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練何墓

鎖定
沁陽市人民政府為紀念練何將軍在神農壇刻石立碑,碑文載:“練何,字子俊,(公元598~668年),本姓東,大唐河北道懷州河內縣趙寨裏(今河南省沁陽市紫陵鎮趙寨村)人,貞觀中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貞觀十八年詔與李勣伐高句麗,獻火攻策,焚遼東城有功,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夏曆十月廿三日在臨渝關漢武台刻石記功會上,唐太宗李世民以“精練軍戎”之譽,賜東何姓練,封岐山侯。練何成為練氏受姓始祖。練何夫人趙氏,皇封一品夫人,故後與夫合葬於河內縣紫金山紫金壇(今沁陽市神農山神農壇)”。 [7] 
本    名
練何墓
別    名
練陵
子俊
所處時代
唐朝貞觀年間
民族族羣
東不訾公九十六代嗣裔
出生地
懷州河內縣(今沁陽市)
出生日期
598年
逝世日期
668年
主要作品
河內堂
主要成就
伐高句麗、漠北出策、賜姓練、封岐山侯
所葬人物
練何
合葬人物
趙氏(封一品夫人)
地理位置
河內縣紫金壇(今神農壇)
爵    位
岐山侯
地    位
將軍
公祭日
練誕節每年農曆十月廿三日
墓    坐
乾兼亥

練何墓史書記載

宋朝理宗寶佑年間,通判練美志續《練氏族譜》,明朝洪武年間榜眼、工部侍郎、御史大夫練子寧續《練氏族譜》載:“懷州河內縣紫金壇葬始祖練何,三尖山葬有二世練舜麒練舜麟、四世練賢開,芝嶺葬有三世練友欽、練友文、練友思、練友德、練友善及四世練賢相、五世練裔聰夫人江氏”。 族譜所載練氏祖先仙居於河內紫金壇及三尖山、芝嶺有五世共十一墓。 [1] 
明朝萬曆四十五年,廖用賢撰的《尚友錄》卷十八載:“練何,河內人,本東姓,貞觀中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詔與李勣伐高句麗,獻火攻策,焚遼東城,遂破之,以“精練軍戎”之故,賜姓練,封岐山侯”。
清朝乾隆皇帝主持編撰的《四庫全書》,收錄明朝萬曆年間凌迪知撰的《萬姓統譜》,《四庫全書·萬姓統譜》卷一百二載:“練何,河內人,本東姓,貞觀中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詔與李勣伐高句麗,獻火攻策,焚遼東城,遂破之,以“精練軍戎”之故,賜姓練,封岐山侯”。
練何故里趙寨村 練何故里趙寨村
中國人名大辭典》1525 頁載:“練何,唐河內人。本東姓,貞觀中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詔與李勣伐高句麗,獻火攻策,焚遼東城,遂破之,上以“精練軍戎”之故,賜姓練,封岐山侯”。
由宋、明朝“譜序”和《尚友錄》與《四庫全書·萬姓統譜》及《中國人名大辭典》可知,始祖練何“世居懷州河內縣”,“相傳至今,不易其世系、世族、郡縣……”。而懷州河內縣為唐朝古名,現為河南省沁陽市。沁陽市夏為“覃懷”首邑,商屬京畿重地,周稱“野王邑”,漢為“野王縣” ,為“河內郡”治所,隋改“河內縣”,唐“河內縣”,為“懷州”治所 ,明清兩代為“懷慶府”所在地,民國廢府改為“沁陽縣”, 1989年設立“沁陽市”。

練何墓紫金山

紫金山 紫金山
《沁陽市地名志》載:“紫金山(今神農山)在市區西北,紫陵鎮趙寨村北。一名白松嶺,俗稱小北頂。山頂有紫金壇,故名。”據《河內縣誌.山川志》載:“高千仞,羣峯拱向。南北走向,面積約9平方公里,海拔1042米,坡度45°左右。山體由下古生代深灰色石灰岩和白雲岩構成,表層為褐土、棕壤土。多白皮松、黃櫨、鵝耳櫪、小葉白臘、照山白、莢萊、檀木、對夾木、六道木、黃荊等,鬱蓋度約70%。盛產藥材,其南老君窪有山藥溝、地黃坡,是‘懷慶三野’的集中產地。名勝古蹟有紫金壇、伏羲殿、女媧廟等,是著名的風景旅遊區。”
從《沁陽市地名志》所載可以確認,紫金山就是神農山。沁陽市紫陵鎮趙寨村北之最高山峯為神農壇即“紫金壇”,是始祖練何仙居之地,縣誌、州志稱為紫金壇,但當地羣眾歷代口碑相傳叫“小北頂” 、“紫金頂”。 [8] 

