瘤  CT對肝腫瘤檢出率高,並可確定腫瘤的數目、大小以及範圍,但有時定性診斷困難。  ① 肝囊腫  CT表現為邊界清楚的球形低密度區,CT值與水近似。  ② 肝海棉狀血管瘤  CT平掃為邊界清楚的圓形或橢圓形低密度區。動態增強掃描可見病灶邊緣結節狀增強,並向中心逐漸擴展,持續一段時間後才恢復原來的密度。該過程所需時間長短與病灶大小成正比。此特徵性CT表現有利於定性診斷。  ③ 肝癌  原發性肝細胞癌為我國常見的肝臟惡性腫瘤。根據腫瘤大小分為小肝癌(3cm以下)、巨塊型、多髮結節型和瀰漫型。CT掃描見大多數肝癌為低密度,但少數肝癌為等密度,CT不易發現。低密度灶為圓形、橢圓形、分葉形或不規則形。瘤內因壞死、液化等出現更低密度區,中間和邊緣可見瘤結節。另外還應注意下列間接徵象:肝外形有侷限性隆突。肝門,膽囊、胰腺和胃移位。80%的肝癌伴發肝硬化。  肝轉移癌常表現為肝內多發類圓形低密度區,其大小不一。增強可見瘤體增強或環形徵。鑑別診斷需藉助其他臨牀資料。
(4) 肝膿腫  CT表現為邊界清楚的圓形或橢圓形低密度區,CT值因膿腔內容物成份不同而差別也大。如含氣體,可見氣液麪,即可確定診斷。增強掃描以膿腫邊緣呈環形徵。
(5) 肝包蟲病  為圓形或卵圓形病灶,邊界清楚,壁薄,囊壁常有鈣化,大囊之內可有多個子囊。
二、膽道疾病
(1) 黃疸  CT對黃疸患者的鑑別價值頗高,可以確定是否為梗阻性黃疸、梗阻的平面和梗阻的病因。  梗阻性黃疸表現為膽道系統擴張。 ① 肝內膽管擴張:肝內出現由肝門向肝內延伸的低密度樹枝狀影,無增強效應。 ② 肝總管和膽總管擴張:肝門或胰頭出現卵圓形或卵圓形低密度影,即為擴張膽總管的橫斷面,稱之為環徵。 ③ 膽囊增大。  梗阻平面的判定主要根據膽系擴張的範圍。 ① 肝總管平面梗阻:僅肝內膽管擴張,膽囊多縮小 ② 胰腺上段膽總管梗阻:肝內膽管擴張,肝門出現環徵,胰頭內不出現環徵,膽囊可能增大 ③ 胰內段總膽管梗阻:肝內膽管擴張,肝門和胰頭內出現環徵,數個平面均見環徵,胰頭內不出現環徵,膽囊可能增大 ④ 壺腹區梗阻:全部膽系擴張,在鈎突平面可見到總膽管擴張影。  梗阻病因的判定必須綜合分析梗阻的部位、有無腫塊或結石及其他一些徵象,再結合臨牀資料。梗阻的病因很多,一般為腫瘤,炎症和結石。不同平面好發病有所不同,故梗阻平面確定有助於病因分析。
(2) 膽石症  膽石CT值與鈣含量成正比。  膽囊結石一般顯示為膽囊內高密度,大小、形態不一。純膽固醇結石,不顯影。膽囊結石常伴發膽囊炎,見膽囊壁不規則增厚和鈣化。膽管結石,除顯示結石本身外,還可見結石引起的膽管梗阻性擴張。
(3) 膽系腫瘤  膽囊癌表現為膽囊增大,囊壁不均勻增厚和密度不均,增強掃描顯示高密度塊影、膽管癌除顯示癌瘤造成的膽系梗阻外,還可顯示癌本身或肝門腫塊。
三、胰腺疾病
胰腺為腹膜後臟器,是普通X線檢出的難點。CT可顯示胰腺及其周圍結構,故診斷準確性高。  (1) 胰腺癌  直接徵象為腫塊或胰腺局部增大,等密度多見,少數為低密度。間接徵象為胰管因腫瘤浸潤和壓迫所致遠側擴張,如主胰管和膽總管同時擴張,則顯示雙管徵。如胰腺癌擴散,浸潤周圍脂肪層而致輪廓模糊。淋巴轉移使胰腺及大血管周圍淋巴結腫大。肝轉移和腹膜後轉移可引起腹水徵。  (2) 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表現為胰腺腫大、變形和邊緣模糊。慢性胰腺炎顯示胰腺萎縮萎縮或增大、變形、鈣化和假性囊腫。
四、腎臟疾病
(1) 腎囊腫  多發生在腎實質內,CT表現為單發或多發的邊緣清楚的圓形或類圓形低密度區,CT值為6-18H。  (2) 腎細胞癌  CT表現腎實質內有密度不均勻的腫塊,其中常見到鈣斑。癌瘤轉移至主動脈淋巴結時,CT易於顯示。  (3) 腎盂癌  多為移行細胞癌,主要CT表現為腎盂內腫塊,約50%的患者有腎盂積水。
五、腎上腺腫瘤
由腎上腺皮質和髓質衍生而來。CT可檢出小至5mm腫塊……腎上腺邊緣平直和向外凸時要高度懷疑腫瘤存在。
六、其他
腹內其他器官,如膀胱、前列腺、女性內生殖器腫瘤和腹膜後淋巴結轉移癌均可由CT檢出確診。  需要檢查的人羣:腹腔臟器病變、損傷的患者。

