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胭脂坡

鎖定
胭脂坡,地名,為唐長安城六條坡中的第四條坡,位於唐長安城春明門之內、興慶宮以南、蛤蟆陵以西的常樂坊內。
唐朝時,長安城女子尤愛濃豔的紅妝,以胭脂做紅妝風靡一時。而胭脂坡在唐長安也非常有名,是歌樓酒肆林立之地,歌女們每天都要用胭脂化妝打扮,在表演後都會洗臉,使這裏遍地胭脂粉,胭脂坡因此得名。
胭脂坡遺蹟在今西安交通大學校園南部,為錢學森圖書館和主樓後面一座綠樹掩映、曲徑通幽的小山坡。 [1-5] 
中文名
胭脂坡
地理位置
西安交通大學校園南部,錢學森圖書館和主樓後面

胭脂坡歷史沿革

1956年交通大學西遷,在唐興慶宮遺址南面選定了校址,在西安交通大學檔案館保存的一張校址工程地形圖上可以看到:在交大校園內有一條土梁斜穿,東西長約600米、南北寬約240米、海拔高度為430米的小塬高坡地。經歷史學家考證,這一土坡古稱“胭脂坡”。 [1] 
西安交通大學校園史蹟圖中的胭脂坡 西安交通大學校園史蹟圖中的胭脂坡

胭脂坡地名由來

唐朝時,長安城女子尤愛濃豔的紅妝,以胭脂做紅妝風靡一時。而胭脂坡在唐長安也非常有名,是歌樓酒肆林立之地,歌女們每天都要用胭脂化妝打扮,在表演後都會洗臉,使這裏遍地胭脂粉,胭脂坡因此得名。
蘇軾百步洪二首》中曾雲:“不似長安閭里俠,貂裘夜走胭脂坡”,程善之《古意》詩云:“燕支坡上夜燈出,不知買醉誰家樓”,這裏的“燕支坡”就是胭脂坡,這兩首詩都是在描繪唐長安城胭脂坡曾經的熱鬧繁華景象。 [1] 

胭脂坡地理位置

胭脂坡位於興慶宮南面,蛤蟆陵的西面。元代駱天驤的《類編長安志》卷八記載:“興慶池南胭脂坡大道東有蝦蟆陵。”《長安志》卷九記述:“(常樂)坊內街之東有大冢,亦呼為蝦蟆陵。”呂大防的《唐長安城圖碑刻》中也稱蝦蟆陵在胭脂坡。
謝良輔的《憶長安》中有“取酒蝦蟆陵下,家家守歲傳卮”,皎然的《長安少年行》中也有“翠樓春酒蝦蟆陵,長安少年皆共矜”。 [1] 
蝦蟆陵地區地貌圖 蝦蟆陵地區地貌圖

胭脂坡文學記載

宋·蘇軾百步洪二首》:“不似長安閭里俠,貂裘夜走胭脂坡。” [1] 
元·駱天驤類編長安志》卷八:“興慶池南胭脂坡大道東有蝦蟆陵。” [1] 
程善之《古意》:“燕支坡上夜燈出,不知買醉誰家樓。” [1] 
唐朝時,長安城女子尤愛濃豔的紅妝,以胭脂做紅妝風靡一時 唐朝時,長安城女子尤愛濃豔的紅妝,以胭脂做紅妝風靡一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