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驛村

鎖定
羅驛村,海南省澄邁縣老城鎮白蓮區下轄自然村,中國傳統村落,古時稱“倘驛”,後改名“羅驛”,村域面積10平方千米 [1] 
羅驛村建於南宋寶佑四年(1256年),是古代海南島西線的驛站、海南省歷史文化古村、澄邁縣長壽之鄉;羅驛村保留有明代的牌坊、清代的宗祠,環日、月、星三潭而建的火山石屋、古道、老井;羅驛村街巷格局典型,村內建築遺產、歷史文化遺蹟分佈集中、頗具規模、風貌較好,周邊歷史文化資源豐富 [2] 
2014年11月17日,羅驛村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和國家旅遊局公佈為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3] 
中文名
羅驛村
行政屬性
自然村
所屬政區
海南省澄邁縣老城鎮白蓮區
村域面積
10平方千米
形成年代
元代以前
主要產業
種植業、水產養殖業
主要景點
李氏宗祠
保護級別
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批准單位
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等七部門
批准時間
2014年11月17日

羅驛村歷史沿革

羅驛村原稱“倘驛”,是海南島西線的驛站。南宋初年(1127-1236年),因村子之東建有瓊州府西路官道驛亭而得名。
南宋開禧年間(1205-1207年),驛亭改建為驛站。
南宋寶佑四年(1256年),吳、陳兩姓村人聚居而形成村落,取名“倘驛村”。
明洪武年間(1368-1398間),因“諸峯環繞羅列,驛站於此”,村中有識之士改村名為“羅驛”,《李氏族譜》記載為:“羅者,諸峯環拱羅列;驛者,馬公開瓊建驛,因以村名”。
清代,羅驛村曾稱為“羅亦”,不久後又恢復“羅驛”一名 [4] 
湖中鴨

羅驛村地理環境

羅驛村位置境域

羅驛村位於海南島的西北部澄邁縣老城鎮境內,地處海南省南渡江兩岸沖積平原和新生代火山噴發遺址區,地理座標為東經110°6′44″,北緯19°54′55″,村域面積10平方千米 [2] 

羅驛村地形地貌

羅驛地處瓊北火山口地帶,全村地勢高低起伏較小,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屬火山土台地,土壤富含硒等稀有微量元素;羅驛村北靠顏春嶺,南朝社延嶺,東西分別是萬歲峯和秀松山 [2] 
湖泊

羅驛村水土資源

羅驛村有耕地3149畝,基本農田2248畝,林地2340畝;村域內土壤肥沃,用地類型主要有耕地、園地、林地、草地和養殖水域;瓊北主灌溉渠松濤水渠從村旁蜿蜒而過,水利條件優越 [2] 

羅驛村植被

受熱帶氣候和水文條件影響,羅驛村植被類型豐富,擁有榕樹、波羅蜜、荔枝、木瓜、椰子、枇杷、鳳凰樹等多種喬木 [2] 

羅驛村氣候

羅驛村屬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温和,全年無霜;年均日照2017.6小時,年均降雨量1790.7毫米 [2] 

羅驛村村落格局

羅驛村選址理念

村落佈局
村落佈局(4張)
羅驛村周邊的山水格局凸顯古村落選址理念:憑高向低,背山(崗坡)面水(湖塘),居險聚氣。背後的山坡(淺丘)種植有風水林,以固山避風;村前多為人工挖掘池塘,引水入池,風水中有聚氣之意,也可以調節小氣候。村落山水格局與基礎設施佈局也緊密關聯,村落的給排水主要來自水塘、水渠和水井,這些都依賴村落選址時對水源充足、安全和地勢落差處理的考慮 [2] 

