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定話

鎖定
羅定話是粵語的一個分支,屬於粵語羅廣片。是廣東省西部羅定市的本土方言。
中文名
羅定話
總    支
粵語
流行地區
是廣東省西部羅定市
代    表
肇慶話
語    調
保留早期古語特色
特    點
影母字多保留零聲母讀法等

羅定話語言簡介

羅定是千年文化古邑,歷史悠久,它位於廣東省西部,西江之南,東有雲霧山脈,西有云開山脈,南接高雷,西通桂、黔、滇,是西江走廊的交通要衝,自古被視為門庭防衞,撫綏重地.。
羅定地區方言,除羅定話外,還有廣府片粵語、 㑷古話、涯話漳州話陽山話及瑤話等。

羅定話羅定白話

羅定白話屬於粵語分支羅廣方言片,羅廣方言分佈於肇慶、四會、羅定、廣寧、懷集、封開、德慶、鬱南、陽山、連州、連山等縣市。以肇慶話為代表。
羅廣方言片雖然所有語音、詞彙都在跟廣州方言片靠攏,但在語調上依然保留早期古語的特色。如陰平調的高降調與高平調有明顯差別,陰入調須重讀(調值與普通話第四聲相近)。幾乎無粵海方言片中所盛行的懶音,如所有非[i]元音開頭的字,均冠以聲母 [ng] ,珂 [ngɔ1] ,矮 [ngɐi2] ,亞 [nga3] ,愛 [ngɔi3] ,惡 [ngɔk3] ; [n] , [l] 音分明。
羅廣粵語特點有:(1)影母字多保留零聲母讀法,如 亞[a3],愛[ɔi3],烏[u1],意[i3],乙[yt8]。(2)疑母洪音保留[ŋ]而細音多混為[j],如 我[ŋɔ],勾[ŋau],疑[ji],月[jyt]。(3)陰平調的高降調與高平調有明顯差別,陰入調須重讀(高降),如肇慶話。(4)北部多數點無韻母[im][em][ip][ep],混入[in][en][it][et]。(5)聲母基本保留[n][l]對立,但東部若干點趨向[n][l]合流。
與勾漏粵語的相同點: 羅廣粵語與廣西東部的勾漏粵語相同點是「古全濁聲母今不論平仄皆不送氣」。如 頭、茶、橋、企、近 等字皆讀不送氣塞音(但在部份趨向廣府化的地方有例外)。
與勾漏粵語的區別: 將兩者區分開來的一個主要依據是精組字讀法。如 清 字,讀[t'eng]為勾漏粵語,讀[ts'eng]為羅廣粵語。此外,勾漏粵語有邊擦音或齒間音,羅廣粵語則基本無。
羅定白話字
羅定話 羅定話
羅定話 羅定話

羅定話羅定㑷古話

羅定㑷古話是早期粵語形成的活化石,屬古粵語。形成於唐,分佈於素龍、圍底、羅平、華石、太平等9個鎮,主要是大量使用古濁塞音、塞擦音聲母,幾聲母為舌面前音等。羅定的㑷古話與現代白話能互相聽懂、交流。人們將羅定㑷古話與封開、梧州的粵語比較,梧州、昭平一帶的粵語稱為地古話,羅定自稱為㑷古話,應屬一個語系土音。㑷古話一般以鄉村作為語言羣體,比如相鄰的兩個村莊分別講㑷古話和現代白話,婚嫁後,其語言將會逐漸產生變化,所以,經過一千多年,㑷古語仍能保護下來。 [1] 
“㑷古”話是中原古話與百越古話融合而形成的早期“越語”。
“㑷”,講話“咕咕嚕嚕”,所以被稱為“㑷古話”。保存至今粵語與普通話都已失去的濁塞音聲母。因為羅定(南江)流域地區較為穩定,特別是蒙古人入主中原時期所受到的衝擊較少,語言通過母系傳播,所以保留較多的古音,既有較多古代漢語的成分,也有當地百越土音的成分,可以稱為廣府最早期的“普通話”,大約形成於南北朝時期。 [1] 
能古話——是羅定一獨特的地方話(能字本應為㑷)。“能”為“我”的的意思。
能古話與廣西東部的“地古話”較接近,是以古代俚語、僚語和中古音為基礎,與多種語言長期融合而成的一種獨特方言,它保留了許多古音成份,是羅定古代地方語言的“活化石”。㑷古話最大的特點,一是復調,同一個字詞,用作定語時讀一種聲調,用作賓語時卻讀另一種聲調;其次是運用唇、舌、齒髮音,在曠野中傳播時十分清晰響亮。㑷古話主要集中在圍底河流域丘陵地區,這裏正是古代俚、僚族人聚居的地方。這種方言自成體系,極具穩定性,故能從古代流傳至今而不被別的方言同化。 [1] 

