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肇源縣
- 外文名
- Zhaoyuan County
- 別 名
- 後郭爾羅斯
- 行政區劃代碼
- 230622
- 行政區類別
- 縣
- 所屬地區
- 黑龍江省大慶市
- 地理位置
- 大慶市東南部
- 面 積
- 4119.5 km²
- 下轄地區
- 8個鎮、8個鄉
- 政府駐地
- 肇源鎮
- 電話區號
- 0459
- 郵政區碼
- 166500
- 氣候條件
- 中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
-
蓮花湖
雙榆寺
玉皇輦
敖木台戰跡
望海屯古城 - 機 場
- 薩爾圖機場
- 火車站
- 大慶站、新肇站
- 車牌代碼
- 黑E
- 地區生產總值
- 113.3 億元(2020年)
- 方 言
- 東北官話
- 人 口
- 330340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肇源縣建制沿革
編輯肇源縣清代以前
據“白金寶文化”等遺址發掘考證,商周時代縣境屬肅慎部。
北魏時屬勿吉(音莫吉)國,“乃舊肅慎國也”。
開元十三年(725年)置黑水軍。
貞元年間(785——805年),役屬於渤海國,“不復與(唐)王會矣”。
金·收國元年(1115年),縣境劃屬西北路。延設郭爾羅斯、兀速、結石烈三個猛安。
海陵時(1149—1161年)“嘗為濟州支郡”。
承安三年(1198年)肇州以“太祖神武隆興之地,升為節鎮,軍名武興。”
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罷肇州宣慰司,併入遼東道。
元·元貞元年(1295年),“立肇州屯田萬户府,以遼陽行省左丞阿散領之”。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六月,蒙古武力東移,哈布圖哈薩爾的十六世孫布巴什惕那顏駐牧嫩江下游兩岸,號所部為“郭爾羅斯”。
肇源縣清代時期
光緒三十二年(1906)設肇州廳,治所設在今肇源城。實行蒙漢分治。民國初,省以下設置沿襲清制,分為道、府、廳、州、縣。
肇源縣民國時期
民國二年(1913)l月23日,奉大總統令廢府、廳、州,存道、縣由廳改縣後隸屬龍江道,肇州縣城設今肇源城,名稱肇州,3月20日執行。7月肇東分防廳晉升為縣,旗境東部為肇東縣,西部為肇州縣,蒙漢三個政權並存,繼續實行蒙漢分治。偽滿洲國屬黑龍江省。
1932年偽縣公署因洪水遷到薄荷窩堡。
1934年又因洪水遷到“老城基”(今肇州址)。
1934年12月1日結束蒙漢分治。
1935年郭爾羅斯後旗公署由四站老爺屯遷至肇源城,實行旗制。仍用郭爾羅斯後旗名稱,隸屬濱江省。
1945年12月20日,民主政府成立。郭爾羅斯後旗隸屬嫩江省,省會在齊齊哈爾。隸屬哈西專員公署。
肇源縣建國以後
1947年2月7日,黑龍江省和嫩江省合併,稱黑嫩省,本旗屬第四專區,專署駐肇州縣。是年9月17日,撤銷黑嫩省,恢復黑龍江省和嫩江省建制,本旗仍屬嫩江省。
1949年5月5日,嫩江省與黑龍江省合併為黑龍江省,本旗隸屬之。
1954年8月1日,黑龍江省與松花江省合併為黑龍江省,原署各縣旗皆屬之。
1956年4月 11日,經國務院批准,郭爾羅斯後旗政府奉令改稱肇源縣。此為“肇源縣”之始。
1958年8月27日,肇源縣隸屬松花江專署。
1965年6月14日,松花江專署改為綏化專署,肇源縣隨屬。
1992年劃大慶市管轄。
肇源縣行政區劃
編輯肇源縣轄8個鎮、8個鄉,福興鄉、三站鎮、薄荷台鄉、二站鎮、和平鄉、肇源鎮、頭台鎮、大興鄉、浩德蒙古族鄉、義順蒙古族鄉、古龍鎮、新站鎮、民意鄉、茂興鎮、超等蒙古族鄉、古恰鎮。以及立陡山良種場、新立良種場、經作場、種畜場、茂興湖水產養殖場。共有11個社區居委會、138個村委會。(截止2014年)
[3]
肇源縣地理環境
編輯肇源縣位置境域
肇源縣地處黑龍江省西部,松嫩兩江左岸,長春、哈爾濱、大慶“金三角”的中心,位於北緯45°23'—45°59',東經123°47'—125°45'。西北與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大慶市,北與肇州縣,東與綏化市肇東市接壤。西南以松、嫩兩江主航道為界與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大安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扶余市和哈爾濱市雙城區隔江相望。幅員面積4119.5平方公里。
[20]
肇源縣地貌
肇源縣氣候