羅驛村空間格局

羅驛村臨湖而建,選址於月湖北岸,形成坐北朝南、臨水望田的景觀格局;村落內建築羣和巷道均沿日湖、月湖向西北方向輻射狀延伸,利於雨季排水,村內院落佈局統一而富有變化,院子佈局以正房為核心,形成兩進格局,並有東西偏房相襯。
村南分佈有日湖、月湖,因其形狀而得名。村落內建築羣主要分佈與日湖、月湖北岸,湖南岸則為農田種植區,村北部分佈有星湖,西、北、東三個方向則為樹林環繞,風景秀美。
羅驛村古村落整體佈局呈扇形,村落內建築羣和街巷以村南的日湖、月湖為核心,向西、北方向放射狀延伸;村南沿湖的主幹道路為串聯村落內部石板巷的骨架。村落內部形成以古井、古樹、公祠、牌坊等類型化的公共節點和重要建築元素來串聯村落內部空間,宗祠主要分佈於村落南部,湖的東西兩岸分別建設李氏宗祠、大房祖祠、岱之祖祠。村四周曾建有五處碉樓(已毀),周邊有古榕樹、大枇杷樹等。
羅驛村村落格局完整,路網清晰,世俗活動空間與田園勞作空間、祭祀空間以及普通居住空間分配得井然有序。村落內部空間佈局序列遞進,逐次展開,層次分明;同時又根據各自的實用功能和佈局構思,形成具有共性且各有章法、個性靈活的村落組織肌理和風貌格局 [2] 
屋頂細節

羅驛村經濟社會

產業
產業(5張)
羅驛村為漢族傳統村落,農田種植區主要種植辣椒、木瓜、荔枝、香蕉、火龍果、草莓和反季節瓜菜等,村裏還散養大白鵝 [5] 

羅驛村主要景點

羅驛村傳統建築

牌坊
牌坊(6張)
羅驛村內傳統建築集中連片分佈,村中有火山岩古民居430間,共計43860平方米,保存情況基本完好,均坐北朝南。古村村落典雅、古樸,大部分傳統建築主體完整,建築風格多為海南典型的“十柱”屋結構,石頭為火山石,木材均為杉木、菠蘿蜜格板等,是澄邁縣乃至海南省具有代表性的火山岩傳統民居建築羣 [6] 
羅驛村的核心古建築羣集中在日湖、月湖和星湖之間,建築保留着中華民居傳統的木石結構。羅驛村核心區古建築羣佔據核心區總面積的23.3%,傳統建築基本維持明清年代建築風格和佈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歷史建築有李氏宗祠、觀音廟、李恆謙故居、步蟾坊、節孝坊等,有馬蹄井等古井4處,有古石橋1座,村東南有殘存的古驛道和古驛站 [6] 
羅驛村內傳統民居多為院落式佈局,形成外封閉、內開敞的方式,分為獨立院落式(合院式)、兩進院落式、多進院落式和合院式三種。 [6] 

羅驛村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始建於清雍正元年(1723年),位於羅驛村東部,佔地面積約599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900平方米,為三進四合院式佈局的木石結構。有殿堂3間、廊廡2間、影壁1塊,宗祠坐北向南,三進五開間,四合院式佈局,進深68.08米,通寬23.5米。第一進門前立有一對石獅和方形抱石,十三檁,寬7.5米。第二進門前有一對抱鼓石,十五檁,寬9.3米。第三進為祠堂,十五檁,寬10.5米,右側立有記載建祠石碑一通。宗祠的二、三進之間的廂房檐壁上,彩繪有人物出遊、綠樹飛鳥、荷塘游魚的圖畫,並浮雕有北宋詩人王令的《送春》和史學家司馬光的詩作 [6] 

羅驛村古牌坊

傳統建築
傳統建築(9張)
步蟾坊位於羅驛村南。據《澄邁縣誌》載:“步蟾坊在倘驛,明景泰間為舉人李金立。”牌坊為沖天式三開間石結構,高3.7米,中間石柱寬3.5米,坊額陰刻“步蟾坊” [2] 
節孝坊位於羅驛村東約500米,坐東北向西南,建於清乾隆五年(1740年),三開間屋宇頂,長5.56米,高3.4米,中柱寬2.08米,坊額陰刻“節孝”兩字,乃紀念蘇氏二十二歲節孝而立 [2] 

