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聖水寺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聖水寺,古稱興慈禪院,位於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聖江路151號,地處沱江岸邊,佔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始建於唐鹹通年間(860年—874年)。 [2-3] 
聖水寺建築面積約8000平方米,現存主體建築按東、西、中分佈。東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和圓覺樓。西為古大悲殿,中為説法堂。聖水寺系四川省的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在四川佛教界享有較高的地位。 [2] 
2013年3月5日,聖水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 
中文名
聖水寺
外文名
ShengshuiTemple
地理位置
四川內江市市中區聖江路151號
所處時代
清代
佔地面積
約 2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08:00—17:0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1331-3-629

聖水寺歷史沿革

唐鹹通年間(860年—874年),水觀禪師率眾修建聖水寺。 [7] 
北宋初年,更名興慈禪院。 [4]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增修聖水寺。 [3] 
南宋末年,複名為聖水寺。 [4] 
明初,聖水寺已初具規模。 [10] 
明末清初,聖水寺毀於戰火。 [2] 
清康熙、雍正年間,聖水寺進行了大規模復建和擴修。 [2]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王恩洋在聖水寺籌建東方文教研究院。 [10]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 聖水寺改一年一換的五房法眷依法輪轉製為選賢制。 [10]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春,東方文教研究院在聖水寺大悲殿開學。 [10] 
文革期間,聖水寺遭到嚴重破壞。 [10] 
1983年,法融等原寺院僧眾自籌資金培修聖水寺藥師殿。 [10] 
1984年,寺院僧人對聖水寺觀音殿作了修葺。 [10] 
1985年11月,經內江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開放聖水寺 [10] 
1988年11月,內江市成立佛教協會,會址設在聖水寺。 [10] 
2013年3月,聖水寺方丈智海和尚對聖水寺進行修繕。 [4] 

聖水寺建築格局

聖水寺結構

聖水寺佔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8000平方米,有大小廟房170餘間,現存主體建築按東、西、中分佈。從主要入口“山門”開始,沿軸線縱列布置佛殿,劃分成幾進院落。山門左右兩面分別是鐘樓、鼓樓。由山門向前沿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分佈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圓覺樓;中軸線兩側是與主體建築對應分佈的客堂、法物流通處、五觀堂、西廂房、禪堂、閲覽室等;另外寺廟東面有藥師殿、玉佛殿、三聖殿;藥師殿旁有地藏殿和晚唐時期修建的觀音殿;寺廟右側祖師殿獨為院落 [2]  [7] 

聖水寺特點

聖水寺背靠山丘,面朝沱江,環境優雅,規模龐大,造型別致。寺廟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屬多進式明清風格院落,主體建築沿中軸線自南向北縱軸式分佈,是典型的漢傳佛教寺廟建築。整個寺廟佈局受禮制“伽藍七堂”的影響,等級制嚴,其建築分佈有序、對稱、穩重、嚴謹,院中套院,樓台亭閣,佈局合理,安排巧妙,相互有機聯繫,院與院相通,處處有門道迴廊相隨,其格局獨特。 [7] 
聖水寺 聖水寺

聖水寺文物遺存

  • 石刻碑文
聖水寺內有大量的石刻碑文,內容豐富,風格多變。聖水寺的眾多石刻碑文從年代可分為唐、宋、元、明、清石刻羣;寺內最早的題刻是唐乾寧三年(896年)題記,為楷體。 [3] 
  • 千手觀音石刻造像
千手觀音石刻造像,高寬各8米,面頰豐滿,體態健美,結構協調,代表了唐代石刻藝術的風範。 [2] 
  • 十二圓覺像
十二圓覺像位於圓覺樓內,裝飾華美,瓔珞綴身,雕工細膩,代表了宋代石刻造像風格。 [2] 
十二圓覺像 十二圓覺像

