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背道而馳

(漢語成語)

鎖定
背道而馳(拼音:bèi dào ér chí)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柳宗元《〈楊評事文集〉後序》。 [1] 
背道而馳(背:背向)指向着相反的方向奔馳;形容背離正確目標,朝反方向走。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3] 
中文名
背道而馳
拼    音
bèi dào ér chí
近義詞
南轅北轍適得其反
反義詞
如出一轍並駕齊驅
出    處
《〈楊評事文集〉後序》
注音字母
ㄅㄟˋ ㄉㄠˋ ㄦˊ ㄔㄧˊ
語法結構
偏正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

背道而馳成語出處

唐·柳宗元《〈楊評事文集〉後序》:“其餘各探一隅,相與背馳於道者,其去彌遠。”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背道而馳”。 [1] 

背道而馳成語故事

戰國時,魏國有一個臣子,名叫季梁,奉命出使到外國,在中途就聽到魏安釐王要出兵進攻趙國的消息,立刻折回來,匆忙進宮拜見魏王。 [2] 
魏王問:“你是奉命出使的,中途折返,難道有什麼重要事情?”季梁説:“臣在途中遇到了一位駕車的御者,揮着鞭子,叱着馬,向北馳去。” [2] 
魏王笑道:“這麼一件小事,值得你中途折回來報告我?”“啊,大王,問題在於他是到楚國去呀!” [2] 
魏王説:“到楚國自然是向南走,他為什麼向北馳去呢?”季梁説:“我當時就問乘車的主人:‘你到楚國,為什麼要向北方而去?’他對我説:‘因為駕車的這匹馬是一匹名駒,腳程飛快,轉眼就可行十幾裏。’我對他説:‘你的馬腳程雖快,可是越快越糟,因走的方向不對,到楚國是要向南去的,你怎麼可以往北走呢?’他説:‘我帶有足夠的旅費,我是不用擔心的。’我説:‘儘管你帶的旅費充足,可是你方向走不對,永遠也到不了楚國的。’他説:‘不要緊,我的車伕有多年駕車經驗,什麼馬都能駕,何況這是一匹良駒,有日行千里的本領,我何必擔心呢?’” [2] 
魏王不禁大笑起來:“這人簡直是個瘋子。他雖然有這麼多優越的條件,但他是背道而馳,楚國在南,他要向北,他的馬快、御者技藝精,就更使他離楚國遙遠了。” [2] 
季梁免冠頓首説:“大王説的話一點不錯,這人是背道而馳,愈向北則離楚地愈遠。但大王平時都以稱王稱霸自許和稱雄天下自命,可是今天倚仗國勢強、國土廣、兵卒精,即進攻邯鄲取趙地以自益。依臣愚見,大王對鄰國用兵愈多,則離稱王稱霸的基業越遠,亦正如臣在途中所見的那位去楚國而向北行的駕車者,是背道而馳啊!” [2] 
魏王聽了,恍然大悟,立刻取消了攻取趙國的計劃。 [2] 

背道而馳成語寓意

理想上的宏偉遠大,行動上的偏離和牽扯,是互相剋制的對手。有追求,有目標,固然很可貴,但“怎麼做”是個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修正可能出現的偏差,預估項目發展的趨勢,都是為了保證目標順利實現。成語告訴人們,只是有一種奮不顧身的勇氣,一股勇往直前的勁頭,和一些“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草莽思想是遠遠不夠的。 [2] 

背道而馳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背道而馳”(背:背向)指向着相反的方向奔馳;形容背離正確目標,朝反方向走。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3] 
運用示例
宋·葉適《水心文集·別集》:“又變於俗而趨於利,故其勢不得不背道而馳,則君子哀之可也。” [1] 
現代·魯迅《墳·從鬍鬚説到牙齒》:“道學先生於是乎從而禁之,雖然很像背道而馳,其實倒是心心相印。” [1] 

背道而馳成語辨析

背道而馳—南轅北轍
“背道而馳”和“南轅北轍”意義相近;兩者都有“彼此相反”的意思。區別在於“南轅北轍”一般比喻人的行動和目的恰好相反,“背道而馳”並不侷限此意。 [3] 
參考資料
  • 1.    王濤主編. 中國成語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46
  • 2.    文心,李廣主編. 邯鄲成語典故 故事大全集[M]. 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 2018.06:50-52
  • 3.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抉擇篇 1[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