羅驛村歷史文化

羅驛村文物古蹟

  • 驛站、驛道
驛站
驛站(3張)
驛站、驛道位於羅驛村東,驛站坐北向南,二進三開間、左右廂房各一間,進深11米,寬9.3米,廂房長2.8米,寬3米;為木石式抬梁構架,硬山頂,山牆保存完好。驛道從驛站出發,繞山腰而行,位於羅驛村東南10米處,南北向,寬1.95米,火山石鋪面,路面不平整,現存長約50米。直通驛站的石橋已折除,現僅保存長約50米的石道,路基不變,路面完好 [4] 
  • 李文英公石墓
李文英公石墓位於羅驛村西約1000米,坐西南向東北,墓體呈長方形,五層,長2.33米,寬1.45米,高1.15米。台階分三級,步長3米。原石台階部分被填埋,現存圍牆和台階為現代所建,範圍也隨之擴大 [4] 
  • 馬蹄井
馬蹄井位於羅驛村東500米。據《澄邁縣誌·疆域山川》載,馬路蹄泉在“城南十五里那驛都,舊傳有婦人騎馬至此,地塌泉出,今馬猶存”。馬蹄井水井呈方形,長0.9為,寬0.95米,由青磚砌成,進底有個形似馬蹄狀石。現井水清澈,常年不幹,水距井面僅1.1米。由於水土流失,村民在原有基礎上加蓋高約1.1米的石頭,現已無人飲食,僅用於農業生產。傳説冼夫人二次渡瓊平亂,一次行軍作戰途經倘驛村,午時,屯兵造飯,沒有水源,冼夫人座騎白馬一聲長鳴,騰空而起,足下石頭震動,一股泉水噴湧而出,士兵取水做飯。後來,此泉被倘驛鄉民挖成水井,曰“馬蹄井” [4] 

羅驛村歷史人物

人名
簡介
李文英
鄉貢進士,原籍福建省泉州人,曾任掌管文學,舉彈善惡的錄事司;於南宋末年間(1265-1279年),遊學澄邁,在羅驛村設學塾;娶村中一吳姓富户女兒為妻;李文英後代人丁興旺,李文英也就成為羅驛村純一李姓入村始祖。
李惟銘
明永樂九年(1411年)辛卯科鄉試中舉,任儋州學正,在村中建“文奎”坊一座。
李恆謙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由監生遵豫東例捐納通判即用,後歷任雲南大理府彌渡通判、麗江知縣、鎮雄州知州、劍川州知州、龍陵同知、思茅同知、安平同知、騰越同知、開化府知府、元江州知州、直隸州知州、澄江府知府、曲靖府知府等職。
李樹元
清乾隆丁酉年(1777年)拔貢生,充回庫館譽錄,選仁化教諭,調飲州學正,提升貴州清靖縣知縣。
李獨清
又名李作詩,民國十七年(1928年)春入學廣東省立第六師範(今瓊台師範學院);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參加瓊崖抗日獨立總隊;民國三十年(1941念)任中共澄邁縣委書記、縣長、創建六芹山和儒萬山革命根據地。
李評山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參加革命,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入黨,歷任瓊崖獨立隊第三隊軍需副官,澄邁縣辦事處財政科長,澄三區辦事處主任、區長。1950年海南島解放後歷任中共澄邁縣委常委、財糧科科長、海口市人民銀行副行長,海口市財經委副主任、計劃經濟委員會主任。
馬白山
民國十六年(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中共海南澄邁縣區委書記,昌感縣委常務委員;抗日戰爭時期,任瓊崖民眾抗日自衞團獨立隊副隊長,獨立總隊第三大隊大隊長,副總隊長,瓊崖抗日遊擊隊獨立總隊第二支隊支隊長,第四支隊支隊長,中共海南區委軍事部長,瓊崖獨立縱隊參謀長,瓊崖縱隊參謀長,瓊崖縱隊第一總隊總隊長兼政治委員,瓊崖縱隊副司令員。
參考資料: [4] 

羅驛村婚喪嫁娶

  • 婚事習俗
婚嫁習俗
婚嫁習俗(3張)
在澄邁地區,除了法定的程序外,還要進行澄邁特色的婚姻習俗。澄邁在婚俗上逐步形成了一種不成條文的慣例,即要請媒人説親(求婚送聘禮)、討庚(問女方生期)、定親(送布)、安牀、迎親、回門等繁多的程序。在婚禮方面別具一格的情節,保留和展示了澄邁婚禮與其它地方的差異性 [7] 
  • 喪葬習俗
喪葬習俗,一般有“回屋”“過水”“守靈”“入殮”“出殯”“迴路”“守孝”“三七”“五七”“做齋”超度等習俗 [7] 

