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武台

鎖定
漢武台位於昌黎縣,是碣石山朱峯的專有名稱。
中文名
漢武台
地理位置
昌黎
主    峯
仙台頂

漢武台《史記·孝武本紀》記載

據《史記·孝武本紀》記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到泰山行封禪大禮,聽信一些方士“蓬萊諸神山若將可得”的鼓惑,“乃復東至海”,以“望冀遇蓬萊”。所希望見到的“蓬萊”仙山在山東海邊沒有“遇”到,其“並海”(併為沿之意)而“北至碣石”,沿着海邊一直來到有“神嶽”盛名的碣石山祭神求仙。漢武帝此行碣石,使碣石山一帶沿海地區的求仙活動在時隔百年之後死灰復燃。而他搞的求仙活動,比秦始皇要熱鬧許多,如召鬼神、煉丹沙、候神等,各種名堂數不勝數,而且動輒就入海求“蓬萊”,指山説封禪。當時,為了迎合他祀神求仙,“於是郡國各除道,繕治宮觀名山神祠所”。為此,碣石山一帶又留下不少祀神求仙的各種各樣的建築。在碣石山南麓,迄今存有漢武帝行宮的遺蹟,1958年在修建位於昌黎縣城的西山東坡原二中(昌黎一中)校園操場時,曾出土了大量“千秋萬歲”瓦當和大型漢瓦,其地當為漢武帝來碣石山時駐蹕的行宮所在地。
在碣石山,劉徹也像秦始皇一樣,進行了刻石紀功活動。對此,酈道元的《水經注·濡水》有明確記述:“濡水(灤河)又東南至絫縣碣石山……漢武帝亦嘗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於此。”絫縣為昌黎在西漢時的縣名,坐落在昌黎縣城之北的碣石山主峯仙台頂之所以又名“漢武台”,當以“漢武帝亦嘗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於此”得稱。

漢武台練氏賜姓受封之地中國帝王觀海詩篇

【臨渝關】或【漢武台】或【碣石】是為練姓開族始祖練何記功賜姓之地。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前156~前87)東巡封禪泰山以後,北巡海上而到碣石臨幸“漢武台”。希以他之雄才大略,足使大漢天威,遠播中華大地之外。公元645年(觀十九年)十月唐太宗東征高麗班師回朝入臨渝關後,在“次漢武台,刻石記功”時,唐太宗李世民以“精練軍戎”之譽,賜東何姓練,封岐山侯,三世恩榮世襲騎尉將軍,易東為練,子孫相襲,相傳至今。 [1] 
練姓開族始祖練何記功賜姓之地,是中國觀滄海的著名之地,在此留古人下許多不朽的詩篇,中國最有名的帝王在在此觀海的著名詩篇:
【練氏賜姓受封之地中國帝王觀海詩篇】
春日觀海
披襟眺滄海,憑軾玩春芳;
積流橫地紀,疏派引天潢。
仙氣凝三嶺,和風扇八荒;
拂潮雲布色,穿浪日舒光。
照岸花分彩,迷雲雁斷行;
懷卑運深廣,持滿守靈長。
有形非易測,無源詎可量;
洪濤經變野,翠島屢成桑。
之罘思漢帝,碣石想秦皇;
霓裳非本意,端拱是圖王。
注:貞觀19年(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599~649)親征高麗,九月班師,十月入臨渝關(今山海關),並“次漢武台,刻石記功(練姓始祖練何正是在此時此地被賜姓受封)”,並賦此《春日觀海》。
【練氏賜姓受封之地中國帝王觀海詩篇】
碣石門辭
秦始皇·贏政
遂興師旅,誅戮無道,為逆滅息。
武殄暴逆,文復無罪,庶民鹹服。
惠論功勞,賞及牛馬,恩肥土域。
皇帝奮威,德並諸侯,初一泰平。
墮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
地勢既定,黎庶無徭,天下鹹撫。
男樂其疇,女修其業,事各有序。
惠被諸產,久並來田,莫不安所。
羣臣誦烈,請刻此石,垂著儀矩。
注: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刻碣石門。”即公元前215年秦始皇贏政(前259~前210)出巡到碣石山(即後來練何被賜姓受封之地)來求仙刻石,並令丞相李斯刻寫了共108字的《碣石門辭》。
【練氏賜姓受封之地中國帝王觀海詩篇】
觀滄海
魏·曹操
東碣臨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裏。
星漢燦爛,若出其中。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公元207年,勢傾天下的魏武帝曹操(155~220)北定烏桓後,沿遼西走廊回師,傍海來到臨渝古碣石境地(即後來練何被賜姓受封之地),寫出了此千古絕唱《觀滄海》。
參考資料