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幽泉學院

鎖定
幽泉學院(Deep Springs College,也譯為深泉學院)坐落在美國加利福利亞州東部的White山脈和Inyo山脈之間的幽泉谷,學院創辦於1917年,校訓為:勞動,學術,自治。 [21] 
學院每年招收13名男生,學制兩年,學費和生活費全免。在與世隔絕的沙漠深處,學生一邊放牧,一邊進行超強度的學術訓練,學校一切運營管理(包括教授聘請、校長任免)也由學生表決自治。兩年學制結束後,學生會獲得副學士學位。根據幽泉學院此前的統計數據表明,大部分畢業生轉入哈佛、耶魯、康奈爾常青藤名校繼續大三學業,約有三分之二拿到學士學位,更有二分之一獲得博士學位
中文名
幽泉學院
外文名
Deep Springs College
Deep Springs
創辦時間
1917年
辦學性質
私立非盈利大學 [20] 
學校類別
文理學院 [20] 
現任領導
羅斯·彼得森(校長)
校    訓
勞動,學術,自治
地    址
美國加利福尼亞
別    名
深泉學院

幽泉學院歷史沿革

 L. L. Nunn L. L. Nunn
幽泉學院由電力大亨和慈善家盧西恩·盧修斯·納恩(L. L. Nunn)於1917年創立。在北美各地建造發電廠後,他把自己的財富和影響力用於發展新的教育形式。他的兩個倖存的教育項目,幽泉學院和特柳賴德協會(Telluride Association),都體現了他獨特的教育哲學。
納恩的職業生涯始於科羅拉多州特柳賴德,一個採礦小鎮,在那裏他經營着各種各樣的企業,包括幾座金礦。意識到電力對採礦的重要性後,他利用自己的資產創辦了特柳賴德電力公司。該合資企業在美國西部以及加拿大和墨西哥建造並收購了發電廠,並開創了遠距離輸電的方法。 [19] 
他在科羅拉多開金礦的時候,由於開礦急需大量的電力,於是他改行開了電站。 [1]  隨着納恩的電站不斷擴展,需要大量的人手24小時待命,隨時準備去維修傳輸線路。那時候電力還是一個新事物,沒有太多的人懂行。納恩於是決定自己培養,他招了一批頭腦靈活、身體強壯、手腳勤快的年輕人,平常在電廠勞動、學習,一旦線路出現故障,就出去維修。納恩除了支付他們工資以外,還免除了他們的生活費和培訓費。然後,優秀的學生會獲得獎學金,繼續在精英大學接受教育。 [19]  這便是“幽泉學院”的原型。 [1] 
幽泉學院
幽泉學院(3張)
教育很快使商業黯然失色,成為納恩最關心的問題。1909年,他建立了第一個特柳賴德之家,為在康奈爾大學獲得學位的學生提供食宿。特柳賴德協會正式成立,以管理這所房子。納恩在美國西部發現,自治可以促進個人美德發展。因此,他把自治思想納入了特柳賴德協會。特柳賴德協會和康奈爾大學的房子現仍在繼續運營。此後,該協會已擴大至包括密歇根大學的另一所特柳賴德之家,以及兩個針對高中生的暑期課程。
學校風景 學校風景
他的最後一個項目是建立一所獨立的學院,通過博雅教育、學生自治和勞動(liberal arts, student self-governance, and labor)三部分,讓學生準備好"為人類服務的生活(”life of service to humanity”)"。 [19] 
歷史照片
歷史照片(2張)
1917年,由於納恩越來越“不務正業”——將注意力轉移到辦學上來,後來他在考慮了一些可能的地點後,在加州東部購買了一個養牛場,在這塊佔地50平方英里的沙漠,開辦了坐落於山谷中的幽泉學院,該學院第一班招收了二十人。 [19]  納恩認為,真正的偉人要能傾聽“荒漠的聲音”,併為幽泉學院定下了影響到現代的校訓:勞動、學術、自治(labor, academics, and self-governance)。學院管理異常嚴格,不經允許不得離開校園,嚴禁接觸酒精,也不提倡看電視。電話和互聯網經常由於惡劣天氣而中斷,報紙則是通過郵局寄過來的,通常都要晚兩天。一般情況下,學校由26名學生,3位管理者,8至9名教授以及5名校工組成。 [2] 
自1925年納恩去世以來,該學院在保持他最初願景的許多信條的同時,也不斷髮展。校友們已經成為許多領域的領軍人物,一些人獲得了麥克阿瑟獎普利策獎以及杜魯門和羅德獎學金。幽泉經常被引用為高等教育所能提供的變革性經驗的一個例子。
納恩的模式已被其他幾所大學採用或採用,並可能被視為”微學院(microcollege)“運動的主要影響之一。Thoreau College維護着一個可以歸入這一運動的大學名單。有些是特別受到納恩的願景啓發的,另一些則是向新的方向前進的。 [19] 
一座教學樓足可容納“幽泉學院”全校學生 一座教學樓足可容納“幽泉學院”全校學生 [1]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幽泉社區一直在討論男女同校的可能性。學校每年都會進行關於是否接收女性申請者的討論,原定於2013年開始接受女性申請者,但是在他們發現由於信託條款限制,幽泉接受女性是非法的,所以沒有施行。 [3]  學校董事會於2011年投票決定開始接納女性,但兩位持不同意見的成員提出了法律挑戰。經過五年多的訴訟,加州最高法院於2017年6月做出裁決,允許該學院繼續實施招收女性學生的計劃。自2018學年以來,學院接受所有年輕人的申請。 [19] 

