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腸胃濕熱

鎖定
腸胃濕熱證,中醫病症名。是指由於恣食肥甘油膩、辛辣之品,以致脾胃運化失常,化濕生熱,濕熱藴阻肌膚所表現出來的皮損脘腹痞滿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一類病證。本病證見於面遊風、粉刺
中醫病名
腸胃濕熱
常見病因
食肥甘油膩、辛辣之品
常見症狀
面遊風、粉刺

腸胃濕熱病因

食肥甘油膩、辛辣之品。

腸胃濕熱臨牀表現

皮損為潮紅斑片或皮疹紅腫疼痛,脘腹痞滿,大便臭穢,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腸胃濕熱病機

脾胃運化失常,化濕生熱,藴阻肌膚,故見皮損為潮紅斑片或皮疹紅腫疼痛;濕熱藴結腸胃,故見大便臭穢;脾胃運化失常,故見脘腹痞滿;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為腸胃濕熱之象。

腸胃濕熱辨證要點

皮膚油膩,伴有脘腹痞滿,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腸胃濕熱治法

清熱除濕。

腸胃濕熱常用方劑

參苓白朮散、茵陳蒿湯加減。

腸胃濕熱常用中藥

茵陳、梔子、大黃、柴胡、車前子、澤瀉、當歸、白芍、茯苓、五味子、厚朴。

腸胃濕熱常見病證

腸胃濕熱腸胃濕熱證 面遊風

臨牀表現:皮損為潮紅斑片,有油膩性痂屑,甚至糜爛、滲出;伴口苦,口黏,脘腹痞滿,小便短赤,大便臭穢;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健脾除濕,清熱止癢。

腸胃濕熱腸胃濕熱證 粉刺

臨牀表現:顏面、胸背部皮膚油膩,皮疹紅腫疼痛,或有膿皰;伴口臭、便秘、溲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除濕解毒。
常用方劑:茵陳蒿湯加減。
[1-2] 
參考資料
  • 1.    李曰慶.《中醫外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7月
  • 2.    常克.《中醫病證治驗條辨》:人民衞生出版社,200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