聖水寺歷史文化

聖水寺相關人物

丈雪和尚(1610年—1695年),內江縣(今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蘇家橋李家沖人,是佛教禪宗臨濟宗破山海明的弟子。他曾先後住持過貴州桐梓雪居寺、遵義禹門寺、陝西漢中靜明寺、浙江嘉興青蓮寺、閬中草堂寺、成都昭覺寺等六處寺廟,開壇説法,徒眾及影響遍及西南及陝、浙諸省,在佛界被譽為一代大師,對四川佛教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明末清初,內江曾有三次戰亂,聖水寺遭到嚴重破壞,寺僧四散,丈雪和尚曾在四川稍為安定後回到內江,對內江聖水寺的重建和復興有過極大的關注和幫助,現內江聖水寺尚塑有丈雪和尚像於寺中。
可拙和尚,生卒年不詳,溧陽(今江蘇溧陽)人,屬梁平雙桂堂破山祖師的法脈弟子,清康熙年間隻身來到聖水寺率領眾僧,歷經艱辛,修復了早已破敗的寺院,並開期傳戒,使聖水寺達到極盛,佔地3萬多平方米,常住僧伽120餘人,香火鼎盛,躋身四川八大叢林之列。
默默和尚(?—1785年),於雍正初來到內江聖水寺,是一位類似於濟顛式的傳奇和尚。故老相傳:他終年四季蓬頭垢面,破衲草履,不僅能解人危難,還能未卜先知。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默野在內江聖水寺中以炭書四句詩於地:“天地中空日月明,無人不向此間生。從今撒手西歸去,免得拖泥帶水行。”書畢,次日即端坐圓寂,肉身不腐,後人稱其為“乾和尚”。
清德和尚,民國十三年(1924年)生於四川省資中縣。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在四川彭縣九峯山海會堂出家。1958年畢業於北京中國佛學院。1986年來內江聖水寺後,協助宗教部門落實宗教政策,將“文革”時期損毀的寺廟及房屋進行維修。清德和尚已九十高齡,現在內江市資中縣寧國寺安養晚年。 [6] 

聖水寺相關詩文

宋·蔡逸《聖水興慈寺》
二月春事半,曇花無數開。
江頭速騎行,江霧紹紅埃。
下馬坐清蔭,觀魚大江隈。
行行歷山寺,金碧森樓台。
拂拭有唐碑,字老生莓苔。
緬想古今事,悠然一傷懷。 [2] 
明·趙貞吉《書聖水巖》
爛醉巖前抱玉琴,摧殘牛耳憶寒盟。
山空谷響知人意,若負當時一片心。 [2] 

聖水寺傳説軼事

在聖水寺內,有一尊造像與遊客關係最為密切,名為“摸摸菩薩”。跟世人去意大利維羅納一定要觸摸朱麗葉銅像祈求“有情人終成眷屬”一樣,到聖水寺的遊客都會通過觸摸完成跟“摸摸菩薩”的親密接觸。據守護“摸摸菩薩”造像的居士介紹,若身上有病痛,在觸摸之後能夠痊癒或者減輕。 [2] 

聖水寺活動建設

2019年1月5日,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副主席、四川省佛教協會名譽會長清德長老追思會在內江市聖水寺廣場舉行。省委統戰部、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省民政廳等單位相關同志,中國佛教協會部分領導班子成員參加追思會。內江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潘梅主持追思會。 [5] 

聖水寺寺名由來

因寺後山有泉水流出,終年不涸,水質清純,甘甜爽口,被視為靈泉,故名為聖水寺。 [2] 

聖水寺文物價值

聖水寺歷史價值

聖水寺真實地反映了因歷史原因而修建的實際情況;真實地反映出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發生過的重要事件或寺中重要人物的活動;歷朝歷代的社會發展、經濟狀況和廣大百姓的思想觀念、民族風俗。聖水寺歷史悠久,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聖水寺恢弘的建築規模是經過明、清兩代多次擴建及重修而逐漸形成的。如實的反映了當時的歷史背景、政治經濟制度及社會文化生活,其作為歷史信息遺存的物質載體,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 [7] 

聖水寺藝術價值

在建築選址和總體佈局上,聖水寺建築選址遵循了佛教寺廟建築選址原理,以中國古代傳統的風水學説為基礎,選在“風水”寶地,地處沱江中游河岸一側因水衝擊形成的小平壩上,後靠淺丘山巒,樹林成陰,壩後石壁常年有山泉湧出,顯出了山泉與沱江的靈性,山門前面大量植有松柏和銀杏,遠處觀望,風景秀麗。建築形式採用了古建築風格,依山就勢佈局,中軸線兩邊建築基本對稱,做到了排列整齊,錯落有致。地藏殿天花板繪有玄奘取經圖,人物生動,筆法精細,對現代而言也有着重要的裝飾藝術價值。 [7] 

聖水寺文物保護

1982年,聖水寺被內江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0] 
2012年7月16日,聖水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八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 
2013年3月5日,聖水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 

聖水寺旅遊信息

聖水寺地理位置

聖水寺位於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聖江路151號 [8] 

聖水寺開放時間

08:00—17:00 [1] 

聖水寺交通線路

內江市內乘坐公交201路至火車站下車,再乘坐公交205路至聖水寺站下車,即可到達聖水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