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翳風

鎖定
翳風,拼音yifeng (SJ17),手少陽三焦經穴。在耳垂後,當乳突與下頜骨之間凹陷處。取正坐或側伏,耳垂微向內折,於乳突前方凹陷處取穴。本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腮腺。皮膚由耳大神經分佈。皮下組織疏鬆,耳後靜脈面後靜脈匯合成頸外(淺)靜脈,在胸鎖乳突肌淺面向下後斜行,至該肌後緣,鎖骨上約2.5釐米處,穿深筋膜匯入鎖骨下靜脈。沿頸外靜脈排列的淋巴結稱為頸淋巴結,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腮腺咬肌筋膜,在乳突肌與胸鎖乳突肌前緣,繼而進達腮腺的下頜後突部,可深抵起於基突的肌肉。
中文名
翳風
特異性
交會穴之一,手足少陽之會
功    用
聰耳通竅,散內泄熱
拼    音
yì fēng
翳風 翳風
翳風 yifeng (SJ17)手少陽三焦經穴
【標準定位】在耳垂後,當乳突與下頜骨之間凹陷處。
【取法】取正坐或側伏,耳垂微向內折,於乳突前方凹陷處取穴。
【穴位解剖】本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腮腺。皮膚由耳大神經分佈。皮下組織疏鬆,耳後靜脈面後靜脈匯合成頸外(淺)靜脈,在胸鎖乳突肌淺面向下後斜行,至該肌後緣,鎖骨上約2.5釐米處,穿深筋膜匯入鎖骨下靜脈。沿頸外靜脈排列的淋巴結稱為頸淋巴結,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腮腺咬肌筋膜,在乳突肌與胸鎖乳突肌前緣,繼而進達腮腺的下頜後突部,可深抵起於基突的肌肉。
【特異性】交會穴之一,手足少陽之會(《針灸甲乙經》)。
【功用】聰耳通竅,散內泄熱。
【主治病症】
頭面五官科疾病:耳聾耳鳴,頭痛牙痛,腮腺炎,下頜關節炎,口眼喎斜,笑肌麻痹,甲狀腺腫面神經麻痹
刺灸法
1、直刺0.8-1.2寸,耳後酸脹,可擴散至舌前部及半側面部,以治面癱、腮腺炎等。
2、向內前下方斜刺1.5-2.0寸,局部酸脹,可向咽部擴散,咽部有發緊發熱感,以治聾啞
灸法艾炷灸温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