羅驛村藝文作品

祭祀
祭祀(4張)
羅驛村前有清溪,穿田而過,溪旁有大樹,樹枝聯絡環橋。橋在村左,逆水砂高有仞餘,長約十丈,盤恆來水數十里,御橫內口,雖夏雨大,未病徒涉,往來人稱便。有詩云:“清溪一帶碧澄鮮,縈繞村場並獲田。燕尾堤斜垂釣地,龍鱗波細浣紗天。竹深樹密臨流水,岸曲橋橫抹霽煙。門對山花忘俗慮,家庭樂事武陵仙。”
羅驛村右約一里餘,有松一林,相傳其地當年無松,其松從別處飛來,俗因號為“飛來松”。當秋夜天空雲淨,有符王維“結山居秋瞑,明月松間照”之句,令人清賞而忘俗慮。有詩云:“松色青青月色新,松如寶蓋月如銀。團團月下松千樹,樹樹松間月一輪。月下看鬆鬆古秀,松間賞月月精神。今霄月落松無主,來夜清陰復與真”。
羅驛村前有大池塘,婦女洗衣以池邊,大石為搗衣砧最便當,春風漾綠波真,池塘春水漫動,是一佳景也。有詩云:“池塘水漫草生春,春水綠波綠色新。羊角吹來風羽羽,鴨頭帶起浪鱗鱗。漲痕泛處留砧月,月影臨時卷釣綸。積翠唐宮如此耳,天光坤輪淨無麈。”
佛子嶺系羅驛上村向峯龍脈從風門嶺生來,砂包圓局面清,嶺下有八九丈深窩,平讓裏餘,可耕最多,裏面有海白、石蚌、螺海鏡之類,又有大魚窟、龍滾井古蹟,諺雲:若海菲海,乾坤轉移;道生化育,先後誰知:佛嶺立社,萬古同持。有詩評雲:“報功於此獨巍巍,社立名山碧樹依。佛嶺賽田欣佛庇,村場卜稼肅村祈。三生石上農人醉,萬歲峯前野老歸。應共秀松文筆峙,幢幡日曖動靈暉。” [2] 
清朝嘉慶十七年(1812年),海南唯一探花張嶽崧告養回定安縣高林村故鄉期間,受羅驛村友人李瑩亭的邀請,張嶽崧到訪羅驛村,並在李氏宗祠裏為當地學子講課授業。在羅驛村,張嶽崧耳聞了村中李朝欽孝子的故事,於是後來在他主編的《瓊州府志》卷四十一《藝文·詩》中,記載了他讚美李朝欽孝子所寫的《李孝子歌》,題下注明:“孝子名朝欽澄邁庠生”。此外,張嶽崧為羅驛村撰寫了《李氏合族譜序》、《澄邁羅驛李氏祠堂記》、《茂春李翁八秩大慶》、《元哲太翁李老先生大人像贊》,併為羅驛村李氏始祖祠題寫“萬葉枝柯”匾額,為長房祠題寫“仙樹蟠根”匾額。張嶽崧為羅驛村始祖祠撰 寫了對聯,聯曰:祥自宋開,膺歲薦,登貢書,有創有垂於今為烈。族從元茂,守邊陲,任民社,乃文乃武振古如茲 [4] 