幽泉學院地理位置

學院風景 學院風景
幽泉谷位於加州東部的White山脈和Inyo山脈之間,是學院佔地155英畝的校園的所在地。學院是山谷中唯一的居住地,面積與曼哈頓差不多。最近的大城市,加州畢曉普,距離40英里。學院位置的物理隔離和自然美景是教育計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生定期前往內華達山脈死亡谷國家公園、狐尾松古森林和附近的許多其他荒野。在夏季,體驗超過100°F(38°C)的炎熱乾燥的沙漠温度;在冬季,極端寒冷,有時低於20°F(-6°C)。
校園設施包括實驗室、健身房和音樂室。一些勞動崗位需要使用校園裏的木材和金屬商店。學校的圖書館包括L. L. Nunn個人圖書館的內容,作為其近30,000卷的一部分。
來自學院牧場的牛在整個山谷中私人和租賃的土地上放牧。校園以南約7英里處是幽泉湖。大型的季節性鹽湖以其活躍的白雲岩地層而聞名。淡水充盈的淡水泉是山谷的特有物種——Deep Spring Toad的棲息地。
幽泉谷已經有人居住了幾千年。直到20世紀初,它還是派尤特人的家園。在山谷周圍的地點可以看到巖畫。還能看到巴斯克人牧羊留下的痕跡。在這建造的原始農場為White山脈的礦工提供食物,納恩於1917年買下了該處,第一批學生協助在此建造了許多校園建築。
宿舍、寄宿房(也是餐廳)、主樓(設有辦公室、教室和圖書館)和教職員工宿舍都聚集在學院周圍。稍遠的地方,學生可以在“下牧場(Lower Ranch)“找到花園、畜欄、馬穀倉和其他住房。 [22] 

