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格利之圍

鎖定
1632年6月24日-9月24日,莫卧兒帝國皇帝沙賈汗麾下的孟加拉軍隊為了商業利益而攻克了葡萄牙人在印度東海岸的據點胡格利城。但由於獲得的商業利潤不如預期,次年沙賈汗就開始與葡萄牙人修復關係。
名    稱
胡格利之圍
發生時間
1632年
參戰方
莫卧兒帝國;葡萄牙帝國
參戰方兵力
莫卧兒軍近萬人;葡萄牙士兵200-3000,定居者接近2000人

目錄

胡格利之圍背景介紹

1628年,賈漢吉爾的病死讓兒子沙賈汗成功登上了莫卧兒帝國寶座。
今人對沙賈汗的認識 大都停留在唯美愛情與泰姬陵層面 今人對沙賈汗的認識 大都停留在唯美愛情與泰姬陵層面
相比印度西海岸的果阿科欽達曼-第烏等葡屬城市,以胡格利為代表的東海岸據點實則很少受本國官員限制。因為這些大小不等的移民社區,往往由自行其是的冒險團隊開拓,而並不屬於王國的直轄領地。由於不需要遵從嚴格的條令和收益分配標準,也更容易吸引那些期盼致富的亡命之徒。通過劫掠、貿易和充當僱傭兵的方式,贏得各級本土王公的青眼,進而為自己在全新的環境中謀得立足之地。
胡格利位於孟加拉灣的下游區域 胡格利位於孟加拉灣的下游區域
此外,胡格利要塞的建立還得益於特殊歷史階段。當志在四方的莫卧兒沿恆河攻入孟加拉三角洲,急需藉助各種力量幫自己穩住當地局勢。同為外來户的葡萄牙人,便因自己的貿易、科技和軍事才能,受到當時的阿克巴大帝看重。在他的獲准下,原本較為獨立的兩個移民小鎮,才被合併為規模更大的設防城市。這樣不僅有利於瓦解本地反對派貴族的抵抗實力,也是為強化經濟發展而做出的必然考慮。如此一來,大批南洋羣島的貨物就可以從馬六甲直接運抵孟加拉灣。再通過胡格利的社區進入恆河水域,直接轉向莫卧兒當局掌控的北印度內陸通道。況且葡萄牙人每年都要上繳豐厚的税收,成為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補充。
胡格利城的首任總督 路易斯 胡格利城的首任總督 路易斯
截止17世紀初,胡格利都沒有因莫卧兒與西方世界的幾次矛盾而受到牽連。反而因東面的阿拉幹王國反水,又成為許多來自緬甸海岸的流亡者歸宿。若非沙賈汗在登基後遭遇重重困境,恐怕也不會對這片實則更利於自己的租借地動手。但從1630開始,突如其來的旱災讓印度多地都飽受三年歉收之苦。許多人在吃掉家中的狗後,也只能繼續將骨頭磨碎後混合小麥食用。最後發展到易子相食,造成許多村落的人口集體滅絕。莫卧兒皇帝雖有出資建立用於賑災的免費廚房,卻還是無法遏制災情的連綿不絕。
沙賈汗時期的莫卧兒宮廷 沙賈汗時期的莫卧兒宮廷
同時,沙賈汗的軍隊還要不斷趕往西部的拉其普特平叛,並開往中部的德干高原攻城掠地。隨之而來的龐大花銷,又讓士兵招惹到早期的錫克教團,逐步釀成無法調和的長期矛盾。最後是帝國設在興都庫什山以北的邊區,始終要忍受薩法維波斯威脅。雙方雖很少大打出手,卻經常要為坎大哈城而調集軍隊,無形中又為國庫增添了巨大負擔。即便在坐擁大批稻米和黃麻產區的孟加拉,由帝國直接掌控的薩普塔拉姆口岸也陷入衰退,使得許多駐紮當地的軍政首領都怨聲載道。於是,依然享有繁華的胡格利就迅速成為眾矢之的。
旱災與鉅額軍費開支 是莫卧兒人的沉重負擔 旱災與鉅額軍費開支 是莫卧兒人的沉重負擔
簡單來説,莫卧兒宮廷對居住在胡格利的葡萄牙人提出了多項強行指控。包括在他們參與了某次叛亂,在孟加拉一帶大量蒐羅人口販為奴隸和大肆傳播天主教。但對依附帝國的各外來團體來説,臨時的政治投機或個人行為都非常普遍。印度人自己也一直是奴隸買賣的重災區,而帝國也早在阿克巴時代就給予傳教士以相當自由。所以,沙賈汗給出的理由不過是在為動武而做象徵性辯解。
踏上征程的莫卧兒戰象和騎兵隊伍 踏上征程的莫卧兒戰象和騎兵隊伍