羅定話日常用語

羅定白話與普通話對照
廢仔——傻仔
好嚨——好呀
糞氹——廁所
夫乸——婦女
家下——當下
碗棧——碗櫃
睇牛——放牛
洗身——沖澡
雞親——雞蛋
落水——下雨
上高——上面
上堂——上課
糖瓜——糖果
白油——生抽
晚黑——晚上
豬籠——豬欄
點蚊——怎樣
篤底——下面
趁圩——趕集
去蕩——去玩
吉佬——女生
梗佬——男生
好哨——出醜
地豆——花生
入低——裏面
蛤拐——青蛙
幫襯——光顧
朝早——上午
今黑——今晚
擔遮——打雨傘
禾ya——禾稈草
乜野——什麼事
好屈——好難睇
食朝——食早餐
食晏——食中餐
食晚——食晚餐
琴黑——昨晚
晏晝——中午/午後
熱頭——太陽/陽光
得知——不知道的意思
人企——人地——人家!
斃家火——慘
洗銀紙——用錢
三腳雞——三輪車
冇得閒——沒有空
去暗身——去游泳
我冇知——我吾知
黐孖筋——神經病
黑咪媽——很漆黑
儂兒仔——小孩子
好眼曵——很眼困
你食末——你吃了嗎 [1] 
去邊滴——去哪裏