幽泉學院教育特色

幽泉學院課程學習

校園瑰麗景色 校園瑰麗景色
幽泉學院兩年學制裏的必修課包括英文寫作和公共演講(每名學生每年需要獨立完成至少8次十分鐘以上的公共演講,並由學生評審團與教授們給出評分與具體反饋),其餘課程為選修。與普通大學的一學年兩學期或三學期學制不同,幽泉學院一學年共有6個學期,每學期約7-8周,中間各有1-2周假期間隔,全年無休,每學期需要完成2門甚至3門課程,課程強度與行課時間遠超過正常的大學。常年緊張的課程學習,長時間的體力勞動,還有在沙漠裏培養出來的自律與自我管理能力,堅韌的性格與合作精神,所有這些學生的品質無疑都是哈佛這類以培養領導者為己任的一流大學所看重的,難怪那麼多學生在兩年幽泉學業結束後,可以輕鬆地轉學到其餘一流大學。 [4] 
學員們的學習熱情相當高。下課時間雖然到了,可總會有些學生請老師到草地上繼續討論。學員還反覆要求每週多開幾節課。一些名校教授不惜降低年薪到這裏來執教。曾任耶魯人文學教授的戴夫·阿恩特在幽泉每學期(8周)佈置的閲讀作業包括4000多頁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著作和幾百頁文學評論,“我看美國不會有哪所大學會佈置這麼多作業、上課還有學生像他們這樣積極迴應的。”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這所學校的學生本末倒置,不愛學習只愛幹一些與學生本行無關的工作。事實上,幽泉學院的學術能力幾乎是無可匹敵的。這所兩年制的男校,申請者大多數集中在美國大學理事會分數排行榜前2%。但是事實上幽泉學院的學生,有一大摞都是拒絕了美國其他排名前五的名校(如哈佛,耶魯等等)的大一錄取通知書而來到幽泉學院,原因之一是幽泉學院實在太誘人,並且,在那裏你將體會到在別的學校永遠難以體驗的辛苦與收穫。 [5] 

幽泉學院體力勞動

學生參與勞動 學生參與勞動
一旦被幽泉大學錄取,那就意味着你省下了每年大約5萬美元的學費和生活費,學校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全額助學金。但代價是每個星期30個小時的苦力勞動。學校有約200頭牛,以及馬、羊、豬、雞的動物,並在一小片綠洲上種有蔬菜。學生們必須和校工一起在牧場放牛、耕種。除了正常課堂學業之外,每名學生都必須擔任一項職務,包括每天清早四點鐘起牀去牛棚擠奶、為牲畜餵食添加飼料、駕駛拖拉機播種、搬運木材、挖掘水渠、放牧牛羊、宰殺牲畜、食堂做飯等等。 [6] 
學生參與勞動 學生參與勞動
每一個人都是這個自給自足的小社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幽泉教會大家的一個道理是:理解每人應有自己的職責。不論是廚師、擠牛奶的、技工,還是飼料工和圖書管理員,都對整個團體的利益至關重要。如果你修不好拖拉機,可能誰都吃不上飯;如果你早上睡過頭忘記了擠牛奶,那麼全校人一整天都沒有牛奶喝。勞動是學校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學校的理念就是,勞動和政治是教育的一部分。整個學校位於山谷中的一個私人農場,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社區,好像傳説中的桃花源,而整個農場的運作,就靠這些學生和老師的勞動。 [7] 

