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肝胰壺腹

鎖定
肝胰壺腹又稱Vater壺腹,膽總管在十二指腸降部中份的後內側壁內與胰管匯合,形成一略膨大的膽總管共同管道稱肝胰壺腹。
中文名
肝胰壺腹
外文名
hepatopancreatic ampulla/Ampulla of Vater
別    名
膽胰壺腹,乏特(Vater)壺腹
含    義
斜穿十二指腸降部後內側壁
周    圍
有肝胰壺腹括約肌包繞
開    口
開口於十二指腸大乳頭

肝胰壺腹局部解剖

肝胰壺腹又稱Vater壺腹,膽總管在十二指腸降部中份的後內側壁內與胰管匯合,形成一略膨大(十二指腸大乳頭)的膽總管共同管道稱肝胰壺腹。十二指腸大乳頭是指十二指腸縱襞下端的圓形隆,大乳頭上有肝胰壺腹的開口,膽汁和胰液經此口排入腸管。

肝胰壺腹臨牀解剖

肝胰壺腹常發生膽結石梗阻,導致相應的臨牀症狀,根據結石的來源,分為繼發性膽總管結石和原發性膽總管結石。
繼發性膽總管結石往往繼發於膽囊結石,由於膽囊管較粗或膽石較小,結石由膽囊進入膽總管;另一種情況是由肝內膽管結石掉入膽總管內。當結石阻塞膽總管並繼發細菌感染引起膽管炎時,患者就會有明顯的不適,主要的症狀有上腹部疼痛、黃疸和發熱。B型超聲有診斷意義。
原發性膽總管結石在膽總管裏形成的,結石絕大多數是膽色素結石。臨牀表現為患者平時會有上腹隱痛、飽脹不適、打呃和噯氣等症狀,但也有一些患者可以沒有明顯的不適。當結石阻塞膽總管並繼發細菌感染引起膽管炎時,患者就會有明顯的不適,膽總管結石的典型臨牀表現是夏柯(Charcot)三聯徵,即寒戰與高熱、腹痛、黃疸。但也有症狀不典型者。
膽總管結石診斷主要依據B超、內窺鏡逆行膽胰管造影(ERCP)或經皮經肝膽管造影(PTC)。首選治療方法是內窺鏡下括約肌切開術(EST),其次是膽總管切開取石,術後膽總管殘餘結石可通過T管竇道行膽道鏡取石。
膽總管結石治療注意事項:
1. 併發有膽管炎的患者術前即予以抗感染治療,需選擇對腸道主要細菌有效,且在膽汁中濃度高,毒性低的抗生素。認為首選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與抗厭氧菌抗生素等配伍使用可取得明顯效果。在膽汁中濃度較高的抗生素還有哌拉西林、環丙沙星等。
2. 疼痛患者予以解痙止痛治療。
3. 禁食患者注意電解質平衡及熱能的補充。
4. 有條件的醫院,最好給予無痛ERCP,對於減少患者痛苦非常重要。
5. ERCP術後常規檢測術後3小時及第二天血澱粉酶,直至血澱粉酶正常。
6. 對於肝功能有異常的患者應在術後第二天或第三天覆查肝功能。
7. 術後預防胰腺炎的發生,如出現腹痛,血尿澱粉酶升高,有術後胰腺炎表現者則按急性胰腺炎治療。
8. 對於是否使用生長抑素及其類似物的問題,的循證醫學依據明確支持不需要ERCP術後常規使用予以預防,根據FDA對該類藥的説明要求,急性胰腺炎、ERCP術後預防胰腺炎發生等均未列入其應用適應範圍。一般主張ERCP術後第二天如果沒有腹部症狀,可以逐漸恢復低脂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