羅定話羅定白話特徵

一、“多層疊置”的特徵
羅定粵語指羅定白話,還有一種觀點是含羅定“亻能古話”,這兩種方言的“多層疊置”特徵都較突出。
(一)羅定白話
雲浮白話系統的粵語在漫長的變異整合過程中以覆蓋式為主,兼具多種整合方式,呈現出“多層疊置”特徵,在羅定白話中得以充分體現。
1.秦漢至南北朝時期的漢越融合
這一時期為粵方言形成期。羅定白話的整合、演變與廣信粵語(古粵語)同步。其演變方式主要是:以古漢語語音系統、書面語匯、語法系統為主體,融匯了百越語語音演變的成果(如,百越語沒有聲母p、t,因此,古幫、端母在演變過程中便演變為與p、t同位的緊喉音ʔb、ʔd,至今這兩個緊喉音仍在百越語的後裔臨高語、水語、毛南語中保留,廣西的漢語方言及吳方言、雷州半島的閩粵方言和海南島的閩南方言也有發現;古心母不讀s,而讀ɬ,如,粵方言邕潯片的南寧話、欽廉片的廉州話、勾漏片的玉林話、桂南平話的南寧平話等。或讀f,如,賀州本地話等,其演變模式為:r——ɬ——θ——s)及大量的百越語的常用口語詞。
(1)語音
①古心母在現代漢語方言中一般讀s,而作為百越語語音特點的遺存,在相關的諸方言中多讀ɬ。這在羅定白話中得到體現。如,想(ɬεŋ23)、信(ɬɐn33))。
②羅定話中有舌面濁鼻音η。與以百越語為底層的吳方言相似。如,議(ηi23)、而(ηi21)。
(2)詞彙
口語詞不少與廣州話相似,保留了許多古語詞及點方言詞語,但還有不少廣州話沒有的詞語。
①百越語的底層
如,豬六(豬欄、豬圈)——在傣語、泰語等常見;□(k‘e55)(屎)——與泰語、水語、臨高語同源。
②保留百越語底層的地名
如,思甲(思,山村)、羅垠、龍湧、龍溪(冠首字用“羅”“龍”字地名多與古駱越族有關)。
③古漢語書面語詞
如,晏晝(中午/午後)、罌(瓶子)、走(跑)、行(走)等。
2.隋唐時期的漢僚融合
這一時期是粵方言的定型、發展期。粵方言在這個階段繼續沿着民族語融合的方向發展,但因此時的粵方言已基本定型,漢僚融合及其後的漢、瑤、壯、侗等民族語的融合形式只能是滲透。在“漢僚融合”與“漢俚融合”環境中發展的“大南江”區域的粵方言,其包容、創新的特質對粵方言的流變所產生的強勢影響不可低估。粵方言的標準語——廣州話中壯侗語族的元素(如,部分語音、口語常用詞和倒裝語序等)不少應源於此。後來嶺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移番禺,語流東向影響漸弱,羅定白話濃郁的地方特色積澱下來,今天便成了我們分析這一層次變異整合的依據。
經歷了秦漢時期的漢越融合,至南北朝,史籍中再也不見越族的記載。百越已整合為俚、僚等族羣。在朝廷長期推行“以俚治俚”、“以僚治僚”的政策背景下,“漢人俚、僚化”、“俚、僚人漢化”興起,大大推動了“大南江”區域的民族融合。南江地區是“葛僚”的活動中心,這使雲浮地區的民族融合從漢越融合進入漢僚融合階段。經過漫長的融合演變,南江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藴、多元包容的性質,形成了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在漢僚融合的大背景下,“漢人僚化”、“僚人漢化”,漢、僚的民族界限並非今天想象的明顯。如,漢人陳法念樂為僚人首領,六祖慧能在黃梅被指為“葛獠”並不介意。由於僚的後裔即仡佬族,語言屬壯侗語族,今天的粵方言,擁有了大量的“粵——壯”關係詞。如,呢[ni55](這)、蝦[ha55](欺負)、啱[ŋam55](剛剛)、痕[hɐn21](癢)、曬[ɬai33](全部)等就不足為奇了。
少數民族在南江地區的影響和在古廣信地區的影響頗為相似,這和該區域是百越的活動區域有關,也和該地區的民族融合情況相似有關,今天我們仍可從語言上找到依據。如,羅定的地名、村名保留了壯侗語族的底層,冠首字用“羅、都、六、大、雲、榃、垌(洞、峒)”等的現象較普遍。如:都門、大旺、大塘、大坑、大圓角、大石嶺、大石洞、大河巖;六雲、六樓、六家、六任坑尾;榃馬、榃瑤、榃鵝、榃鷯、榃統、榃濱、榃眾塘;羅鏡、羅平、羅屋、羅寨、羅錦、羅松、羅塘口、雲龍、雲龍口、垌心等。
唐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陳行範(漢人葛僚首領)反唐被剿,葛僚聚族遷往戎、瀘,瑤民大批南下,自此,羅定地區成了漢、瑤、壯、侗等民族的聚居地。其中瑤族影響頗大,對語言的滲透也清晰可見。下面試以羅定地名及語彙為例分析,可見苗瑤語族對語言的影響。
(1)與苗瑤語族有關的地名、村名
以“雲”(瑤語“村”義)為冠首字的地名、村名,如,雲龍、雲龍口、雲蓋腳、雲步塘、雲高坪等。
以“峒”(垌、洞)為冠首字的地名、村名,如,垌心。
(2)苗瑤語族的倒裝語序的滲透
詞:雲步塘(步塘村)、雲高坪(高坪村)、兩仔爺(父子倆)等。
句:佢畀支筆我。(他給我一支筆。)
你唱唱先。(你先唱唱。)
今日好過舊日。(現在比過去好。)
3.宋以降的多元融合
這一時期,粵方言進入了多元融合發展期,粵方言的流變影響主要是自東向西,羅定白話也不例外。但因這一階段特殊的歷史事件導致了羅定族羣的繁複遷徙,羅定地區成了多種語言並存區,少數民族語言及客、閩方言對粵方言的滲透更明顯,甚至出現混合現象,但粵方言的強方言地位也因此更鞏固。羅定白話的多元融合在變異整合過程中特色鮮明。受客方言、閩方言、廣州話的影響較大。
自嶺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移番禺,梅關古道的開通後,中原至嶺南交通路徑的變化,使南江地區的地位日漸下降。兩宋之後,珠江三角洲迎來了發展高潮,南江地區漸成閉塞之地。語流也加大了由東向西的力度。尤其是明萬曆四年的羅旁之亂,瑤民起義被鎮壓後,大批的瑤民聚族外遷,留居的瑤民也加速漢化。
清朝,入粵的客籍人從粵東向粵西水平遷移,1867年,官府出資組織客籍人遷往高、雷、欽、廉諸州,加之遷謫官宦的落籍、教育的興辦、商旅的往來、近現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因素……,形成了多種語言並存於這一地區的現象。影響羅定白話的因素較前兩階段多,官話、廣州話、客方言、閩方言的滲透,使羅定白話這一層次的變異整合特徵突出。特別是抗戰時期,隨着機構的內遷,官話的影響加大。大批操廣州話的人進入羅定,使羅定白話與廣州話的差距大大縮小。
(1)與廣州話語音較接近。
如,羅定白話有廣州話特有的圓唇聲母“ku”、“k‘u”;廣州話的ei韻字,羅定白話也讀ei韻;廣州話的ou韻字,羅定白話絕大多數讀ou韻;廣州話的yn韻字,羅定白話也讀yn韻。
(2)現代羅定白話已緊隨廣州話的變化而變化,兩者差別很小。
(3)羅定白話獨具特色的詞語
如,泥塵(灰塵)、狗坑(溝渠)、水油(煤油)、快菜(韭菜)、脷前(舌頭)、耍(玩耍)、郎家(女婿)、糞凼(廁所)、灶口(廚房)、點蚊(怎樣)、蒲垌坑()、梗佬(男生)、吉佬(女生)、夫乸(婦女)、好哨(出醜)、儂兒仔(小孩子)、你死末(你吃了嗎)等。
(4)受官話影響較廣州話多(下面試與廣州話作比較)
廣州話 羅定白話
豬血 豬紅 豬血
沒有 冇 冇有
明年 出年 明年
地方 定/定方 地方
(5)受客方言影響的詞語
如,馬牯(公馬,同客方言)、光窗(窗户,同客方言)、姐公(外祖父,同客方言)。
(6)詞的“仔”尾較豐富,多用“名詞+仔”表小稱意義,少用變調錶示小稱意義。
如,蚊仔、橘仔、路仔、繩仔、柿仔、雨仔、風仔等。 [2] 