幽泉學院自我管理

幽泉學院的辦學宗旨是:“勞動,學習,自治”。 [8] 
學生參與勞動 學生參與勞動
學校奉行“學生自治”的傳統,由在校學生組成委員會,篩選、面試、錄取下一屆新生;表決學校的運營事宜;分配學校的資金用途等等。同時學校每年會接到約200份來自全球各地的教授的申請,並由在校學生表決聘請哪些教授來校開設課程。教授大多來自於哈佛、耶魯等最頂尖名校,輪流來這裏進行數月乃至數年的講學,並且也像學生們一樣,體驗這裏牛仔的生活。由於1:3左右的師生比例,幽泉學院的每一名學生可以得到這個星球上最頂尖的教授近乎一對一的面傳身授。學校有一條規定:教授夜間房屋走廊的燈不能關,以便學生們可以隨時敲門進去一對一地討論問題。每門課程均為一名教授對數名學生,甚至是一對一的教授課程,學生要想偷懶,幾乎門都沒有。
學生參與勞動 學生參與勞動
學院的農場上有大片的牛羣和紫花苜蓿。每名學生一週要完成30小時的勞動。他們的原則是,因為你要吃飯,所以你要煮飯;因為籬笆需要加固,所以你要加固籬笆。學生們上午上課,中午在鐘聲召喚下去食堂吃飯、開會和討論各種事情,下午參加勞動。由於學校建設在牧場上,學校的勞動包括擠奶、在食堂做飯等等。有時候勞動會持續到晚上,但學生們的課業一點不輕鬆,一學期仍然要學完三門到四門課程。 該校最有特點的是學生們的自我管理。學校的一切日常管理都由學生們自己負責,包括學校開什麼課程、任免教授、新生錄取,都由學生董事會參與,而且決定權很大。每年全體學生還要舉行一次公投,決定是否開始招收女生。不過,這麼多年的投票結果一直沒有改變——學校仍然只招收男生。
幽泉學生在驅趕牛羣 幽泉學生在驅趕牛羣
自我管理是很重要的一環的另一個表現是,學生們在兩年之內要獨立的生活並作出對未來的打算。這26名學生不準離開山谷,也不準碰酒和毒品。除此以外,他們可以作任何決定———決定接納誰,制訂其他紀律,甚至招收和解僱教師。在組織招生面試的時候,坐在面試者面前的是由9位在讀學生組成的招生委員會,這裏的學生決定他們到底希望什麼樣的年輕人做自己的學弟。
校長有可能在冬天凌晨4點敲響學生宿舍的門,宣佈説,“牛奶場被淹了。”卻並不指揮大家該做什麼。這也正是整個幽泉大學的目的:學習在沒有建議的情況下處理問題。他們自給自足,在學校的有機農場幹活然後自己煮飯吃。在幽泉學院,學生儼然成為了學校的主人,他們享受有學校許多大事上的決定權,學生能夠學習到了不僅僅是學術知識,而是各種生活技巧、領袖氣質,以及與身邊25位同樣高智商的同齡人共同生活、勞動、互相協作的寶貴經歷。 [9] 
雖然與那些大興土木的其他大學相比,幽泉學院的外表遠稱不上氣派,但是校內圖書館、教室等設施一應俱全。學校通過衞星天線上網,速度不快,但對於一所26個學生的大學也夠用了。學校的“操場”就是那座遼闊的牧場和沙漠。

幽泉學院教學目的

在荒野深處存在着振聾發聵的聲音,那是在熙熙攘攘、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所缺乏的,只有最卓然不羣的、真正的領袖人物才會試着去親近孤獨,尋找並傾聽到這個聲音。紳士們,你們來到最狂野的西部沙漠深處,不僅僅為了傳統的書本知識學習,不僅僅為了體驗牛仔生活、成為一個男子漢,不僅僅為了個人未來的物質享受與職業追求,更重要的,是學會為一個更好的社會而貢獻、效力。你們要明白,在這裏,你們將獲得的不僅是最頂尖的能力,也承載了最宏偉的志向——無私地運用你的能力讓這個社會變得更美好。
——幽泉學院創始人、電力大亨盧西恩·盧修斯·納恩 [7] 

幽泉學院學校設施

幽泉學院提倡在物質上的孤立,這也是學校哲學觀中十分重要的角色,孤立可以使得學生每年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去重新審視自己的行為。學院曾經使用加州的蓄電池發電,但2006年,由幽泉在校學生自己建立了太陽能電能配置(這也是幽泉學生自主勞動觀的體現),加上1980年代就建立的小型水力發電站,學校的用電已經能夠自給自足,甚至有盈餘出售給附近的商業電力公司。在學院的用電高峯期時,學院也會向舊金山的太平洋天然氣電力公司買電。 [10] 
幽泉學院原先有一條直撥的電話線貫穿懷特山脈,但是因為維修困難所以沒能夠長久支撐。電話線在1990年代被無線電接受所取代,無線電信號被傳輸到畢夏普地區的接收站。因為單一的無線電可以通過移動電台將信號傳送出懷特山脈,但是在大風和暴雨這類氣候惡劣的情況下信號很容易受干擾。學院也接通從人造衞星傳輸下來的互聯網信號。截止2012年,校園裏已覆蓋Wifi,不過網速通常相當吃力。 [11] 