肇源縣氣候屬於北温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條件好,冬季寒冷乾燥,温差懸殊,少病蟲害。年均降水量在600mm左右,水源豐沛,處於黑龍江省第一積温帶上限,年有效積温2900℃-3100℃,無霜期可達165天,作物生長季節日照總數達1295.6小時。是黑龍江省第一積温帶,年有效積温2900-3100℃,氣温適宜,雨量豐足,光熱資源居黑龍江省之首。
[4]
肇源縣水文
松嫩兩江流經縣境長242.86公里。
肇源縣自然資源
編輯肇源縣水資源
肇源縣生物資源
野生動植物繁多,有狐、貉、鹿等野生動物達200多種。
[5]
草本植物1800多種,有蒲公英、地丁、車前子、防風、玉竹等野生藥材百餘種。
[5]
肇源縣礦藏資源
肇源縣屬大慶油田區域,地下藴藏着大量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2013年已探明油氣總儲量達7億噸。地上有鹽鹼和建築工程砂、黃粘土、火硝等。2021年8月26日,肇源縣古龍鎮發現了預測地質儲量12.68億噸的超大陸相頁岩油田
[23]
。
肇源縣人口
編輯肇源縣經濟建設
編輯肇源縣總述
肇源縣景色(20張)
2020年,肇源縣經濟增速實現由負轉正,GDP實現113.3億元,同比增長1.2%,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53.7億元、17.2億元和42.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4%、0.7%和-2.2%,三次產業結構比為47.4:15.2:37.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6053元,同比增長1.9%。
[21]
肇源縣第一產業
肇源縣被譽為松嫩平原腹地集糧牧漁油於一體的“塞北江南”、“魚米之鄉”,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省產糧大縣、全省牧業大縣、全省漁業大縣和全省綠色食品基地縣。
[6]
2013年肇源縣現代農業示範區核心區面積發展到20萬畝,爭取農業項目62個,到位資金3.55億元,糧食總產實現25.4億斤,再度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2014年,實現全年新增水田10萬畝、有效節水灌溉農田7萬畝。推進畜牧業“三退三進”由奶牛向各類畜禽覆蓋,新建標準化養殖小區(場)17個,實現產值40億元;水產業重點推進興安高效漁業養殖示範區、南引流域水產養殖開發區建設,打造43.5萬畝名特優漁業養殖基地,水產品總量達到2.7萬噸。棚室生產重點推進和平塞北花都、福興鄉復興村、大興鄉聯結村、民意鄉建民村4處示範區建設,加大果蔬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力度,力爭促成“北菜南運”項目。
肇源縣“水、草、田”三分天下,截止2013年有耕地180萬畝、草原173萬畝、水面103萬畝。肇源縣可養魚水面已發展到59.5萬畝,水產品總量實現2.62萬噸,名優魚養殖面積達到27萬畝,河蟹養殖面積5,000畝。水產品久負盛名,歷史上曾是清王室鰉魚貢品的重要產地,魚類品種達6目11科39種。
[2]
肇源縣第二產業
肇源縣2013年有工業企業78家。培育壯大了畜禽、綠色食品、服裝加工和石油石化四個工業企業羣,構築並形成了以食品工業為骨幹、油化工業為支撐、輕工和製造業為補充的工業經濟格局。規劃建設了松花江工業園區、新站民營經濟區、港橋經濟區三個工業園區。加快推進了大慶肇源皮革城和帥億生態示範城建設。
2013年引進千萬元以上的大項目16個,累計到位資金20多億元。俄羅斯羅姆斯製衣、帥億集團、江西鴨鴨、吉林糖業、松拖製造、橋源化工、草原興發、完達山乳業、北大荒米業等實力企業和大慶皮革城建設項目相繼落户肇源。2003年,全縣全口徑工業產值完成154,301萬元,同比增長23.4%;增加值42,121萬元,同比增長31.1%;利税8,841萬元,同比增長16.9%。
[2]
肇源縣第三產業
肇源縣2013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27億元,增長9.8%。成功舉辦第八屆蓮花節。蓮花湖國家濕地公園通過國家濕地中心評審。衍福寺、西海公園等景區景點加快建設。全年實現旅遊收入1.7億元。沈鐵內陸港運力提升到日開行3列,年貨運能力提升到380萬噸。餐飲業實現營業收入1.6億元。新增“萬村千鄉”農家店20個。進出口總額實現1924萬美元。完成全省銀聯卡受理示範縣創建工作,金融機構發展到8家,銀行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59.6億元和26.5億元。