羅驛村非遺項目

  • 軍坡節
羅驛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為軍坡節(公期),軍坡節是海南瓊北地區尤其是澄邁縣域內的重要民俗活動。在澄邁縣,軍坡節起到融合地域、民族文化和各種宗教信仰的作用,留下了民間故事、雕塑、 戲曲、音樂、舞蹈、建築等各種各樣的民間藝術形式和重要的歷史符號信息,其中的花瑰(木雕)、瓊劇已成為國家級保護項目,依俗發展起來的八音、盅盤舞、障板屋等文化形式至今流傳不息,大量的樣式豐富的神廟建築散佈在全縣各地。
每年春節過後,就是海南人鬧軍坡的時節。據資料介紹,海南的軍坡節分為“公期”和“婆期”,“公期”又分為“大公期”和“小公期”,是祭祀祖先、神靈和歷史人物的傳統民俗活動,主要是紀念民族英雄冼夫人。海南各地舉辦軍坡節的時間不一致,大多是根據冼夫人當年出征實際到達當地的時間而定。軍坡文化經過一千多年的歷史傳承已經發展成為海南民間最負盛名、規模最大、最為隆重、最具海南特色、內涵非常豐富的民俗文化,與紅色文化、歷史文化、海洋文化、黎母山文化、熱帶雨林文化,構成了海南傳統文化的六大基本形態 [7] 
  • 冼夫人信俗
澄邁的冼夫人信俗每年從農曆正月開始,一直延續到五月底,甚至貫穿全年,各鄉村在這一時期,都會在各自固定的時日裏“鬧軍坡”,有的地方要“裝軍”,模仿冼夫人當年的出兵儀式,兩軍對壘,起舞歡歌,有的地方不“裝軍”,但其他程序如常。除此之外,各個村子還供奉了大量的中國古代神明,作為村子的守護神,建廟奉祀。信俗活動中,村民也會抬這些神明巡遊。清代《南越遊記》記載:“瓊州土俗多淫祀。楚宇之處木俑、土偶、雕塑者不可勝計,其神號亦黟,迎神時,鎏輿彩杖耀道周,動聚動眾,男女喧闐,舉國若狂”。2014年11月,澄邁冼夫人信俗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冼夫人信俗組織與儀式流程:起齋、淨街、聚餐、演出木偶戲、做齋、煉神過十二關、上市通香火、請公神沐浴、請諸神上降童身、過火山、奏皇樓,招兵,上皇樓、扶乩(fuji)降新童子,祭胎煞,演出木偶戲,做齋、演出瓊劇、木偶戲,總朝齋,穿杖,裝軍遊街,演出瓊劇,演出木偶戲,上市除穢,聚餐,除邪掃蕩,拜表謝神,遴選下屆軍長 [7] 
  • 澄邁木雕(花瑰藝術)
花瑰藝術是海南民間對木雕神像、偶像、人物像等的俗稱。在海南,以澄邁縣的花瑰藝術最具代表性。
花瑰藝術起源與宋代佛、道、儒的興盛有關。過去,佛、道、儒的各種神像都要靠花瑰老藝人制作。宋代,在澄邁縣的白石嶺的早期道觀,祭祀萬天大王和雷公神,相傳出現了最初的雕刻神像。明代澄邁縣開始興起軍坡節,又稱“遊公節”,人們將各路民間保護神抬出來遊行,供人祭拜。清代的佛、道活動更盛,各類廟堂遍佈城鄉。從年初至年終,幾乎月月都有“作齋”(廟會活動)。祭祀的神仙甚多,是花瑰藝術最為興盛的時期。民國以後,廟會活動時興時衰,對花瑰藝術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
花瑰藝術多以沉木、樹根、木化石為材料,雕刻神像、木偶像、人物像、自然物像、抽象圖像、裝飾圖像等的造型,承載着歷史、宗教、民俗信仰的許多信息,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欣賞價值。在當地的信仰祭祀、偶戲娛樂、居家裝飾和美化環境中有着不可缺的社會作用。由於受現代藝術的衝擊,傳統的花瑰藝術已處瀕危狀態,應予以重視 [8] 

羅驛村宗族文化

節慶活動
節慶活動(3張)
羅驛村同為李氏一姓,自李姓一族入村以來以來,羅驛村便形成了尊師重教、孝悌傳家的歷史傳統,全村老少恪守“忠、孝、禮、智、信”的儒學根本,“程朱儒學”也成為羅驛村千年來的精神核心和人文靈魂。在漫長的歷史演變和世代更替中,羅驛村也形成了其豐富的宗祠文化,村中的李氏宗祠既是羅驛人文發展壯大的重要現場,也是羅驛文化傳承的載體和記錄與見證 [4] 