幽泉學院作息時間

學生生活
學生生活(13張)
早餐:約6點起牀,負責擠牛奶和做早餐的學生需要4點起牀,早餐後上課直到中午。
午飯:由專門的廚師帶領一部分學生負責,2011年的主廚是曾經的幽泉畢業生,剛在芝加哥大學獲得碩士學位。
下午:種地、喂牛、清掃、撿雞蛋、餵羊、蓋房子(正在建造穀倉)、修剪樹木、劈柴等。
晚飯:晚上5-6點開始吃晚飯。
晚飯後:有人負責打掃食堂,有人去照看奶牛,其他人學習、進行討論、或者各個學生委員會(學術規劃委員會、新生錄取委員會、對外通訊交流委員會等)開會討論學校運營事宜。
睡覺:晚上12點左右,時間不限制,但由於工作勞動壓力之外繁重的學業壓力,大部分人睡得很晚,通宵工作在這裏相當常見。一天24小時裏的任何時刻,你幾乎都能在學校圖書館裏見到埋頭工作的學生。因此,要成為幽泉學生,除了出眾的學習能力和智力,充沛旺盛的精力也必不可少。

幽泉學院錄取情況

幽泉學院基本概況

根據美國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的美國高等教育機構分類,幽泉學院是一所只能頒發副學士學位(Associate’s Degree)的副學士學院(Associate’s College),在學位等級的概念上和國內的專科學院沒什麼兩樣,和哈佛大學這種集教學和研究於一身的、有資格頒發博士學位的大型研究性大學(Doctoral/Research Universities - Extensive)並沒有可比性。 [12] 
牛仔學生 牛仔學生
幽泉學院的錄取率並不比哈佛低,其錄取學生的SAT分數也並不比哈佛高,在幽泉學院授課的教師沒有一位可以被稱為“名校教授”,有些教師只是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來幽泉學院“訪問教學”。雖然《普林斯頓評論》確實給了幽泉學院和哈佛大學一樣的99分教學評分滿分,但該機構同時給其他近十家高校99分,而且該組織是一家SAT備考和教育諮詢機構,客觀性非常可疑。幽泉學院的教育模式也並不是獨一無二的創舉,其教學特點在其他美國高校也可以找到。 [12] 
申請者在錄取之前要遞交兩輪共計7篇的個人論述材料,第二輪還必須親自前往學校校園接受為期4天的農場勞動、課堂考驗和麪試。論述材料題目通常是解釋某個艱深論題。之後,申請人才能坐在由9個19歲在校學生組成的委員會面前,回答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比如:“鯊魚和北極熊在中性的膠狀物介質中打架,誰會贏,為什麼?” [4] 
由於幽泉學院每年錄取人數極少,近百年間,畢業生總共只有1000多人。但很多學生都拿過羅德獎學金和杜魯門獎學金,2人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2008-2011年間,幽泉畢業生已5次拿到杜魯門獎學金———一項獎勵為公眾服務的學生的至高榮譽。
事實上,幽泉學院同樣接受國際學生,只是由於名聲不大,外國人不知道而已。在美國,每年僅有最頂尖的、SAT(美國高考)接近滿分、同時身體素質拔尖、願意接受西部牛仔生活挑戰的高中畢業男生敢於申請該校,只錄取約13人。在該校100年曆史上,只錄取過兩位中國大陸學生。 [4] 

幽泉學院中國學員

2006年,一個來自蘇州的中國男生進入幽泉學院接受教育。
2010年,幽泉學院錄取過一位台灣籍學生,該生同時得到耶魯大學錄取,最終放棄耶魯的offer前往就讀幽泉學院;
2011年,南京外國語學校的萬欣(外號深泉哥)也被幽泉學院錄取了。被錄取意味着:可以省下每年大約5萬美元的學費和生活費,不過代價是每個星期30個小時的體力勞動,學生們必須和校工一起在牧場放牛、 [7]  耕種。
2014年5月5日,重慶南開中學學生彭書涵被美國幽泉學院錄取。2013年底,他向幽泉學院遞交了個人申請。2014年5月5日下午,他打開郵箱時,才發現自己已經被幽泉學院錄取了。 [13] 
彭書涵的綜合成績在南開中學國際班排第二,託福110分(滿分120分),美國高考SAT2300分(滿分2400分),是個名副其實的學霸。 [14] 