同時開拓俄羅斯市場,發展對外貿易,“肇源製造”產品,蕃茄醬、葵花仁、草原興發肉食品、古龍貢米和北大荒精製米遠銷歐盟、中東、俄羅斯及東歐和東南亞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對俄及東歐出口貿易發展前景廣闊。
[9]
肇源縣社會事業
編輯肇源縣文化事業
2013年新建社區綜合文化站2個、村級文化活動室20個。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促進文化產業多元發展。爭取白金寶博物館立項。
[9]
小拉哈遺址晉升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民意鄉大廟村被列入第一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縣龍江劇藝術中心榮獲第五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並作為基層專業院團唯一代表向全國同行介紹經驗
[10]
。
肇源縣教育事業
肇源縣醫療衞生
肇源縣2013年完成2個鄉鎮衞生院升級改造和41個村衞生所標準化建設,組建社區衞生服務站11個。縣中兩院晉升為二級甲等醫院,茂興衞生院通過甲級鄉鎮衞生院評審,為6個鄉鎮中心衞生院配備了救護車。
[10]
醫療保險實現網上即時結算。新建鄉鎮衞生院2所、村級衞生所41個。設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2處、社區衞生服務站11個。建設村級衞生所76個。打造農村30分鐘醫療急救圈和城區步行15分鐘醫療保障圈。
[9]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11]
肇源縣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體系,累計發放社保、低保資金1.02億元。肇源縣納入低保對象16,114人,醫療保險參保面擴大,參保職工總數達到15,837人。2003年,4,956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和再就業。已開展保險業務37種,年承保金額11億元,賠付率達55.42%。
[10]
肇源縣基礎設施
肇源縣內新建城區休閒廣場5個、塑膠健身場地4,000平方米,改造街角綠地7處,拆牆透綠8處,新建停車場17處。“智慧城市”創建紮實推進,組建城管委,設立鄉管辦,啓動城區保潔權內部承包試點,強力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拆除城區違章建築25處,打造樣板村22個,被評為全省文明村鎮建設先進縣。全縣程控電話裝機5.61萬門,移動用户已達4.9萬户。城鄉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12.36部。
[10]
肇源縣交通
肇源縣境內公路、水路、鐵路三路暢達。公路通車裏程410公里。通(通遼)讓(讓胡路)線鐵路貫穿全境,與亞歐大陸橋連接。境內水路總長200公里,有“黃金水道”之稱。隨着松花江大橋和年吞吐量80萬噸的大慶肇源新港的建設,肇源的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提升,將真正成為大慶、哈爾濱、長春“金三角”和黑龍江西部大通道上的經貿重鎮。
松花江大橋建設始於2003年,將於2005年10月竣工,其引道全長143公里,向北平交肇新路、林肇路、明沈路經安達市接至哈大公路;向南經松原、長春、瀋陽入關。大慶肇源新港於2003年啓動建設,2004年年末將全部竣工。建成後,由大慶肇源新港經佳木斯、同江,一直到俄羅斯的廟街,駛入達旦海峽,直到日本海,“江海聯運”成為現實。
[12]
肇源縣水利建設
肇源縣歷史文化
編輯肇源縣至今被發現的古文化遺址有105處,其中有國家文物保護重點單位的“白金寶遺址”和在考古學上佔有重要地位的小哈拉文化。歷史上,這裏曾為遼金腹地,元清王公世襲之所,既是遼國齊天皇后的故鄉,也是完顏阿骨打肇基王業之地。境內出土的大型猛獁象、水牛化石、披毛犀等珍貴文物國內外罕見。集蒙、藏、漢民族風格於一體的衍福寺雙塔雕塑形象生動,造型完美逼真,藴蓄着豐富的文化特質。
[14]
肇源縣名優特產
編輯肇源縣古龍貢米
2001年9月及12月分別獲得上海博覽會和深圳第四屆國際博覽會金獎。
肇源縣立陡山綠色水稻
立陡山綠色水稻產自於黑龍江省肇源縣立陡山良種場。