練何墓紫金壇

練何墓 練何墓
紫金壇葬有一位練氏祖先,就是始祖練何。
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十九,《懷慶府、河內縣》,其文記載:“太行山在府北二十里,山麓曰太行南阪。五代漢初,河陽來附,契丹帥崔延勳等自澤州引兵南逼河陽,嵩山賊帥張遇赴救,戰於南阪,敗死。又府東北三十里曰太行陘,一名丹陘,太行八陘之一也。又有紫金壇,在府城西北四十三里。太行之陽,諸峯之上,下有紫金澗。唐因以名縣。餘詳見名山太行。”
《懷慶府志》卷三輿地河內縣,記載:“紫金壇在府城西北五十里,突高千仞,羣峯拱向,上多白松,每歲重九日,邑人登高於此。按:舊志,以李義山家在壇山者,非檀山,自在滎陽,義山祭寄寄文可證也。”
清道光乙酉年重修《河內縣誌·山川志》載:“太行西來,入縣之首山為陽洛山。山東為紫陵村,村倚蛟脊龕。”“又東五里為紫金壇。舊志雲,在城西北五十里,突高千仞,羣峯拱向,上多白松。每歲九月,邑人登高於此。”
曹石倉《天下名勝志》雲:“紫陵澗水出焉。今亦名白松嶺。”南北走向,面積約9平方公里,海拔1042米,坡度45°左右。山體由下古生代深灰色石灰岩和白雲岩構成,表層為褐土、棕壤土。多白皮松、黃櫨、鵝耳櫪、小葉白臘、照山白、莢萊、檀木、對夾木、六道木、黃荊等,鬱蓋度約70%。盛產藥材,其南老君窪有山藥溝、地黃坡,是“懷慶三野”的集中產地。名勝古蹟有紫金壇、伏羲殿、女媧廟等,是著名的風景旅遊區”。
沁陽市人民政府為紀念練何將軍在神農壇刻石立碑,碑文載:練何,字子俊,(公元598~668年),本姓東,大唐河北道懷州河內縣趙寨裏(今河南省沁陽市紫陵鎮趙寨村)人,貞觀中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貞觀十八年詔與李勣伐高句麗,獻火攻策,焚遼東城有功,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夏曆十月廿三日在臨渝關漢武台刻石記功會上,唐太宗李世民以“精練軍戎”之譽,賜東何姓練,封岐山侯。練何成為練氏受姓始祖。練何夫人趙氏,皇封一品夫人,故後與夫合葬於河內縣紫金山紫金壇(今沁陽市神農山神農壇)。”
神農壇是塊風水寶地,千年百代賜福降吉祥。神農壇坐落於太行之巔,南眺滔滔黃河。神農祭天台龍首嘯天,蜿蜒龍脊直伸北峯。壇東為雲陽河、河岸有云陽寺;壇西為仙神河、河岸有二仙廟;四周羣峯環抱,坐北向南呈羅圈狀,氣勢恢弘,極富靈性,此為《周易》所説“風水寶地”也。 [2-3] 

練何墓三尖山

三尖山 三尖山
三尖山葬有三位練氏祖先,二世練舜麒、練舜麟,四世練賢開。其中練舜麒是騎尉將軍。
《懷慶府志》卷三輿地河內縣,記載:三尖山在府城西北四十里,三峯聳列,故名。按:金史,正大九年,諸軍敗績於三峯山,元兵與白坡兵合。則三尖,乃俗名耳。
《沁陽市地名志》載:“三尖山,俗名三峯山。在沁陽市西北部,西向鎮行口村北,西逼雲陽谷。《懷慶府志》(清乾隆年版):“因三峯聳列,故名。”南北走向,面積約2平方公里,海撥984米,山體主要為奧陶紀石灰岩,表層主要為褐土,土層薄,山石裸露,植被稀疏。所產石灰岩,質密堅硬,厚度大(3---5米),是鍛制石碑、石器的上乘材料。”
三尖山在行口村西北(亦位於趙寨村北),神農山雲陽河東岸。坐北向南,五星出頭三星落脈,北依羣峯,南眺黃河;東為馬脖溝,西為雲陽河。

練何墓芝嶺

芝嶺 芝嶺
芝嶺葬有七位練氏祖先,三世練友欽、練友文、練友思、練友德、練友善及四世練賢相、五世練裔聰夫人江氏。其中練友欽與練賢相是騎尉將軍。
清光緒十一年《重修王母洞碑》碑文載:“且天下名山,不一而屈指其間何,一非宅仙真府神明者乎。懷城三十五里有云陽山,有地曰王母洞,右依芝嶺,時聞松風颼颼,左臨碧泉,乍聽水聲潺潺,奇欲休哉,何其盛耶。建安深久,遠風摧殘,廟貌無光。有沁南東新莊善女周張氏,目觀神傷,故慕化四方,廣積資財,重修房屋,金粧神像,新塑觀音老母、白衣老母、魚籃老母、水母娘娘四尊,工竣之日,勒石以志”。 [4] 
《重修王母洞碑》“右依芝嶺”中的芝嶺在河內縣紫金山(今沁陽市神農山)王母洞右側臨川寺下。紫陵村老人回憶説:大躍進時代,我們還小,大人們在地裏勞作,我們小孩們就在地邊玩。在老龍溝(臨川山)下面偏西,有塊地叫練馬場,練馬場地的東北方向有一座小山丘,遠看酷似官帽,山丘下,面南背北有一座墳,大家都叫“帽墳”。聽老人們講,這裏埋着一位將軍,唐朝的,姓練,所以又叫“練墳”(練家墳)。此處老人的描述,“帽墳”與芝嶺位置吻合。芝嶺坐北向南,龍樓鳳閣落脈,北為紫金壇,南眺滔滔黃河;東為雲陽河,西為仙神河。 [5] 

練何墓練誕節

練何故里 練何故里
練姓是我國的姓氏之一。分佈在全國各地及海外,近千個聚居地,人口約47萬,在中華姓氏人口排名第256位。唐太宗在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十月戊午日(農曆十月廿三日)在臨渝關的漢武台刻石記功會上,以“精練軍戎”之譽,賜東何姓練,封岐山侯。從公元645年農曆十月廿三日起,華夏大地、中華歷史上便有了練姓,練氏一脈相傳至今,已經1370餘年。練氏宗親定每年農曆十月廿三日為公祭練何將軍日,此日可簡稱為“練誕節”。
據中華練氏宗親聯誼總會消息説:每年的農曆十月廿三日,練氏聚居的廣東、福建、江西、廣西、江蘇、台灣等地,都要在當地練氏宗祠舉辦“練誕節”活動;這一天,他們還要選派宗親代表,不遠萬里來到河南省焦作市的沁陽市神農山,舉行“練誕節”相關紀念活動。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