幽泉學院畢業去向

美國《紐約客》報道幽泉學院插圖 美國《紐約客》報道幽泉學院插圖
學生完成兩年學習後可以獲得副學士學位,絕大多數畢業生都會選擇去著名大學繼續深造,而他們也均是各個大學招生辦公室的搶手人物。畢業生多數選擇前往哈佛大學牛津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芝加哥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布朗大學康奈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繼續大三學業。
官方數據表明:過去十年間,16%的幽泉畢業生轉學到哈佛大學,13%轉學到芝加哥大學,7%轉學到耶魯大學,7%轉學到布朗大學,列表中接下來最受幽泉畢業生青睞的轉學目標依次為:哥倫比亞大學、牛津大學、加州伯克利、康奈爾大學和斯坦福大學。 [4] 
2013年6月,11名幽泉學院的應屆畢業生結束兩年學業後,7人轉學前往耶魯大學、1人前往布朗大學、1人前往科羅拉多大學、1人前往漢普希爾學院,1人留校繼續體驗牧馬放牛生涯。 [4] 

幽泉學院學員評價

學院生活 學院生活
"Deep Springs is an idea, not a campus, nor a college, nor a ranch. Its purpose is to prepare genuinely free individuals who commit their lives to the common good. Deep Springs practices democracy in learning, accepting risks and enduring inefficiencies no other college would tolerate, precisely to offer its students the possibility of extraordinary growth in character and intellect." — L. Jackson Newell, from the essay.
幽泉學院是一種理念、乃至理想,而非單純的一座校園或者牧場。它旨在培養聰明而自由的年輕的靈魂們,而他們也願意投身去推動這個社會的發展。幽泉學院在教學上採用真正的民主自治,接受各種挑戰,以及忍受其他“普通”學校所不能忍受的困境,最終賦予它的學生最非凡的人格與智性上的成長。
——L. 傑克森·內維爾