立陡山位於松嫩平原的立陡山下,屬國家級水稻開發小區。肥沃的黑土地,清澈的嫩江水,清新的空氣,較長的活動積温為立陡山綠色水稻提供了無語倫比的生長環境。勤勞樸實的立陡山人以其世代延續的耕作經驗,融合現代農業技術,選擇優良品種生產出天然綠色的鄉村水稻。經專家確認,立陡山綠色水稻含有多種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
立陡山良種場與黑龍江省第二水稻研究所合作,作為全省水稻良種繁育基地。
肇源縣旅遊名勝
編輯在境內綿延250公里的松嫩兩江左岸至今已發掘出古文化遺址105處,發現自然景觀20多處,這些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沿“黃金水道”分佈,從東至西遙相輝映,構畫出了龍江西部風格獨特的旅遊景觀。
西海濕地旅遊區
位於肇源縣城西1公里處。佔地面積5,500畝,平均水深1.5米,濕地內有天然的蘆葦、蒲棒草等水草植物。蘆葦蕩中,棲息着江鷗、野鴨、大雁等水禽數十種。2002年,起動了一期開發工程,修築了6.45公里的環海路,修建了觀鷗台、觀魚觀、賞蓮池、垂釣池、水上游樂區等設施。整個景區按計劃完工後,將達到國家3A級標準。
望海屯古城遺址(古稱寧江州)
位於三站鎮西南4公里處。相傳是金兀朮妹妹的城池,在這裏曾與岳飛有過交戰。古城保存完好,城東門外還保留着金兀朮的點將台。望海屯古城遺址已被定為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區。
三岔河,古稱"大口",俗稱"陰陽界",
以慄末水(第二代松花江)和黑水(嫩江)交匯而成。為什麼中"陰陽界"呢?因為發源於興安嶺的嫩江水凝重、微濁,發源於長白生的第二松花江水温弱、清淨,兩股水匯合後,久不融合,並行達數華里。這樣,在二水交匯處就形成了一條黑白分明的分水線。這種現象除黃河上的涇、渭河外就唯我縣獨有,自古有"南有涇渭,北有慄黑"之稱。三岔河又是古盛京(今瀋陽)至愛琿之間古驛道的必經之地,自古以來許多文人騷客在此留下了優美的詩篇。清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康熙帝到此暢遊,留下了"源分長白波流迅,支合烏江水勢雄"的詩句。
頭台鎮魁星樓
始建於民國十六年(1927年),位於頭台鎮所在地東南高崗處,魁星樓主樓為三層,高16.8米,頂層四角有柱,為歇山式,樓內魁星作執筆圈點狀。旁有文廟大殿和東西配殿,正殿供奉孔子,配殿為各代名賢,形象各異,栩栩如生,是當時頭台鎮的標誌性建築。遺憾的是在“文革”中被毀。為了圓廣大羣眾的重建夙願,繁榮鎮域文化,打造旅遊產業,2009年,鎮政府籌資500萬元,進行了一期工程,建設了圍牆、魁星樓主題和公德碑及部分綠化。
肇源縣旅遊風景(9張)
位於肇源縣義順鄉東義順村,坐落在一條隆起的恰似龍脊般的漫土崗上,東西長500米,向南約300米直抵小拉哈屯,北靠遼闊的拉哈泡。據專家考證肇源縣小拉哈遺址距今已有6500年曆史,是黑龍江省最早有人類活動的地方。1992年黑龍江省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的骨網鈎、陶網墜、蚌鐮、石鏟、石斧和玉器等新石器時代的文物,經科學考證,這裏那時已形成了漁獵文化與農耕文化並行的局面。在小拉哈遺址農民春耕時還可撿到破損的石斧、玉片等。小拉哈文化遺址已被列為省級文化保護單位。
白金寶文化遺址
位於肇源縣民意鄉,距肇源縣城70公里。據考證,白金寶文化遺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曆史是“黑水先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白金寶文化遺址是國家級古文化保護區。
濱江生態旅遊景區
位於肇源碼頭松花江左岸,景區包括黑山,雞心灘,江心島,江畔公園,江邊漁村,沙灘浴場,防洪紀念塔,濱江大道,肇源新港,松花江大橋等景點,是集休閒娛樂,洗浴餐飲,觀賞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景區。
黑山、雞心灘景點
距肇源縣城南6公里。位於松花江左岸,沙灘長2600米,最寬處320米,面積65公頃。黑山是一座沙山,雞心灘是江邊的一個天然浴場。
金色的沙灘、碧綠的江水、天然的浴場,構成純樸、秀麗的大自然美景,每至盛夏,吸引大批遊客前來洗浴、觀光、品魚、狩獵。
肇源縣榮譽稱號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9-11-05]
- 2. 肇源縣地區概況 .肇源縣信息網[引用日期2014-01-06]
