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本燕

鎖定
羅本燕,女,浙江大學醫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現任嘉興學院醫學院院長。
中文名
羅本燕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畢業院校
浙江醫科大學
出生地
浙江
代表作品
經顱多普勒超聲在不可逆性昏迷患者腦功能判斷中的作用
性    別
職    務
博士生導師

羅本燕人物簡介

1991年畢業於浙江醫科大學獲碩士學位,2004年獲浙江大學博士學位,從事神經病學臨牀、教學、科研工作20餘年,在神經科學領域如腦血管病、神經變性疾病、神經心理學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對神經科各種疑難雜症的診治具有豐富的臨牀經驗。中國醫師協會神經病學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青年委員,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神經心理學專業委員,痴呆與認知障礙和神經心理學與行為神經病學專業學組成員。浙江大學醫學院神經病學學位負責人,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浙江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長期從事失語症腦血管病和神經心理學研究,承擔多項國家及省部級課題,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
至今已在國內外雜誌發表論文數十篇,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省科技廳、衞生廳等多項課題,兼任《中華神經科雜誌》、《中華神經醫學雜誌》、《中國腦血管病雜誌》、《中國實用內科學雜誌》和《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誌》等雜誌編委,參編衞生部《神經病學》統編教材及其配套教材、《神經病學新進展》、《腦死亡》等著作。現在擔任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協會(ADC)委員會委員 [1] 

羅本燕主持課題

1. 羅本燕主持 錐體神經元Pannexin 1通道介導ATP釋放機制及其在腦缺血中的作用研究.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 2010~2012
2. 羅本燕主持. MicroRNA誘導AD發病的分子機制研究. 浙江省自然基金. 2009~2011
3. 羅本燕主持. 基於漢語特徵的失語症治療平台的研製. 2008~2010 浙江省教育廳重點項目
4. 羅本燕主持. 漢語失語症交互性診療系統的開發和應用. 浙江省科技計劃2007~2009
5. 羅本燕主持.獲得性漢語字詞加工的實驗心理學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6-2008年.
6. 羅本燕主持.漢語語言障礙的認知神經心理學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2005-2007年.
7. 羅本燕主持.漢語閲讀障礙的臨牀及認知神經心理學研究.浙江省衞生廳基金.2004~2006年.
8. 羅本燕主持.抗AD新藥——Humanin的克隆和表達.浙江省科技廳一般項目.2004~2005年.
9. 羅本燕主持.Humanin抗神經細胞凋亡的作用機制研究.浙江省衞生廳基金.2003~2005.

羅本燕發表文章

1. Yuan Y, Wang JY, Xu LY, Cai R, Chen Z, Luo BY. MicroRNA expression changes in the hippocampi of rats subjected to global ischemia. J Clin Neurosci. 2010 Jan 15
2. 汪敬業,孫麗娜,夏強,羅本燕. Pannexin通道蛋白功能研究概述. 生命科學 2010 已接收
3. Tang M, Cui M, Dong Q, Ren HM, Xiao BG, Luo BY, Shao Y, Liu L, Zhou HG. The bradykinin B2 receptor mediates hypoxia/reoxygenation induced neuronal cell apoptosis through the ERK1/2 pathway.Neurosci Lett. 2009 Jan 23;450(1):40-4.
4. Zhou X, Liang H, Xu MW, Luo BY. Determinants of lexical access in pure-anomic recovery: a longitudinal study. J Zhejiang Univ Sci B.2009, 10(5):341-7..
5. Wang JY, Cai R, Luo BY. Functions of MicroRNA in Nervous System Regulation. Prog. Biochem. Biophys. 2009, 36 (1): 25-32.
6. Wang JY, Shen J, Gao Q, Ye ZG, Yang SY, Liang HW, Bruce IC, Luo BY, Xia Q.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protects against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induced injury in rats. Stroke. 2008;39(3):983-90
7. Wang K, Yuan Y, Xu ZQ, Wu XL, Luo BY. Benefits of combination of electroencephalography, short latency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and transcranial Doppler techniques for confirming brain death.J Zhejiang Univ Sci B. 2008;9(11):916-20.
8. Wu XL, Fang Q, Li L, Qiu YQ, Luo BY.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apnea test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brain death. Chin Med J (Engl). 2008 Jul 5;121(13):1169-72.
9. Hui L, Benyan L. Tiny midbrain infarction mimicking bilateral cerebellar infarction. Internal Med. 2007,46(13):1059-60.
10. Luo BY, Zhao XY, Wang YW, Xu MW, Weng XC. Is surface dyslexia in Chinese the same as in alphabetic one?Chin Med J (Engl). 2007;120(4):348-9.
11. Liang H, Luo B, Liu J. Non-Hodgkin lymphoma presenting with ophthalmoplegia and gingival pain. J Neuroophthalmol. 2006 Jun;26(2):153-4.
12. 羅本燕 張玲菊 蔣美燕 汪建文 裘雲慶. 經顱多普勒超聲在不可逆性昏迷患者腦功能判斷中的作用.中華內科雜誌,2006,45(2):116-118.
13. 羅本燕 唐敏 張玲菊 王建琴 夏一青 李舜偉. N20-P25、N18消失在深昏迷預後判斷中的價值. 中華神經科雜誌,2005,38(8):488-490.
14. 羅本燕 陳祥明 唐敏 陳峯 陳智. Construction of a eukaryotic expression plasmid of Humanin.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2005,6(1):11-13.

羅本燕所獲榮譽

2020年2月,羅本燕入選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第一批成員名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