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義福

鎖定
義福(658-736年) [1]  [3]  ,俗姓姜氏,潞州銅鞮縣(今山西省沁縣)人。唐朝和尚。 [1] 
早年出家,在長安慈恩寺修行,得到官民百姓的愛戴。曾隨唐玄宗巡幸東都洛陽,得到沿途百姓的夾道歡迎。 [2] 
開元二十四年(658-736年),圓寂,時年七十九,追號大智禪師。中書侍郎嚴挺之撰寫碑文。 [3] 
封    號
大智禪師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潞州銅鞮
出生日期
658年
逝世日期
736年
本    名
姜義福

義福人物生平

墓誌銘 墓誌銘
義福,上黨人。曾祖姜仲遷,隋朝武陟丞、雁門令;祖父姜子胤,父親姜解脱,不仕。
義福精心修習佛道,為人端莊高潔,無論公卿大臣還是庶民百姓,都樂於跟他學佛。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圓寂,時年七十九,追號大智禪師,葬於伊闕之北,中書侍郎嚴挺之撰寫碑文。
參考《大唐故大智禪師塔銘》。 [3] 

義福軼事典故

唐開元中,有僧義福者,上黨人也。梵行精修,相好端潔縉紳士庶,翕然歸依。嘗從駕往東都,所歷郡縣,人皆傾向,擅施鉅萬,皆委之而去。忽一旦,召其學徒,告己將終。兵部侍郎張均中書侍郎嚴挺之刑部侍郎房琯禮部侍郎韋陟,常所禮謁。是日亦同造焉。義福乃升座。為門徒演法。乃曰:“吾沒於是日,當以訣別耳。”久之,張謂房曰:“某宿歲餌金丹,爾來未嘗臨喪。”言訖,張遂潛去。義福忽謂房曰:“某與張公遊有數年矣,張有非常之咎,名節皆虧。向來若終法會,足以免難,惜哉!”乃攜房之手曰:“必為中興名臣,公其勉之。”言訖而終。及祿山之亂,張均陷賊庭,授偽署。房琯贊兩朝,竟立大節。(《太平廣記》 [2]  援引《明皇雜錄》)
譯文:
唐玄宗開元年間,有個僧人叫姜義福,是上黨人,精心修習佛道,為人端莊高潔,無論公卿大臣還是庶民百姓,都樂於跟他學道。他曾跟從唐玄宗皇帝去東都洛陽,沿途經過的郡縣,人人都仰慕嚮往他,專門給他的施捨就多達數萬,他都沒有接受就走了。
忽有一天早上,召集自己的門徒,告知自己即將y圓寂。兵部侍郎張均、中書侍郎嚴挺之刑部侍郎房琯禮部侍郎韋陟等,平日常來拜訪他,這天也都來了。義福像往常一樣準時登壇説法。最後,説道:“我要在今天死去,要跟諸位訣別了。”
過了好長時間,張均對房琯説:“我常年服用長生不老的金丹,從未參加過別人的喪禮。”説完,張均便偷偷地溜走了。義福對房琯説:“我與張公交遊多年了。張均有非同尋常的災難,要在名譽與節操方面都蒙受損害。如若他能一直堅持到法會的終了,可以免除其災難,實在可惜呀!”握着房琯的手説:“您一定會成為唐朝中興的名臣,好自為之!”説完就死了。
等到安祿山謀反篡位時,張均為叛賊抓獲,在安祿山朝廷擔任官職,氣節名節皆虧。房琯則在平定叛亂,唐朝中興之後,再次襄贊皇朝,最終保持了大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