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肉蓮花

鎖定
“肉蓮花”又叫蓮花十八響,曾流行於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沙子一帶。在晚清和民國期間,由於戰亂,民不聊生,就很少有人再跳。《肉蓮花》是土家族先民———古代巴人軍事樂舞遺風的延續和演變,是土家人傳統文化和性格特徵的集中體現。舞蹈氣勢雄壯,吼聲震天,動作激烈威猛,剛柔相濟,噼啪有聲,極具民族性、體育性和觀賞性。
中文名
肉蓮花
外文名
lotus flower
發明者
楊通朝
類    型
民族舞蹈
源生地
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發明時間
清朝光緒年間

目錄

肉蓮花簡介

“肉蓮花”於清朝光緒年間,由民間藝人楊通朝所創。相傳,楊通朝一生酷愛唱歌跳舞,每逢新春,他都要組織跳花燈,並自己要擔當主要角色。入暮之年,仍痴心不改。這種舞蹈不受時間和空間以及人數的限制,自由奔放,在茶餘飯後、勞動之中都可以隨之起舞,是一種自娛自樂的舞蹈形式
《肉蓮花》先後參加全國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表演,均獲金獎;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週年慶典大型演出,中央電視台、台灣三立電視台等全國10多家電視台都進行拍攝和展播。

肉蓮花表演內容

肉蓮花經過表演藝術家楊勝華的改變,共分為三段:
第一段:再現山上的勞動場景,一個土家漢子從勞動的疲憊中掙脱出來,獨自起舞。
第二段:一石激起千浪,一情牽動百情,土家漢子一哄而上,累了,躺下休息,這種靜默的狀態,使我們聽到了大地的呼吸。
第三段:從遠處傳來土家姑娘動人的歌聲:
“這山(就)沒有那山高,
小嬌妹喲我的情郎哥。
那山妹子撿柴燒
牛郎子哥哎。
哪年哪月同倒我,
小嬌妹喲我的情郎哥。
柴不弄來水不挑,
牛郎子喲情郎哥。”
隨着這温柔纏綿的歌聲,土家漢子一躍而起,情感的挑逗,使土家漢子又進入了瘋狂的狀態,對於愛的渴望聲嘶力竭土崩山裂。歌聲漸行漸遠,最後淹沒在美麗的花叢中,他們就手挽着手對着遠方眺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