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細胞間脂質

鎖定
細胞間脂質 (lipids) , 屬於結構性脂類, 參與表皮代謝, 起調節皮膚滲透性的重要作用。 [1] 
人們用磚牆模式來形容皮膚角質層的組織結構, 由角蛋白和中間絲相關蛋白終末分化而形成的角質細胞套膜, 就是這種磚牆結構中的磚塊, 而細胞間脂質則是磚塊之間的灰漿。 [2] 
表皮細胞間脂質和參與脂質轉運的板層小體是皮膚滲透性屏障的物質基礎,這些脂質主要包括神經酰胺膽固醇遊離脂肪酸等; 而在角質形成細胞分化過程中形成的板層小體對脂質由顆粒層轉運到角質層起重要作用。當皮膚屏障功能受到破壞時,板層小體及細胞間脂質參與屏障功能的修復。 [2] 
中文名
細胞間脂質
別    名
角質層細胞間脂質
成    分
膽固醇、神經酰胺、遊離脂肋酸和膽固醇硫酸鉀鹽
組成與功能
表皮從內至外分為基底層棘層顆粒層角質層。物理性屏障主要定位於角質層, 其對控制表皮內外物質的滲透有重要作用, 因此又稱為“滲透性屏障”。大量研究表明角質層細胞間脂質由約50%的神經酰胺、25%的膽固醇、15%的遊離脂肪酸和極少量的磷脂及其他脂質組成。 [1] 
1.神經酰胺
是細胞間脂質的重要成分,由鞘氨醇為骨架的鞘脂,鞘氨醇的氨基與脂肪酸通過酰胺鍵相連而成。神經酰胺在調節表皮的生理功能及皮膚生物活性中起重要作用。神經酰胺的酰基鏈長度的分佈可影響脂質膜脂質的排列和密度從而影響屏障功能。研究顯示,天然神經酰胺的酰基鏈長度通常是18-C,人工製備的 4-C 至 8-C 酰基鏈神經酰胺類似物的滲透功能是 6-C 酰基鏈類似物最大效應的 10. 8 倍,説明短鏈神經酰胺會降低皮膚屏障功能。Skolova等的研究中也證實,製備的具有較短酰基鏈(2-C,4-C 及 6-C) 的短鏈神經酰胺(12-C)比天然神經酰胺(18-C)更易出現皮膚屏障功能的破壞。因此,神經酰胺的長鏈對維持皮膚屏障正常功能是必要的。角質層中神經酰胺的含量會隨着年齡的增長不斷減少。神經酰胺的減少可引起皮膚功能異常,如瘙癢性皮膚病患者的乾燥皮損中神經酰胺的含量明顯低於正常皮膚。 [1] 
2.膽固醇
是角質層主要的類固醇物質,與其他組織相比,皮膚角質層含有豐富的膽固醇硫酸鹽,對調節角質層細胞的聚合和剝離起重要作用。膽固醇硫酸鹽是類固醇硫酸酯酶的底物,當類固醇硫酸酯酶基因突變時可致伴 X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魚鱗病。 [1] 
3.遊離脂肪酸
角質層中以大於 20-C 直鏈遊離脂肪酸為主,與膽固醇硫酸鹽相同,兩者均為帶電離子基團的脂質,因此認為其參與了脂質雙分子膜結構的形成。同時遊離脂肪酸的分泌與表皮 pH 值有關,離子狀態的遊離脂肪酸是導致 pH 值變化的原因,調控 pH 值維持在 4. 0 ~ 5. 5 之間。角質層 pH 值可通過調節膜的橫向結構,從而控制脂質膜的物理性質和穩定性。去質子化的遊離脂肪酸影響脂質與脂質間的相互作用,如脂質域(lipid domains)的張力,使得脂質域間的連接可能出現缺陷,即膜屏障被破壞,從而發生主動性滲透。 [1] 
神經酰胺、遊離脂肪酸和膽固醇在維護皮膚角質層屏障功能穩定中具重要作用。當皮膚受到外界刺激或代謝出現紊亂時,上述三種角質層脂質的含量比例會發生顯著改變。 [3] 
參考資料
  • 1.    曹暢,華薇,李利.表皮細胞間脂質、板層小體對皮膚滲透性屏障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誌,2017,31(09):1027-1029+1043.
  • 2.    劉瑋.皮膚屏障功能解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誌,2008,22(12):758-761.
  • 3.    陳教全,梁碧華,李華平,尹忠浩,朱慧蘭.角質層結構及功能的研究進展[J].皮膚性病診療學雜誌,2020,27(0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