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肅慎

鎖定
肅慎是中國古代東北的一個民族,是現代滿族等通古斯諸族的祖先之一。 [1-2]  亦作“息慎”“稷慎”。以畜牧和狩獵為業,夏則巢居,冬則穴處,無農業,家畜有馬,無牛羊,多豬。從傳説的舜、禹時代開始,已與中原建立朝貢關係。商周之時,亦來朝貢,獻楛矢石砮。魏青龍四年 (236年)五月,復以“肅慎”之名獻楛矢,直至北齊天保五年(554年),仍有遣使朝貢紀錄。 [3] 
中文名
肅慎
別    名
息慎
稷慎

肅慎名稱來源

“肅慎”之名見於古籍者,《竹書紀年·五帝篇》載:帝舜二十五年“息慎氏來朝”;而據東漢學者鄭玄的疏注:前文中的“息慎”就是東北夷中的肅慎,是“虞、夏以來東北大國也”。《山海經·大荒北經》中出現“大荒之中,有山名日不鹹,有肅慎之國”的記載。司馬遷在其《史記·五帝本紀》中也稱:“山戎、發、息慎……四海之內鹹戴帝舜之功”,即認定“息慎(肅慎)”人曾與“四海之內”的諸多部落一起表示了對帝舜的擁戴。《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又載:“有隼集於陳廷而死,梏矢貫之,石磬,矢長尺有咫。陳湣公使使問仲尼。仲尼日:‘隼來遠矣,此肅慎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九夷百蠻,使各以其方賄來貢.使無忘職業。於是肅慎貢楛矢石砮,長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以肅慎矢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諸陳。分同姓以珍玉,展親;分異姓以遠方職,使無忘服。故分陳以肅慎矢。’試求之故府,果得之。” [4] 
對於“肅慎”名稱之含義,有3種説法:
  • 源於神鳥名:
  • 由女真語zhul(“東方”之意)shen(“海青”之意)合成,意為“東方之鷹”(海東青);
  • 通古斯語“人”的意思。 [5] 

肅慎分佈範圍

史載其鄰近“不鹹山(今長白山)”,大體分佈在今東至日本海,南達牡丹江上游,西近嫩江,北有黑龍江中下游流域的廣大地區。其所在亦有數説:一説在黑龍江下游(包括中游的一部分)南北廣大地區;或説初在遼西和河北北部,後遷至松花江流域和黑龍江中下游;有説初在今松花江上游一帶,後東遷到牡丹江流域及黑龍江中下游地區;或説只在今牡丹江中游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也有説史前時代在今山東半島,後沿今山東蓬萊至大連的一條海脊遷至東北。 [5] 

肅慎發展歷史

傳説肅慎在舜、禹時代已與中原有來往,禹定九州時曾來貢。周武王克商時,其曾向周貢“楛矢石砮”。成王、康王時皆遣使來朝,成王特命大臣榮伯作“賄息慎之命”褒獎。景王時大夫詹桓伯列舉周朝疆土四至時稱:“肅慎、燕、亳,吾北土也”,説明春秋以前其地已納入周朝的勢力範圍。 [5] 
漢興以後,史書稱當時臣屬於夫餘的挹婁即其後裔。但三國魏青龍四年(236)至南北朝時,“肅慎”之名復屢見於史,《晉書》還立有《肅慎傳》,故史家對其與挹婁的關係眾説不一:多數認為挹類即其改稱,因舊名未完全消失,故二名互見於史書;或説挹婁乃其西境之一部落,因挹婁在漢代強大後阻隔了其通中原的道路,故中原人誤以挹婁為古肅慎;一説肅慎、挹婁和南北朝時的勿吉,皆是同時並存的部落名稱,中原人在不同時期以與其有聯繫的一部之名而概稱之。 [5] 
不過,史家皆認為,隋唐時的靺鞨,遼金元明時的女真,是屬於肅慎族系的中國古代民族;今滿族赫哲族鄂温克族等族,與其有密切的淵源關係。 [5] 

肅慎社會風俗

肅慎族以狩獵為生,向周王室貢過獵物“”。考古發現表明,早在3千年前,其社會發展已出現不平衡:居今松花江上游及牡丹江中游一帶者,開始使用青銅器,有農業生產,飼養豬等家畜,住半地穴式房屋,過定居生活,出現貧富差別;分佈烏蘇里江流域及其以東和以北地區者,仍以狩獵和捕魚為生,使用的陶器種類單一,製作粗糙,尚處在比較落後的發展階段。 [5] 
參考資料
  • 1.    滿族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0-12-06]
  • 2.    滿通古斯語言系統調研及語料庫建設  .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2020-06-23[引用日期2020-12-06]
  • 3.    孫文良主編.《滿族大辭典》:遼寧大學出版社,1990年:都478頁
  • 4.    魏國忠主編.《肅慎》: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2頁
  • 5.    高文德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5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