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罔(拼音:wǎng)是漢語二級通用漢字 [1]  。“罔”原是“”的異體字,指漁獵用的網,篆文時“網”加聲符“亡”分化出“罔”字。後來“罔”被假借為“有無”的“無”,網的意義就由“網(網)”表示。“罔”在古漢語中還指欺騙、哄騙、矇蔽。 [2] 
中文名
拼    音
wǎng
部    首
冂(傳統歸網部)
五    筆
MUYN [3] 
倉    頡
BTYV [3] 
鄭    碼
IDUS [3] 
筆    順
豎、橫折鈎、點、撇、橫、點、橫、豎折
字    級
二級(編號:3938) [1] 
平水韻
上聲二十二養 [4] 
注音字母
ㄨㄤˇ
總筆畫數
2+6(部首+部首外)
筆順編號
25431415
四角號碼
7722₀
統一碼
U+7F54
造字法
形聲字
結    構
半包圍結構
異體字
誷、*㒺、𧧜、𦉸、𦉾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2]
“罔”的初文是“”,“網”的甲骨文(圖1)像在用木棍等做的支架上編成的用以捕捉魚、鳥、獸等的網形。本義是捕魚及捕鳥獸等用的網,是“罔”字的初文,屬象形。戰國文字為便與識讀,就在“網”的基礎上加聲符“亡”而成“罔”。篆文第一例(圖2),承自甲文之形,隸定後寫作簡體的“網”。次形作圖5,承自戰國文字之形,屬形聲,“網”兼表義。隸書(圖6)將“網”中間的兩個“ㄨ”寫作“䒑”,楷書(圖7)由隸書演變而來。
“罔”的本義與“網”相同,都是捕魚及捕鳥獸等用的網。後來“罔”字被假借來表示無、沒有等意義,於是又在“罔”的基礎上加“糸”為形寫作圖8(網),以示網由繩子製成。“罔”與“網”也就成了兩個字。 [2]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同“網”,繩索交叉編結而成的漁獵用具。
net
漢·桓寬《鹽鐵論·詔聖》:“夫少目之罔,不可以得魚。”
同“網”。比喻法網。

《詩經·大雅·瞻卬》:“天之降罔,維其優矣。”
《漢書·梅福傳》:“張誹謗之罔,以為漢驅除。”

同“網”。指關係縱橫交錯的組織或系統。
net


動詞
同“網”,蒐羅;牟取。

《孟子·公孫丑下》:“有賤丈夫焉,必求龍斷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編結。

戰國·屈原《九歌·湘夫人》:“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櫋兮既張。”

矇蔽;欺騙。
hoodwink;
deceive
《孟子·萬章上》:“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
《資治通鑑·齊和帝中興元年》:“今不可幸小民之無識而罔之。”
欺罔;欺君罔上
誣;無中生有;陷害。
slander
《論語·雍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誣罔
無,沒有。
not
《尚書·湯誓》:“爾不從誓言,予則孥戮汝,罔有攸赦。”
《詩經·大雅·抑》:“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形容詞
枉曲;不正直。
dishonest
《論語·雍也》:“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迷惑無知的樣子。
ignorant
《論語·為政》:“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通“”,憂愁;失意。
puzzle
戰國·宋玉《神女賦》序:“罔兮不樂,悵然失志。”

副詞
表示否定,相當於“不”。
don’t
《尚書·盤庚下》:“罔罪爾眾,爾無共怒,協比讒言予一人。”
表示禁止或勸阻,相當於“不可”“不要”。
don’t
《尚書·大禹謨》:“籲!戒哉,儆戒無虞:罔失法度,罔遊於逸,罔淫於樂。”

表示揣測或反問,相當於“得無”“莫非”。

戰國·屈原《九章·惜誦》:“欲高飛而遠集兮,君罔謂汝何之。”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5]  《漢語大字典》 [6]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七】【網部】文紡切(wǎng)
網,庖犧所結繩以漁。從冂,下象網交文。凡網之屬皆從網。
𦉸(罔),網或從亡。 [7] 

説文解字注

“網,庖犧氏所結繩㠯田㠯漁也”注:以田二字依《廣韻》、《太平御覽》補。《周易·繫辭傳》文。
“從冖”注:冪其上也。下象網交文。
“〔⿰ㄨㄨ〕象網目”注:文紡切,在十部。《五經文字》曰:《説文》作網,今依《石經》作䍏。凡網之屬皆從網。
“𦉽(罔),網或加亡”注:亡聲也。 [8] 

廣韻

文兩切,上養明 ‖亡聲陽部(wǎng)
網,網罟。《説文》曰:“網,庖羲所結繩,以田以漁也。”《丗本》曰:“庖羲臣芒所作。”《五經文字》作罔。俗作岡。文兩切。十二。
罔,上同。又無也。 [9] 

康熙字典

【未集中】【網部】 罔;部外筆畫:3
古文:𡦽、𡧏
(wǎng)《説文》:網,或從亡。《易·繫辭》: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釋文》:取獸曰罔,取魚曰罟。按,今文易作網。
又羅也。《易·大壯》:君子用罔。注:君子用之,以為羅已者也。《詩·大雅》:天之降罔。傳:天下羅罔,以取有罪。
又《爾雅·釋言》:罔,無也。《易·晉卦》:貞吉罔孚。《書·湯誓》:罔有攸赦。
又《論語》:罔之生也幸而免。何晏注:誣罔。朱注:不直也。《前漢·揚雄傳》:不可奸罔。注:誣也。
又《楚辭·九歌》:罔薛荔兮為帷。注:結也。
又《楚辭·九章》:罔芒芒之無紀。注:又欲罔然芒芒,與眾同志,則無以立紀綱,垂號諡也。
又《莊子·齊物論》:罔兩問景曰。注:罔兩,景外之微陰也。
又同魍。《孔叢子》:土木之怪夔罔兩。
(wáng)又《集韻》武方切,音亡。汪罔氏,長狄之君。 [10]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演示

“罔”字書寫筆順 “罔”字書寫筆順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m
i̯waŋ
王力系統
m
ǐwaŋ
董同龢系統
m
juaŋ
周法高系統
m
jwaŋ
李方桂系統
m
jangx
東漢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陽唐

jwɑŋ
北魏後期北齊
陽唐

jwɑŋ
齊梁陳北周隋
陽唐

jwɑŋ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m
i̯waŋ
擬音/王力系統

m
ǐwaŋ
擬音/董同龢系統

m
juɑŋ
擬音/周法高系統

m
iɑŋ
擬音/李方桂系統

m
jang
擬音/陳新雄系統

ɱ
ǐuɑŋ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1]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網(簡)
上聲
三十六養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文兩切
mjuɑŋ
集韻
網(簡)
上聲
三十六養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武方切
ɱiɑŋ

上聲
三十六養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文紡切
ɱiɑŋ
禮部韻略


上聲





丈紡切

增韻


上聲





文紡切

中原音韻

上聲
江陽

開口呼

次濁

ʋuaŋ
中州音韻


上聲
江陽





無榜切

洪武正韻

上聲
十七養


次濁
文紡切
ɱuaŋ
分韻撮要

陽上
第十剛講降角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1]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5-15]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682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8-08-29]
  • 4.    平水韻 二十二養  .搜韻[引用日期2020-05-15]
  • 5.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346
  • 6.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縮印本 上[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8.01:57
  • 7.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037.
  • 8.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0-05-15]
  • 9.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312
  • 10.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910.
  • 11.    韻書  .漢典 [引用日期2020-05-1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