羅驛村紅色文化

羅驛村是海南省著名的革命老區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有71人為了黨的事業和國家捐軀。作為當時瓊北地區重要的革命搖籃,在羅驛村李氏宗祠辦學的澄邁縣第二高級小學,培養出大量的革命人才,其中重要的革命師生有李鍾瑛、李定南、馬白山、馬秋江、李評山、李作標、李有忠、勞家振等人,抗日戰爭中有400多名師生參加革命,縣團級以上幹部就有37人。
海南島瓊崖革命武裝的第一挺機關槍也是來自於羅驛村。《澄邁縣誌》記載:1939年李定南參加雲龍改編以後,返回老家羅驛村發動數名青年參軍參戰,並帶一百多支槍支參加抗日。四月某日李定南再次從花場(澄邁花場墟)趕回老家,得知有股國民黨逃散部隊準備出賣一批武器,其中有一挺捷克機關槍,李定南馬上回家,動員伯父李傳政捐款購買,李傳政用500元買到機槍後,李定南贈送給了澄邁抗日獨立中隊。這就是中共瓊崖抗日獨立總隊的第一挺機關槍,被稱為“機關母槍” [7] 

羅驛村傳統技藝

傳統工具
傳統工具(5張)
羅驛村民居建築不乏裝飾,木材均為杉木、菠蘿蜜格板等,雕刻與裝飾多呈現於堂屋橫樑兩側、堂屋放置祖先靈位的木隔板兩側。雕刻手法主要採用陰刻、剔地陽刻、浮雕和圓雕(透刻)表現一種圖案,多刻於大門、廳堂明間的廊檁下,堂屋放置祖先靈位的木隔板兩側,圖案為山水、雲氣、動物等,木雕、彩畫、灰塑等工藝純熟、內涵深刻,體現出較高的藝術水平。
羅驛村有着豐富的火山岩石材料,堅實耐用,石制用具上的精美石雕均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使用功能之外增加了審美用途,是民間工藝的代表 [7] 

羅驛村方言

羅驛村民講海南話,海南話,又稱瓊語,是漢語方言之一,屬漢藏語系漢語閩南方言,與雷州話、潮汕話同屬姐妹系語言。由於海南島特殊的地理位置,海南話受外界語言干擾較少,大量的古漢語詞彙和語調亦得以保存至今,可謂是“古漢語的活化石” [7] 

羅驛村美味美食

鵝肉 鵝肉
羅驛村出產的白蓮鵝肉質緊繃,香濃可口;以放牧採食青草為主,輔以穀物、番薯等傳統的農家飼料,經過長期的自然馴化,形成具有獨特地方特徵的家禽。
在海南食用白蓮鵝多以白切為主,如佐以雜錦醬、辣椒醬、蒜粒、生抽等蘸料,再擠些海南獨特的青橘汁。其他烹飪方法,如以白蓮鵝為主料,製作出香芋白蓮鵝、福山咖啡白蓮鵝、蜜汁白蓮鵝、多彩白蓮鵝、孔雀開屏白蓮鵝等特色美食 [5] 

羅驛村所獲榮譽

2014年,羅驛村被評海南省小康環保示範村 [1]  ;2014年11月17日,羅驛村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和國家旅遊局公佈為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3] 
2015年11月,羅驛村被列入第四批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1] 
2017年,羅驛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全國文明村鎮 [1] 
2019年7月28日,羅驛村入選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改委公佈的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9]  ;12月25日,羅驛村入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佈的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10] 
2021年7月1日,羅驛村村委會被海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海南省脱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12-13] 
2022年6月,入選海南省第九批“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擬推薦名單。 [14] 

羅驛村旅遊導覽

地圖 地圖
羅驛村,位於老城鎮西南邊方向6.5千米處,東至225國道(海榆西線);距離海口約25千米,距金江鎮(澄邁縣城)約28千米。
羅驛村南北兩側分別有鄉道016和鄉道017穿過,是羅驛村通往老城鎮的重要交通通道。 鄉道016和鄉道017經白蓮村與225國道(海榆西線)銜接,向北可抵達老城鎮主城區,並經西線高速、海口繞城高速和海南達到可抵達海口市區(長流區),向南可抵達澄邁縣城(金江鎮);羅驛村村域範圍內交通幹道便利,圍繞村莊已建設成環形鄉村路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