胡格利之圍經過

1632年,也就是印度多地旱災的第三年,莫卧兒皇帝終於命孟加拉總督出兵蕩平胡格利。近10000人的軍隊在6月24日抵達當地,並擁有近400艘戰艦和大量的火炮給予支持。其中除來自帝國中央的少量部隊,大部分人還是從沿途各地徵集的封建武裝,但也不乏由新君大力擴充的近代化炮兵隊伍。他們依靠眾多船隻在恆河流域快速推進,輸送體積龐大的攻城炮和戰象,並在兩側的河道部署用於掩護的騎兵。至於支撐更多步兵作戰的火藥與口糧,同樣是要靠水運才能順利抵達前線。至於他們所要面對的城市守軍,也只是數量不超過200-300之間的葡萄牙軍隊。
莫卧兒帝國的大部分海軍船隻 都被限制於內河使用 莫卧兒帝國的大部分海軍船隻 都被限制於內河使用
不過,作為典型的早期歐洲堡壘據點,胡格利還是具備相當完整的城牆防禦體系。除了靠河道拱衞的一側,其他三面都有典型的多面堡結構保護,並且配有成比例的火炮用於反擊。但莫卧兒人也是有備而來,並已通過長期的戰爭歷練掌握了許多工程學技巧。除了從水陸兩頭徹底切斷城內外聯繫,還在胡格利河的對岸也建立起炮兵主陣地。這樣不僅能攻擊城防體系中的薄弱環節,還能迫使守軍不敢輕易出動船隻,更不必擔心對方會跑出來主動襲擊自己。只是由於相關人員的炮術不精和歐式要塞的合理佈局,才沒能在短時間內轟開足夠缺口。
莫卧兒印度畫師筆下的胡格利圍攻戰 莫卧兒印度畫師筆下的胡格利圍攻戰
為了能逼退龐大的圍城部隊,困守胡格利的葡萄牙人也組織過三次小規模反擊。但17世紀的印度次大陸,已經是遍佈各類火炮和更多火繩槍的新型戰場。隨時整裝待發的水師和騎兵,也讓小規模歐洲武裝的質量優勢被數量所消磨殆盡。同時,有大批印度工兵在另一頭實施挖掘作業,不斷以地雷引爆城牆的地基,讓本已人數稀少的守軍徹夜不能休息。
火藥武器的普及 讓小股殖民者的質量優勢被數量所磨平 火藥武器的普及 讓小股殖民者的質量優勢被數量所磨平
到了9月24日,胡格利城中的食物和彈藥趨於告罄,迫使餘下的1500名定居者決心冒死突圍。他們分乘4艘較大的海船離開港口,卻因超載、河道狹窄和風力有限而無法迅速脱身。大批印度戰艦聞風而動,迅速將2艘落在後面的船隻包圍。後者的乘員見自己無力逃生,便選擇以引爆火藥的方式與對方同歸於盡。他們的犧牲也為餘下2船的同伴爭取到足夠時間,使許多幸存者能退往恆河入海口的吉大港。但還是有400名傳教士、混血兒和本地基督徒被俘,被集體押解到帝國核心區域。部分地位較高的俘虜因拒絕改宗而慘遭大象踩扁,沒有價值的囚犯則直接被送往奴隸市場出售。
莫卧兒帝國獲得了勝利 莫卧兒帝國獲得了勝利

胡格利之圍結果

隨着恆河流域的硝煙退卻,莫卧兒成為第二個攻陷歐式堡壘的亞洲強權。況且相較之前被緬甸人攻陷的沙廉,胡格利的物資儲備和防禦等級都要高出不少。但沙賈汗的帝國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火藥強權,並且從不缺乏由歐洲、土耳其波斯趕來效力的軍事技術人員。這讓他們在面對單個殖民據點時,遠比更東方的鄰居們要來的輕鬆。
當代的胡格利葡萄牙要塞遺址 當代的胡格利葡萄牙要塞遺址
不過,胡格利的陷落並沒有讓財富集中到薩普塔拉姆。葡萄牙人的離去也將大宗商品市場合併到阿拉幹王國控制的吉大港。莫卧兒人的勝利因此獲得的收益較為有限。
沙賈汗時期的莫卧兒帝國金幣 沙賈汗時期的莫卧兒帝國金幣
於是到1633年,先前還喊打喊殺的沙賈汗便主動對葡萄牙人示好。除釋放部分俘虜外,還特批777塊位於胡格利原址的土地給對方建立新社區,甚至給予17項商業和宗教特權。三年後又嫌經濟復甦程度太低,索性將當地整塊承包給荷蘭東印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