- 3. 鄉鎮機構 .肇源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06-28]
- 4. 地理標誌產品介紹:大慶肇源大米 .黑龍江新聞網[引用日期2014-06-24]
- 5. 肇源縣 .肇源縣信息網[引用日期2014-01-06]
- 6. 黑龍江肇源縣富有傳奇色彩的景區(組圖)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4-06-27]
- 7. 國家首批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公佈!我省兩地入選,有你家鄉嗎 .鳳凰網資訊[引用日期2017-10-31]
- 8.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印發《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建設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19-12-01]
- 9. 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 .肇源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06-24]
- 10. 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 .肇源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06-24]
- 11. 關於印發緊密型縣域醫療衞生共同體建設試點省和試點縣名單的通知 .國家衞生健康委辦公廳 [引用日期2019-09-18]
- 12. 肇源縣交通郵電 .肇源縣信息網[引用日期2014-01-06]
- 13.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對2019年落實 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 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 .國務院[引用日期2020-05-11]
- 14. [黨代會訪談]專訪中共肇源縣委書記徐學陽 . 新華網黑龍江頻道[引用日期2014-07-03]
- 15. 四部門公佈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0-07-07]
- 16. “2020年度中國全面小康百佳示範縣市”揭曉 .中國小康網[引用日期2021-01-06]
- 17. 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1-04-18]
- 18. 體育總局辦公廳關於公佈首批全國縣域足球典型的通知 .體育總局[引用日期2021-06-14]
- 19. 2020年大慶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大慶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8-02]
- 20. 肇源縣自然概況 .肇源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8-02]
- 21. 2020年肇源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肇源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8-02]
- 22. 水利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於公佈2022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引用日期2021-11-15]
- 23. 新增12.68億噸!大慶油田頁岩油勘探取得重大戰略性突破 .央廣網[引用日期2021-12-10]
- 24.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公佈全國第六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1-12-28]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