腹部CT注意事項

不合宜人羣:嚴重心、腎功能衰竭的患者和對對比劑過敏的患者。  檢查前注意:  (1) 檢查前,禁食4小時,最好前一天晚上起空腹。  (2) 下腹部CT檢查於前一天晚上8點、10點、檢查當天6點、8點各服用造影劑200-300mL。待膀胱充盈後方可進行檢查。  (3) 造影劑的服用方法和服用時間放射科工作人員會向患者做細緻交代。  (4) 需要增強掃描的患者,請家屬在同意接受碘造影劑檢查説明書上簽字。有藥物過敏史、心肝腎功能不全病史者請主動告知醫務人員,以防意外發生。  (5) 檢查前須將詳細病史及各種檢查結果告知CT醫生,如有自己保存的X線片、磁共振片和以前的CT片等資料需交給CT醫生以供參考。  (6) 要向醫生説明有無藥物過敏情況,是否患有哮喘、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  (7) 去除檢查部位衣物包括帶有金屬物質的內衣和各種物品:如頭飾、髮夾、耳環、項鍊、玉佩、錢幣、皮帶和鑰匙等。  (8) 如作CT增強掃描或兒童、神志不清者,需有健康人陪同。  (9) CT增強掃描如用離子型造影劑,需作靜脈注射造影劑碘過敏試驗,20分鐘後無反應,方可進行檢查。  (10) 1周內不服含重金屬的藥物,不做胃腸鋇劑檢查。已做鋇劑檢查的病人,須待鋇劑排空後;急於作CT檢查者,應在給予清潔灌腸或口服緩瀉藥使鋇劑排完後,再行CT檢查。  檢查時要求:  (1) 檢查時聽從技術人員的指導,保持體位不動,配合檢查進行平靜呼吸、屏氣、不吞口水、不眨眼睛等。  (2) 遵從醫囑,定時、定量地將對比劑喝完。  (3) CT機上配有對講機,在檢查中如有不適,或發生異常情況,應立即告知醫生。

腹部CT檢查過程

在檢查前病人通常需要喝2%的含碘對比劑的水溶液,其目的之一是:讓對比劑充盈整個腸腔,以減少腸腔積氣在X線作用下所產生的偽影,避免因偽影而影響診斷效果;其二是:將腸道充盈後便於對疾病進行鑑別診斷,以提高診斷的正確率。因此,當您喝完對比劑後需要一個過程,待所喝對比劑到達所要檢查部位的腸腔後便可進行CT檢查了。懷疑是結石,如:膽囊結石、腎臟結石等;急性胰腺炎、腸梗阻、腸穿孔時通常不需喝對比劑,這樣做是防止對比劑掩蓋病情或加重病情。

腹部CT相關疾病

老年人腹主動脈瘤,腹主動脈縮窄,網膜扭轉,艾滋病人的急性闌尾炎,後壁穿孔性潰瘍,小兒慢性充血性脾腫大,小兒回盲腸綜合徵,結核性腸繫膜淋巴結炎,繼發性腹膜炎,肝棘球蚴病

腹部CT相關症狀

四支怠惰,熱深厥深,邪陷厥陰,默默嗜卧,皖腹痞悶,腹疼不食,腹中積癖,蜘蛛蠱,吐逆滑泄,脈絡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