羅定話羅定㑷古話特徵

羅定“亻能古話”與封開的“標話”,學界爭議頗大。大多把羅定“亻能古話”作點方言(羅定土話)處理。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其從屬粵方言,與封開粵語、梧州粵語同屬一個系統,是古粵語形態的殘存。與梧州、昭平一帶的古粵語——“地古話”相比,兩者較接近,均以古代俚語、僚語和中古音為基礎,是與多種語言長期融合而成的一種獨特方言,它保留了許多古音成份,“多層疊置”特徵同樣明顯。因而也是粵方言形成早期(羅定古代地方語言)的“活化石”。分佈於素龍、圍底、羅平、華石、太平等9個鎮,其最大的特點是:
1.保存了大量的古濁塞音、塞擦音聲母。
2.變調,同一個字詞,用作定語時與作賓語時卻讀不同的聲調。“亻能古話”主要集中在圍底河流域丘陵地區,這裏正是古代俚、僚族人聚居的地方。這種方言自成體系,極具穩定性,故能從古代流傳至今而不被別的方言同化。羅定的“亻能古話”與現代白話基本能交流。對羅定白話產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亻能古話”一般以鄉村作為語言羣體範圍,同村以“亻能古話”交流,異村交流則用白話。隨着人們的生活範圍的擴大,操“亻能古話”者,往往是雙語(同時兼用白話)並用。
揭開羅定“亻能古話”的迷,就能解碼其承載的歷史、文化信息,就能為羅定建設南江文化提供寶貴的資源。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