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聯共(布)黨史

鎖定
由斯大林主持編著的政治理論書籍
中文名
《聯共(布)黨史》
類    別
歷史
語    種
簡體中文
出版時間
1938年10月
作    者
聯共(布)中央特設委員會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統一書號
11001-287 [1] 

聯共(布)黨史綜述

《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 一本嚴格按照斯大林的觀點論述聯共(布)歷史的著作。斯大林倡議並親 自參加編寫,聯共(布)中央特設委員會編,聯共(布)中央 審定。1938年9月發表於《真理報》,10月出書。全書共12 章,敍述了1883—1937年聯共(布)成立和發展,領導人民推翻沙皇制度,取得十月革命和內戰勝利,建立和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進行農業集體化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把這一時期聯共(布)的基本經驗概括為:1.沒有一個革命 的無產階級政黨,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就不可 能勝利;2.工人階級政黨不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就 不能充當無產階級革命的組織者和領導者;3.不粉碎破 壞工人階級統一的小資產階級政黨,無產階級革命就不 能勝利;4.工人階級政黨不同自己隊伍中的機會主義者 作不調和的鬥爭,就不能保持自己隊伍的統一和紀律,就 不能成為無產階級革命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以及社會主義 建設者;5.黨如果陶醉於勝利而驕傲,不再注意自己工作 中的缺點,害怕承認並開誠佈公地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 就不能成為工人階級的領導者;6.工人階級政黨不同羣 眾建立廣泛聯繫,不善於傾聽羣眾呼聲,瞭解羣眾疾苦, 沒有不僅教導羣眾而且向羣眾學習的決心,就不能成為 領導工人階級和全體勞動羣眾的真正羣眾性的黨。

聯共(布)黨史特色

本書按照以路線鬥爭為綱的指導思想展開,認為黨內的意見 分歧是路線鬥爭,路線鬥爭是階級鬥爭;俄國的一切小資 產階級黨派在十月革命前已變成反革命政黨,十月革命 後變成了外國間諜機關代理人、特務、暗害分子、破壞分子、兇手和叛國者;十月革命後社會主義越取得成就,階級鬥爭和路線鬥爭越尖鋭起來,黨內的機會主義派別從 政治上的反對派一變而為政治上的兩面派,再變而為特務、暗害分子、叛國者,主張對他們殘酷鬥爭、無情打擊, 直到判處死刑;強調全盤集體化就是通過把富農從土地 上趕走、剝奪富農財產、奪取耕畜和機器,用逮捕和驅逐富農的手段消滅富農。
本書以個別領導人的活動、會議和 文件為框架,以史實作例證,大量引經據典,往往根據政 治需要剪裁和歪曲史實,並不適當地誇大了斯大林的作用。

聯共(布)黨史意義

本書對國際共運中建立聯共(布)式的工人階級政黨 及其思想理論基礎和戰略策略具有深遠影響,也是國際 共運中思想僵化和“左”的教條主義的重要思想來源,是馬克思主義歷史科學中以論代史和公式化、簡單化的重要思想來源。

聯共(布)黨史出版緣由

斯大林對歷史著作尤其是皇帝傳記保持着經久不衰的興趣。正是在對帝王傳記的研究中,斯大林發現了“重寫歷史”的現實意義和緊迫性。於是,一個龐大的編纂歷史讀本的班子建立起來了,它的成員許多都是斯大林欽定的。
經過數月緊張的工作,影響蘇聯社會數十年之久的《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終於出籠了。這部讀物在當時成了百科全書。在世界範圍內,其傳播範圍之廣泛、印刷數量之巨大,除了《聖經》和《毛澤東選集》之外,恐怕很難找到能夠與之匹敵的作品了。

聯共(布)黨史影響

在蘇聯,這本“把各種教條木乃伊彙集在一起的書”,對全國人民來説就像《古蘭經》對穆斯林原教旨主義者一樣,成了必須閲讀的東西。這部著作的全部內容都是為了培養、訓練人們如何跪在斯大林的腳下。
斯大林與列寧被塑造成兩座高聳的山峯,而托洛茨基、布哈林加米涅夫等人則統統被描述成叛徒和人民公敵,他們的歷史貢獻被一筆勾銷。斯大林比在革命進程中的表現簡直上帝還要未卜先知,他永遠都保持着偉大、光榮和正確的立場。
在《教程》中,人們看不到斯大林在內戰中的失敗,也看不到他在德國入侵之際的驚慌失措,更看不到他在大清洗中的殘忍和嗜血。這種改寫歷史的做法,不僅貫穿了斯大林統治的三十年,而且貫穿了蘇聯的整個歷史進程。
赫魯曉夫企圖扭轉這種局面,但當他被趕下台之後,斯大林主義又全面復活。在漫長的勃列日涅夫時代,著名學者阿爾巴托夫感受到了這種“要求知識分子參與制造謊言”的巨大壓力:“歷史學是第一個犧牲品,首當其衝的是現代史。”
《教程》之所以能夠流傳,不僅僅因為宣傳機關根據斯大林指示的精神把它變成了全社會多年閲讀的主要著作,而且因為它那極為淺顯的、提綱挈領的敍述方式受到許多人的歡迎,這些人越來越習慣於別人替他們“想問題”,並且滿足於這種貧乏的精神糧食。
作者們根據斯大林的指示,在每一章後面都加上了政治指示式的“簡短的結論”,人們只需要背熟了這些“嚼爛了的原理”。這本書裏只有一種聲音,就是斯大林的聲音。這本書變成了在全國和全黨積極培植教條主義思維方式的主要工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