幽泉學院相關誤解

學院生活 學院生活
幽泉學院在美國確實是一所富有特色的學校,把讀書與放牧結合在一起對學生進行教學,但在美國並不是如媒體報道的那麼受歡迎,部分媒體稱其為“比哈佛牛津更牛的大學”、“世界上最難進的大學”,不少網友也對該校頂禮膜拜,在網友心中儼然超越了哈佛牛津。實際上,幽泉學院只是美國眾多有着另類教育理念的專科學院其中的一所,卻被媒體有意無意地神化了。以中國教育視角觀察,幽泉學院或許很神奇,但在美國卻很普通。 [15]  這裏沒有複雜的交際圈,遠離城市的喧囂,原生態的生活環境,如果在中國,這應該更像是一座修行的聖地。 [16] 
1.幽泉學院比哈佛牛津還牛?
事實:根據美國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的美國高等教育機構分類,幽泉學院是一所頒發副學士學位(Associate’s Degree)的副學士學院(Associate’s College),在學位等級的概念上和國內的專科學院沒什麼兩樣,和哈佛大學這種集教學和研究於一身的、有資格頒發博士學位的大型研究性大學(Doctoral/ResearchUniversities-Extensive)並沒有可比性。
2.幽泉學院錄取率比哈佛還低?
事實:幽泉學院官網聲稱其錄取率在6-15%之間,而哈佛大學2013學年入學的官方錄取率是5.8%,並且其錄取率還在不斷地刷新歷史新低(2012年為5.9%,2011年為6.2%)。
3.幽泉學院對SAT要求比哈佛高?
事實:在幽泉學院官網上,學院聲稱其入學SAT平均分是語法(Critical Reading)750分、數學700分上下,而據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Board)數據,哈佛大學2013年錄取學生的SAT平均分為語法750,數學750。
4.幽泉學院是世界上最難進的大學?
事實:首先,它並不是個大學,而是個專科性質的學院。其次,僅從錄取率來看,除了哈佛大學比幽泉學院更低以外,印度理工學院的錄取率是2.5%,紐約大學阿布扎比分校的錄取率是1.3%,首爾國立大學的錄取率是0.5%,也都遠遠低於幽泉學院。第三,僅從SAT分數要求來看,除了哈佛大學以外,比幽泉學院錄取分數高的高等教育機構並不鮮見:2013年加州理工大學錄取學生的SAT閲讀平均分是750,數學平均分是785,耶魯大學錄取學生的SAT閲讀和數學平均分都是750。
5.申請者眾多,數以萬計?
事實:幽泉學院官網稱其每年申請者數量在100到200人之間,被錄取的中國高中生也稱“今年申請人數不超過200人”,很難説申請者眾多。事實上,用其每年錄取率和錄取人數也可以輕易計算出申請者數不可能達到“數以萬計”的數量,傳出申請者“數以萬計”的人顯然是智商不夠用。
6.幽泉學院教授都來自於哈佛、耶魯等最頂尖名校,一些名校教授不惜降低年薪來執教?
事實:幽泉學院的現任主席和院長在任教於幽泉學院之前就職的學校都是加州聖瑪麗學院(Saint Mary's Collegeof California),一所加州當地的地區性的大學,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News & WorldR eport)美國西部地區性大學排名中位列第11位。其主席DavidNeidorf在並沒有獲得博士學位,更談不上“名校教授”的頭銜了。剩下的三名長期教師,在來到幽泉學院之前不是隻擁有博士後學位的研究人員就是博士畢業剛開始教學不久的年輕高校教師,客座教師更大多是還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年輕學者。因此,沒有一位幽泉學院的現任教師可以被稱作是名校教授。
7.《普林斯頓評論》論給幽泉學院的教學評分和哈佛一樣是99?
事實:是的,但是《普林斯頓評論》還給其他近十所高等教育機構給出了99分的教學評分滿分,且並沒有給出詳細的評價標準。另外,雖然名字看起來頗為唬人,但《普林斯頓評論》是一家SAT備考和教育諮詢機構,跟普林斯頓大學無關,其客觀性很可疑。在普遍被認為更為權威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福布斯》雜誌等媒體的大學排名上,幽泉學院則完全不見蹤影。
8.學院教育模式是獨一無二的創舉?
事實:幽泉學院的教育模式在美國也不是獨一無二的。在勞作和學習結合方面,受美國聯邦政府認可的工作學院聯盟(Work Colleges Consortium)的七所成員學校艾麗絲洛依德學院(Alice Lloyd College)、伯里亞學院(Berea College)、布萊克伯恩學院(Blackburn College)、歐扎克斯學院(College of the Ozarks)、教會學院(Ecclesia College)、斯特林學院(Sterling College)、沃倫威爾遜學院 (Warren Wilson College)都向學生提供將勞作和學習結合的課程。其中,建校於1855年的伯里亞學院的學生必須每週工作10小時,作為其全額獎學金的回報。在學生自治和緊密的師生關係方面,建校於1853年的伊利諾伊州夏默學院(Shimer College)只有15到20名教職工,每年只招收100到140名學生,且該學院完全由師生共同組成的“議會”(Assembly)管理;西華盛頓大學費爾黑文學院(We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s Fairhaven College)的學生們也可以設計自己的課程。
9.幽泉學院每年會向SAT考試中排名靠前的男生髮放邀請?
事實:所謂“發放邀請”只是招生學校慣用的營銷手段而已,和國內高校在高中生填報志願時發的招生小廣告並無二致,絕不代表被“邀請”的學生在申請過程中有任何的優勢。 [17] 
10.幽泉學院為何如此神秘?
幽泉學院之所以神秘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外界採訪的要求極其嚴格,連英國《衞報》也是在申請了五個月後才獲得批准。而學院所處的位置,更是在加州內華達交界的沙漠中地處偏僻。這裏沒有手機信號,離最近的城鎮畢曉普也要一個小時的路程。 [1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